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育 > 结构性备课预设性备课

结构性备课预设性备课

发布时间:2021-03-16 19:56:26

㈠ 预设性课程名词解释

预设性课程是教师在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计划与方案。

预设性课程是众多课程学家、学科专家、教师等,在批判比较后选择出来的具有比较价值的课程资源,具有最大效率发展学生的可能,是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教育目的最直接的体现。

(1)结构性备课预设性备课扩展阅读

预设性课程扩大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外延,将45分钟的常规课堂提前至课前延伸至课后,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由内结构变为外结构,将课前预习与课后拓展纳入课堂教学结构的范畴之内。

预设性课程开辟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将传统的课后落实知识前移至课堂内,在预习有关基础知识,收集有关学习素材的前提下,给课堂空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探索,加强训练的力度与密度,将目标落实在课堂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预设性学习

㈡ 谈谈如何处理好课堂预设(即备课)和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关系

新课程呼唤提升课堂教学的境界,更渴望教学成为艺术。而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最能彰显课堂教学境界和教学艺术。教学因精心预设而精彩,教学因精彩生成而出彩。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学充满灵气。只有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课堂才能鲜活,教学才有活力。弹性预设,动态生成。离开了预设,生成也就无法谈起;没有了生成,预设亦即变成教条。
一、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的课堂1、从教学层来看,体现“四个超越”:
超越模式(摆脱束缚,冲破程式)超越教材(整合资源,融入智慧)
超越课堂(关注生成,启迪创造)超越教师(尊重主体,情感相通)。2、以课堂形态看,体看“三气”:
大气(平台多彩,立体鲜活)人气(人文情感,情境魅力)
灵气(放飞想象,个性张扬)。3、从教学特点看,体现“四有”:
问题有“悬念”思维有“碰撞”
感悟有“挑战”探究有“惊喜”4、从教学风格看,体现“四味”: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
何谓精心预设?精心预设就是教者课前要通盘考虑。宏观的包括学情分析(认知特点)、教材使用、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准备、教学流程等。微观的包括开课导入、课堂提问、环节过渡、结课照应、媒体运用、教学节奏、板书设计等。课堂是许多思想的聚会,定会有许多思想的碰撞、交织,它是几十个个性的课堂,什么事都可以发生。课堂神秘重重、魅力重重、困惑也重重。因此,充分预设才能出好课。预设即备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它不是对课堂情景和教学行为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空间。它是预案,是一部未润色的文稿,是一部未划上句号的手稿,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它始终充满悬念。现在有的老师为何教学没有生成性,主要是一味按教案进行,结果使课变成了“教案剧”。有的预设成了“摆设”。因此,备课预设要“三备”,即:备人、备形、备神。
何谓精彩生成?课堂没有预约的精彩。精彩出自教学细节,细节是一种资源。捕捉一个细节就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略一个细节,就可能毁灭一个精彩的课堂。生成是一种教学。课堂生成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生成追求的是本真本色。精彩生成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碰撞、共鸣激起和创生的浪花,课堂呈现的是原生态的事实和景观。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然而,不少老师简单的、机械的解读了“生成”,从而将“预设”完全摒弃。在“放羊式”的课堂里,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有之,旁逸斜出、无所谓争辩的局面有之,陷于一点。纠缠不清的局面有之。漫无边际的生发挤占了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或许学生活跃了,课堂热闹了,但是表面的浮华终究掩盖了实质的苍白。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老师带来新的挑战。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面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要“三点”即生成点、精彩点、创新点。生成在求异思维中产生,精彩在真实真切中产生,创新在挑战碰撞中产生。
——关于精心预设
首先教学情境的预设。叶澜教授指出:“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老师要努力创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的凝聚力、亲和力、创造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学前对教学情景的预设,在教学时对课堂气氛的渲染。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小故事、动听的乐曲、幽默风趣的过渡语言……都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民主、宽松、融洽、自由、坦然、愉悦,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介入学习过程,自主思考、探索,敞开心扉,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缩小学生对教材和课堂各方面的心理距离。如《照镜子》的情境导入以舞蹈房一整面墙的镜子,特有的环境给学生特别的信息。也可以《小猪照镜子》故事导入。
其次是教学活动的预设。好课在于它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平台,而且是构建和生成知识的过程。基本特点:
科学(认知特点,学科个性及学科特征)
艺术(课型设计、教学流程、媒体运用)
实惠(有效学习、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
第三是对课堂中“可能生成”进行预设。布卢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我们课前的“主观预设”当然无法预料到课堂的全部,但这并不否认“主观预设”的作用。教师的预设感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感,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关于精彩生成
生成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的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精彩生成要有空间和舞台,要有教学智慧和艺术引领。
一是注重“三性”:
课堂提问的开放性
教材使用的创造性
教学流程的不饱和性
二是坚持“三给”:给问题---放飞想象,引导生成给挫折---整合资源,挑战生成给赏识---放弃预设,创造生成
第一.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与教学智慧的修炼提升。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折射的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智慧。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放大,学生有些颇具个性化的学习情况是老师难以预料的。因此在实际预设过程中,教师要想多角度预想、多层次考虑学情,就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孟子说:“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具备宽厚扎实的知识储备,教师才能轻松地驾驭教材和引导学生。
第二.预设与生成不能偏离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本质和价值取向是有效教学。教师在预设教案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紧密围绕目标设计过程,预设应以更好地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价值追求。为学生的发展而预设与生成。预设要凸显教学目标,生成要彰显教学目标。
第三.生成要着眼有效教学。生成的目标植根于预设的教学目标,生成的目的是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只有让“生成”走向“有效”,只有将“生成”与“有效”的和谐结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立体的真实的课堂状态。生成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与课堂生活质量,教师要善于捕捉动态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流程。如果一味追求生成目标,会使教学走向“无目的”的误区和尴尬;如果漫无目的的制造生成,看似发展了学生,实质是误导了学生,看似生成了精彩,实质是败笔所在。
第四.合理把握生成与预设的度。要预设,而不能拘泥于预设。预设使教学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学充满灵气。只有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有的课没有及时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有的课迟迟达不到事先的预设,反而在一些无价值的问题上纠缠。我们知道,如果所有的知识都靠生成的话,既不利于系统掌握数学知识,也因主客观条件限制而不易实现。因此教师在考虑“预设”和“生成”时,必须掌握好其中的度。有些知识是不需要在课堂中探究并生成的。教师预设是否有效,是要看学生是否在单位时间里得到了最佳的发展;教与学投入的精力与产生的效果之比高不高。在预设时是用接受式还是创造式,这都需要教师的合理把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并加以整合,取长补短,以此提高教学的效益,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㈢ 预设与备课,教案有何区别与联系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但是,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和干预.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课堂必然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说,既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㈣ 如何让教师备课充满实效性

