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育 > 轻松备课网

轻松备课网

发布时间:2021-03-09 19:19:51

Ⅰ 社会科学总在发生变化,大学老师怎么轻松备课

想当老师呢,就别指望一篇课件用几年
人文社科的知识日新月异,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是永不停滞的,课件至少一学期要翻新一次
教师时间比较多,虽然是碎片化时间,干别的不行,备课绰绰有余
一个课都不想备的老师,要么是老专家,要么就是小傻瓜了,你说呢~

Ⅱ 什么是钉钉智能备课平台

您好,钉钉智能备课平台,专注智能备课应用,帮助老师5分钟轻松备好课。

Ⅲ 中学教师怎样备课才能既轻松又有效

‍‍教师备课时,对新课的导入,课题的出示,目标的出现,目标的实施,例题的讲解,课堂的提问,操作的演示,板书的设计,练习题的安排,以及知识的归纳小结等都要做到科学安排,使学生在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始终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之中,从而以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课堂教学的佳效果。‍‍

Ⅳ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有什么PPT可以轻松备课的

只要不想糊弄学生,那就不可能轻松的。不过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些教学设计作为参考,也可以买相应的教案册。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把别人好的设计整合起来。

Ⅳ 请谈谈如何备课既轻松又高效及答案

1

如何指导学生批改作文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时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作文批改又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大课题。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师全批全改作文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教师工作需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语文老师应该把作文的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对作文批改课要有学期或学年的计划,并能长期坚持;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会批改作文;加强流程管理,组织学生互批作文;注重实效,合理组织评议,并及时总结批改成果,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得到提高。
关键词:课程标准 作文批改 方法探讨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作文批改又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大课题。长期以来,语文老师的一般做法就是老师全批全改。但由于所教班级学生多,作文数量大,学校查得紧,我们又不得不在作文评语上打点儿,有时候便免不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结果是耗时费力,效果并不见佳。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批改真正地对学生作文起到指导作用呢?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一问题,也做了一点儿尝试,下面我就和大家谈一谈自己在作文批改中的几点做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所以教师必须利用作文修改课引领学生自己进行作文修改,让学生在修改中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该如何上好作文修改课呢?
一、教师对作文修改课要有学期或学年的计划,并能长期坚持。因为作文修改课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节课两节课就教会学生全部。谁都知道,一篇作文包含的要素很多,标点是否正确、语言是否通顺、立意是否深刻、构思是否合理、中心是否集中、选材是否恰当、层次是否清晰,况且每个要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教师或整个教研组制定长期计划,统一协调。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会改作文
首先,教会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完作文后,应该自己独立修改一至两遍,看一下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等等。
其次,要求学生互批互改。互改时注意两点,一是既要省时又要注意质量,第一遍,学生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第二遍,学生精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第三遍,学生粗看,既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总批。二是批改要抓关键,抓重点。就

