导航:首页 > 教学教育 >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设计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3-16 06:12:46

㈠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学案

一、设计思想
遵循新课程标准,贯彻新课程理念,坚持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构建课程模块。 遵循学生认识规律,主张从现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用来自生活中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营造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气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
二、教材分析
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辩证法作为世界观,将一个生生不息的永恒运动变化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则要求我们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在此意义上,本课是第三单元的落脚点。把树立创新意识作为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对唯物辩证法部分具有总结的性质。
三、学情分析
根据高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并为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辩证否定的含义
(2)形而上学否定观
(3)肯定一切
(4)否定一切
(5)“扬弃”的含义
(6)创新意识
◇理解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4)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分析
(1)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怎样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2)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3)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改革
(4)运用辩证否定原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火系
(5)结合现实例子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
(2)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创新作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
(3)懂得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五、重点难点
重点:辩证否定观
难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分组讨论方法,让学生多发言,多思考,多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精神。
2、 充分运用录像、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情感体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教学时数:一课时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辩证法前一阶段知识的熟悉。
2、教师的教学准备:熟悉教材,教学设计,制作课件,收集资料。
3、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语:各位同学大家好,虽然第一次来绍兴一中上课,心中总有一份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我也生活在这座城市,我同大家一样都是绍兴人。说到绍兴,一定要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鲁迅先生,他是我们绍兴的一张名片。而鲁迅故里也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标竿。同学们可曾经常去鲁迅故里走走看看啊?!前几天我去看了看,发现变化还不小。
2、图片展示:咸亨新天地。
3、过渡语:鲁迅故里留在许多绍兴人心中的是石板路,老台门,河埠头以及白墙灰瓦,经典的江南水乡场景。新式楼房,现代化的商铺以及国际外的品牌总让人有种异样的感觉。于是激兴想到了几句,在此与各位同学分享。
4、朗诵诗歌,引入课题。
追寻儿时的记忆

