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主題 > 小學閱讀理解有什麼

小學閱讀理解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16 14:27:41

❶ 小學生閱讀理解知識點

要提高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在閱讀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捕捉信息的多少。

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麼。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後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後,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閱讀的,套用這些,比較快.
語文解題方法歸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怎樣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就個人知識的獲得來說,一般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後通過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一小部分來源。另一方面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這是中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或大部分來源,正如恩格斯所說:「每一個體都必須親自去體驗,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個體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他的歷代祖先的經驗的結果來代替。」在繼承知識的各條途徑中,可以說閱讀是一條主要途徑。

實際上,在校學習時,僅僅依靠上課是無法理解全部知識的。可以說,學生時代的學習一天也離不開閱讀,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用書,離開書,離開閱讀,學習就會十分困難。要知道,老師上完課就走了,而書籍卻始終伴隨著我們。

中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要珍惜這無憂無慮、精力充沛的寶貴時光。要充分利用這一階段多讀點書,多繼承點人類的寶貴知識財富,為一生的事業打下雄厚的基礎。同時在閱讀活動中增長起來的閱讀能力,將為一生中不斷地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❷ 1 小學閱讀能力包括哪些

小學閱讀能力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活用能力、閱讀技巧。

1、認讀能力。認讀能力是閱讀能力的基礎。一般包括對文字元號的感知與辨識能力、識字量和認讀速度。它是以一定的識字量為基礎的。

2、理解能力。閱讀理解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包括:文中重要詞語和養分詞語的理解能力、文中重要內容的功能的理解、文章結構和表現形式的理解、作者觀點、思想的理解。

3、活用能力。是指閱讀的遷移能力,是把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的能力。

4、閱讀技巧。包括朗讀技能、默讀技能、速讀技能、良好的閱讀習慣。

(2)小學閱讀理解有什麼擴展閱讀:

培養興趣入手,調動閱讀積極性:

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所以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學生的閱讀量僅局限於語文課本的幾十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語文教師除了平時認真上好每一篇課文之外,還可嘗試以下的辦法:

第一,同步推薦書籍。

第二,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

重視閱讀指導,使學生會讀書:

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要以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的方法,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

1.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2.指導學生會用讀書方法。

開展各項活動,使學生讀好書:

1、講。

我讓我們班學生堅持每日5-10分鍾的聽說訓練,時間可安排在早讀或課前,讓學生輪流上台,交流課余時間閱讀中攝取的語言材料,或說一段新聞,或講一個故事,或明一個道理,變枯燥的讀寫為有趣的樂事,學生興趣盎然,視野開闊,語感增強。

2、賽。

可利用各節日定期舉辦詩歌朗讀會、辯論會、快速閱讀比賽、讀書知識競賽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3、展。

①剪貼展覽。學生在廣泛閱讀報紙、雜志或其他書籍時,會發現其中有保存價值的材料,可指導學生把這些材料剪下來,找一個本子,分類貼上,積累資料,每月在班上評展一次,以激發學生周而復始地進行下去。

②摘抄展覽。可讓學生摘抄平時在閱讀時遇到的生動的詞語或形象具體、含義深刻的句子,以及含義深刻的格言、警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評,從而鼓勵學生多閱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閱讀能力

