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主題 > 小學科學課程視頻資源庫

小學科學課程視頻資源庫

發布時間:2021-03-15 19:19:38

❶ 語文學科常用教學數字資源庫有哪些內容

現代教育技術伴隨著科學的發展、普及和課程改革的腳步聲,悄然走進了我們的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遠程教育好象清風活水,使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異彩紛呈。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教材特點、目的要求、學生學習實際等諸多因素去綜合考慮,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在教學中的作用。 ,有助於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結合學生的實際,激發興趣
上新課伊始,恰當地運用形、音、色俱佳的現代教學媒體,不僅能迅速吸引學生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而且還能為課堂教學營造出良好的氛圍。
1、用音頻資源,強化聽覺感受。如果說視覺是一種景象美,那麼聽覺便是一種語言美。朗朗上口的文字和幽雅動聽的音樂會使學生陶醉於文本的意境中,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翱翔在聽覺的海洋,因為音樂是開啟人們情感閘門的鑰匙。
如:教學二年級《山寨》一課時,課的伊始我播放了配音樂教室里安靜極了,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圖片,我不失時機地提問「你們知道這是哪裡的景色嗎……」這種視聽結合一下子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興趣盎然地進入本課的學習。
2、用視頻資源,激發情感升華
感情對人的認識和行為起著刺激性作用。學生只有融入情境,與文本中的形象息息相通,產生共鳴,才能真正使教學成為學生的內部需要,達到讀懂課文、養成能力、升華情感的目的。
在我們接收到的資源裡面有很多視頻資源,如《課程資源》和《學習指導》欄目中有些視頻素材可用來直接教學,以更好地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來完成教學任務。 如,有一次詞語教學,是讓學生積累一些四字詞語,如「層巒聳翠」、「疊翠流金」、「秋高氣爽」等。這些詞語所描繪的景色很美,我努力地用語言進行描述,讓學生想像那種景色,甚至還在黑板上畫了景物,以求學生更形象地理解。可是,許多學生仍用似懂非懂的眼神望著我,期待著更進一層的講解。此時我想:要是有現成的景物圖片該多好啊!下課了,我馬上從遠教網中查出了許多相關的風景區圖片,將圖片拿到教室展示,讓學生們看景學詞,學生們一邊看著一幅幅美麗的圖片,一邊聽著筆者的講解,表現出一臉的釋然。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把遠程教育資源和課文配套的習題精選、優秀作文等類的文章,經過自己的篩選列印,張貼於教室專欄,時時更新,讓學生把它作為學習語文知識的窗口,以此來拓展學生知識,
二、充分利用空中課堂彌補課堂上的不足
在課堂上有的學生或許沒有聽明白和不清楚,還有沒有解決的問題,我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利用農遠資源的 空中課堂來來解決問題。教給學生打開教育網,點擊空中課堂,就可以看到你在課上學到的文章和課,再看看就可以解決你解決不了的問題了。
開通家校通,加強了教師與家長、學生的交流。我讓學生和家長在家裡利用網路和教師交流,利用郵箱給老師發郵件和留言,把不明白的問題及時反映給教師,教師及時解答疑難。學生利用qq和教師及時交流,把在校沒有解決的問題及時解決,通過農遠資源加強了學生、家長和教師、學校的交流,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優化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
1、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是能力的源泉,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審美因素,運用音樂、動畫、製作成多媒體信息技術課件,描述意趣橫生的場景,創設一種情境,從而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
文章是以「言」表情,語言文字是表達情感的載體,只有讓學生進入文章所描繪的情景,才能使他們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審情於文,有助於他們對語言表層意思的理解,使他們產生頓悟,提高他們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課文《丁丁冬冬學識字(一)》時,我向學生演示了多媒體信息技術課件(即互聯網上搜集北京的名勝古跡的圖片)再配以清悠的音樂對全文進行感情朗讀,學生情緒一下子漲了起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隨著音樂讓自己再次漫遊於北京名勝古跡內,並劃出他們品味的好詞妙句。可見,恰當地利用網路信息,使用多媒體手段,把真切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或聯想,從而獲得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力等。
2、直觀呈現、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靜止的關系動態化。
網路信息可以創設新穎有趣的動畫情境,融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為一體,為學生營造一個圖文並茂、動靜相融的教學場景。小學生由於受認識能力的限制,在學習中常常會在某一點上「卡殼」甚至形成錯誤的概念,我在教學時,充分運用網路信息,通過多媒體課件,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靜止的關系動態化,直觀地演示事物的變化和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的多種感觀同時受刺激,克服認知障礙,主動去獲取、去體驗,從而達到其他教學手段難以達到的效果。
例如:《瀑布》一文的學習中,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說瀑布的特點。課文的語言文字比較難懂,學生交流時雖然能模仿課文對瀑布的特點進行描述,但是理解得不夠深刻,只停留在表象,所以在此,藉助現代化為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播放課件,即遠景和近景的瀑布飛流下來的時壯觀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味一下,他們就很容易理解重點詞語,並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體會大自然壯闊的美及無窮的威力。
四、創設意境,孕育美感
小學語文大多數課文包含了語言美,自然美、色彩美和人格美等類的因素,利用網路,運用多媒體電腦進行語文輔助教學,可將這些美的因素更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抽象的語言具體化,讓他們迅速、准確地把握,從而受到美的陶冶,提高美的感受。
1、走進網路,運用多媒體再現景色的自然美,領略祖國的山河美。
小語教材中有許多寫景的優美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對祖國美麗的自然風光,民族建築、悠久的歷史文化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描述。如:北京的頤和園、雄姿萬千的天門山、廬山,那景色迷人的張家界等等,學生未能親眼目睹所寫的美景,因此,在教學中就網路信息利用憑借多媒體電腦無比強大功能,跨越時間和空間,帶領學生在課堂內任意瀏覽、欣賞各地自然風光,真切感受、直覺體驗自然美,引導學生審美情趣,激發愛國熱情。
2、聲畫結合,品析詞句,體味語言美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章出自名家之手,有的語言凝練含蓄,有的語言朴實感人等都體現了文章的語言美。
高洪波的《楊樹之歌》一文,我把文章的第一小節文字以詩的形式打出來,並配上古箏曲,進行配樂朗讀,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准確、生動、形象、從中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總之,在實踐與摸索中,我深刻感覺到小學遠程教育資源網路給我們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同時學生掌握了許多學習方法,提高了自學的能力。遠程教育資源為農村學校課堂教學贏得了新的教育方法,是教師的好助手,是學生的好老師好朋友。改變了古老而傳統的教學形式,取得了驚人的成效。然而,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教無定法。因此,我們要科學地結合該班的實際情況,取捨整合,做到巧秒地用農村遠程教育資源,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們的全能素質,真正體現了農村遠程教育資源作用與價值。

