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活动主题 > 中小学劳技活动制度

中小学劳技活动制度

发布时间:2021-03-16 21:32:55

Ⅰ 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它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起开设。它的开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已有的劳技课程在形态和名称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课程综合化趋势、与时俱进的一种改革尝试。“劳动与技术”的名称与以前的“劳动技术”名称相比中间加了一个“与”字,这一方面表明了“劳动”与“技术”二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劳动”与“技术”二者的区别,同时,“劳动与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又体现了综合的特征,是一种课程内部的“小综合”。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优秀传统的劳动教育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青睐的技术教育。 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有一段时间把学生参加体力劳动当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只关注它的德育功能和对人的改造作用,忽视了劳动教育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国家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下简称《指南》)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强调劳动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关注学生发展为本,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的多方面的功能实现和劳动教育的多途径实施与多学科渗透。 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所内含的技术教育,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专科院校所开办的高度专门化的技术教育,它是指普通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技术教育。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将更加广泛、深刻和迅猛。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技术教育是未来社会成员基本素养的教育,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它是区别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教育具有“现代性”的重要支柱。揭开技术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一项完美的技术作品本身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科学、道德、审美,也就是真善美的统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因此,技术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有着广泛而又独到的教育价值。 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置。过去,小学的劳动课、初中的劳动技术课是独立设置的一门课程。新课程计划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被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这是课程形态上的重大变化。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具有内在的综合特征。它综合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语文、艺术、社会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伦理、审美、环保等方面的教育视野。对学生来说,劳动与技术教育不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识与新的能力的综合学习。在目前国际性的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形态的推出,无疑是顺应潮流的改革尝试,它必将使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综合性能和实践品质得到展示。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还会有一些理念的碰撞,这有待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重组。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最具开发潜力、最易受科技发展影响、最应该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性学习领域。在国际上,作为诸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之一的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一个包括劳作、手工、设计、家政、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商业、职业准备等科目在内的庞大学科群。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指南》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结构上确立了劳动、家政、技术、职业准备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有一定独立性又有一定渗透性的内容结构。同时,根据初中和小学的性质、特点,进行了课程内容的学段定位,如在技术方面,小学确立为“技术初步”,初中确立为“技术基础”;在职业准备方面,小学确定为“职业了解”,初中设计为“职业引导”。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现代性和开放性。 (三)建构了富有弹性的目标体系。《指南》提出了目标与内容分成基础性和拓展性两部分。基础性内容是完成各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体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结构性,对不同地区也具有条件上的普适性。而拓展性目标和内容是供各地选择的,实施条件相对较高,有些内容体现了技术发展的方向性。不同取向的教育目标的提出,使得各地方、各学校以及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内容的选择主体成为可能。 (四)拓展了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空间。《指南》首次将简易的技术设计、技术产品说明书的阅读、简单的技术作品评价,正式引入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内容,农业技术的学习内容也从传统的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向品种改良、技术试验、产品贮存与加工、市场调研与营销等方面扩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学习内容在范围上的拓展,必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确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考核与评价一直是课程实施中的难题。《指南》根据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指南》指出,在初中实行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合格证书”制度(在农村初中,应与“绿色证书”结合起来)。 (六)注重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功能区分。由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家庭和社区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过程中不仅是潜在的教育资源,而且也是负有一定教育使命的教育主体,但我们往往忽视它们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区分,以至形成了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学校教育功能的扩大化甚至泛化。《指南》注重了这种不同主体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并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设施和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必要的区分。

Ⅱ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怎么看

学生劳动实践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答记者问
日前,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意见》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设定了怎样的目标?
答:《意见》既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工作目标。
培养目标:旨在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工作目标:一是在宏观目标上,提出用3至5年时间,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二是在微观层面上,提出具体工作路径,加强示范引领,在全国推动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问:《意见》对各地各校开展劳动教育明确了哪些路径?
答:《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提出要切实抓好相关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等关键环节。
一是落实好已有的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高中阶段要开好通用技术课,明确并保证课时。地方和学校还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其他学科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如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劳动。如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如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三是组织校外劳动实践,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要求学校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并规定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四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要求学校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布置类似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
问:《意见》在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答:《意见》对形成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明确了四方面的要求。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文件的落实,加强领导是关键的一步。《意见》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特别是加强县级统筹,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还要加强校内校外统筹,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形成合力。
二是加强师资建设。全面加强劳动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意见》提出要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以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要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要加强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加强资源开发。劳动教育资源本身是很丰富的,工厂、农场、商店、田园,到处都可以是劳动教育的场所。目前劳动教育资源显得缺乏,关键在于开发不足。《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要求各地各校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并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建立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从而满足劳动教育需要。
四是加强督导评价。《意见》要求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同时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劳动教育重要的是过程,因此要加强过程性评价。我们希望通过加强督导评价,真正使《意见》得以贯彻实施,从而使劳动教育落实到每一所学校,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Ⅲ 教师如何在班级开展劳动教育

