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主題 > 全國小學語文新課程精典案例賞析

全國小學語文新課程精典案例賞析

發布時間:2021-03-08 18:20:56

Ⅰ 小學語文案例分析(根據新課標精神)

首先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方法是對的.在新課標中,倡導的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既然學生說自己會版,當然應權該張揚學生的個性,放手讓學生去讀背寫,將課堂交給學生,老師作一定的補充就可以了.
假如我上,接下來,我要積極地表揚學生,你們今天的表現不錯,還有幾個不知道你們會不會?這樣既維護了學生的尊嚴,又能將學生引導在自己的教學內容的框架內,行散而神不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應該是可以的.
題外話,我也是喜歡古詩的,假如我教學古詩,我主要從以下三字經中入手:會背詩,能默寫,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悟詩情.眾卿家不妨試一試,想一想.

Ⅱ 結合語文新課標,義務教育標准寫一篇: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反思(最好是長春版教材一二年級的--要原創的+50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假若你是扁鵲……

筆者在前不久執教小學語文第八冊〈〈扁鵲治病〉〉這課,在總結全文的時候,問學生: 「
學完了本課,你有什麼收獲和感受? 」 學生小手林立,爭著回答問題。
A 生說: 「 我學會了文中的生字詞,知道了 『 諱疾忌醫 』 的含義,就是說有了病 , 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 , 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 , 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 , 認認真真地改過。。 」
B 生說: 「 我知道扁鵲的醫術高超,不用任何檢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現在的醫生強多了,他真了不起。 」
C 生說: 「 我知道蔡恆公太驕傲了,聽不進別人正確的勸告,我們要虛心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 」 …… , …… (學生們都各抒已見,說得都很好。)
突然,學生 D 站起來說: 「
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樣,我認為扁鵲不該跑到秦國去。因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即使不能挽回蔡恆公的命,總可以延長蔡恆公的壽命吧!生命無價! 」
聽了 D 的發言後,學生們都把手舉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來,或離開座位,有的則和旁邊的同學私語起來,似乎在小聲討論扁鵲的對與錯。此時,我想這是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現他們個性的時候。於是,便稍稍做了個安靜的手勢,說: 「 同學們,扁鵲應該怎麼辦呢?請你們有秩序地發自己的見解,並說明理由。 」 (學生稍稍安靜)
有的說: 「 扁鵲應該跑到秦國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恆公,說不定還會搭上自已的小命。 」
馬上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 雖然蔡恆公開始不聽扁鵲的勸告,但現在他已知道錯了,肯定會配合治療,說不定會治好呢!
緊接著,一學生反駁說: 「 蔡恆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現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

又有一生說: 「 扁鵲在初遇蔡恆公時,就應想法設法讓蔡恆公配合治療。這樣,扁鵲不但救了蔡恆公的命,也許還會得到好多珍寶呢。 」
…… , …… (就這樣你來我往的,下課的鈴聲響了。)
作為教師, 我並沒有 到此為止, 急於下結論 ,而是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課後去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話題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鵲 …… 》

分析與反思:
以上教學片段真可謂 「 一石擊起千層浪 」 ,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但學生的回答卻讓我看到了學生的世界是充滿無限想像力的,他們思維的發散性很強,並富有開拓性,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結合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學片段主要體現了三個方面的新觀念:
一、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卻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整個教學片段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 …… 。教師只是在規范學生學習行為,維護課堂秩序方面,作了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課文的感悟與質辯:扁鵲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他應該怎麼做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將扁鵲與現在的醫生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二、開放式教學思想的體現。新課程所提出的開放式教學思想的滲透,並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對教材的開放,對學生評價的開放,提倡多元化教學,這當中包括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以上教學片段就是體現了學生對課文人物的不同理解,從不同角度去欣賞。
三、 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的表述中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要從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注意不脫離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價值觀的引導與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聯系起來。《扁鵲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學片段中,教師在注意上述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多向思維,多種表達。
總之,新課程、新理念導引下的語文教學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去探究,去實踐 ……

Ⅲ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教育思想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贊賞鼓勵的魅力

濟寧市黃家街小學:范業軍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實施評價時,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在強化閱讀教學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及時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在教學中逐步地實施師生之間互動評價,通過豐富的課堂閱讀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正確地關注自我,認識自我。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例: 我在上《生命 生命》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師:小朋友,現在請你們把第二段中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把快樂與大家分享,好嗎?