倘徉在小时候玩过的地方,
那是鲁迅先生的故乡。
日渐远去的记忆,
只留下斑斑点点。

失落,傍徨
写下一脸的惆怅。
百草园,三味书屋,
回想曾经的岁月,
依稀看见先生的脸庞。

茴香豆,臭豆腐,
踌躇在咸亨新天地
我要追寻那儿时的梦想。
为什么会有失落和惆怅?又为什么依稀可见旧时模样?让我们带着对鲁迅故里发展问题的关注来展开今天的学习。第十课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二、新课:
(一)辩证否定观:
1、视频介绍。设问:①就事物性质而言,如何界定“老咸亨酒店”和“咸亨新天地”?
② “老咸亨酒店”到“咸亨新天地”的转变是怎么实现的 ?
2、知识点分析:
1)“老咸亨酒店”和“咸亨新天地”是旧事物与新事物的区别
2)“老咸亨酒店”到“咸亨新天地”是通过辩证否定来实现的。(板书)
3)例举:花儿被折是一种辩证否定吗?外力的,彻底否定,发展的中断。
花儿长成果实是一种辩证否定吗?是的,因为是一种发展,并且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4)教师归纳:辩证否定四个点:自身的否定,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板书)。
过渡语:从“老咸亨酒店”和“咸亨新天地”,公众对此是否认可呢?
3、公众观点:观点一:黄酒与星巴克的完美结合——记咸亨新天地
*新浪网友称,咸亨酒店不应该被当作神灵供奉起来,在保留浓厚绍兴味道的同时,让酒店实现更好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咸亨酒店提升档次,也是为了绍兴旅游发展的大环境考虑。
*这里将实现绍兴黄酒与星巴克的香味交汇融合,传统与现代、时尚与古雅互相碰撞,犹如“上海新天地”的微缩版。
观点二:认为《孔乙已的确已经死了》,说这是披着文化的马甲,行商业之道,因为在利益的天平上,文化和商业谁轻谁重,几乎是一个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
组织讨论,并发言:你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
归纳:反对:从平民化,商业化,破坏文化的继承等角度。支持:时代、经济、城市发展需要。文化的发展。现代人们的消费需求等角度。
结论:反对全盘肯定,全盘否定的观点。先要肯定,咸亨新天发顺应发展趋势,从时代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改造,又要指出在改造中没有很好地继承文化的精髓,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由此对咸亨新天地改革的评价要坚持辩证否定,一分为二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
4、过渡语: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如果你是负责人,你会有什么态度?
材料:对于来自各方的批评和指责,咸亨新天地负责人坦言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不过他表示,这些批评至少都表达了对咸亨酒店的关心和关注,他都将会把它们看作是一种监督、鞭策和提醒。当然,作为鲁迅故里的旅游配套工程,咸亨酒店的改扩建势在必行。
上述观点体现了决策者怎要的胆略?
结论:一味守着老本本不是出路,发展才是出路。体现了决策者创新意识,敢闯敢试的自信心,以及立志改革的坚定信念与魄力。因此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也要树立革命的批判精神。
知识点:辩证否定观点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二)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1、材料设问:① “咸亨新天地”是否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为什么?
②由此我们该如何看待现存事物?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理论依据: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解释:任何事物都有是某一阶段性的事物。老咸亨酒店在1981年建造时是新事物,有存在的理由,面对不断发展的时代,就没有存在的理由,所以要进行履行。同样新天地在今天在存在的理由,以后就不具有存在的理由,就会被更新的事物所代替。
2)内涵: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地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革命的批判的。
列举:人的生命体是暂时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暂时的。一种理论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如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永恒的。我们应该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完善、发展它。由此不能盲目崇拜,而用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对待。
3、鲁迅二期改造中如何做到了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呢?
材料:鲁迅故里二期就是要跳出一期的形态,慢慢过渡到更符合当今现代人需求的文化经营模式,它是穿着乡土外衣的现代城市建筑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
窄窄的石板路,流淌的檐头水是一种文化,同样新概念的茶餐厅也是一种文化。咸亨新天地就是这样一个在建筑风格上延续原来的文脉,在内容上有机地与现代时尚接轨的“驳接口”。
一味地复古,文化没有出路,不拘泥于片书纸言,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才是文化的出路,特别是对于商业文化,更需要有勇气去创新。
鲁迅故里二期改造过程中,如何做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下划线提示)
4、归纳小结: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1)关注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观念;不唯书,不唯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求,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 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三、小结:
这节课从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两方面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在前面的内容里也有不同体现,如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辩证法发展观都要求我们重视创新。它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也是深刻而广泛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人类不会发展,民族不会发展,个人不会发展。希望同学们能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勇于创新,用创新之笔来描绘人生的美好蓝图。
四、作业
九、课后作业设计:[回归生活,指导实践]
鲁迅故里的改造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程。作为绍兴城市的未来建设者,鲁迅故里的发展有你们的责任。
面对鲁迅故里下一阶段的改造,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 全班同学群策群力,写一份可行性报告,交给相关部门,为构建和谐绍兴出谋划策。
十、教学反思
1、 以丰富、感性的教学情境为辅垫,以理性思考为核心,以指导实践为根本,改变了理论知识教条掌握的常理,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 关于批判性思维,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具有模糊性,也是本框难点。在上下目过渡与难点分析上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
3、 课堂调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㈡ 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学案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教材分析
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有助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辩证法的本质;理解辨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辨证的否定观与书本知识和权威思想的关系,辨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2、能力目标:学会用辨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初步形成用辨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学习辨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初步具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坚信创新是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辨证法的否定观和唯物辨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辩证否定观
[教学难点]: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有差距。哲学是抽象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哲学术语、今本概念、原理、方法论学生理解不透,容易混肴。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的社会生活并不丰富,只是单一的学习生活,对于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抽象的哲学术语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讲解、记忆,待学生有一定的哲学知识基础后,需要教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情感变化并借助哲学思维,才能有直观的认识。总之,哲学不是靠几个哲学术语、几个哲学原理就能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的。更重要的靠他自己的社会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五、教学方法
1.课前浏览讨论法:本课的知识结构、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初步把握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和方法。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若干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 (1)我把虫子踩死,就是否定了虫子;大风催折了庄稼,就是风否定了庄稼? (辩证否定观)
(2)什么是辩证否定观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辩证否定观。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教学目的。重点讲解辩证否定观原理,强调辩证否定观与学生平常所理解的不同,辩证否定观,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着重讲解,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探究二: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什么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否定?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5页名言及虚框内的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阅读,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拓展了学生哲学知识,提高了学习对哲学的兴趣。
探究三:为什么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能够突破传统疗法,提高烧伤治愈率?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辩证否定观,根据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扬弃的道理)
简单介绍哲学家别林斯基。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来掌握。教师可以用教材专家点评加以总结。
探究四:有没有永恒不变的自然和社会状态?有没有永恒的不再被丰富、发展的认识和真理?为什么?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还会向前发展吗?
学生阅读教材第76页虚框内容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哲学原理,提高生物学的哲学素养,通过学习,具备基本的哲学观点。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第77页第1、2段的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
探究五: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什么作用?我们常说
不破不立。“破”和“立”是一种什么关系。阅读教材第78页相关链
接内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它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创新的社会作用,教材从几个角度分析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什么是辩证否定观?
2.辩证否定观的特点
(1)自我否定(2)发展的环节(3)联系的环节
3.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4.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哲学依据(1)(2)(3)
2、基本内涵(1)(2)(3)
3、与创新意识的相互关系
(1)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注重研
究┉。

㈢ 怎样提高小学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黄秀桂 2014-10-12 分类:教学反思
分享到:

解决策略: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解决学生怕说、不敢说的问题。
2.创设语言训练的情境,以语言实践活动代替语言的繁琐理解,让学生有话说。
3.以读带悟,培养语感,解决学生语言干瘪、词汇量少、表达不完整的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来增加学生开口的机会,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
5.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一定数量的规范、准确的书面语来纠正口语表达上的缺陷。
预设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努力使学生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下准备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动口率达100%,个体回答问题率达60%以上。
设计说明:
《散步》是一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感情的散文,和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易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语言训练的情境,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置于具体情景之中。在解读文本时,以读促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想说、敢说,完整规范地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字词,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明确课文主旨。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在朗读、讨论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感悟亲情,理解对生活高度的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3.合作探究,美点寻踪
4.配乐朗读,感悟亲情
5.联系实际,谈谈收获
6.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语文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温馨、美好的瞬间,人们总爱用相机把它们定格下来,让它们成为永远美好的回忆。
今天呢,老师带来了几幅这样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在这些图片上定格下来的是什么情景呢?
请你们用自己的语言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幅描述一下。
(两个学生回答)
从这四幅图片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景呢?
(两个学生说说)
生活中这样美好的瞬间很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他们一家人之间的挚爱亲情。
(投影:出现课题)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让我们合上书,用你的耳朵,用你的心聆听录音朗读,同时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听录音)
(2)听完朗读,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真的听明白了,我们来个快速抢答。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快速地回答这四个问题。
看来大家听得很认真
(3)下面请一个同学再用完整的一句话来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这篇文章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
(板书)
母亲
“我”和妻子
儿子
三、合作探究,美点寻踪
《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以前也读过不少美文,你认为要把文章写得很美,要用些什么方法呢?
学生回答:

