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育 > 三年级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3-08 21:26:48

『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文三下《她是我的朋友》教材解读
宋佳
一、教材解读
(一)教材特点
1. 思想内容
《她是我的朋友》是第五组关于“感受人间真情”主题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课文先写一名孤儿在炮弹爆炸中受了重伤,急需输血。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在短暂的矛盾、痛苦和挣扎后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医生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2. 语言表达
课文描写具体,事件感人,能够比较容易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表现出阮恒感情上的变化,表达了阮恒对朋友的真诚和无私。
(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又突然放下去?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阮恒在抽血过程中为什么“一动也不动,一句话也不说?”这一系列矛盾的动作正是阮恒思想斗争的过程。听到小姑娘需要输血,他举起了手,但是他害怕,他认为输血会死,所以是颤抖地举起了手。怕死的心理让阮恒犹豫,忽然把手放了下去,他在自己的生命和小姑娘之间犹豫。经过短暂而激烈的斗争,阮恒决定牺牲自己救小姑娘,他又举起了手。当针扎进他的血管后,阮恒的意识里,他将将自己的血全部输给小姑娘,在输血停止的时候就意味着自己即将死去。输血的过程就是阮恒面对死亡的过程,所以他一动也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可想而知,他在这个过程中承受着多大的心理恐惧。
(2)阮恒在献血过程中“突然啜泣了一下”,又开始“呜咽”,接着变成“持续不断的哭泣”,一直到“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为止,这一段时间里,有四个不同程度的词语表示“哭”。遣词造句的讲究也正是为了突出阮恒心中越来越强烈的恐惧。
(二)教材位置
1. 人文专题的位置
本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编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单元将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之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导语提示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活中是否想到过回报父母的爱,能否向别人献爱心;二是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人间真情。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这两方面的内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课文围绕“爱与真情”相差的课文,其他两篇则是关于真挚的友情和博大的爱的,以拓宽“爱与真情”的含义:《可贵的沉默》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教育学生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本篇课文《她是我的朋友》中小男孩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让学生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七颗钻石》一文中让学生感受爱心使小水罐一次次发生着变化,带来了种种奇迹;从而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妈妈的帐单》一文中小彼得向母亲索取劳动报酬,又在无私奉献的母爱面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而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2. 训练重点的位置
(1)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要求中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学生只有具备了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才能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
这个训练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中就有所渗透。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对于课文的整体把握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知道课文讲了几方面内容,二是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对此训练重点的初次提出,但这里只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地感知。到了三年级下册,这一要求主要出现在链接语中。在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八课《路边的橡树》链接语中提出:“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本组第20课《妈妈的账单》链接语中提出:“让我们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一训练重点出现的位置看,体现出了三下教材要求学生已经可以独立地尝试整体感知全文。到了四年级上册,“主要内容”这个说法明确提出,如:四年级上册第六组24课《给予是快乐的》链接语中提出:“认真读一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第八组《飞船上的特殊乘客》链接语中提出:“认真默读课文,想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意在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时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习惯。到了四年级下册教材,关于概括主要内容的要求反复出现,开始要求抓住主要内容,并借助其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这个训练项目在以后的高年级学习中还将不断深化和发展,在高段的阅读学习中,五年级要求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六年级要求学生能把握主要内容。在本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这一训练重点的确定既是对前面初步学习了解课文内容方法的继续与延伸,更是为四年级上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做铺垫。
综上所述,可见本单元这个训练重点处在整个训练过程的初始阶段。在本组阅读学习中应教给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对通过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通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训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整个训练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个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将学到的方法在阅读学习中自主运用。