❷ 小學科學課課件資源從哪找

網路就可以找 搜索 小學課件下載 很多免費站里 分類有科學的 還有如中國教育網 這些教育類的網站也都有 但是免費的資源有限

❸ 網路資源如何進行小學科學教學

可以利用一些APP和動畫來讓學生了解一些不易操作的實驗。

❹ 農村小學課程資源網站

一、物質資源開發要體現因地制宜。
有效的物質資源可以為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的設置和運行創造背景和條件,農村小學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1、學校本身就蘊涵著豐富的物質資源。如學校擁有的生物園地、勞動基地就是實施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天然場所,此外學校的建築、櫥窗、板報及教室的牆面、園地、角落的布置與管理,同樣可以使學生獲得勞動與技術教育的體驗。學校日常生活中環境的整治,工具和設施的使用和保養,課桌椅的修理,重大節日活動的布置等都是實施勞動與技術教育的有益資源。總之,學校應處處成為學生接受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場所和展示的舞台。
2、農村家庭是學生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踐天地。如家庭生活中的購物、整理、洗滌、簡易烹飪等都是富有 勞動與技術教育意義的活動,學校應與家庭協調教育,讓孩子有意識地認真參與,培養孩子獨立從事簡單家務勞動的能力。另外,當家裡出現水管泄漏、器具損壞、農作物蟲害、家禽家畜欄破損等現象,這也正是實施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良好時機。
3、農村當地的其他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也應充分利用。如當地的鄉鎮企業、農業技術推廣站以及當地的田園、農場、花木基地和學農基地等都有著重要價值,學校要在組織參觀、訪談、實踐中讓學生接受勞動與技術教育。
二、人力資源開發要做到能者為師。
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基本內容包括技術初步、家庭、職業了解等三個大板。在對學生的教育中不可能有全知全能的教師,因此必須樹立能者為師的觀念來開發教育的人力資源。
1、學校要重視加強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師資培養與培訓,同時學校要組織和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科學研究,通過科學練兵的崗位練兵來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2、要把社會上相關專業人員吸收到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大軍中來。如木工、瓦工、鉗工、電工、廚師、裁縫、農技員等具有一技之長的社會人士,學校可通過多方面的工作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把他們所在工作場所參觀學習,讓他們現場示範和指導。
3、學生本身也是課程實施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在教育實施中可以讓先期學到的學生輔導後期的學生,讓技術熟練的學生輔導技術不太熟練的學生,形成學生間互幫互學的良好氛圍。
三、信息資源開發要注重優化組合。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是以項目活動的方式來組織的,大致包括勞動實踐、技術實踐和信息實踐三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學校在勞動與技術教育內容或主題的選擇與確定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信息實踐,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勞動過程中。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農村小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仍不可忽視與現代信息技術相伴隨的信息資源,從而來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1、要指導學生廣泛收集和處理文字信息,要讓學生博覽群書,分類收集不同類別(如分手工類、烹飪類、種養植類等)的文字資料,然後發揮學生集體優勢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濾掉並不實用或已過時的信息,匯編成文字信息庫,並建立目錄索引。
2、要指導學生利用媒體廣泛收集和處理聲像信息。如收音機中的「教你致富」等欄目,中央和地方電視台的農業頻道,「露一手」等欄目,可以組織學生收聽收看,同時也可進行錄音或錄像作為聲像資料保存並使用。
3、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指導學生利用網上信息資源,讓學生學會搜索相關網上信息資源,以便把最新的信息及時吸收到信息資源庫中來。
對學生開展勞動與信息技術教育,是現代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變革的客觀要求,農村理應發揮自身優勢,重視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的開發,在開發這些課程資源的同時積極組織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使勞動與技術教育收到應有的教育效益,為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堅實基礎。