例如:每节课后,随时交流上课的不足和经验;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随时交流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统一一下作业的布置或题型的训练等.因为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了随时研究、解决学生暴露的问题和教师师遇到的新问题,就需要利用平时不拘形式的“小备课”来弥补,使集体备课更加增强针对性和务实性.我想只要有问题、有困惑、有机会组内就可随时进行讨论,把“小备课”搞好,它的作用将不亚于“大备课”,甚至超过“大备课”.另外,内容决定形式,没有内容,就无法有合适的形式.集体备课新的内容有哪些?我以为我们可以就一篇课文的知识点、素质点、能力点、挖掘点甚至考试基本点进行讨论;也可以就一种模式、一种教法、一个主题、一个预设与生成的可能等进行讨论;还可以让某一个老师,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说课;更可以把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教师语言等进行拓宽,在教学的反思、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等等.总之讨论的内容和形式都不用拘泥,把讨论的范围扩大了,新鲜感就有了,话题也会多了,我认为这样既可以锻炼说的教师,也可以让大家有所收获.此外,我认为集体备课还不能忽视“四个关注”.(1)关注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的知识?通过学习,需达成什么样的目标?集体备课时,我们的脑海中必须要不断地浮现这些问题.只有清楚了这些问题,备课才会有方向,才知道说什么.(2)关注学生学习什么.这是涉及学习内容的问题.哪些内容是有价值和重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重难点)?哪些内容可以作教学法的加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使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让学生乐学,爱学.怎样选择教学资源与教学材料,我们在讨论时,应予以反复掂量.(3)关注学生怎么学.备课时,一定要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会怎么做?我更在乎什么?怎样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什么.(4)关注学得怎样.对照教学目标,在集备时,我们要精心设计习题、问题,和课后作业,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对学生学习的检测与评价,达到了什么目标.最后,我认为集体备课要想提高实效性,还要树立“五种意识”.(1)对话意识.①集体备课前做到与课程标准对话:细读标准中有关对本节课教学知识的要求;②与教材对话:系统地读教材,读本单元教学内容;研读教师用书(与教材内容相一致);③与同伴对话:多与教师交流;④与名师,网友对话,通过网络,书刊学习,使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得到解决;⑤与学生对话:客观地读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建构,设计学生预设的问题.(2)资源开发意识.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做到能直观教学的就不抽象的讲;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3)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精心安排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4)“预设”与“生成”意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中说:“上课并不象把预先量好、裁制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就在于,我们工作的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脆的心灵和精神的儿童.因此,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的逻辑,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 (5)质量效率意识.确定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组织好有效的课堂练习.总之,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授课前的有力武器.备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它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而集体备课就是一种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可是当前,对教师而言,由于所任课时数多,许多教师每天除了上课,还要埋头写教案、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没有多少时间用在集体备课研究上.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的活动形式,学校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好的,但是,如今集体备课活动的效率不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坐在一起只是对本单元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行照本宣科的读一读、写一些、记一记,敷衍了事,而真正的集体备课效果没有达到,教师之间没有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应该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仅靠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有时会出现知识错误,通过集体备课,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而且,集体备课要让大家围绕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教学方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倡“大备课”和“小备课”相结合的形式.所谓“大备课”就是利用每周统一规定的教研时间,有针对性地,有准备地、系统地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集体备课内容.所谓 “小备课”就是不分固定时间,只