词语
句式
修辞
人物
情感

是啊,一篇美文,包括许多美点,比如美的词语、句式、景色、情感、构思
板书:美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活动,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且把你们认为文中写得美、写得好的地方找出来,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每个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
做一示范:文章的_______________很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它连用了两个“我的”,强调了“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的挚爱情谊。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板书)
小结:这篇文章确实写得很美,美在…… (出现投影)
四、配乐朗读,感悟亲情
《散步》由生活中一次真实的散步写起,一家四口三代之间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谱写了一首亲情的颂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再来感受这人间至善至美的真情。
五、联系实际,谈谈收获
散步其实是一件小事,可是作者却用一双慧眼,从这个平凡的小事中写出了浓浓的亲情,写出了那份责任。那么,同学们,你们学习了本文有着怎样的收获呢?请大家来说一说。这个收获可以是文章上的,可以是做人上的,可以是生活中的……
六、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同学们,《散步》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优美的田野风光,和睦的亲人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我想大家如果也能认真观察,用心感受,定会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希望大家课后把学习本文的收获整理在笔记本上。并且把文章讲给你的父母听,观察他们的反应并记录到周记本上。
美文推荐:表现亲情的文章很多,这里老师向大家再推荐两篇,希望大家课后认真读一读,并做好读书卡片。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教学,我感到比较满意的是学生能大胆地站起来说,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阅读收获,尤其是快速抢答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许多学生与以前相比能较为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但是,这节课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虽然注意了学生的说,却忽视了对学生表达完整性的评价,弱化了对语言规范性的指点。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注意到全体学生的感受,和学生的交流还不够深入,部分困难学生还未能参与到讨论交流中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还放不开,丢不下包袱,因此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调控引导还不到位,评点方式略显单一。
在校本教研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困惑。1、学生两极分化情况日趋明显,如何真正做到“不落下一个”?2、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书面语言又反过来丰富和改进口头语言,如何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互促进?3、口头语言训练如何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评宁珊老师执教的《散步》一课
王风丹: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跟宁老师学习了一节课,很有感想和收获。这节课不仅体现了她较好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而且也体现了老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了较为深入的领悟,反映了老师就如何实施新课程所做的有益的探索与思考。这节课既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突出了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教育,让学生的心灵有了触动,较好的把握了三维目标,在充分学生主体作用及小组合作学习方面也有了很好的尝试,应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几点看法
一、 下面我想围绕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层面来谈谈这堂课的课堂教学。
1.语文研究情况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各方面的基本能力,能从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学会倾听和表达交流,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刚才宁老师也讲了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背景。我们语文组围绕学校校本教研的总课题,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作为近阶段语文备课组的子课题。在课前的集体备课中,我们商议采用以下几个策略:一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表达;二是创设语言训练的情境,以语言实践活动代替语言的烦琐理解,让学生有得表达;三是以读带悟,培养语感,解决学生语言干瘪,词汇量少,表达不完整的问题,让学生规范表达;四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增加学生开口的机会,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让学生个个有机会表达;五是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一定数量的规范,准确的书面语从而纠正学生口语表达的缺陷,促进学生的表达。
2、教学策略实施和教学效果
今天这个课听下来,我个人觉得这些教学策略都得到了实施,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体同学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持久,学生无论是对课文的内容表达的感情,还是对知识、技能的学习,都表现出高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大多能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是全体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一方面对个体学生而言,卢老师在自己深入研究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理解、体味文章内容,创设情境,将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很好的结合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理解体味文本从而做出自己的评价,同时就语文基本技能而言,卢老师也表现出了相当的重视,学生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本课恰当的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度广,学生基本上是在积极的状态下思考,参与讨论,学生动口率基本达到了100%,举手率、答题率都很高。
另外宁老师语调亲切自然,注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和我们学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校本教研总课题是一致的。学生发言积极,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尽管因为基础、年龄、心理等因素制约,学生精彩的发言,灵动的智慧并不多,但老师毕竟实在做有益的尝试,学生毕竟是在不断进步着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一定会有收获,学生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3.存在问题
最后我来谈谈这节课的不足。俗话说:旁观者清,找别人的不足容易,真正叫我自己上不一定有这么好。但是为了我们备课组这个子课题,也为了我们语文老师的共同进步,所以我还是要谈几句:
① 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表达、交流,但少数同学不敢当众发言,在小组内表现还可以。但始终没举手,相当一部分同学发言表达不规范。当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反映三中学生的实际,显示了我们课题的必要性。
② 进入状态迟,学生表达质量还不高,虽然老师采取了很多方法激发学生,但是学生还是有些拘束,思维还未完全打开,学生主动提问、创造性的提问,有创意的回答都很少,不敢或者说还没有质疑、发问、辩论的意识,整堂课几乎没有人敢站出来发表与老师与同学的不同意见,缺少思维的碰撞与火花。
③ 绝大多数同学能完全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普遍缺乏自信。这可以从学生举手的动作、发言的神情、语气看出来。另外,学生在表达交流过程中习惯于或过于注重自身的思考和表达,仅仅是一种单向、单一的表达,在别人发言时,大部分都在埋头看书或思考自己的问题,或许在听,但外表上都看不出来,这样既不够尊重别人,也不能激发发言者的信心,对自己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也没有帮助。所以,应当教会我们的学生在别人发言时学会专注的倾听,理解他人的发言内容,抓住要点,质疑发问,发表不同意见。
④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还不丰富(当然,这堂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仅仅采用了朗读、归纳主要内容等几个方面。其实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很多,诸如复述啊、背诵啊、辩论啊、评议啊、质疑啊、小演讲啊,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如果这样一搞,可能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生动,我们的学生就会更加自信而神采飞扬。
二、两点建议
最后我想提两点建议,供老师包括其他同志参考:
1.老师应该高度重视并让学生明白培养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信的表达。
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学习中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它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其社会功能看,语言表达能力又是一个人表达观点,抒发感情,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手段。
最近我正在阅读一本关于张家港高级中学建设校园文化的书,其中关于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一段中有两个例子很有意思:英国的牛津大学是一个出国家领导人的学校,建校以来共培养出了23为总统、首相或国家领导人,像撒切尔夫人、布莱尔、克林顿等,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之所以出了这么多国家领导人,这和牛津大学历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这个学校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房子,是这个学校的演讲练习地,牛津大学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演讲、辩论会。他们的演讲、辩论会,英国的各大电视台都要进行现场直播,而且,他们演讲、辩论的内容往往会影响世界的格局和进程。
人们都说,美国人个个都是侃爷。这和他们注重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关。“演讲是自由之父”,“培养公民演说能力是国家的责任”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名言。美国各个中学、大学都有演讲大厅。二战期间,美国人把“口才、金钱、科学技术”看作在世界上生存竞争的三大手段。卡耐基也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另外85%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能力。有关资料表明,在人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可见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能力。
中国人不善言辞,更少有具备有演讲才能的人。中国历来崇尚的是“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人们往往不要你巧舌如簧,而要你把事情做出来。大家对夸夸其谈的人有种天生的反感。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视野、活动范围的扩大,合作交流机会的增多,越来越显示了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让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要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贯穿于我们全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
2.让学生清楚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教给方法。