❺ 小學科學復習資料

六年級的先給你
由於字數過多打不下
你可以去我的文庫下載
http://wenku..com/view/29489a5177232f60ddcca124.html
各年級的都有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復習資料(修訂版)
1、在工作時,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叫作機械。螺絲刀、釘錘、剪刀這些機械構造很簡單,又叫做簡單機械。
2、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杠桿。它有三個點,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轉動的位置叫支點。
3、杠桿尺平衡時,左邊的鉤碼數乘以格數等於右邊的鉤碼數乘以格數。
4、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費力。
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省力。
5、像水龍頭這樣,輪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6、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可以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
7、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
8、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體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體所用的力就大。螺絲釘的螺紋越密,旋進去就越省力。
10、鏈條與兩個齒輪嚙合,起到傳遞動力而是自行車運動的作用。
11、各種簡單機械的比較:
簡單機械 舉例
杠桿 省力杠桿 開瓶器、切刀、核桃夾、羊角錘
不省力也不費力 蹺蹺板、訂書機、天平
費力杠桿 筷子、鑷子、釣魚桿
輪軸 水龍頭、門把手、方向盤、扳手擰螺帽、螺絲刀擰螺絲
斜面 盤山公路、大橋引橋、螺絲釘

12、寫出各類型滑輪的作用。
滑輪類型 作 用
滑輪 動滑輪 省力
定滑輪 改用用力的方向
滑輪組 既省力又改變用力方向
13、自行車上的各部分應用了哪種簡單機械?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車把手 輪軸 車上的螺絲釘 斜面
剎車 杠桿 車輪和車軸 輪軸
大齒輪和小齒輪 輪軸 後架上的彈簧夾 杠桿
車鈴的按鈕 杠桿 腳蹬 輪軸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復習資料
1、很多的房屋和橋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橫放的材料(橫梁)支撐住的。它們受壓時,橫梁比柱子容易彎曲和斷裂,所以,如何增強橫梁抗彎曲能力是建築上很重要的問題。
2、材料的寬度越寬,抗彎曲能力越強;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彎曲能力越強。材料的寬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響材料抵抗彎曲的能力。
3、改變薄板形材料的形狀,實際上都是減少了材料的寬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雖然減少材料的寬度降低了一些抗彎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強了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4、拱形受到壓力時,能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受到壓力時會產生一個向外推的力,能抵住這個力,拱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
5、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它具有拱形承載受壓力大的優點,而且不產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是拱形,這使得它比任何形狀都堅固。
6、生物體中的拱形:人的頭骨、拱形的肋骨、貝殼、烏龜的殼、雞蛋、接近圓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構造叫做框架結構。框架結構中,三角形框架比四邊形框架更加穩固,四邊形框架容易變形。
8、不容易傾倒的塔結構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
9、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復習資料
1、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把通電導線靠近指南針,發現通電導線可以產生磁性,為人類大規模利用電能打開了大門。
2、用線圈和指南針可以做成電流檢測器,檢測電池中有沒有電。
3、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電磁鐵。做電磁鐵實驗時,因為用的導線較短,這個電磁鐵是很耗電的,不要把它長時間接在電池上。
4、電磁鐵的南北極與線圈纏繞的方向、電池正負極的接法有關。
5、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有關:圈數少磁力小,圈數多磁力大;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量有關:電池少則磁力小,電池多則磁力大;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粗細長短、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一定關系。
6、電動機由磁鐵、繞著線圈的鐵芯、換向器、電刷組成。換向器的作用是接通電流並轉換電流的方向。
7、電動機是用電產生動力的機器。雖然大小懸殊、用途各異,但電動機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電產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轉動。
8、電能使各種用電器做各種運動、發光、發聲、發熱……我們把電具有的這種能量,叫電能。
9、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和運動有關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機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學物質中儲存的能量叫做化學能。
10、所有的用電器都是一個電能的轉化器,能夠把輸入的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用電器名稱 輸入的能量形式 輸出的能量形式
電燈 電能 光、(熱)
電視機 光、聲、(熱)
電冰箱 熱、(光、聲)
電吹風 風、熱、(聲)
空調 熱、(光、聲)
洗衣機 機械能、(光、聲)
取暖器 熱、(光)
電風扇 機械能、(聲)
11、通過發電機,人們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成電能。
用電器名稱 輸入的能量 輸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電池 化學能 電能
光電池 太陽能
蓄電池 化學能
水力、風力發電站 機械能
火力發電站 化學能
12、煤是幾億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與空氣隔絕,在長期的的壓力、高溫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氣是幾億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經過長期、復雜的變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點就少一點,我們正在耗盡這些能源。現在的新能源有太陽能、地熱、風力、沼氣、核能等。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復習資料
1、用分類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辨別和研究植物。科學家主要是根據植物的特徵對植物進行分類的。
2、科學家把植物分為兩大類: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在已經發現的40萬種植物中,開花植物約佔一半以上。不開花的植物中,蕨類、藻類、苔蘚類和開花植物一樣,自己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
3、分類是研究動物的一種基本方法。身體中有脊柱的動物叫脊椎動物,沒有脊椎的動物叫無脊椎動物。動物的身體構造和生命活動特徵是科學家對動物進行分類的重要標准。
4、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的動物是昆蟲;終生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的動物是魚類;身體上長羽毛的動物是鳥類;直接生小動物,並用乳汁喂養小動物的是哺乳動物。
5、已發現的動物種類有150多萬種,其中昆蟲達到100多萬種,約佔80%。
6、38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簡單生命體開始,到現在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環境變化是重要原因。人類對於生物生存環境的改變和對一些動物的馴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7、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每一種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樣性的環境之中。
8、人類生活離不開植物:(1)提供給人類做食物;(2)供人類欣賞;(3)提供給人類做葯材;(4)人類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學慣用品;(5)可以凈化空氣;(6)提供給動物做食物。
9、人類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員,我們理應平等對待家族中的每一個成員。