㈤ 备课的内容包括哪些

(一)备学生的心智水平
备课时,首先应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兴趣和认知状况,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警醒语。备学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知什么,想知什么,什么是难点,教师要心中有数,备课要备到“点子”上。备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包括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智力状况和生活积累。二是备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三是备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教学更亲切地走进学生。
(二)备教具的使用策略
教具使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也有一个怎么使用、怎么用好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由于对使用的教具不熟悉,上课时手忙脚乱,既影响了课堂气氛,又耽误了时间;有的教师由于教具摆放位置不当,学生过早地看见,待使用时,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或用完随意一放,牵扯分散了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内容的注意力。有的教师教具演示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就收了起来,学生感到不满足,影响了学习情绪;或演示时间过长,无意地占去了不少学习时间等。总之,教具应用得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激发学习兴趣,反之,则影响学习效果。在备课时,要认真备好教具:一是熟练掌握所用教具,尤其是电化教具、多媒体软件,对操作程序、使用方法要了然于心,做到操纵自如;二是要明确教具的使用目的,应考虑教具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教学任务,使之有针对性、目的性。三是制定好教具的使用时机和演示的时间,做到方式合情,时间合理,时机适当,用量适度;三是安排好教具摆放的位置,该亮相时再亮相。
(三)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反复认识、全面领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居高临下的把握,使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体系,使知识的发现过程问题化。其次,教师还应该敢于超越教材,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可以对教材里不合理的内容进行大胆批判,可以对教材的顺序进行大胆调整,把教材当着一个例子,一个台阶,一个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三,在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四)备教学目标的设计
课堂教学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过去,我们把目光集中在知识目标这一维度上,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这显然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强调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这三个维度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正确把握好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重视目标的整合,在“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是主轴,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应该在“过程”中体现,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不应该是我们刻意和直接追求的目标,而是隐含和糅合在前两个维度实现的过程之中。
(五)备教学情景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的真切性,以真切的情感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以广远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是多样的,如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班级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不要故弄玄虚,牵强附会。
(六)备教学过程的构建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变程序式课堂教学为建构式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的构建,其次要遵循教材的实际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材的内容不同,呈现的形式不同,采取的教学程序也不同。例如:“情境——活动——体验”、“问题——讨论——总结”、“自择——自悟——交流”等等,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优越性。无论采取何种程序,都要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它常常需要调整和变化。
(七)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现代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潜能。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说“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能将其理解成教学模式。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体考虑又要分开考虑,既可以贯穿全篇,也可以体现在某个环节上,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例如合作学习,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简单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合作。又如自主学习,是在老师主导的前提下的自主。教师要启发情境、创造条件、指明方向,有针对性地对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备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备问题的设计、备情境的创设、备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自觉地生成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方式,因为在备课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预测到,但不能了解到学生活动实质和展现的方式,这还要靠在实际教学中临场的监测和调控,及时调整策略。