(2)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情体会人物内心。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情体会人物内心,是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的重要阅读方法。进行这一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品质。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情的重点词句,是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途径。这个训练在以前的学习中就有所渗透。如: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中“我要把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抄下来”这里只要求学生画出,让学生对于抓住人物表情、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这一方法进行渗透。在渗透的基础上,本单元更加明确地进行训练,例如:《可贵的沉默》的学习目标中提出:体会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情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本课课后题中提出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阮恒动作表情的句子,并说一说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这些都是在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阅读理解的方法。到了四年级下册第七组《成功的故事》的导语中明确提出: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交流收获。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所反馈出的信息不仅是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多角度的思考,感受更加全面。此时的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去“留心”,从不自觉到自觉去抓住人物动作、语言,体会描写的作用好处。到了高年级,这个训练仍在继续,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导语中提出: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在这里这一训练重点从学生领会表达的角度出发,体会外貌、语言描写的表达作用效果,从表达的角度来进一步落实表情、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效果,积累表达方面的知识,为习作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在这个训练重点训练的过程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在中年级甚至高年级阶段,由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内心,到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情表现人物品质,再到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表现主题。整个训练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个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有阅读方法的训练转化为学习写作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二年级开始训练,三年级着重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所表情达意的内容。如:《可贵的沉默》中通过“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表现出当时教室里寂然无声的沉默气氛,体会出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本课《她是我的朋友》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迫在眉睫”的意思,为小姑娘的处境危险做铺垫;“输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也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这些都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这一训练点是循序渐进的,到五六年级仍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积累
1. 相关的已知领域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关于友情的课文,也可以说成是生活教材。“友情”是每个学生熟知的,也是每个正常学生都拥有的感情体验。课文真实感人,学生容易接受理解。
2. 相关的未知领域
学生平时感受体验到的友情仅仅是同学、伙伴之间有困难时互相帮助、有秘密时互相倾诉、有快乐时一同分享。对于课文中的情况,友情和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有关时该如何选择学生没有遇到过。
3. 相关的难知领域
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优越,长辈、父母给予的关爱和包容往往容易形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缺乏对他人的关爱。当遇到自己的利益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先想到自己。学生很难理解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是为了什么。
(二)学生相关的阅读基本功及现状
1.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运用到哪些相关的阅读方法
学生学习本课将用到:结合具体词语体会人物感情上的变化;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描写探究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通过抓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通过联系上下文、通过人物神情提出问题等。
2. 学生已掌握的阅读基本功所达到的水平及其现状。
“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等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个训练重点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有所渗透,但是还不够成熟,还需要本组中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关注点
课文描写具体,事件感人,能够比较容易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但是对于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学生却关注不多,要与主人公的内心产生碰撞和共鸣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护士、消息、确认、输血”等词语。2. 有感情朗读课文。
3.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的表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 教育和感染学生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重点难点
1.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2.理解阮恒说的话,体会他的话所反映的无私奉献的品质。