六年級下冊的科學概念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產生活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邊緣較薄。
4、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點是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
5、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最大。
6、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凸透鏡)。
7、能通過放大鏡觀察到更多關於昆蟲的細節,如:蠅的復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翅膀上布滿的彩色小鱗片是扁平的細毛。
8、像食鹽、白糖、味精那樣,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
9、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10、顯微鏡的發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微觀世界。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11、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
12、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13、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14、一切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5、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它們具有不同的功能。
16、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微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徵,如: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等。
20、羅伯特?胡克最早在顯微鏡下發現了生物的細胞結構,而列文?虎克用他自製的顯微鏡發現了曾經不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1、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釀酒、泡菜、發面、做酸奶、克隆生物、處理垃圾和污水。
22、人類觀察工具的改進:
肉眼 能看清昆蟲等較小的動物
放大鏡 能看清小於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東西
光學顯微鏡 能看清細胞和微生物
電子顯微鏡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
第二單元 微小世界
1、 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2、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3、豆子和沙子的實驗,在混合和分離的前後沒有變化,沒有變為或產生新的物質,我們稱為物理變化。像白糖加熱從白色的糖變為黑色的炭一樣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就稱為化學變化。
4、在變化中能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不能產生新物質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白糖加熱時融化變色。
5、米飯在口腔里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澱粉→麥芽糖
6、澱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的新物質是藍紫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7、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是二氧化碳氣體。
8、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鐵生銹的原因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氧在有水的環境中與鐵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氧化鐵,就是鐵銹。
9、在平常生活中,鐵生銹的快慢與水的多少關系很大。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如刷油漆、電鍍等。
10、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沉澱物、產生氣體,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11、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12、我們周圍的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變化有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物質。
第三單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圍繞地球由西向東逆時針運轉。
2、對月球的探索歷程:肉眼觀察→天文望遠鏡→探測飛行器→登月考察
3、最早登月的是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
4、月相是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5、月相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性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1、月相的變化經歷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的過程。2、上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亮面在右側;下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側。)
6、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於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5、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徵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
6、環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這種說法認為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後留下的痕跡。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就相當於少了一層保護,使撞擊更猛烈和頻繁。
7、農歷初一前後,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月球居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圖示如下:

而月食則是農歷十五前後,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於月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就發生了月食。圖示如上:
8、日食發生在農歷的初一前後,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
9、月食發生在農歷的十五前後,有月全食、月偏食。
10、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1、太陽系: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
12、為了便於辨認,人們天空的星星分成一群,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就稱為星座。
13、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北極星可以幫助大家在夜間辨認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較容易地找到它。
14、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極星: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兩顆星的連線延長,在大約相當於這兩顆星距離的5倍處,有一顆比較亮的星,那就是北極星。北極星屬於小熊星座。
15、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
16、「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織女星和牛郎星;夏季主要星座——天鵝座(天津四)、天琴座(織女)、天鷹座(牛郎)、天蠍座(心宿二)
17、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
18、太陽系和眾多的恆星一起組成的一個恆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
19、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100億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
20、恆星的一生:星雲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恆星——燃料消耗殆盡,膨脹變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變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雲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恆星——小型或中等恆星變成紅巨星——燃料耗盡而縮小變成白矮星——能量耗盡變成黑矮星)
21、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年初,「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又發射成功;今年10月「神舟」七號將發射,並實現我國首次宇航員太空行走,不久的將來,我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1、目前主要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燒,簡單的填埋和焚燒同樣會造成環境污染。
2、真正的垃圾添埋場對周圍環境的危害:散發惡臭,污染空氣;滋生蚊蠅,引發疾病;造成土壤污染,影響農業生產等。
3、焚燒垃圾的優點:佔地小,使垃圾減量,避免污染地下水;缺點會消耗大量電能、留下殘余物,造成二次污染。
4、減少垃圾的數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
5、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1)雙面列印可以節約紙張。(2)自帶喝水杯外出,少買瓶裝飲料。(3)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減少紙和塑料的丟棄。……
6、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且產生大量垃圾,濫用塑料袋也會造成的環境污染。
7、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紙、金屬、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廢舊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節約成本、減少垃圾、減少污染,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須改變垃圾混裝的習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分裝。
9、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並形成肥料。
10、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資源量計量,人均佔有量為2500立方米,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
11、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農業的殺蟲劑、肥料等,可能來自工業的廢水、油污等,可能來自家庭的洗滌劑、人的排泄物,也可能來自動物的屍體等。由此可見,水污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12、污水的處理是復雜的,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獲得凈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離水中的雜物和較大的顆粒,雜物有塑料袋、菜葉雜草等;生物方法是通過細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學方法主要是用於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學葯劑一氯,通過它來有效殺滅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13、 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有垃圾、水污染、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人類正著力於相應的環境保護行動。
15、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

❻ 小學教學資源哪個網站比較全

30網校里有,從小學到高中的內容都有

❼ 哪個網站可以免費下載小學生看的中國名著兒童科學之類的書啊

新浪愛問共享資料
網路文庫
朋友推薦了一個綠色電子書的網站不錯,但是網址我沒法兒貼

❽ 教學大師教學資源庫系統有高中的嗎

網路環境下學校教學資源庫建設 隨著網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中小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網路資源,在經歷了多媒體教學的浪潮之後,國內中小學的課堂教學改革紛紛進入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階段。目前網上的教學資源越來越多,多家企業也已經或正在開發教學資源庫,這些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供了教學資源保障。然而迄今為止,國內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仍然在以下幾個方面感到尷尬: 第一、各學校和教師對這些教育資源收集、管理、保存和處理上比較散亂,教師們多是需要用時努力尋找,下載後進行加工處理,可用完後隨即拋棄,然後需要時又來尋找,並未能較好地保存和管理好這些資源; 第二、學校、教師所收集的這些資源並未能和同區域教育兄弟單位共同分享,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第三、網上資源五花八門,區域分散,分類管理不科學、適用性不強,不能很好地和當地教學特色相結合; 第四、部分教師對互聯網的使用、查找資源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障礙,無法很好收集網上資源。因為以上原因,事實上可用、適用的教學資源是比較匱乏,這已成為中小學推進信息技術教育的瓶頸。 基於以上原因,四平金星書業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平金星)數字信息中心開發了一套適合中小學資源管理的資源庫管理系統。該系統在建設前期經過大量市場調研,從實際應用出發,科學規劃設計、實現技術創新、應用創新,以教師為本的功能強大資源管理系統。 因此,將外購資源、網上下載的資源和自主開發的資源整合成校園教學資源庫,一方面可以使用資源的管理、處理、保存規范化,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與規律。 下面是我認為在資源庫建設過程的重點和要點,與各位分享。 一、校園網的建設 要想教學資源點擊滑鼠即可「手到擒來」,校園網是先決條件,通過校園網把教室的計算機、辦公室的計算機及伺服器連接起來組成區域網,能過內網接到伺服器提取教學資源,那麼資源的傳遞便會非常簡單方便和快捷。反之,沒有校園網的支持,教師上課還要用藉助U盤等移動存儲工具在教師機和課室的多媒體平台之間交換數據,不單效率低下,而且還大大增加各計算機或U盤病毒感染的機會。所以說,校園網的建設是建立教學資源庫的先決條件。 二、伺服器的建設 伺服器是教學資源庫的最基本硬體設施,沒有伺服器也就不用說資源建設了,只有把伺服器建設好了,才能向教師和學生開放教學資源庫,提供相關的服務。我認為伺服器的建設應用有以下幾方面。 1.伺服器的選用 伺服器一般來說不能用普通計算機來代替,從穩定性和安全性以及速度遠遠上考慮提倡伺服器選用專業伺服器,伺服器為了隨時提供資源下載和上傳服務,通常需要24小時不關機,儲存著全部教學資源。建議伺服器最好安裝使用Windows 2003專業伺服器系統,安裝最新的殺毒軟體和防火牆等,做好防木馬防病毒的各種措施。金星小學公司在2010年5月內建了戴爾伺服器,外加惠普的12TB的磁碟陣列,總體下來價格不高,學校都能承擔得起。 2.打造教學資源庫系統 要讓伺服器存放的教學資源向全校教師及全體學生隨時隨地開放,伺服器需要開通Web服務(網頁瀏覽)。四平金星開發的資源管理系統可能應用在校園區域網(LAN),應用在網際網路,這樣縣,市主管單位也可以組織建設管理。 Web服務可以通過開通伺服器的IIS服務來提供,開通IIS服務後,還需要注冊一個域名(網址),以方便給廣大教師隨時通過域名訪問伺服器的資源。 三、教學資源的收集 校園網和伺服器的建設是教學資源庫建設中的基礎部分,是構成教學資源庫系統的第一步,要使資源庫「活」起來,為廣大師生提供各類資源,教學資源的收集和整理可謂重中之重了。我認為,教學資源的收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落實。 1.教學資源庫建設要納入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 2.大力開展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訓。 3.將任務分解到個人,落實責任制。四平金星資源庫系統強大的統計分析系統對用戶任務、考核功能全面、強大。 4.組織評比和交流活動。四平金星資源庫系統,據有對用戶評比(考核),對資源評級的功能。 5.加大投入力度,購買優質資源。四平金星不擔對外出售資源庫系統,還出售資源,課文朗讀動漫,是四平金星的高品質教學自學動漫。 總之,學校資源庫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動態工程,它需要更多的學校和教師一起來參與、完善,需要全面性的資源網路的支持與相應的配套激勵機制。只有資源庫實用、豐富了,大家都樂於參與學校資源庫的共建,並習慣於以此作為工作平台,才能更好地實施學科信息化教學,實現教育信息化,推進素質教育。