许多学生不是表达能力差,而是不清楚语言表达的要求,只是凭感觉,不会表达。综合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有关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我认为要做到两条:
一是真、新、顺。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是做到积极、主动、自信、专注、文明、得体。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做到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我们要让学生明确语言表达的具体要求,采取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以创设情境和语言实践活动为载体,教给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学生升入高中或走上社会,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如果人人都能积极主动自信而神采飞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文明得体顺畅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那么,我们学生的发展空间将会大大的增加,我们三中的声誉将会更上一个层次,我们盐城的教育将会更加令人瞩目。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不成熟观点和思考,有许多不当、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宇:
今天,我们初二年级语文组卢茂华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校本教研的观摩课。课前,卢老师围绕研究课题,精心备课,几易其稿,这种教研的认真劲,首先是值得我学习的。
刚才王主任对卢老师的课作了一个比较系统而又客观的评价,下面我就略为补充谈谈自己的想法,不当之处请各位指出探讨。
我们初二年级的校本教研课题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总体上说,卢老师在这堂课中运用的教学策略和设计的教学步骤都能围绕着这一点来。在这堂课中既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又注重了语文课本的人文性;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类亲情,中华民族优良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又引导学生学会了如何来赏析美文,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等等这些方面,我认为卢老师做得很好。
在这一堂课中,我们在课前商讨的一些教学策略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发言面广,发言的人次多,达到了42人次,学生活动的时间绝对是充足的,基本上解决了学生不敢说,不想说的问题。这些都得力于卢老师平时的工夫下得足。但我要提出并请大家一同思考的是,在这些发言中,有多少是接受式、再现式的低层次的发言,有多少是发现式、探索式的高层次的发言呢?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单是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去思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质量和表达的深度,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表达,而不是浅层次的回答。
我想,让学生敢说、想说,只是解决的学生语言表达心理上的问题,而让学生会说、说好才是解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的问题。我们更应该致力于后者,因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发现在初二学生语言表达调查表中显示,喜欢逻辑严密和思考独特的表达同学只占极少数,仅有百分之十几,可见这方面学生是多么的薄弱。
况且,一堂好课,我个人认为不但要形式新颖,语言优美,还要有思想。没有思想的课堂,就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同样没有思想的深度,也就没有表达的深度,否则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流于形式,浮在表面。因此,在一堂课中,我们更应该看到学生有哪些新的见解和新的思索。
在这堂课中,有一个学生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回答假设你是文中的“我”在父亲决定走大路时会有什么想法时说“你们走大路,我走小路”。我认为这一回答,就是一个绝妙的答案,因为这非常符合一个小孩的心理,也是很多成年的教师没有想到的回答,富有创造性。但这样的答案在这堂课中并不多。另有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下去,是在老师一步一步追问下,才回答出全部内容。在回答问题时,语言也缺乏感情,不够生动,少用修辞。
我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否应该让学生的表达注意一下用词和句式结构,能运用一些修辞,感情更充沛一些,表达得更深刻一些。我们是不是要这些方面做些研讨、下些功夫呢?
孔令娥:
今天听了宁老师的一节课,感觉收获是蛮大的,最主要的感受是这节课中的学生活动,下面就这一点谈谈我的看法。
宁老师在这一节课中,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们观察几幅图,问图中表现的内容。这个问题很简单,所以很多学生举手回答,而且答得较好,极大地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
其次,新课标明确要求“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力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卢老师播放了这篇课文的配乐朗读,所配音乐轻柔悠扬,学生听的很认真,我观察了一下,很多同学都边听边拿笔在画文中的句子,这就是他们投入的一种表现,后来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我旁边的小男生,他的语气就在模仿那个录音的朗读,把文中那种浓浓的亲情尽可能的读出来。
还有新课程还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未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节课中,卢老师设计了一个环节“自由抢答题”,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很简单的内容,让同学迅速作答,课堂气氛热烈。
在“议一议”这一环节中,卢老师先让同学们谈一篇好的文章可以好在什么地方,同学们回答可以是词语,可以是句子,可以是修辞等等,同学们总结归纳得较好,然后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去读课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这一节课的优点是很多的。
但也有几点值得反思的地方:
(1) 教师的问题可以更加明确,如有同学说道“熬”字用得好,卢老师追问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说明母亲在这个冬天过得不容易,卢老师又问“怎么一个不容易呢?”学生就很难回答了。所以老师的语言也应该干净、利落。
(2) 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有好几个学生从头至尾都没有参与到课堂来,我们的课堂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所以要吸引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到课堂中来,这虽然不容易做到,但我个人觉得这是每一个教师所必须做的事情。
李萍:今天听了宁老师一节课,这节课符合“美文美教”的要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优美的田园牧歌式的散文。这堂课整体上得充满感情,有行云流水般的顺畅,今天我就这堂课的师生互动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1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师生关系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的职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教师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因此注重师生互动上的融合是最能感染和影响学生的重要基础,教师的自身审美情趣、观念与行为不自然地在课堂得到一定的展现,因此师生互动上的融合更易在与学生的思想碰撞中激起火花,达到师生双方身心愉悦的效果。在这堂课中卢老师特别关注了与学生的互动,不管是课堂一开头四幅画的导入,还是学生谈学了这篇文章的收获,都充分展示了这一点。
2.宁老师这堂课不仅让师生互动起来,而且做得有声有色,不是做表面的虚假文章。课堂要焕发出活力、有生气,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回答的“个性化”,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比如有一个情节: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写得美的地方,讲讲美在哪里?这个环节中有生生合作探究,然后让学生充分地发言讨论,体现了师生互动的双向性、流畅性,提高了师生互动的实效性,学生讨论热烈,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一起去领悟文中的各种美:修辞美、句式美、景色美、情感美等等,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美育”特质。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是互动式教学,不仅师生互动,还要生生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情趣,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轴,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教学新理念,尤其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为这堂课增添了生动、鲜活的画面。
下面我就这这堂课提几点值得商榷的地方:1、这堂课没有设置学生提问的环节,让学生开启心志,大胆发问,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互动方式,而这堂课忽略了。
2、在对“世界“一词的挖掘有待更深层次一点,身边的亲情讲得比较少,卢老师没有给学生交流的机会,亲情是点点滴滴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的。
今天学习了卢老师这节课,收获很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马冰:
今天我听了宁老师的一节课,学到了很多东西。卢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围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环节。师生互动有较为充分的体现,既有阅读方法的点拨,又有阅读材料的语言积累。刚才吴媛东老师就师生互动这一教学环节,讲得比较详细,在这里我作点补充,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本节课卢老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以学生寻求文中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构思为主问题进行教学,课堂上有多种形式的互动,如学生讨论的生生互动,有老师相机点拨的师生互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讨论、表达,老师点拨、评价有深度,语言也比较到位,但精彩处不多。就师生互动这一教学环节,我想谈几点看法。
1、师生互动阅读中,对学生的充分读书这个度究竟该如何去把握?
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读文本是基础。学生因读而发现领悟;教师因读而认识把握。课堂上如果不让学生充分读书,他们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只能是盲目和无的放失的。但对学生充分读书的度的把握,作为教者又不能不重视。卢老师这节课对学生读的时间还是把握得比较好的,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上可以看出。而我们平时课堂上处理总不尽如人意。关于这个“度”的把握,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首先,阅读时间上要充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次是读通读懂,能够挖掘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从书中读进去又读出来。第三,读书要读到让学生在愤悱中求突破,特别期待老师的引导才好。
2、师生互动阅读中,怎样既尊重每一个举手的学生的发言权又不影响教学进程?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同学的发言的权力,以人为本。而课堂中往往是发言提问的优秀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语言能力得到培养,而性格内向或基础差的学生基本上被剥夺了发言权,甚至连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了,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必然受到损害。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无暇顾及这部分学生。例如本节课中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亲情故事,有的学生刚举手,老师又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3、师生互动阅读中,除“问题教学”之外,教师究竟还要做些什么?
“问题教学”之外,老师要师范自己创造性的阅读体验,卢老师在课堂上对“熬”、“世界”等词语解读很有深度。但课堂上没有设计学生提问的环节,我认为这是师生互动教学的一大缺陷。其实像第6小节老师提出的“为什么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一样?”问题,只要留给学生一定思维空间,学生也会提出此问题,而且通过讨论还会有更独到的见解。