(八)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定教师的问。教师的问要问到关键,问得得法,问得有价值。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问。问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入点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性、层次性,体现情境性、启发性、艺术性。现在教学最难的是备学生的问题,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教师也要有预测,预测凭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凭教师的教学经验,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这就是说要做充实的准备,有积蓄才能沉着应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准备的问题是一回事,学生提出问题是另一回事。教师除了必要的几个问题之外,不要把自己准备的其他问题强加给学生。问题是由学生自己生成,学生的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
(九)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应该是教师、载体(文本、媒体、景观、实物)、学生的对话过程,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学习活动分为内隐的和外显的两种:内隐的如:思维想象、自我对话、师生的情态对话等;外显的如:谈话式、问答式、品读式、讨论式、合作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观察式等,具体一点说就是听、说、读、写、算、问、画、演、唱。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呢?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来巧妙地安排。教学活动要有设计但不拘泥于设计,教师要有应变的能力,这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建议在课堂中起主导的作用。另外,教师也应参与自主活动的设计,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条件、资料等。
(十)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长期以来,我们基本上是把一本教材、一册教参、一个课堂当着课堂教学的惟一资源,其结果导致生生同书本、师师同教案、校校同结果的局面,课堂呈现一种内容单一、形式呆板、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状况,我们的教学严重地脱离自然,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现代的课堂教学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这种开放是全方位的,包括思维的角度、情感态度、内容的选择、学习的方式等。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备书本这些传统的“文本性”材料,还要备网络上的有关教学资源,即“超文本”材料;不仅要备书本知识,还要备教师经验性知识、学生的体验性知识和生活性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材上预设的结论性、事实性知识,更要重视复杂多变的课堂上师生积极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识。教师应善于对资源进行筛选、辨识、整合、汲取和优化,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具有效度,也富有宽度和深度。
(十一)备教学语言的优化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启发学生求知,开拓学生视野,指导学生探究的重要渠道,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教师要精心准备好五种课堂教学语言:其一,设计好激情诱趣的“入课语”;其二,设计好启发思维的“设问语”;其三,设计好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其四,设计好点拨解惑的“讲解语”;其五,设计好画龙点睛的“总结语”。板书也是教师课堂的语言,板书是教案内容的浓缩,是将精心构思的教学思路外化为直观形式展现在黑板上。好的板书应具有符合“这一篇”的独特个性;具有符合学生思维、心理特点和学习实际的针对性;具有启发性功能,能带给学生思想上的启迪、视觉上的美感。板书设计应力求简洁、新颖,书写要工整,布局要美观。教师还要注意设计自己的体态语言,使之成为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力量。
(十二)备学科作业的设计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的反馈形式,备作业应做到“三个清楚”、“两个注重”、“两个指导”、“两个注意”、“一个知道”。三个清楚:一弄清楚作业的训练意图,训练目的。二弄清楚作业在内容上的广度与深度。比如答题,需要回答出几个方面内容,回答到什么程度。三弄清楚作业的格式要求。两个注重:注重留“以少胜多”的作业,注重留能力含金量高的作业。两个指导:备如何指导作业中的难点;备如何指导后进生。两个注意:注意将作业中的有关思考与练习题有机地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与以前同类作业比较异同,使作业发挥巩固、发展学生技能的作用,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一个知道:知道学生完成作业大体需要多长时间,注意分量适当,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当然,作业的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从作业的载体看,有纸笔作业、口头作业、电声作业、音像作业、网络作业;从作业的内容看,有积累巩固性作业、实验操作性作业、演说交际性作业、品味鉴赏性作业、采集编创性作业、调研探究性作业、考察体验性作业、问题争辩性作业;从作业完成的方式来看,有独立作业、合作作业。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使作业的设计有价值、有意义、有效果。
总之,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得备好课,而备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教师要学习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合理应对学生提出的各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灵活贯通,更好的实施教学。

㈥ 体育教学的备课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的统一应该说,一切教学活动都是预设与生成的对立统一.课堂教学即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是传授知识的行为准备,生成是建构知识活动过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如是没有精心的设计,就一80一难以有精彩的生成.相反,如果不重视教学的生成性,那么教学预设必然是被动的,封闭的过程.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预设中预见生成,在意外中应对生成,在生成中提升教学价值.

2.体育教学的预设性生成预设性生成是一种对可能生成事件或问题的事先预见,是教师在教学预设中策划好的生成.预设过程教师难以预料生成的具体内容.但可以预见生成性事件的发生时间以及发展的大致方向.实际上,当我们自觉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时,我们就是在预设和期望一种教学的生成.预设性生成对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建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价值,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预设性生成的设计.