❾ 現在關於小學教學資源的網站哪個比較好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個可以盡快幫助你學習的地方:xiaoxueziyuanwang 各類版本課件,試題資源,通通都有。
希望能幫到你

❿ 請教師分享一份本人使用的優秀教育教學活動資源包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一、新課改下,教師應加強對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當前教學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基礎,實現現代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會從不同維度同時刺激人們的多種認知感官,使學習者更容易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要從觀念上更新、理解信息技術教育的內涵。要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以人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才能實現自身職業專業化的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是以信息技術為環境、手段、途徑、方式和方法,促使教師在專業知識、教學技能、職業態度等方面不斷完善的一個系統的、復雜過程。教師專業發展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支撐,而課程改革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機會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提升教師素質,促進專業成長,才能充分的開發教師的潛能。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促進教師專業知識更新和知識結構優化,如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教學管理知識、教研教改知識,以及教育技術知識引發等。提高教師績效、教育變革和促進教育觀念轉變。可以對檢索工具的應用,遠程協助,交流社區,游戲平台,電子期刊、教育網站、網路投稿、投票、網路課程、教育資源庫、教師網聯、教師博客圈等進行網路化學習與利用。另外還有課改示範課、學科帶頭人觀摩課,配套課件作品,各校名師教案、課堂設計、教研論文,以及電子圖書館等豐富的優秀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的講備課、教研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持。二、多實踐,通過繼續教育培訓、信息教育培訓等途徑,加快教師專業發展進程教育部門每年都組織教師大量開展現代化教育理論學習,方式靈活,如遠程教育與網上培訓相結合,統一組織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介紹現代化教育改革的趨勢,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觀念。還通過聽課評課、實踐反思、教學研究,更新補充知識、提高技巧,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依靠信息網路技術,最大限度地吸納借鑒成功的教育教學模式,迅速投入實踐,並在網路上公開交流探討,有效提升專業技能。教師藉助信息技術,利用網路,可實現不同空間,不同時間,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能提升。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中各要素進行優化組合、互為作用,以發揮教學系統的最大效益。教師的專業發展對信息化教學的質量和效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專業化的成長,要求每位教師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支持下的遠程自我提升學習。以選擇任何時間、地點、層次、方式,有選擇地修煉。教師的教育觀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及對信息技術掌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的變革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直接可以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過程的反思性實踐,通過網路觀摩優秀的視頻教學案例,還影響著教師制度建設的完善,教師的終身學習與自我發展。三、學以致用,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優化教學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學以致用。這些技術手段的運用對於教師來說,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豐富了教育信息資源以及促進了教育手段的多樣化。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起著頂樑柱的作用。通過教師個人對一個主題下的相關教學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並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認識、反思,通過他人的評價和建議等,使教師個人對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都有一個深入地總結、反思以及對未來教學計劃的預期安排,並通過數字化的形式加以表現。這樣,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將內隱性的經驗外顯化,成功實現個人的知識管理,促進個體專業成熟。第2/4頁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學准備的重要工具,推動了教學手段和方式的變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從備課查找資料,到設計、製作教學軟體都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工作效率和質量等綜合專業素質的提升。