多写多练 作文作文,就必须得写出来,只有平时多写多练,才能减少错字,语句通顺,熟能生巧的,写的越多,练得越多,写作水平提升的也就越快。

Ⅵ 数学网课教学设计怎么备课

不管哪来个学科的网课设源计都是一样的啦,都要有一个教学的思路,其实和课堂上也差不多的,就是上网课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推荐你个小神器101教育PPT里的随机点名工具,他是迪士尼动画效果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下就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网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Ⅶ 备课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为何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如此。 对待备课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教师思想觉悟、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教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必须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备什么 备课,不等于"背课"。尽管很多内容需要教师牢记,但备课的含义远比背课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讲应包括: (一)备内容 1.备大纲。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所以,学习、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是备课的基本内容;只有钻研教学大纲,才能了解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和"三基"内容及要求;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弱点;从总体上明确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注重实践"上达到什么程度,合乎什么规格;考虑对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确而恰当的要求。 2.备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电化教材等,它是教学大纲的充实和展开,它反映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把学科的整体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精神更易领会,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掌握。备教材或钻研教材,可分为三步或说三个层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览教科书,熟悉其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即从教材体系上把握教学内容,弄清前后关系;然后,精通教科书,不仅知其结构、系统、梗概,而且对插图的构思、练习的安排了如指掌;不仅对每一章节、单元,明其宗旨,知其特点,而且对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过堂",多问几个为什么,即把教材内容搞深搞透。最后,不仅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 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对章与章、节与节,都要弄清其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分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知道"是什么",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能说清"为什么",以及与其它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迅速、灵活地解决一些问题,即知晓"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形成能力);然后,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单元)的重点、难点、弱点,进而根据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的,确定每节(次)课的教学要求;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参考书、资料、文献,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寻求问题的讲解角度,同时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学性,考虑如何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杜绝弱点;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于教材讲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使智力发展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处于要学、爱学、好学之中;挖掘教材的实践性;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使能力培养寓于知识运用之中。 处理教材要求:首先,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精讲、哪些简略,补充哪些、省略哪些,与已知有联系的部分怎样衔接、与其它学科相关的内容如何分工;然后,根据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把教材中滞后内容、欠妥之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区、各行业、各专业要求掌握的侧重点,进行慎重而必要的调整、增添或删减;对必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要科学地结合,及时地反映。同时也要防止盲目删减或不必要的"拔高"。亦即,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对教材进行科学地剪裁和恰当的调整,做到增删得当,详略适度,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形成一个崭新的、适宜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最后,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考虑相应方法,以使教材变为学生易懂、爱学的材料。
另外,还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使用教材的标准:其一,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用知识系统、图文系统及作业系统三者俱佳的教材;其二,能将文字语言变为教学语言,使学生乐学、易学、爱学。为此,应以教科书为依据,既不摆脱教材,海阔天空、让学生理不出头绪;又不照本宣科,拘泥原文,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教材,既注重科学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又追求艺术性,对教学方法进行再加工。既使教材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又使讲解更加通俗化、趣味化,成为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 3.备教参。"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在备教学参考资料时,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缝隙",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要把握知识的"障碍点"、"闪光点",这些内容往往隐藏着开发学生智力的"引爆点",常常能发挥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缝隙"是哪些,在哪里,它们常常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标点、一幅简图或是一种构思、一种表现手法......第二,必须用心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勤查工具书,多做资料卡,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第三,须用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志趣和思维方法,从中揣摩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意外发问",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临阵不乱"。' 通过备内容,最终要做到:所谓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二)备学生 在重视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一个班级的学生,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了解学生,就能防止因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确地把握难易与详略,恰当选用手段与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贯彻量力性、高难度;了解其思维方式、困惑疑点,以实施针对性、启发式;了解其心理特点、个性差异,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况,精神状态,以陶冶情操、启迪觉悟。