㈣ 有多媒体应用的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作用,它不能够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工作,准确、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应从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原则,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教学效益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对教学环节做周密安排,精心设计.1、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在信息时代,有很多问题是传统理论所不能回答和解释的,需要我们具有探求新知识、新理论、敢于向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挑战的勇气和精神.上初中《化学》第三章第五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中,如果就凭教师按照书本内容直接讲解,学生很难想到氯化钠的结构情形,但做一个nacl形成的课件,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提高了教学效果.2、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彻底改变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多年来我们培养出的大多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比较缺乏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上****主席还进一步提出:要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上初中《化学》绪言这节时,如果单凭教师用语言描述,无论你怎样绘声绘色地讲解,学生只能凭自己的生活实践来理解,很难起到好的效果,但我们制作一个课件,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汽,水蒸汽可以变成天空的白云,白云可以变成雨滴或雪花重新降落在地面等有声有色的一段音乐片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在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入开门教学的情境中,引人处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相互联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3、要高度重视化学教学资源的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化学概念、原理大多数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例如:解释化学反应时,动画模似白磷分子和氧分子,再拆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过程.又如:在做cuzn原电池的演示实验的同时,通过动画模拟,使学生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和两极电子得失的情况.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实际上信息技术就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即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4、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的整合的方法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大课题,在整合的过程中又必须遵循若干共同的原则,否则将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所以认识并遵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做好整合的前提条件.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整合,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化学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素质必不可少的过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实验以其真实性和直观性,给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有利于教材内容的理解.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同时不能脱离实验的作用.同时,在教学中首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媒体,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应越简单越好,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化学教师的愿望.总之,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但是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而且可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把化学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要的扩展知识组成有机的整体,因材施教.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这样切实地把信息技术与化学进行整合,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真正目的.