在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來創設教學環境、改變教學行為,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教師教學中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各種教學媒體的光、音、色等信息輸出功能,立體地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使抽象變得具體,使復雜變得簡明,使不可見變為可見,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創新,從而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在教學中師生互教互學,共同探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於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眼界,引起學生對學習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增進思考力、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有積極作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運用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區域性跨學科、跨年級、跨學校互動活動形式,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地開展校際教研活動,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在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課件情境教學,音、色、形、空間等表現得淋漓盡致,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努力把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作用和提高,在信息技術創設的藝術情境中體驗、感知、審美,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還有模擬試驗,使學生印象加深。還比如講解艾滋病細胞等微觀世界的精細結構用信息技術就比較方便,使學生興趣大增。四、幾點建議1、加強建設,加強進修學校這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設。利用師資培訓基地進行教育資源實踐。2、加強投入,加強各地區電教館資金與設備的投入。重點建設成當地先進的電教機構。負責各地區的電教、信息科研、資源配置等工作。3、優化農村信息技術環境,完善基礎設施,使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資源建設得到有效發展。信息化應用環境的建設必須適合學校實際的應用理念,才能切實有效地為教育教學服務。4、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應用技能、信息安全意識、信息化應用理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合理安排、最好分批次和水平,分層次地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技能培訓。使之能真正成為合格的掌握信息技第3/4頁術的專業教師。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養創新性人才更具有深遠的意義。5、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的意義提醒我們,必須加大對教育信息技術資源的建設,使中國的信息技術教育真正提升到一個高度,極大地促進了教育改革。五、結束語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的關鍵在於教師的信息化,在於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教師。所以,要實現教師專業化,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在師資培訓基地進行教育資源建設實踐,加強進修學校這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設。加強各地區電教館的資金與設備的投入,在師資培訓基地上加強教育資源建設,為中小學教師提供優質資源,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教學實踐、教改教研、繼續教育、提升自我資源服務,這可以使教師整體素質、教師專業化發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設是個巨大的工程,它不是短期就能做好的,而是一個相當長的適應教育發展、服務社會的過程。需要我們共同奮斗,拼搏。我們對未來信息化資源建設的前景充滿信心。有效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們廣大教育同仁要認識到位,認真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優化教學,同時肩負起「資源建設」的重任。相信我們的前景會無限光明。有效利用遠程資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隨著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我國的基礎教育已經進入內涵發展階段,在中國廣闊的農村天地,如何實現教育的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成為擺在農村學校校長面前的一大課題。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能夠增大的資源只能是人力資源,在人類所有能夠運用的資源中,只有人才能生長和發展」。基於此,在學校教師才是最根本、最積極、最豐富的資源,只有提升教師素質,促進專業成長,才能充分的開發教師的潛能。我校在長期發展中,遇到以下突出問題(1)教師觀念陳舊,走不出傳統教學的陰影。(2)在信息技術掌握與多媒體運用水平方面,教師尚未大面積提升,農村遠程運用技術不嫻熟,「有效課堂」未能形成校園主流。(3)教研工作封閉在局部小天地,需要構建學科高層面良性互動研討的格局。為此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有效利用農遠資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一)有效利用農遠資源,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學習平台對於地域較偏僻的我校,農遠工程既給予我們硬體基礎設施,又給予我校海量的「從天而降」的寶貴資源,實現了與大都市一樣共享優質資源的夢想。它真正實現施教者和受教者跨越空間的實時或非實時交互,成為我校信息技術普及的助推器,為此學校乘借東風(1)開展立體式信息技術知識培訓,構建學習型的集體,採取理論培訓與教學示範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天網與地網信息相結合,遠程教育與網上培訓相結合,統一組織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使教師在掌握傳統教學技能的基礎上又掌握新形勢搜集、處理、整合信息的能力,與信息技術能力。(2)組織大規模地課堂教學聽課評課活動,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輻射普及的作用。(3)開展典型案例研討活動。學校充分引導教師利用現代教育資源,組織教師集中觀看課堂教學視頻錄像,藉助優秀教師或名師的課堂教學視頻錄像來提高學科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在教研活動時讓教師們一邊觀摩,一邊根據需要,隨時回放教學片段,定格了解細節,反復解讀反復研討;引領教師在反復研討優秀案例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行為與理念,發揮集體研討的優勢,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智慧。(二)有效利用農遠資源,搭建教師專業化實踐平台教師的學習是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但同樣重要的是教育教學中進行實踐探索,實現遠程教育資源與學科課程資源整合,幫助教師增強教學能力,提高信息素養,創新教學模式,從而創建有效課堂,具體做法如下:(1)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信息與技術,實現情景化教學。