❸ 小學生在閱讀方面有什麼特點

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呈現的九大特點

閱讀重「圖」輕「文」年級越高課外書閱讀量越少

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九大特點
特點一:課外書「魅力」不敵看電視
調查顯示,目前本市中小學生課余活動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看電視,占調查總樣本的32.0%,其次才是閱讀課外書,占調查總樣本的30.5%,其他活動佔14.8%,逛街、購物佔13.5%,睡覺佔9.2%。能夠堅持經常閱讀課外書籍的中小學生,占調查總樣本的52.0%;常常痴迷閱讀課外書籍的,佔22.2%。喜歡看課外書的學生沒有喜歡看電視的學生多,反映出「快餐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
特點二:近四成學生零花錢買課外書
此次調查的數據顯示:有三成中小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超過半數的學生經常閱讀課外書,兩成多的學生常常被課外書迷住。中小學生自主支配的零用錢的花銷去向,排在第一位的是購買課外書,占調查總樣本的37.0%。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目的,排在首位的是「為了擴大知識視野」,占調查總樣本的48.3%;其他目的依次為,提高學習成績22.4%,娛樂、消遣22.3%,消磨時間3.9%,其他3.1%。
特點三:年級越高課外閱讀量越少
調查中,雖然喜歡閱讀課外書的中小學生從整體上達到了三成,但在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中的分布極不平衡。小學生喜歡課外閱讀的佔45.5%,初中生佔27.7%,高中生占其樣本的17.7%。也就是說,在1000名高中學生中喜歡閱讀課外書的僅177個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還有8.2%的中小學生是處於基本不讀課外書的狀態。
經常閱讀課外書的學生,隨年齡增長呈下降的趨勢顯著,不同學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率和痴迷程度極不平衡。小學生樣本的課外圖書閱讀率是62.8%,初、高中生分別為48.7%和39.6%。
特點四:課外閱讀重讀圖、輕讀文
「擴大視野」「提高成績」「娛樂、消遣」——閱讀動機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決定了中小學生選擇課外讀物內容的多元化。此次調查問卷開列了12類課外讀物供學生選擇,1/3以上學生選中了六大類課外讀物:科技、科幻類佔45.4%,漫畫類佔42.1%,童話類佔41.3%,歷史知識類佔37.3%,偵探小說類佔36.9%,與學科性學習有關的教輔類佔35.1%。
有四成以上的學生選中的課外讀物集中於三大類,名列第一位的是科技、科幻類讀物,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總體上中小學生對科技普及、科幻小說類的課外讀物情有獨鍾。漫畫類書籍被學生列在第二位。另外,還有32.2%的被調查者喜歡「卡通畫」類圖書,並且喜歡這兩類圖書的學生比例在小學、初中、高中各個學段十分接近。這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漫畫、童話及卡通畫類的通俗文化作品圖文並茂、幽默詼諧、緊貼生活、淺顯通俗,能夠吸引青少年的眼球,打動他們的心弦。
本市某中學一位語文教師告訴記者,盡管現在很多學生都捨得花錢購買課外書,但有獨立個性的閱讀選擇的學生並不是很多,大部分學生是跟隨潮流選擇課外讀物的。如近期易中天教授很火,班上的學生就紛紛買《易中天品三國》來看。另外,很多學生覺得讀圖要比看文章來得容易,電腦游戲類、籃球類、流行畫報、卡通類的書是學生們主要購買的課外書種類。
特點五:閱讀選擇受學段、城鄉、性別、學習成績等因素影響
調查顯示,中小學生的閱讀選擇受學段差異、城鄉差異、性別差異和學習成績差異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其中以年齡差異對選擇課外閱讀書籍的影響最大。
如對生活情趣類書籍的選擇,小學生僅為15.3%,初中生為37.9%,高中生選擇生活情趣類圖書為最喜歡閱讀書籍的就達到52.6%,並成為他們課外閱讀書籍的第一選擇,比選擇科技、科幻類圖書的高出12.2個百分點。再如城鎮學生和男性學生是以科技、科幻類圖書為第一喜歡閱讀的書籍,農村學生和女性學生卻是以童話類圖書為第一選擇;學習成績優秀和良好的學生都把科技、科幻類圖書列為第一喜歡閱讀的書籍,學習成績一般和較差的學生都把漫畫類圖書作為首選的閱讀書籍。
特點六:課外閱讀量明顯不足閱讀「大部頭」作品感到吃力
國家根據中小學生發展的需要,通過語文課程標准為中小學生課外閱讀規定了「不少於」的底線標准。小學生課外閱讀文字總量應該不少於145萬字,初中生不少於260萬字,高中生不少於150萬字。實際情況怎樣呢?大范圍統計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字數是困難的,因為誰也不會在閱讀之後,計算一下一本書的字數。於是課題組採用了以「本」為單位的辦法,重在調查學生對自己課外閱讀數量的感受:讓他們自己評價是充足,還是不充足。
此次調查數據顯示,現在的中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學生每個月課外閱讀數量不超過2本書。每學期讀1-4本課外書的學生佔38.6%,5-10本的佔36.7%,10本以上的佔24.7%;認為自己的課外閱讀量很充足的佔29.8%,明確表示不充足的佔32.0%,說不清楚的佔38.2%。也就是說,約七成中小學生對自己每年課外閱讀數量的評價不滿意。在各類學生群體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是最好的,每學期讀1-4本的28.6%,5-10本的40.3%,10本以上的31.1%。43.1%的小學生感覺課外閱讀量充足,明確表示閱讀量不充足的佔21.3%。高中學生情況較差,每學期讀1-4本的51.2%,5-10本的28.9%,10本以上的20.0%,自我感覺課外閱讀量充足的僅佔17.6%,明確認為自己閱讀量不充足的高達49.0%。整體上說,中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普遍不足。