㈤ 《向……学习》 主题班队会教案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4&class_id=45

『主题班会设计』行为规范主题班会课件

·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主持人:班主任 陈春荣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文明" 讨论:我们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说明: 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选......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97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校园文明行为规范主题班会教案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不文明事例和文明事例,并在班会课上讨论。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主题:主持人(班长):在刚上课时,随意请几位同学到前排......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79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班会活动设计集

·随着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江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时代对班主任也提出了新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发展自......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83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通过“蜜蜂的辛勤劳动”的直观演示和“东东的身边事”的小品教育并通过一些家务劳动争小岗位章,让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活动时间:2005年9月2......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28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庆元旦主题中队会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在欢庆元旦到来之际,同学之间互送新年贺词,互赠新年礼物,以歌舞、游戏等活泼轻松的形式来感谢老师,感谢父母,并感受新年的快乐,用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新年的到来。活动准......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492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庆元旦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在辞旧迎新之际,让学生回顾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展望2006年,在新学期努力学习,踏实做人,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队仪式: 1、各小队长清点人数,并向中队长报告。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523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心动奥运主题班会教案

·心动奥运主题班会六(6)班一、班会目的:通过“心动奥运”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精神和奥运会的有关知识,理解北京申奥的伟大意义,体验申奥成功的无比欢欣和喜悦,激发学......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420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奥运会主题班会 奥运在我心中

·奥运会主题班会一、班会主题:奥运在我心中二、班会目的: 通过“奥运在我心中”主题班会,使学生学习了解奥林匹克精神和奥运会的有关知识,理解北京申奥的伟大意义,体......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108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奥运主题班会《奥运在我心中》

·准备过程我们要先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做一个很好的了解与介绍。(1)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3)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比赛项目上的发展史(4)目前......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148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奥运主题班会教案 绿色奥运,绿色环保

·[活动主题]:绿色奥运,绿色环保 [活动时间]:2006、3、27 [活动地点]:312教室 0411班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出力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40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1.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 ———艾滋病由艾滋病病毒引......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23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预防艾滋病知识测试卷参考答案

·预防艾滋病知识测试卷参考答案一、(26分) A (1)□对 (2)□错 (3)□对 (4)□错 (5)□错 B (6)□不同意 (7)□同意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20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预防艾滋病知识测试卷

·一、 在试题适当的位置划“√”,每小题2分,共26分。 A 有关知识的测试题(1) 从外表上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 □对 □错 □不知道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40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 你我共参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措施与技能、艾滋病的危害等有关知识 2、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毒传播的相关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13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交通安全最重要 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掌握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活动准备:小品,游戏---猜谜语,快板,情感体验,辨析明理等让......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37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生命在你手中

·生命在你手中 ——五(3)班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班会,学习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形式:小品、比赛、......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34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主题班会演讲稿 生命最宝贵

·主题班会演讲稿同学们,这世上什么最宝贵?(同学们答:生命最宝贵) 是啊,这世上最珍贵的莫过于生命了。生命它像春天的花朵,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它像夏日的阳光,是那样的蓬勃热烈;它......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87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关心父母》德育活动课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孩子体会父母多年来对自己的关心照顾,融洽亲子关系. 2.学会关心父母,能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爱父母,敬长辈的情感.发......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25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初中德育活动课教案 学会宽容

·题目学会宽容目的引导学生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了解宽容的原则. 设想与构思设计与构思 1,什么是宽容2,宽容的意义3,宽容的原则4,自省自查二,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34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德育活动课教案:《培养责任感》

·德育活动课教案题目:《培养责任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当具有责任意识(对自己,对家庭,集体和社会),并且有勇气承担责任,做一个真正成熟的人. 授课人:王正寒教学过......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38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读书与人生主题班会

·读书与人生(第六周主题班会) 一,教育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精神生活却没有相应的提高,特别是青少年,他们中大部分人沉溺于网络和游戏,在他......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88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快乐阅读"主题读书活动方案

·活动宗旨: 1.进一步营造读书氛围,构建新时期的书香班级; 2.加强引导,提高全体学生阅读兴趣,增强读书实效,最终享受读书之乐; 3.进一步充实班级图书角. 活动内容及......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11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读书主题班会方案 我读书 我快乐 我智慧

·我读书 我快乐 我智慧 ——高一(16)班读书主题班会方案一,活动背景 (1)高中的学习需要丰富的知识,高一学生刚从初中过来,对于知识的跳跃式需求还没有完全适应.因此多读书......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980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中学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方案

·中学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799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案 一,[课标要求]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非典......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640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弘扬民族精神 争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

·"弘扬民族精神 争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活动时间:2006,3 活动地点:初一,三班班教室组织主持:班长(祝菻),班主任(冯俊学) 参加对象:初一,三班班全体同学和班主......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364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良传统"系列活动简介

·在烈士墓这块饱浸革命前辈鲜血的红土地上,无数革命先辈谱写了许多不朽的革命诗篇和美丽的英雄传统.烈士墓小学地处歌乐山下,烈士墓旁,多年来,我校扬革命传统教育,德育"天时","地利"之......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66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今年九月是全国第二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开展弘......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35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民族精神教育素材

·1,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814 推荐程度:

『主题班会设计』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培养良好的德育素质,在学生中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我校能按照镇教办《关于开展2005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实施意见》,结合本......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92 推荐程度: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㈥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文桦创新怎样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华