那么对学生了解什么、怎样了解呢? 1、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 2.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 3.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 4.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田、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 了解学生除课下调查、个别谈话,以及在劳动实习、课外活动中观察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提问、黑板演练、动手操作、测验考试、批改作业及分析试卷等多种渠道进行。有经验的教师还能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动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且贯穿于教学始终,掌握其动态情况。在获得准确的大量信息之后,便可及时、恰当地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确定分类指导的目标与措施,以便实施因材施教。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对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考虑如何进行个别指导。如:对习惯于采取记忆方法学习的学生,要侧重于调动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的积极性,发展其思维的灵活性;对好动脑筋;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防止其忽视基础知识积累的倾向,引导他们运用基础知识,发展创造思维;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视其实际,指导学法或思路,启迪智慧,让他们产生乐趣,奋发向上。 (三)、备方法 备方法,就是在解决"教什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教",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因为方法是集教师观念、知识、经验、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体现教师的功底,所以说,它是备课中的高层次内容。备方法,实质是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个性化教学系统。其中也包括教师"备自身",即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才华作主动调整、积极挖掘,充分施展而进入角色。 备方法应包括: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末小结;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索,鼓励创新;如何联系实际,使用什么仪器设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进行什么演示和示范:安排哪些练习和作业及语言的组织,板书的设计,例题的筛选,教具的使用等。 备方法的要求:一是灵活多样。根据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
尽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比如;有时故布疑阵,以新奇吸引学生;有时绘声绘色,以形象感染学生;有时展示图物,以启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总之,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都必须以启发式和注重培养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坚持精讲巧练,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切忌形成定势、千篇一律、一成不变。二是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研究学生如何"学",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以使学生能够"会学"。三是教师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别开天地",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简而言之,要注重方法的优化,以使教得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学得情趣盎然、喜闻乐"受",从而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学效果。 三、怎样备 备课的种种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 备课时,对于需要统一和明确的各章节、单元的目的、要求、重点等共性问题,同学科的教师可互相切磋,集思广益;但作为教师不能只依赖"集体备课",必须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而且,最后也应根据自身情况、班级特点,决定对共同研究成果的取舍和运用,并要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讲起来生动活泼。 (二)一般备课与重点备课相结合,以重点备课为主 备课范围应广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点。一是重点章节、单元、—课时;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规律。三是抓纲带目:备其"精华"、"精要"、"精辟"部分,.以及"精练"语句。只有"点面结合"、"点面相映";轻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 备课应将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结合起来,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处理不同的课时。备课应通览全部教材,注意其章节内部的系统性、因果性、关联性,同时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从而进行单元(章节)备课,进而进行课时备课,以使前后呼应,首尾相连,承前启后,左右配合。否则,"备一节,讲一节"、"讲哪节、备哪节"、"明天课,今天备"地孤立备课,教学效果势必不佳。 (四)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以课前备课为主 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思考集中、大脑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的特点,提前备出一学期或几周舶课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课前进行再备课,更不可少;如果说学期前备课是"粗备",那么周前备课就是"细备",而课前备课则属"精备"。课前备课包括;重温教案(把教案当成"剧本",在脑海里"预演"一遍,预测一下效果)、掌握动态、准备教具、考虑教法,以及充分估计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等。这样,一可弥补遗忘,二可增强记忆,三可相机调整已有教学方案,四可做好上课心理与物质准备。 (五)编写教案与运用教案相结合,以运用教案为主 编写教案就是把备课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归纳,按照教学要求用文字书写出来。它记录了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安排和教学程序,以及教法设计、手段运用。这是课前准备的最后工序,也是教师业务基本功的集中体现,无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对此都应做到一丝不苟。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教案都是提前写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编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课前还要熟记教案,以便更好地运用之,这是备课工序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课上情况多变,故在熟记教案的同时还应有各种思想准备,以便在上课过程中做到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适应动态,灵活掌握。 (六)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以使备课更完善 所谓课后备课是指每讲完一节(次)课,要进行回顾、反思,做好小结。它是备课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故称"课后备课"。即通过"教后记"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修改,充实提高,使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备课既要备在眼里、备在心中,又要备在口中、备在手上。它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说备课是艰苦的劳动过程,但其中也充满着艺术乐趣。当你在这项劳动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时,就会得到收益获得成功、感到欣慰、乐趣无穷。