從調查中還了解到,現在中小學生普遍對閱讀二三十萬字以上的大部頭文學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覺費勁、費時,有的情節描寫還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中小學生們喜歡選擇圖文並茂、戲謔通俗、主題輕松時尚的口袋書。本市某示範高中的陳老師認為,家長和社會的引導作用對孩子的閱讀選擇和閱讀習慣有很大的影響。現在不少高中學生對600字以內的文章還可以勉強看得明白,「成規模」的文章就基本看不進去了。由於學生們沒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習慣,作為語文老師的他已經三四年沒有給學生列書目了。閱讀能力的下降,使得有的學生連試題都讀不明白,甚至高考語文閱讀理解題中,18分只能得六七分。
特點七:藏書量少課外書主要靠個人買
課外閱讀的書源充足與否,直接影響著中小學生的閱讀生活與行為。調查發現,中小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主要是靠學生個人購買,其比例占調查總樣本的47.9%。在有些學生群體中,依靠個人購買書籍來滿足閱讀需要的比例更高。如小學生中的50.9%,學習成績優秀學生中的51.1%,城鎮學生中的51.8%,都主要靠個人購買書籍來閱讀。同學間相互借閱,是中小學生的第二大課外書源,有22.2%的中小學生主要靠相互借閱來滿足課外閱讀。
雖然有近半數的中小學生是靠個人購書來滿足自己閱讀的需要,但學生個人擁有的課外書並不多,人均藏書量僅在15.7本-28.8本之間。目前中小學生的家庭藏書量普遍不高,家庭藏書量在20本以下的佔40.8%,61本以上的僅16.3%。農村學生53.5%的家庭藏書量在20本以下,高中生家庭藏書量在20本以下的佔了48.0%。個人擁有的圖書數量並不多,但又主要是以個人擁有為課外閱讀的主要書源,這必然會限制學生閱讀的選擇范圍,影響學生閱讀的視野和數量。
特點八:課外書主要在家看圖書館沒放在心上
讀書的時空條件,也直接影響中小學生的閱讀生活與行為。調查顯示,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第一黃金時間是寒暑假,首選者佔28.9%;第一地點是家裡,佔78.2%;而選擇在圖書館閱讀的僅占調查總樣本的5.7%。僅有14.9%的中小學生把學校圖書館作為課外閱讀書籍的主要地點。
集中展示學校文化精神的場所,理應是學生閱讀的神聖殿堂的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在廣大中小學生心目中卻幾乎沒有位置,中小學生知道學校設有學生專用閱覽室的僅52.6%,進而知道學校閱覽室或圖書館對學生開放時間的只有38.8%,根本不知道閱覽室或圖書館對學生開放時間的佔39.8%,認為學校閱覽室或圖書館幾乎不開放和從不開放的佔21.3%,認為學校閱覽室、圖書館的書刊能夠滿足自己閱讀需要的學生僅佔29.5%。
特點九:家長沒有做好閱讀表率
孩子的成長,家庭的影響不可忽略。調查數據顯示,中小學生認為家長在家很少閱讀書刊的佔25.1%,還有26.8%的學生對父母是否閱讀書刊說不清;學生因閱讀課外書經常受到父母責備的佔11.8%,15.6%的學生說不清父母對自己讀課外書的態度;有44.2%的學生明確表示,不能就閱讀課外書的問題與父母交流或討論。
家長的態度和社會的文化氛圍,對孩子的閱讀選擇和閱讀習慣的影響是很大的。調查還顯示,中小學生普遍認為社會讀書氛圍不濃厚。隨著年齡增長,持否定性評價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高中學生認為社會讀書氛圍濃厚的只佔22.6%,持否定性評價態度的達36.6%。占調查總樣本25.8%的中小學生認為當前書店裡適合自己需要的課外書很少,高中學生樣本中31.5%的人感到在書店很難找到自己喜歡的課外書。
多重因素導致學生閱讀狀況不佳
功利性教育思想作祟是主因「刺激閱讀」需要全社會參與
一直以來,無論老師還是家長,甚至學生們都習慣把課外閱讀稱為「讀閑書」,由於是「閑書」,亦即「無用」,便可「不讀」。市教科院等部門的研究人員對全市14000餘名中小學生閱讀狀況進行的調查數據表明,目前許多中小學生是處在精神領域的「營養不良」,至少是「營養失衡」的狀態。
不同年齡段中小學生閱讀動機系統顯著變化的原因多種多樣,但主要應從中小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條件方面去探究。因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在中小學教育中,隨著學段的提高,學生的精力越來越集中在學科性學習和與中、高考直接相關的課程教材和教輔材料上,小學階段學校組織的各種各樣的課外閱讀活動,到高中階段幾乎銷聲匿跡。同時,由於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對社會生活的需求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社會生活環境及學生內在的心理發展需求相互作用,對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動機系統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市教科院研究員邢真認為,導致目前中小學生閱讀狀況不佳的原因有多種,包括學生課業負擔重,沒時間讀;學校、社會資源有限,沒書可讀;現代媒體的沖擊,沒心思讀,等等。但最突出的、深層次的原因是社會上廣泛存在的功利性教育思想在作祟。許多人把學科性學習之外的書籍斥之為「閑書」,認為學生的學習時間是個常數,學習時間與學業成績是成正比的,讀「閑書」會干擾讀「正書」,會直接影響學業成績。因此,校內教師不倡導讀課外書,家裡家長不許讀課外書,學生也無暇讀課外書,久而久之,課外閱讀活動就淡出了學生的日常生活。
現在的中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學生每個月課外閱讀數量不超過2本書。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他們所處的閱讀環境不良、文化氛圍薄弱難辭咎責。卡通、漫畫類圖書受各個年齡段學生的喜愛,提醒我們:青少年課外閱讀有由讀「文」轉向讀「圖」的傾向。而重讀「圖」、輕讀「文」,會影響青少年邏輯性思維的發展,文字閱讀的缺失容易造成理解力、思考力的下降,學校、家長應有意識地加以引導。
專家建議,學校教育應該突破功利性教育思想的束縛,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不單單是語文課程的任務和語文教師的責任,而是整個學校的教育任務和全體教師的教育責任。實際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單單只是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閱讀可以改變人生的軌跡,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❹ 小學語文閱讀技巧有哪些