3.体育教学的意外性生成意外性生成是出于教师意料这外的生成,是没有预设的生成,这在体育课堂上是屡见不鲜的.体育教师不能把这些节外生枝看作教学异端.相反,如能抓住生成时机,运用教育机智因势利导,亦可产生良好教育和教学效果.

㈦ 教学设计和备课的区别

一、方法不同来

1、教学设计:自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2、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二、特征不同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备课: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专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专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三、意义不同

1、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2、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㈧ 教案的目标预设包括哪些

1教学目的(或目标)的设定,要做到五个“针对”:针对课标实际、针对考纲实际、针对教材实际、针对学生实际、针对自身实际。
课程标准中论及的知识和技能的要点,理应纳入我们的教学目的(或目标)体系。和课程标准相关联的考试大纲中的考点,理应纳入我们的教学目的(或目标)体系。和课程标准相关联的教材的特点和重点,理应纳入我们的教学目的(或目标)体系。
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制定教学目的(或目标)体系时也要有所区别。要力求切合实际,针对他们的实际需要,切合他们的接受能力。
教师具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和性格,不同的知识结构、爱好专长,在制定教学目的(或目标)体系时,在符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教材内容基本特点的
前提下,要力求切合自身实际。有的老师长于逻辑思维,有的老师长于形象思维;有的老师富有激情,有的老师比较沉稳;有的老师善于朗读,有的老师精于写作,
等等:每位老师都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2教学目的(或目标)制定,要做到五个“力求”:
要力求适度,不要太多、太杂。所谓适度,就是教学目的(或目标)的设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例如《等待戈多》的教学目的:通过解读情节,
把握小说的主旨:理解小说中有荒诞意味的描写及其表达效果;揣摩精彩语句,体会小说新奇独特的语言;讨论小说中“戈多”的内涵,明确它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要力求明确。教学目的的设定,知识的就是知识的,技能的就是技能的,不能含混不清。例如《宇宙的边疆》一课的教学目的:掌握解说词的文体特点以及语言特点,了解科普电视片解说词;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与热情:训练快速阅读以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要力求具体,不要太笼统,要具体到知识的某一个点、技能的某一个点。例如《老人与海》一课的教学目的: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老人的顽强与睿智,欣赏与鲨鱼搏斗的场面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迅速捕捉阅读信息。
要力求简练,语言表达要简洁规范,不能啰唆,不能有语病。

㈨ 预设与备课、教案有何区别与联系预设在教学中起什么作用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但是,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和干预。 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课堂必然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说,既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㈩ 预设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该校在预设性学习方面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个过程 为了切实发现结构性深层性问题,校领导与课题组一方面研究洋思中学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另一方面亲自蹲在教室,了解和解决各种改革与实践问题。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 预习时间过短,学生难以在有限时间里,将各科目全部预习完毕。
2、 预习方法单一,不同科目所用方法相同,影响了预习效果。
3、 预习效果不明,学生对预习什么,预习到什么程度不清楚。
为此,我们作出了以下决定:
1、 延长晚自习时间,将40分钟变为100分钟。
2、 要求教师指导预习,亲身参与学生预习。
3、 每科目确立自己的预习提纲,要有目标、有方法、有检测
4、 鼓励教师创造适合需要的各种新方法。
5、 出台其他的配套方案,完善预设性学习方式。
6、 继续加强周清、集体备课的研究。在集体备课方面,我们的方法是备――说――研――改――签――上――评。
总之,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后要知道学生在什么地方有问题,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解决什么问题,哪些学生在哪些方面有疑问,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可见,预设性学习方式不仅要求学生预习,也要求教师预先设计课堂,但这种课堂的预设更有针对性。实践证明,实验班的成绩在一学期的实践中同比有了更大的提高。如今我们正在这条路上全面推广、逐步探索、不断完善,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阅读全文

与结构性备课预设性备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语文长城课程导学 浏览:795
公办和教办 浏览:69
上海高职院校公办 浏览:949
廉江市第九小学校长 浏览:264
1984年小学5年级几门课程 浏览:536
中小学生物考试总分 浏览:582
运城小学入学难吗 浏览:245
中小学劳技活动制度 浏览:328
大祥区公办幼儿园 浏览:909
2019宁波中小学生招生 浏览:887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分析 浏览:500
学习小升初 浏览:523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知识点讲解 浏览:65
小升初美术试题及答案 浏览:51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浏览:244
小升初语文附加题 浏览:93
育才中学公办 浏览:616
小学书法公开课教案 浏览:751
陪伴中考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87
教师节金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