生 1 :我認為「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茁壯成長」這句話最令我感動!

師:為什麼呢?

生 1 :我從「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可以感受到香瓜子對生命的渴望和頑強拼搏,所以我很感動!

生 2 :你說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見,香瓜子在艱苦的環境下不屈不撓、茁壯成長,的確令我們感動。

生 3 :你們都說得有理,但我要給你們補充一點, 「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這句話也將香瓜子對生命的渴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師:同學們,你們真聰明,能從不同的角度體會到了生命的珍貴和香瓜子對生命的渴望。哪誰能用朗讀的形式來表現香瓜子對生命的渴望呢?(一學生朗讀)

生 1 :你讀得真不錯,我也想讀一讀。

師:你們倆讀得真好,讓老師感受到了香瓜子對生命的渴望!

生 2 :老師,他們讀得語氣很美,我彷彿看到了香瓜子在惡劣的環境下屈壯成長的畫面,我想和他們比一比。

生 3 :你的朗讀水平進步了許多,把句子中的幾個重點詞語讀出不同語氣了。

師:同學們不但讀得好,而且評得也很到位,你們都很了不起!還有沒有句子令你們感動呢?

生 4 :「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這句話也寫得好。

師:你的眼力不錯,我也認為這句話寫得好。可好在哪裡呢?

生 4 :我認為「即使」這詞用得好。

師:為什麼呀?說給大家聽聽。

生 1 :我說不清楚,可我就是覺得「即使」用得好。

師:說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覺察到「即使」用得好,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即使」字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詞?

生:即便、雖然、縱使、就算、哪怕 ``````

師:你們的小腦子好靈活呀,詞語那麼豐富!自己用心讀一讀,體會一下。你們還覺得寫得好的有哪些詞呢?

生:「僅僅」這個詞也用得好!(就這樣你來我往的,下課的鈴聲響了)

[ 分析與反思 ]

新課程強調: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以更多的發展和表達的機會,教學要發揚民主,提倡「群言堂」,倡導多向信息交流。在《生命 生命》這一教學片段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地展開了互動式的評價方法。教師給予學生鼓勵的眼神,富有激勵的話語,如「你讀得真棒、你評得很到位、你已經非常了不起了,你的腦子好靈活,詞語真豐富!」之類的話語,受到老師真誠的贊賞,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空間更加廣闊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隨之得以更加充分的發揮,學生真正把自己當成了學習的主人。

贊賞是一種由衷的真情的表揚。面對學生的精彩回答,教師應給予出自內心的贊賞,這可能對學生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鼓勵。學生互評在這一片段中運用的非常頻繁,小學生喜歡模仿老師去評價別人,這種互評方式有利於學生互相學習優點,改正不足,也可以鍛煉自己的判斷是非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己。如在朗讀時,學生能對同伴的朗讀作一番點評:「你讀得真不錯,我也想讀一讀。你讀得語氣很美,我要和你比一比。你的朗讀水平進步了許多。」在評價中學生學會了朗讀,學會了競爭,鍛煉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促進自己全面發展。

在整個教學片段中,我非常注重每個學生的感受,以激勵為主,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伴心誠意切、實事求是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把學生引導到評價中去,調動所有的學生關注評價、參與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交流,在交流中學習,並且在評價中得到進步,共同提高,全面發展,從而使課堂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

濟寧市黃家街小學:王麗

[背景] 隨著語文新課程的實施,越來越多的新型理念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呈現。如「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等等。並且這些方式也逐步被老師們在課堂上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毋庸質疑,新的教學方式的改變對閱讀教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有的老師在努力實踐這些理念時卻發生了偏差,對新課標中提出的朗讀教學的要求把握不到位。以至於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朗讀與理解感悟語言文字,體會內容和情感。而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和唯技巧上。

案例:《可愛的草塘》

「這么大這么美的草塘,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走進去就像置身於大海中一樣。」

師:誰能有感情地讀讀這一句?