一、課外閱讀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經常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習作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課內閱讀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側重的就是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方法的指導是必須的,但要掌握這種閱讀方法,還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並形成一種習慣。學生在運用多種閱讀的同時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後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知識必須成為習慣。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能夠達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這種生活的能力。」因此,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課外閱讀實踐中逐步養成。

二、教予課外閱讀方法。
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但光有興趣而毫無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書海中「瀟灑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課外閱讀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常有家長反映:老師,我給孩子買了許多書,而他也都喜歡看,可怎麼就沒覺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呢?我想問題大多由於學生的閱讀方法不對。因此,我們教師應教予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不僅愛讀書,而且會讀書,從書中汲取所需的營養。
1、指導精讀。就是說在每句閱讀時,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後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課堂上教師就已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談感受。對於課外閱讀,教師可鼓勵學生將課上所學得方法加以運用,養成認真有效閱讀的好習慣。
2、指導速讀。在現代社會當中,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和篩選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則很難適應時代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所需選擇讀物進行速讀,當然在速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們就能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3、指導寫讀書筆記。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作文准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目前許多學生將讀書筆記作為一項硬性任務,我想我們可以將讀書筆記做得更鮮活一些,比如做成賀卡、書簽等,這樣閱讀就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4、朗讀和默讀朗讀,也叫誦讀,這是一個將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言語的過程。朗讀把「目視」與「口讀」結合起來,聽讀並舉,聲情並茂,有利於理解、體驗和記憶,便於培養語感,一般詩詞文賦的閱讀多用此法。默讀是不出聲地目視。文字元號通過視覺直映大腦,為大腦提供思維材料。默讀的視覺廣度大,閱讀速度快。默讀可以重復看,反復看,有助於理解。由於閱讀時默默無聲,更利於思考。除詩歌以外一般閱讀多用此法;在查閱資料,閱讀報刊,以及在理解性閱讀、研究性閱讀中也廣泛使用默讀法。學生在默讀時,如果經常伴有標劃、批註、摘錄、做筆記、列提綱、畫圖表等筆頭活動,會更有助於提高閱讀效率。