Ⅷ 怎么备课,备课应该做什么工作

一、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五个环节
备课作为教师上课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已引起众多教师的浓厚兴趣,并就如何搞好备课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笔者认为,教师搞好备课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在“备教材”上下功夫。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2.在“备学生”方面做大文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特点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地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但谁也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方法好,哪一种方法不好。某节课可能只运用一种方法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节课就可能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另外,从学生的角度讲,不同的教学对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每个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而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灵活适用奏效的优良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否则,即使已被众多教师公认的教法,如孤立地运用,或机械地运用也都难以奏效,甚至适得其反。
4.在“备练习”方面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目前在课堂练习中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重讲轻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不只限于以课堂练习来体现)显得薄弱;二是练习题设计的盲目性很大,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三是课堂练习的量偏大,学生手忙脚乱,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四是课堂练习题单调,无层次和坡度;五是教师在学生练习中忽视矫正错误这一环节,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鉴于此,建议每个教师在实施课堂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对出现的错误必须纠正;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也应对有余力的学生辅之以富有思考性或综合运用的题目。
5.在“备作业”上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在逻辑体系来确定课外作业;二是在内容上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独创,由典型以变式,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做到通过作业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技能;四是注意适量。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五是要注意适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要做到难易适度,要体现出梯度,并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
在谈及“备作业”这个问题时,笔者要特别提出的是作业的批改和讲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三个“不及时”,即不及时收作业、不及时批作业、不及时讲评作业。显而易见,不论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花了多少心血,并预期收到满意的效果,但若如此“不及时”则必将枉费心思。因此,教师对待作业要及时收、及时批、及时讲,要特别注意搜集通过作业反馈回来的重要信息,并建议每个教师在教案的备注或后记栏内记录好这些信息,真正发挥作业信息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关备课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前面也谈及一些,但有几点笔者还想概要地提出来(限于篇幅,不再详述)仅供同仁们商讨。
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多地注重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教学对象即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努力使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变不易接受为容易接受。任何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离了与其适应的教学对象,都可能变得无能为力。
2.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常言道,备好课,不一定能讲好课,因此教师备课必须以自己依此能讲好课为首要前提,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个性品质和思维方式都各有千秋,因此盲目效仿或生搬硬套必将出现事与愿违的结局。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 一、为何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如此。 对待备课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教师思想觉悟、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教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必须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备什么 备课,不等于"背课"。尽管很多内容需要教师牢记,但备课的含义远比背课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讲应包括: (一)备内容 1.备大纲。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所以,学习、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是备课的基本内容;只有钻研教学大纲,才能了解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和"三基"内容及要求;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弱点;从总体上明确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注重实践"上达到什么程度,合乎什么规格;考虑对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确而恰当的要求。 2.备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电化教材等,它是教学大纲的充实和展开,它反映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把学科的整体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精神更易领会,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掌握。备教材或钻研教材,可分为三步或说三个层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览教科书,熟悉其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即从教材体系上把握教学内容,弄清前后关系;然后,精通教科书,不仅知其结构、系统、梗概,而且对插图的构思、练习的安排了如指掌;不仅对每一章节、单元,明其宗旨,知其特点,而且对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过堂",多问几个为什么,即把教材内容搞深搞透。最后,不仅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 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对章与章、节与节,都要弄清其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分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知道"是什么",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能说清"为什么",以及与其它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迅速、灵活地解决一些问题,即知晓"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形成能力);然后,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单元)的重点、难点、弱点,进而根据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的,确定每节(次)课的教学要求;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参考书、资料、文献,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寻求问题的讲解角度,同时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学性,考虑如何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杜绝弱点;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于教材讲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使智力发展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处于要学、爱学、好学之中;挖掘教材的实践性;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使能力培养寓于知识运用之中。 处理教材要求:首先,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精讲、哪些简略,补充哪些、省略哪些,与已知有联系的部分怎样衔接、与其它学科相关的内容如何分工;然后,根据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把教材中滞后内容、欠妥之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区、各行业、各专业要求掌握的侧重点,进行慎重而必要的调整、增添或删减;对必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要科学地结合,及时地反映。同时也要防止盲目删减或不必要的"拔高"。亦即,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对教材进行科学地剪裁和恰当的调整,做到增删得当,详略适度,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形成一个崭新的、适宜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最后,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考虑相应方法,以使教材变为学生易懂、爱学的材料。 另外,还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使用教材的标准:其一,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用知识系统、图文系统及作业系统三者俱佳的教材;其二,能将文字语言变为教学语言,使学生乐学、易学、爱学。