生:「這么大這么美的草塘,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師:「讀得大不大,美不美?誰能讀得再大些?(學生再讀)

師:大了嗎?我們再大聲朗讀一遍。

反思與對策:學生將「這么大這么美的草塘」一句讀了數遍,但讓人感覺到學生的朗讀是被動膚淺,缺少情感的。難道僅僅聲音大就表現出草塘之大之美嗎?我認為在文中表現的應該是作者進入北大荒看見草塘後的驚喜和贊美之情。如果教師不能結合文本內容用恰當的語言鋪墊渲染,也不作必要的朗讀指導,只是非要學生讀出「大而美」的情感,這只能是牽強走形式的朗讀。因為美不是強加的,而是發自內心的,應該讓學生自己體會、感悟。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朗讀時,比較注重引導學生從理解語言文字入手,通過自身語言、表情等方式的渲染,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與課文主人公親密接觸,身臨其境地感受字里行間蘊含的文本作者的情和意,達到與文中角色「同呼吸,共命運」的境界。請看下面這則案例。

後記:在整堂課上,我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用「心」來讀書。在課堂上通過自身的教學語言設置一定的情境,抓住學生對英子內心世界的體會,讓學生將理解語言文字和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學會關愛有機地結合起來,因而朗讀的指導無須技巧性的語言點撥,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情景式教學案例與分析

濟寧市黃家街小學:譚小芬

我們永遠在一起——《地震中的父與子》情景式教學案例與分析

在語文教學中,應多注重創設一種恰當的情景,通過對情境的體驗,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深度。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動的故事,其中蘊涵著豐厚的人文資源。語文教學的任務顯然不僅僅在於單純地教會學生識字,認詞,讀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應該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故事背後所傳承的人文精神。然而,由於小學生還缺乏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中若僅僅是通過課文分析或是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來將課本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告訴給學生的話, 學生得到的只是空洞的說教, 蒼白無力, 即使在思想上能接受, 在行動中也是無所適從的。因此, 為了真正讓語文教學傳承人文之道, 針對小學生善於形象思維的認知特點, 結合現實,開展情景式教學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情境式教學是指在教學中通過多環節、多手段來創設一種情境交融的氛圍, 一種有形與無形組成的" 教學情意場" , 使學生" 觸景生情" , 領會文章所表達的人文精神, 認同文章所傳遞的思想感情, 從而自然而然、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以下就以這次5·12大地震中的許多鮮活的實例來講述《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 闡釋情景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教材梗概:

1989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 30多萬人在不到幾分鍾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在混亂中, 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漂亮的三層教學樓, 已經變成一片廢墟。但是萬分悲痛的他想到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 不論發生什麼,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正是憑借這一堅定信念, 這位父親孤身一人, 不顧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 經過38個小時的挖掘, 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14位同學。

情景教學案例:

片段一 結合實際, 營造情景氣氛

(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 教師首先展示這次5·12汶川大地震的相關視頻圖片並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用3一4分鍾時間再次熟悉文本, 理清思路。然後進入教學主要環節之一,結合實際, 營造情景氣氛。)