第五课 文化创新第一课时 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教学设计海南华侨中学 周立颖【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和深刻意义; (3)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4)文化创新又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能力: (1)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教学难点】文化创新的作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计算机网络、各种文化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在上几节课中,我们了解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了解了古老中国浓郁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展中我们看到了文化的传承,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它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它会对我们的生活、社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讲授新课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板书)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板书)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的创新的意义。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板书)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解释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 探究活动——多媒体放映视频欣赏:杨丽萍主演的《云南映象》及《藏迷》片段,讲解杨丽萍为了排演这两部舞剧,亲自走到田间地头寻找素材 ,观看无数民间舞蹈,提炼民间精华。师:通过了解这两部舞剧的创作过程,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生(回答):略师(小结):通过了解这两部新舞剧的创作过程,我们知道它们获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来自于社会实践。 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板书)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板书) 师:朱熹曾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些都告诉我们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哪里?生: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板书) 师:阅读49页虚线框的材料:感悟不同社会实践决定了不同文化 探究活动——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生: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师(小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板书) 1.创新的意义(板书) 师:文化创新有什么意义呢?列举古往今来关于创新的评价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创造文化精品的必由之路。师:创新的意义如此之大,那文化创新呢,它将产生怎样的作用? 2.文化创新的作用(板书)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师: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的为社会实践服务;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师:另一方面,我们还看到除了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文化创新还促进了民族的繁荣。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板书)师:我们大家一起来看女子十二乐坊的传奇故事【图片展示】:民乐改革——女子十二乐坊——显现欣欣气象,繁荣了民族文化师(强调):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板书) 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板书) 师:【图片文字展示】——《离骚》、《九歌》、《水浒传》、《三国演义》均取材自民间,在民间口述文字的基础上加工形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生: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青少年应该怎么做?生: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2.文化工作者必须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板书) 3.当代中国文化创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板书)【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要求我们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板书设计】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3. 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影响 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造的主体 2. 当代中国文化创作者的使命和职责【课后反思】通过这堂课,督促自己在政治教学应努力创设和谐气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处于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同时更鼓励学生通过交流观点、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点评:海南华侨中学 翁文珠周立颖老师的这堂课体现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极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希望周立颖老师再接再厉,成为一名更有作为的年轻教师。 检查是否有

㈦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如何处理教材、教案、教辅资料、教学大纲的关系

跟着老师走,老师研究的会很细致的,因为他只要研究一科。
相信老师,放心去学。

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自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线老师的教育理念已逐步更新,课堂上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近年来,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也纷纷进行探究,何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它是怎样界定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它里面的几大要素与我们的课程目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我们尝试着探究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它的支撑点在哪里?这种探究对于课堂教学有何价值?如果这种探究有用,这将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一、对核心素养的初步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它们是思想、方法或者关于数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由此看来,数学核心素养的涵义十分明确,其外延很广泛。其实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只不过我们并没有认真去总结或思考其中的关联,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也经常运用到这些素质来评价老师的一节课是否有效,我们课程目标的达成与否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紧密相连的。
(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据以上新课标提出的十个核心要素,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它既是数学知识、能力的结合体,也

㈨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创新亦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进行创造性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战场。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点的束缚,课堂上,教师以课本为依据以教授为主,一个模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亦是迷信课本,依赖老师,以接受为主,机械的识记;课后不懂得延伸,走出课堂就把知识还给了老师,这种教法学法都会会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思维,无形中也堵塞了创新的源头。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浅谈一下。  
    一  提供创新的沃土——构建宽松平等的环境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灵魂,而教学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宽松平等的对话平台,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逐渐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养成以创新精神汲取知识应用的习惯。而构建一个宽松平等对话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考虑
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如果一位老师面对微笑授课,讲话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幽默风趣,及时鼓励表扬,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减少精神压力,在快乐中得到学到知识,而且也有利于新点子的涌现;相反,如果在教学中,表情严肃,学生回答不如意时,就横眉冷眼,批评一顿,那么即使老师很敬业,但最后也只能是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构建一个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  
    2发挥主导作用,构建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子观念越来越严重,学生怕说错讲错,宁愿处于听从的状态,也不愿轻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长此下去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定向思维跟着老师的脚印走而没法创新,因此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构建“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创新意识培养提供温床,这种主导作用不是体现在知识的简单注入,而是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丢掉思想包袱,使他们敢于自主地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耐心倾听并给予评解,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示范者”,让讲坛变为学坛,让学生由“服从者、依赖者”向“独立者、自主者、主人翁”转变”,这是唤醒学生平等意识、培植创新勇气的关键。  
    二 点燃创新的火花——强化求知欲望,主动探索
中学生正处于个体发展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有着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持续程度以及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是决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老师能把握契机,强化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能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达标的措施,主动的探索,那么在这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反省自己的学习,不断地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这是点燃创新火花,让其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1、老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伴随教学过程而引发出来的情感、智慧和探索精神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融洽,这种高度默契的心理环境气氛,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激发。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善于创设情境,诱发并触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对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创设情境,才能真正激发提高学生求知欲望?一个凤头是很重要的,所以可以在导语上做精妙的设计,设下悬念,唤起他们的注意力,拓展他们的思维跨度,强化他们急于求知的欲望。    当然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的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比如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创设情境;用师生的密切关系,创设情境;从生活实际问题入手,创设情境;用激将法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创设情境;通过讨论争辩创设情境;利用讲故事创设情境。
注重点拨,引导主动探索  
    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的欲望,教学中还要注重课堂中的点拔。课堂点拔是一门艺术。教育者点拔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又使学生尝到思考的乐趣,享受到创造的快乐。教师巧妙机智的点拨,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那么,何为点拨呢?所谓点拨,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用画龙点睛和排除障碍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点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办法。  
    斯宾塞曾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得尽量多些”。他这个课件设计的闪光点就是采用了点拨法。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远见卓识入手,不仅在“点”的过程中同步辅以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片断以及根据剧情设计矛盾关系图的动态展示,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如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逐项演示,由浅入深地进行点拨,展示矛盾冲突及实质,使戏剧矛盾冲突对主题的突出作用能在点拨及学生的思考中得以凸显。,不仅强调学生要学会知识,更强调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以达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㈩ 求思想品德(政治)九年级(全一册)(粤教版)复习教案和课件(幻灯片)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第1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第1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我们向往公平

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1、公平的含义:公平是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2、公平对于合作的主要作用: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主要条件,失去公平合作就难以维持下去,更不可能成功。