为此,应以教科书为依据,既不摆脱教材,海阔天空、让学生理不出头绪;又不照本宣科,拘泥原文,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教材,既注重科学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又追求艺术性,对教学方法进行再加工。既使教材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又使讲解更加通俗化、趣味化,成为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 3.备教参。"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在备教学参考资料时,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缝隙",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要把握知识的"障碍点"、"闪光点",这些内容往往隐藏着开发学生智力的"引爆点",常常能发挥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缝隙"是哪些,在哪里,它们常常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标点、一幅简图或是一种构思、一种表现手法......第二,必须用心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勤查工具书,多做资料卡,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第三,须用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志趣和思维方法,从中揣摩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意外发问",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临阵不乱"。' 通过备内容,最终要做到:所谓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二)备学生 在重视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一个班级的学生,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了解学生,就能防止因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确地把握难易与详略,恰当选用手段与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贯彻量力性、高难度;了解其思维方式、困惑疑点,以实施针对性、启发式;了解其心理特点、个性差异,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况,精神状态,以陶冶情操、启迪觉悟。那么对学生了解什么、怎样了解呢? 1、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 2.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 3.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 4.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田、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 了解学生除课下调查、个别谈话,以及在劳动实习、课外活动中观察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提问、黑板演练、动手操作、测验考试、批改作业及分析试卷等多种渠道进行。有经验的教师还能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动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且贯穿于教学始终,掌握其动态情况。在获得准确的大量信息之后,便可及时、恰当地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确定分类指导的目标与措施,以便实施因材施教。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对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考虑如何进行个别指导。如:对习惯于采取记忆方法学习的学生,要侧重于调动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的积极性,发展其思维的灵活性;对好动脑筋;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防止其忽视基础知识积累的倾向,引导他们运用基础知识,发展创造思维;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视其实际,指导学法或思路,启迪智慧,让他们产生乐趣,奋发向上。 (三)、备方法 备方法,就是在解决"教什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教",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因为方法是集教师观念、知识、经验、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体现教师的功底,所以说,它是备课中的高层次内容。备方法,实质是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个性化教学系统。其中也包括教师"备自身",即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才华作主动调整、积极挖掘,充分施展而进入角色。 备方法应包括: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末小结;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索,鼓励创新;如何联系实际,使用什么仪器设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进行什么演示和示范:安排哪些练习和作业及语言的组织,板书的设计,例题的筛选,教具的使用等。 备方法的要求:一是灵活多样。根据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 尽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比如;有时故布疑阵,以新奇吸引学生;有时绘声绘色,以形象感染学生;有时展示图物,以启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总之,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都必须以启发式和注重培养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坚持精讲巧练,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切忌形成定势、千篇一律、一成不变。二是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研究学生如何"学",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以使学生能够"会学"。三是教师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别开天地",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简而言之,要注重方法的优化,以使教得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学得情趣盎然、喜闻乐"受",从而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学效果。 三、怎样备 备课的种种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 备课时,对于需要统一和明确的各章节、单元的目的、要求、重点等共性问题,同学科的教师可互相切磋,集思广益;但作为教师不能只依赖"集体备课",必须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而且,最后也应根据自身情况、班级特点,决定对共同研究成果的取舍和运用,并要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讲起来生动活泼。 (二)一般备课与重点备课相结合,以重点备课为主 备课范围应广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点。一是重点章节、单元、—课时;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规律。三是抓纲带目:备其"精华"、"精要"、"精辟"部分,.以及"精练"语句。只有"点面结合"、"点面相映";轻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 备课应将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结合起来,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处理不同的课时。备课应通览全部教材,注意其章节内部的系统性、因果性、关联性,同时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从而进行单元(章节)备课,进而进行课时备课,以使前后呼应,首尾相连,承前启后,左右配合。否则,"备一节,讲一节"、"讲哪节、备哪节"、"明天课,今天备"地孤立备课,教学效果势必不佳。 (四)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以课前备课为主 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思考集中、大脑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的特点,提前备出一学期或几周舶课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课前进行再备课,更不可少;如果说学期前备课是"粗备",那么周前备课就是"细备",而课前备课则属"精备"。课前备课包括;重温教案(把教案当成"剧本",在脑海里"预演"一遍,预测一下效果)、掌握动态、准备教具、考虑教法,以及充分估计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等。这样,一可弥补遗忘,二可增强记忆,三可相机调整已有教学方案,四可做好上课心理与物质准备。 (五)编写教案与运用教案相结合,以运用教案为主 编写教案就是把备课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归纳,按照教学要求用文字书写出来。它记录了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安排和教学程序,以及教法设计、手段运用。这是课前准备的最后工序,也是教师业务基本功的集中体现,无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对此都应做到一丝不苟。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教案都是提前写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编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课前还要熟记教案,以便更好地运用之,这是备课工序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课上情况多变,故在熟记教案的同时还应有各种思想准备,以便在上课过程中做到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适应动态,灵活掌握。 (六)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以使备课更完善 所谓课后备课是指每讲完一节(次)课,要进行回顾、反思,做好小结。它是备课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故称"课后备课"。即通过"教后记"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修改,充实提高,使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备课既要备在眼里、备在心中,又要备在口中、备在手上。它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说备课是艰苦的劳动过程,但其中也充满着艺术乐趣。当你在这项劳动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时,就会得到收益获得成功、感到欣慰、乐趣无穷。