師:同學們, 大家都知道,在5月12 號我們祖國的四川發生了8.0級的強烈大地震,在這次地震中有許多的人不幸遇難,其中也有許多向我們這樣正在教室上課的孩子,在上課之前,我們首先向他們表示我們的哀悼!(班長:起立!全班默哀一分鍾)以前我們上語文課, 老師都要提一些問題幫助你們學習, 今天, 我也要提問題, 但不多,就一個, 想知道這是個什麼問題嗎?老師暫時不告訴你們, 讓你們來猜一猜。當然, 猜不是亂猜, 要有根據, 要有所准備, 怎麼准備呢請聽清楚第一, 認真讀課文, 邊讀邊想, 老師會抓住哪些詞句來提問,會在哪裡提問, 如果在這里提問, 我該怎麼回答。第二, 根據自己習慣的方式, 讀課文。你可以放聲朗讀, 你可以默讀, 你也可以邊劃邊讀。第三, 讀完後你還可以跟同桌互相交流, 聽明白了就開始吧! (學生快速地讀課文並在小組中進行討論, 教師巡迴指導。)

師:現在老師想聽聽你們的猜測, 誰先來?(請4一5位學生交流他們所猜出的問題, 學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猜測, 教師予以鼓勵。)

師:剛才同學們提出了很多非常有意義的問題,說明大家剛才對文章的閱讀很細致、很認真, 而且還很善於思考。老師也提出一個自認為價值較大的問題, 我是根據課文的最後一個小節提出的。

師生齊讀:"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師:大家認為這位父親了不起嗎?(板書:了不起)讓我們先來認識這位父親。大家都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 那些周圍的人們, 那個孩子的父親就更加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了。我們相信他們之間一定會談論些什麼或者對這位父親說些什麼, 下面就請你們續寫這篇課文。假如你是其他那14個孩子的家長中的一員, 此時你會對這位父親說些什麼呢?把你們對這位父親的敬佩之情融人在文字中。 (學生快速地寫著自己的感受, 教師巡迴指導。)

師:請已經寫完的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你寫的感言, 好嗎?還沒寫完的同學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來交流你所設想的感言。 (請2-3位學生交流自己所寫的感言, 然後讓他們找出自己用來表達對這位父親敬佩之情的詞語, 並板書。學生會使用" 堅持不懈" 堅強" 、" 堅守承諾" 、" 永不放棄" 等詞語。

【分析】教學一開始, 以剛剛發生的5·12大地震導入,結合視頻、圖片,創設情境,將學生的思緒拉向了地震的慘烈現場。又在此情景下提出問題, 表面上看是讓學生來猜測老師將會提出什麼問題, 實質上是教師通過學生的猜測結果來更好地把握學情, 了解學生對課文的把握程度, 以便於後續的教學環節更好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教學中, 布置學生寫感言, 而且是要求以其他14位學生家長的" 身份" 來寫, 這種" 角色替代" 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很快進人事件情景中去, 感悟情景中人物的真實感受, 並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不僅如此, 通過課堂交流學生所寫的結局, 使這些發自內心的情景感受進一步在課堂上擴散, 直至形成彌漫於整個課堂的情景氣氛。大家都沉浸孩子被救的喜悅中, 沉浸在對這位父親的無限崇敬和無盡感激之中。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師生共同參與課程資源整合和利用

濟寧市黃家街小學:閆軍華

《賣火柴的小女孩》案例片斷:

師:請同學們讀課文中第二段描寫幻景的語句,體會一下,這些幻景給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學生自讀課文、體會。然後集體交流。

生1:我感受到這些幻景給人以美好的感覺,讓人覺得好幸福。

生2:我感受到幻景很溫馨,像夢境一樣。

師:是呀,多美的幻景啊!我看到許多同學讀後都幸福地笑了。在這些幻景中,你對哪次幻景最感興趣?請選擇其中感興趣的一次說一說。

學生自由找夥伴交流。然後大班交流。

生1:我最感興趣的是描寫烤鵝的幻景。因為烤鵝正冒著熱氣,真讓人垂涎三尺。而且它還可填飽小女孩的肚子。

生2:我喜歡出現火爐的幻景,因為這是大年夜,小女孩想到了聖誕樹,聖誕樹是那麼美麗。

生3:我最感興趣的是奶奶出現的這段幻景,因為奶奶是那麼慈愛,她可是唯一疼愛小女孩的人啊。

師:你們說得真好,老師已被深深感動了。那麼課文又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請大家再讀有關的語句。讀出「美好」的感受,你感興趣的幻景部分可以多讀幾遍。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五次幻景,師個別點撥。

師:好,誰願意先將你最感興趣的那次幻景讀給大家聽聽。

生:我讀烤鵝這次幻景……

師:應該說你讀得不錯,如果幾個關鍵詞能再強調些的話,就更好了。比如「更奇妙的是」,應突出怎樣的語氣?