在語文、英語、歷史、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為了再現或創設具有情緒感染力的生活形象與場景,使學生在愉悅氛圍中學習知識,受到感染教育的方法。如:九年級思想品德《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策略》一節,我校教師成功截取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神七飛天、嫦娥二號奔月行動的視頻資料,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於耳聞目睹中油然而生愛國主義豪情,諸如此類情景,極大地拓展了教育時空界限,空前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傳播廣度與教育效能。(2)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實現模擬化教學。在物理、化學、地理、生物學科教學中,由於我校物理、化學實驗設備葯劑不足,或有時實驗儀器不夠精準,為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此時,可以借用他山之石——遠程教育資源,播放相關實驗的視頻資料,把復雜實驗過程直觀地展現到學生面前,如電流的形成、人體血液循環、太陽的公轉、葉的光合作用、內燃機的工作原理、高錳酸鉀制氧氣實驗過程等,提供給學生無法感知的事實與現象,建立理解知識的經驗。(3)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實現微格化教學。在體育、音樂、勞技等涉及運動技能的教學中,可以運用電視機、DVD、教學光碟,專門指導學生各種技能技巧。如學生學習健美操,為了使動作更規范、更連貫,展現美的形狀,微格化教學則彰顯農遠資源力量,達成遠程教育信息與技術和學校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4)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實現探究式教學。在物理、化學、數學、歷史等學科教學中,從生活中的故事與現象入手,形象地設問質疑,通過富有探究性典型問題,引導學生探求新知,促進思維。如《物理》講解《大氣壓強》一節,老師再現馬德堡半球實驗歷史一幕,相背運動十六匹馬奮力去拉被抽成真空狀態的兩個半球,但都紋絲不動,是什麼神秘力量起主導作用,激發學生探索問題主動性,分析原因,尋找規律。從而於獲取知識中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5)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信息與技術,有力推行「三大板塊六個環節」教學模式。為了打造有效課堂,我校多年來一直探索「三大板塊六個環節」的教學模式。即:創設情景,激趣導入——板書課題,出示目標——問題引領,引發思考——面向全體,基礎檢測——設疑設障,突出重點——立足生活,拓展提升,此教學模式,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主軸,思維為主攻,訓練為主線」的教學理念,完全置學生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之中,使學生在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認知規律中獲得自信與成功感,而該模式的運行完全依託遠程教育資源信息采擷與加工,依靠信息技術嫻熟運用。經過實踐,該模式對於數學、物理、化學學科有很好的效果。(三)有效利用農遠資源,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交流平台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離不開交流,而交流的主要內容應該是教學經驗和教學反思,美國學者波斯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對後續的行為產生影響」。在農遠資源的推動下,我校構建了全方位多層面的教師交流研討格局。(1)首先每個教師依據所代學科建立個人學科資源庫,與同科教師可以合作共贏,為同課異構交流奠定基礎。(2)科任教師建立個人博客,利用博客空間,可以自由發展自己觀點、教學反思及心得體會。(3)科任教師加入QQ群,與學科交流群,實現網路教研,突破校園「同僚文化」的拘囿,教研方式由一對一擴大為一對多,面對面,層對層的立體化教研,在互動中實現思維的碰撞,靈感的迸發,自由輕松的交流中長善救失。(4)教師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區學科教研,網路論壇,使學科交流成為互動的舞台。(5)學校創建學校資源庫,為不同學科教師互相學習借鑒,奠定基礎。農遠資源是火炬,點燃了廣大教師投身課改、實現專業成長熱情,農遠資源是催化劑,加快不同年齡結構教師提升信息技術運用水平的速度,農遠資源是寶庫,為教師開發潛能,提升自身素養,提供不盡資源。在農遠工程推動下,學校工作環境熏陶下,出現以下可喜形勢:(1)教師確立了新的教育理念,更新專業知識結構。(2)在學校示範引領、輻射普及策略實施過程中,全體教師深切認識到遠程資源與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效益的巨大作用。(3)學校通過制度考核、賽講評優活動,點燃了教師有意識自發運用多媒體手段實施課堂教學熱情,使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方式有了極大地改觀。主動收集教學信息的老師多了,自覺研究的多了,自主學習的多了。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師教學研究水平提高了。展望:未來五年,是國家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科學發展的攻堅時期,是深入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優惠政策將落戶農村,我們教師將依託網路優勢,參與到教育界博客協會、QQ群協會,使網路教研,與名師遠程交流成為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學生也依託網路開闊視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一道校園風景線,大面積提升學生能力同時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農村將是教育人才蓬勃催生的沃土。

閱讀全文

與小學科學課程視頻資源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語文長城課程導學 瀏覽:795
公辦和教辦 瀏覽:69
上海高職院校公辦 瀏覽:949
廉江市第九小學校長 瀏覽:264
1984年小學5年級幾門課程 瀏覽:536
中小學生物考試總分 瀏覽:582
運城小學入學難嗎 瀏覽:245
中小學勞技活動制度 瀏覽:328
大祥區公辦幼兒園 瀏覽:909
2019寧波中小學生招生 瀏覽:887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教法分析 瀏覽:500
學習小升初 瀏覽:523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知識點講解 瀏覽:65
小升初美術試題及答案 瀏覽:513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瀏覽:244
小升初語文附加題 瀏覽:93
育才中學公辦 瀏覽:616
小學書法公開課教案 瀏覽:751
陪伴中考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87
教師節金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