Ⅸ 电子备课好吗

电子备课,与传统手写备课不同,是教师利用电脑备课,从而实现学校办公现代化的要求。有人认为,电子备课会培养教师的惰性,抑制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但那只是局限于某一方面。我个人认为,从大的层面上说,电子备课是好处多多。
第一,对教师的个人业务发展提供了便利。电子化备课尤其适合年轻教师,它便于修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往的备课方式,无法是拘泥于教材,教参等,照搬照抄,费时费力。稍一出错,原地修改吧,很不美观,有时只能重新抄写。而电子备课,可以随意修改,直到你满意为止。并且可以设置你想要的字体,颜色等,这样你可以轻松突出重点,难点,给人看来一目了然。电子化备课摆脱了手工书写教案的种种苦恼,节省了大量时间用于对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再者,电子化备课有利于资源共享,丰富了教学资源。如果能利用电脑在网络上备课,能够有效避免个人备课的狭隘,通过对网上资料的搜集整合,汲取精华,教师的备课必能提高一个台阶。电子备课还便于储存,大大提高了备课的使用效率。传统的手写备课笔记,一本一本,保存起来很占空间,翻阅时又显得麻烦。教师可通过电脑将备好的课归类整理,今后如要查看,只需轻敲键盘,资料便立刻显现于眼前。实为方便,岂不快哉?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了电子教案,当再次循环教到同一教学内容时,就照搬原来的,投机取巧。而是应该通过对教材的重新理解分析,对学生的了解、研究,将保存的原有教案作出修改、补充和完善,这样才是对电子备课的正确理解与使用,才能更好的贯彻及体现电子备课的优越性。
第二,有利于教研组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资源共享,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
集体网上备课,由于操作简便,教师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钻研,精心设计,既提高了办公效率,又引领了全员参与。这样的备课是开放式的、论坛式的、互动式的、更是共享式的,方便了大家相互探讨学习,切磋借鉴,是一种深度对话,浓郁了教研组的研究氛围,促进了组内研究的深入展开,又提升了备课质量。如此多的益处,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规范了学校的常规化管理,有利于检查、督促和指导。
备课管理无疑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次一到教师月考,办公室主任就会捧着一大摞厚重的备课笔记,送去检查。各检查组长要花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一一检查,并作好记录,而起到的效果却是事倍功半,并没有因此更好的督促老师去完成教案,有些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电子备课,检查者只需打开电脑,全体教师的备课详案便了如指掌。检查大大节约了时间,以便腾出更多的精力去督促好教师的备课质量,从整体上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效率。
21世纪的到来,展现了许多信息化时代的产物,而电子备课就是现代教学工作的技术手段。电子备课,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全新备课方式,它的到来势必会取代传统的手工备课。只要我们正确运用电脑,运用网络,相信电子备课带给我们的好处将会是多多的。

阅读全文

与轻松备课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语文长城课程导学 浏览:795
公办和教办 浏览:69
上海高职院校公办 浏览:949
廉江市第九小学校长 浏览:264
1984年小学5年级几门课程 浏览:536
中小学生物考试总分 浏览:582
运城小学入学难吗 浏览:245
中小学劳技活动制度 浏览:328
大祥区公办幼儿园 浏览:909
2019宁波中小学生招生 浏览:887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分析 浏览:500
学习小升初 浏览:523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知识点讲解 浏览:65
小升初美术试题及答案 浏览:51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浏览:244
小升初语文附加题 浏览:93
育才中学公办 浏览:616
小学书法公开课教案 浏览:751
陪伴中考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87
教师节金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