劳动可以锻炼人的体质,更能培养人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教 育能促进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促进智力发展,促进个性的发挥、显露和 发展,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如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都过着非常安逸的生活,在家里也不干活,所以在学校老师应该组织开展劳动教育。来提高学生们的劳动能力。
而劳动教育活动就是很 好的教育载体,它能帮助学生形成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 巧、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爱劳动、会劳动,从而帮助学生的德智体全 方位发展。 那么,怎样在班会课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呢?
一、在竞赛中体验劳动的乐趣竞赛是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形式,通过竞赛,可以提高学生 劳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丁如许老师曾在全国许多学校借班开展了“我是家长小助手”家务劳动 比赛活动,他选择在初一年级采用口答题和动手题两种形式开展这一活动。 通 过口答题从面上了解学生对家务劳动掌握的情况;动手题则通过现场操作来比 试同学家务劳动的本领。
如叠衣服、削苹果、挑西瓜、烙鸡蛋饼等,活动中同 学们争先恐后、积极参加。活动前,丁老师还特意邀请家长出题,他将家长出 的题目与自己原先积累的题目相融合,妙趣横生,在许多地方借班上课,都受 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有关案例介绍见《魅力班会课“初中卷”》,华东师大 出版社2009年9月版)而上海市南翔中学的李老师、胡老师在他的指导下, 根据当地学生的特点,重新出题举行的劳动教育活动,也获得了成功。
(有关 案例介绍见《打造魅力班会课》,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年1月版)在竞赛中,要融入对劳动技术的指导和劳动热情的激发。 如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理书包比赛、分发报纸比赛;初中学生动手制作水果色拉拼盘。
开展这 种活动,学生通常情绪高涨,现场气氛热烈,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 讨论交流,认识劳动的意义讨论交流的班会课主要是对有关劳动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与劳动模 范、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提髙学生的思想认识。
“讨论”的班会课主要是对有关劳动的问题进行论证和阐述,通过讨论提 髙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在值日过程中同学间有了矛盾、影响值日进度怎么 办?可以讨论矛盾出现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如何弥补等。
“交流”的班会 课可以请班级劳动之星介绍自己的事迹,请劳动模范介绍怎样在单位中开展劳 动立功活动。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更加认识劳动的意义。
三、 以节曰纪念为教育契机,感受劳动的价值利用节日庆典的契机,让学生体会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感受劳动的价 值,提高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意识。
例如,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给班级劳 动表现突出的同学授予“劳动之星”或“服务之星”等;在母亲节来临之际, 完成一次家务活动,感受家人对劳动成果的赞许。 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提高程度是不一样的,班主任要善于“抓差 补缺”。
尤其对小学生,班会课后还要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劳动技术指导,对他 们出现的问题进行耐心的“再教育”。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时,学生们往往会发现一些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意 愿和热情,应通过讨论找出解决的方法,制定出具体的措施。
班主任、班委会 要认真监督执行。例如,在召开了“今天我值日”的主题班会后,制定了卫 生评比的制度,就要坚持进行评价,表扬值日认真的同学,对没有做好值日工 作的同学要批评,并督促其改正。
只有这样,这样班级开展的劳动教育才能大放光彩。