『贰』 有三年级《她是我的朋友》和《女娲补天的教案》吗我要讲课用!要快!

引课:我们的祖先很了不起,在面对日月星辰的时候创作了神话故事(板书),猜一猜。出示图片,生猜神话。
出示女娲图片,揭示课题:女娲补天。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女娲补天的故事,板书:女娲补天。
齐读课题。
二、初读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且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字词教学
出示:塌下 熄灭 冶炼
轰隆隆 熊熊大火
师:开小火车来读,读对了,我们读两遍,读错了,赶紧纠正。
出示:挣扎 窟窿 围困 燃烧
指名读。师:你发现了吗?这一组词语有什么规律?
生:同样的偏旁。(还有什么也一样?)每两个字都是近义词。
齐读,每个读两遍。
3、概括段意。
(1)引导概括段意
师: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师: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第一段在讲什么?
生:世界变了样。(变了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天空塌下了一大块。
师:你的概括水平真高,一下子就把原因概括出来了。
板书:天空塌了(一大块)。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生:女娲救人。(你说的呀,其实是两句话,老师把你说的第一句话概括为——板书:灭火,那么第二句话呢?造船救人,板书:救人)
(2)自己概括段意
默读第三、四自然段,也像老师这样,用四个字概括一下,写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后面。
生:第三自然段写找五彩石。板书:找五彩石。
生:第四自然段写女娲怎样补天。板书:炼石补天。
(3)概括主要内容。
根据板书,自由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指名说。
小结:借助小标题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三、品读课文
1、引出神奇。
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故事怎样?
生:故事很神奇。很美丽。很惊人。
师:就是这么一个美丽感人神奇的故事,板书:神奇。
2、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
师:先来看看天空塌下来的这一幕。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生自由读。
(2)师范读,想象情景。
师:这到底是怎样一幅可怕的情景呢?闭上眼睛。可怕的情景就要开始了……课件播放雷声,雨声。师范读课文“天哪……挣扎。”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想象说话。
(3)读,体会条理。
师:怎么把那么多内容合起来有顺序地来说一说呢?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句子)课文里先说——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再说地——然后说山冈上——田野里……。
课文里这样说,说得多有条理啊,师生配合读。
(4)引读板书
为了帮助人们,女娲先——灭火救人,再——找五彩石,最后——炼石补天。
3、学习第三段。
(1)朗读。
师:多么神奇啊,出示找石一段,自由读读,哪里看出神奇。
师:谁能把你感觉神奇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生读,指导朗读,再指名读。齐读。
(2)师编故事
插上神奇的翅膀,也来编一个故事怎么样?板书:想象。
师: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女娲就出去找石头了。她找啊找啊,一直找到了天黑。女娲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一片茂密的树林,她又找啊找啊,突然看到金光闪闪的石头……连忙把它带到山下去了。
(3)生编故事
师:老师编得怎么样,神奇吗?我们也来编一编好吗?
出示:
师: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女娲是怎么找五彩石的。提供词语,指名读词。
天蒙蒙亮 烈日当空 风雨交加 深更半夜
陡峭的悬崖 崎岖的山路 漆黑的山洞
口干舌燥 跋山涉水 千辛万苦 疲惫不堪
生说故事,师评价。生说故事,生评价。
师:充满这神奇,也充满着艰辛。
(4)朗读此段。
4、学习第四段
出示,指名读。
师:女娲又做了什么呢?
师:(课件把动词去掉,以括号替代)这样你能不能说?
齐说,出示答案。
师:一泼,泼出了人们的欢声笑语,再来读读。
生齐读句子。“女娲把它……好了。”
四、推荐
推荐《女娲造人》的神话,边读边想象。