❺ 小學階段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哪幾個

1、閱讀能力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閱讀包含閱讀速度、閱讀理解力、整理歸納分析版能力等,語權文、英語閱讀在閱讀速度、歸納提取重點兩個方面表現得更明顯。

2、培養閱讀能力,首先要掌握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也就是練習快速閱讀(速讀),其次養成閱讀的習慣,多讀多練。閱讀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快速閱讀是一種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它激活我們的「眼、腦」潛能,培養我們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最終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的飛躍。

❻ 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有哪些

1、帶著疑問去閱讀

在閱讀語文課文時要帶著疑問去閱讀,一邊閱讀一邊思索問題,做到課文基礎性的理解為佳。

2、補充閱讀

家長和老師可以根據當前學期課文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從課外讀物中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是提升閱讀能力,還可以作為教學的一種補充。

3、標注重點

在閱讀課文時,學生們會遇到生字、生詞是再正常不過的。可用標注的方法標記,並針對標記的生字、生詞進行注音或註解,已達到提升記憶的作用。標注,不僅是標注生字生圓悶詞,還可以標記詞句重點、中心思想和自己喜歡的語句。必要時可將這些標記的語句進行記錄,作為寫指腔扒作時的素材,還可以養成良好的筆記習慣。

4、默讀的方式更適合

默讀是閱讀方式的一種。優點:閱讀速度快,不易疲勞;更便於集中精神理解、吸收及思考課文內容;在默讀時做到邊看邊想,要把每一句、每一段課文都要看懂。讀完一段想想段落大意是什麼,然後將每段課文大意串連起來,總結全文體現的重要內容。

拓展資料:

如何科學閱讀是復習應考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很多學生復習時只是抱著課本一遍一遍地反復閱讀,到考試時仍然發現有太多的知識自己沒有注意到,或是似曾相見卻又似是而非。這是典型的復習時沒有做到科學閱讀的問題,而不像許多人設想的那樣是考生記憶力不好。

科學閱讀的一個基本原則是,閱讀不能簡單機械地重復,而必須帶著良好的理解來閱讀唯昌。閱讀的效果取決於理解,而不是閱讀的次數。

❼ 小學語文閱讀題有哪些方法

第一遍需要速讀,首先要重點理解文章的體裁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試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來講,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
有的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後讀題目,然後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四個選項不讀)後讀短文, 最後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 是帶著問題閱讀, 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 時間。「倒讀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准確的判斷。

❽ 小學語文閱讀題有哪些類型

1、標題的作用?
2、首段的作用?
3、末段的作用?
4、過渡段的作用?
5、選擇題
6、概括主要故事情節
7、主要語句賞析
8、人物分析
9、概括文章主題
10、文章的線索

閱讀全文

與小學閱讀理解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語文長城課程導學 瀏覽:795
公辦和教辦 瀏覽:69
上海高職院校公辦 瀏覽:949
廉江市第九小學校長 瀏覽:264
1984年小學5年級幾門課程 瀏覽:536
中小學生物考試總分 瀏覽:582
運城小學入學難嗎 瀏覽:245
中小學勞技活動制度 瀏覽:328
大祥區公辦幼兒園 瀏覽:909
2019寧波中小學生招生 瀏覽:887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教法分析 瀏覽:500
學習小升初 瀏覽:523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知識點講解 瀏覽:65
小升初美術試題及答案 瀏覽:513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瀏覽:244
小升初語文附加題 瀏覽:93
育才中學公辦 瀏覽:616
小學書法公開課教案 瀏覽:751
陪伴中考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87
教師節金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