Ⅳ 劳动与技术教育记实表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它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起开设.它的开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已有的劳技课程在形态和名称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课程综合化趋势、与时俱进的一种改革尝试.“劳动与技术”的名称与以前的“劳动技术”名称相比中间加了一个“与”字,这一方面表明了“劳动”与“技术”二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劳动”与“技术”二者的区别,同时,“劳动与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又体现了综合的特征,是一种课程内部的“小综合”.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优秀传统的劳动教育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青睐的技术教育. 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有一段时间把学生参加体力劳动当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只关注它的德育功能和对人的改造作用,忽视了劳动教育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国家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下简称《指南》)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强调劳动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关注学生发展为本,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的多方面的功能实现和劳动教育的多途径实施与多学科渗透. 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所内含的技术教育,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专科院校所开办的高度专门化的技术教育,它是指普通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技术教育.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将更加广泛、深刻和迅猛.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技术教育是未来社会成员基本素养的教育,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它是区别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教育具有“现代性”的重要支柱.揭开技术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一项完美的技术作品本身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科学、道德、审美,也就是真善美的统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因此,技术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有着广泛而又独到的教育价值. 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置.过去,小学的劳动课、初中的劳动技术课是独立设置的一门课程.新课程计划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被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这是课程形态上的重大变化.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具有内在的综合特征.它综合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语文、艺术、社会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伦理、审美、环保等方面的教育视野.对学生来说,劳动与技术教育不仅是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识与新的能力的综合学习.在目前国际性的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形态的推出,无疑是顺应潮流的改革尝试,它必将使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综合性能和实践品质得到展示.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还会有一些理念的碰撞,这有待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重组.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最具开发潜力、最易受科技发展影响、最应该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性学习领域.在国际上,作为诸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之一的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一个包括劳作、手工、设计、家政、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商业、职业准备等科目在内的庞大学科群.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指南》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结构上确立了劳动、家政、技术、职业准备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有一定独立性又有一定渗透性的内容结构.同时,根据初中和小学的性质、特点,进行了课程内容的学段定位,如在技术方面,小学确立为“技术初步”,初中确立为“技术基础”;在职业准备方面,小学确定为“职业了解”,初中设计为“职业引导”.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现代性和开放性. (三)建构了富有弹性的目标体系.《指南》提出了目标与内容分成基础性和拓展性两部分.基础性内容是完成各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体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结构性,对不同地区也具有条件上的普适性.而拓展性目标和内容是供各地选择的,实施条件相对较高,有些内容体现了技术发展的方向性.不同取向的教育目标的提出,使得各地方、各学校以及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内容的选择主体成为可能. (四)拓展了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空间.《指南》首次将简易的技术设计、技术产品说明书的阅读、简单的技术作品评价,正式引入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内容,农业技术的学习内容也从传统的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向品种改良、技术试验、产品贮存与加工、市场调研与营销等方面扩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学习内容在范围上的拓展,必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确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考核与评价一直是课程实施中的难题.《指南》根据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指南》指出,在初中实行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合格证书”制度(在农村初中,应与“绿色证书”结合起来). (六)注重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功能区分.由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家庭和社区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过程中不仅是潜在的教育资源,而且也是负有一定教育使命的教育主体,但我们往往忽视它们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区分,以至形成了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学校教育功能的扩大化甚至泛化.《指南》注重了这种不同主体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并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设施和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必要的区分.

Ⅳ 劳动教育怎么搞

首先可以给学生一些奖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还可以给学生讲解劳动对于他们的帮助,在学校是可以锻炼的地方,劳动的过程中你不仅锻炼到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集体感。教师和家长们可建立奖勤罚懒,表扬奖惩制度。我们在教学中时刻注意 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能力,想尽办法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劳动。
在教育的实践中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劳动实践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动手劳动更是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实践,是对教材内容的强化,是将科学知识物化为有形产品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劳动实践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保证。劳动中,孩子的双手都在活动,有利于左、右脑的开发,从而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劳动中孩子要安排和计划,可以培养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发展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孩子搞小创造小发明。很多小发明家就是从劳动中得到启示和灵感的。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培养任务意识、责任感和义务感。
通过劳动的教育和培养,让孩子懂得:劳动创造一切,劳动光荣,使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成果,积极参加劳动的优良品质。

Ⅵ 义务阶段的学生,学校组织强制体力劳动,国家有没有相关规定要详细,要有法规的出处

你所谓的强制体力劳动是不是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植树、打扫卫生、捡拾垃圾什么的吧?适当的体力劳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国家对学校组织社会活动是有相关规定的。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十二条第三款 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二十五条第三款 专门学校应当对在校就读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第三十八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教育法》:
第四十七条 国家机关、军队、企业事业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学校组织的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帮助和便利。
第四十八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应当积极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
《劳动法》不适用于在校学习的未成年人。

Ⅶ 教育部关于《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 有偿补课的规定》是否违反《劳动法》

不违法。教师有偿补课,对社会的利益损害较大,影响学生公平的受教育权,因此需要规定严禁教师有偿补课。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 有偿补课的规定》 没有违反《劳动法》和《宪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坚决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行风问题,现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印发”

“三、强化宣传教育,注重正面引导。各地教育部门要......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自觉拒绝有偿补课,对每名学生认真负责,为学习有困难学生答疑辅导,开展课前课后或假期义务值守等志愿服务。选树并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充分展现当代教师无私奉献、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传播教育正能量。“

(7)中小学劳技活动制度扩展阅读: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解决“四风”问题重要举措。

各省级教育部门是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按照《规定》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订标本兼治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细化的违规处理办法。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紧盯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扎实有序开展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活动,坚决制止有偿补课等乱收费行为。

阅读全文

与中小学劳技活动制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语文长城课程导学 浏览:795
公办和教办 浏览:69
上海高职院校公办 浏览:949
廉江市第九小学校长 浏览:264
1984年小学5年级几门课程 浏览:536
中小学生物考试总分 浏览:582
运城小学入学难吗 浏览:245
中小学劳技活动制度 浏览:328
大祥区公办幼儿园 浏览:909
2019宁波中小学生招生 浏览:887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分析 浏览:500
学习小升初 浏览:523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知识点讲解 浏览:65
小升初美术试题及答案 浏览:51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浏览:244
小升初语文附加题 浏览:93
育才中学公办 浏览:616
小学书法公开课教案 浏览:751
陪伴中考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87
教师节金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