二、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2、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1)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2)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3)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3、如何维护社会公平:(1)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位社会成员的努力。(2)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为正义高歌

一、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1、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区分标准: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2、正义制度就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3、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和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而制定的。4、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5、正义行为应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支持和赞扬。非正义行为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必然遭到道德的谴责或法律的制裁。

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首先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2)要坚持正义的标准。(3)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4)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行为,机智勇敢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第2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责任对于你我他

一、有承诺就有责任 1、承诺有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有了承诺就有了责任。2、责任是对于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

二、身份不同,责任不同 1、责任随人所处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2、认清自己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才能扮演好自己的多种社会角色,担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面对责任的选择

一、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承担责任有什么影响:(1)需要耗费许多时间,影响自己一的兴趣和爱好(2)要承受心理压力,耗费体力和精力,甚至可能影响健康(3)可能使自己的一些利益受到损失(4)危险和危急时刻还有可能危及到自己的声明。2、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1)能促使自己的成长和发展(2)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能激励自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3)才能赢得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4)才能获得自尊和自信,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

二、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会给个人、他人和社会都带来种种不良后果2、一个对他人和社会不负责人的人实际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必然受到道德的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对他人或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还有受到法律制裁,遗憾终身。

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

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1、认识自己应负的各种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2、从我、从现在,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负责任的习惯。3、学会在不同面前进行选择,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科学安排,学会统筹兼顾,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二、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1、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道德和法律是维护良好秩序的有力武器。2、每个成员都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服务、奉献社会的最有条件做到的就是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3、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心需要。

第2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第3课腾飞的中国巨龙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1)人们饮食讲营养,穿戴讲漂亮,住房讲宽敞,连小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2)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读书看报,影视歌舞,运动健身。(3)人民生活实现由贫穷到温饱,在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表现在: 1、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北京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再夺佳绩)。2、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3、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绩,国地位日益提高。

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一、执政兴国图伟业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2、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根本原因是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在: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③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她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中国共产党为我国勾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二、旗帜引领前进路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不断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3、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必须始终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

第4课 全面共同富裕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现阶段,我国主要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几种经济成分。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4、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6、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①是由我国社会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②实行这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4、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切好“蛋糕” 共同富裕

一、分配制度的新变化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好处——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作用,极大的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二、诚实劳动 合法致富 1、共同富裕——就是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致富要靠勤劳和智慧,要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3、我国法律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

第5课 人民当家作主

一年一度人代会

一、阳春三月看人大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授予他们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4、政府、法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接受它的监督。5、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它们的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

二、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1、人大代表能够代表人民意愿①人民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②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③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的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4、青少年要热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一、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

二、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主的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妥善的解决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的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5、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维护民族关系?

第3单元关注国家的发展

第6课 走强国富民之路

发展是硬道理

一、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党的基本路线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基本路线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3、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二、“一个中心”是关键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经济、政治、国防、教育等,而经济建设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工程。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方面的工作都要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4、为什么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1)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2)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3)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4)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5)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

讲述春天的故事

一、改革——社会发展的动力 1、改革的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闸门。2、改革的领域:改革开放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3、改革的必要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体制上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4、改革的成绩:通过改革①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国家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

实际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5、举身边的事例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6、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改革: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也会涉及许多人的切身利益。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二、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对外开放的有效方式: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等。2、对外开放的两种基本途径——“引进来”和“走出去”。3、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或为什么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②我国随虽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③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的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4、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对外开放: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当中,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第7课 走科教兴国之路

时代的选择

一、科教兴则国兴 1、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①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②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③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国家的兴衰成败。2、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①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人才②人才的培养主要在教育③。③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国家的兴衰成败。

二、面对竞争与差距 1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性和紧迫性:①在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我国面临日趋6激烈的国际竞争②我国科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科技和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③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2、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含义:就是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要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创新是关键

一、科技创新 赶超一流 1、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和意义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技创新是我国赶超发达国家的关键2、我国实施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①长远的规划(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863计划…).②重要措施(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幅度加大科技的投入…)

二、教育创新 人才蔚出 1、教育创新的必要性:①从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的关系来说,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②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改变我国教育落后的面貌,提高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我国教育改革的措施:①大力发展基础教育②构建教育立交桥③实施素质教育 3、从现在做起,争当创新型人才(要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8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人口问题(1)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2)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3)人口问题的负面影响:A、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B、就业压力越来越大C、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D、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资源问题:(1)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资源相对短缺。(2)严峻性:资源相对短缺,需求量不断增加,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3、环境问题:(1)基本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二、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 1、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大,造成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也发展。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其内涵是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我们在行动

一、计划生育好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4、实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1、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2、为了贯彻落实这一基本国策,我国制定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3、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初见成效: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民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增强。4、青少年应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第9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耀中华

一、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 1、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2、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 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2、民族精神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的精神动力。3、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从经济的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②从应对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的角度来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③从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来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一、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重要的任务。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和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②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③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④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二、火炬在我们手中 1、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②要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还有这个网站:
http://hi..com/lihaolongwd/blog

阅读全文

与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语文长城课程导学 浏览:795
公办和教办 浏览:69
上海高职院校公办 浏览:949
廉江市第九小学校长 浏览:264
1984年小学5年级几门课程 浏览:536
中小学生物考试总分 浏览:582
运城小学入学难吗 浏览:245
中小学劳技活动制度 浏览:328
大祥区公办幼儿园 浏览:909
2019宁波中小学生招生 浏览:887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分析 浏览:500
学习小升初 浏览:523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知识点讲解 浏览:65
小升初美术试题及答案 浏览:51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浏览:244
小升初语文附加题 浏览:93
育才中学公办 浏览:616
小学书法公开课教案 浏览:751
陪伴中考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87
教师节金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