板书: 女娲补天
天空塌了(一大块)
灭火救人 神奇 想象
找五彩石
炼石补天

『叁』 求 小学三年级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的说课 试讲内容

哈哈 我公开课就是上的这一课噢。。。~
我们探讨一下

『肆』 她是我的朋友的学案赏析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 科:语文
3、课 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义。
(2)预习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书上作一标记。
教学课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 18课《她是我的朋友》
教材分析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护士、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是否、草垫、酒精、掩盖、拳头、制止、轻柔、周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课后思考题3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关键词,通过圈画、、思考、交流、讨论、观察插图、想象、品读,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阮恒当时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加上足够的时间保证,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广阔的空间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有朋友吗?
生:有。
师:真好。朋友,是寒冷冬天里的一团火,是炎炎夏日里的一丝凉风,是雨天里你头顶上的那一把伞,也是摔倒时扶你起来的那一双手。有朋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们今天的学习就跟朋友有关。(师板书课题:18 她是我的朋友),齐读课题。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师: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输血的“血”字,在书面语时,读“xuè”,在口语或单独使用时读“xiě”。
2、师:去掉熟字,生字你认识吗?
(1)在读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说哪个,就齐读哪个)
(2)你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字?
3、师:把这些字词放到课文中,你还能读准吗?接下来,老师请几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余的学生认真听,帮助正音,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课文读得很流利,良好的预习,将会使我们在理解课文时事半功倍。那么,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4个学生说)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提到了小姑娘,大家知道,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急需输血,那么书中使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这一紧急情况的?
生:迫在眉睫。
(齐读)
师:我们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语。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迫在眉睫”的意思?
生……
师:找的真准。输血是救命的关键,如果输血,小姑娘就会活,如果不输血,小姑娘就会死,情况十分危急,也就是——迫在眉睫。你们能把迫在眉睫的紧张感读书来吗?
生……
师:(竖大拇指)嗯,输血迫在眉睫,可大家知道,这个小姑娘是个孤儿,没有亲人,而医生和护士又不具有她的血型。怎么办?一阵沉默之后,谁举起了手?
生:阮恒。
师:在小姑娘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阮恒站了出来。老师请几位同学默读课文,找一找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画出来,再读一读,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阮恒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默读,画句子,出声读句子。
师:可以把你的体会和想法在小组内交流。(4、5分钟)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信,交流会让我们有更多的的收获,你愿意把你的收获在全班交流吗?
生汇报。
第一句
注重学法的指导,师:就这样,抓住关键词来说。并指导有感情读。
第二句,第三句比较,理解“啜泣”、“呜咽”的意思,做“啜泣”、“呜咽”、“捂”、“掩盖”动作,体会阮恒此时内心越来越害怕。指导有感情读。
第四句,结合文中插图,
让学生观察图中阮恒的动作表情,结合文本,体会“哭泣”、“咬”、“竭力”,从而感受到阮恒此时心里害怕极了。 指导有感情读。
师小结:我们刚才通过抓阮恒的表情动作,体会到了阮恒的犹豫,体会到了阮恒的害怕。
四、深入体会,升华感受。
师:老师想问大家,阮恒到底在害怕什么?
生:怕死。
生:怕把自己身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
师:阮恒的这种想法对吗?
生:不对。
师:嗯。适当的输血并不会影响人的生命。那么,阮恒以为输血会死的想法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
生:一开始。
生:举手的时候。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么,也就是说,从阮恒决定输血的那一刻起,他就决定了,要用自己的死来换取小姑娘的——生。
师:嗯,其实支持阮恒这样去想,这样去做的,仅仅因为一句话——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阮恒举起了双手,是因为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阮恒决定输血,是因为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阮恒面临死亡心里害怕极了仍没有放弃,还是因为
生:她是我的朋友。(师引导学生的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有感情。)
师:此时此刻,阮恒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勇敢、重情重义、舍己救人、无私奉献、够朋友、真正的朋友、把朋友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师: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句关于朋友的名言,
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这样的朋友,也希望你能做别人这样的朋友。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一、读悟结合,学习方法探究化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把尽量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想。学生从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悟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如老师让学生读描写献血过程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勾画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情的语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议,激励读,比赛读,齐读等,让学生明白阮恒献血时内心很复杂,为衬托他无私奉献的品质做好了铺垫。其二,发挥想象,合作释疑。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教学中,教师发动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当学生找出阮恒神情动作句子后,引导学生抓住阮恒的异常表现及其矛盾之处提问,通过辩论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重点品读感悟,通过看课文插图和听阮恒的哭声,想象阮恒当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充分展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学生在此时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全班互助互学,共同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阮恒虽然说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坚持献血的可贵品质。
二、读说互促,情感体验生命化
语文教学要“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教师在学生理解全文后发问:“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阮恒说什么?”这一设计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理念。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
在这堂课中,有效的利用了互联网搜索,省时高效,事半功倍。

阅读全文

与三年级语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语文长城课程导学 浏览:795
公办和教办 浏览:69
上海高职院校公办 浏览:949
廉江市第九小学校长 浏览:264
1984年小学5年级几门课程 浏览:536
中小学生物考试总分 浏览:582
运城小学入学难吗 浏览:245
中小学劳技活动制度 浏览:328
大祥区公办幼儿园 浏览:909
2019宁波中小学生招生 浏览:887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分析 浏览:500
学习小升初 浏览:523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知识点讲解 浏览:65
小升初美术试题及答案 浏览:51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浏览:244
小升初语文附加题 浏览:93
育才中学公办 浏览:616
小学书法公开课教案 浏览:751
陪伴中考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87
教师节金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