生:奇妙的、美好的、有趣的。

師:對呀,誰再來讀?

生:(讀)

師:好極了,你看多麼誘人呀!有感情朗讀就應該抓關鍵詞在語氣上加以處理。

生:(按照老師的提示分別讀其他幾次幻景,讀中師生共同評議)。

生:(五次幻景讀完後,一生提問):老師,我想提個問題,小女孩的眼前怎麼會出現「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這些幻景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透過幻景思考產生的原因,同學們,這就是鑽研,很多時候我們就應該多想想「為什麼」。這位同學,你真行,對他這個問題,大家能回答嗎?讀後想一想。

生1: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飢餓、痛苦的,她想得到溫暖和幸福,所以她會想到火爐、烤鵝、聖誕樹和奶奶。

生2:因為小女孩渴望得到溫暖、幸福,還有快樂,而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能給她溫暖、幸福、歡樂,所以她會產生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這些幻景。

師:講得多好。是啊,在現實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飢餓,還有孤獨,她渴望得到溫暖、食物、歡樂、幸福,然而,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沒有?結果怎樣?作者又是怎樣寫的?讀讀描寫小女孩的現實部分,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呢?(略)

生:(讀小女孩現實部分,感受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案例反思:

新課程強調: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但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如果僅僅靠教師從課外書中來攝取,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學生仍舊是被動接受的容器,學習能力得不到發展。而加強學生參與教材篇內的整合與開發,不失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求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上述案例中,教者引導學生參與教材篇內的整合與開發,做到了到點到線,由線到面,由此及彼,由果及因。文中描寫小女孩的五次幻景,教者並沒有平均使用氣力,而是以其中的一兩次幻景作為教學點,重點引導學生去朗讀、感悟小女孩幻景的美好,並由此伸展開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方法學習其它幾次的幻景描寫。學生在感受「幻景」美好的同時,產生了探究的慾望,急於弄清小女孩產生幻景的原因,從而轉入了對小女孩現實部分的閱讀。通過「幻景與現實」這兩部分內容的整合開發,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刻的感悟。最後學生由小女孩的命運想到了已學教材中的小人物的命運,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學習情緒高漲、思維活躍。這樣的教學顯得立體、豐滿。

Ⅳ 小學語文課教學案例

小學語文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小學五 ·《獻給老師的歌》活動課設計教, ·圓――創新作文課教案設計
九寨溝課堂教學案例反思,小學語文,語文課堂,語文教學設計,語文論文
2008年8月12日 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九寨溝 課堂教學案例反思等案例研究方面的教學參考資料
語文課堂教學的情感體驗——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小學語文課教學案例析--柳絮飛飛
語文課堂教學的情感體驗——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Re:語文課堂教學的情感體驗——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圓圓(遊客) 寫得真好 by 圓圓(遊客) 2007-7-4 23:48:33
小學語文教案論文_喇叭花
小學語文教案論文為您提供最新免費的小學語文教案,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學實錄,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走向, ·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新思維 小學語文課教學案例
小學語文課教學案例
http://www.google.com/bookmarks/url?url=//rwxx.ruh%0dexuangou.c%0dom/m/kw/52219/1617297.html

Ⅳ 求小學語文教育案例一篇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假若你是扁鵲……
筆者在前不久執教小學語文第八冊〈〈扁鵲治病〉〉這課,在總結全文的時候,問學生: 「
學完了本課,你有什麼收獲和感受? 」 學生小手林立,爭著回答問題。
A 生說: 「 我學會了文中的生字詞,知道了 『 諱疾忌醫 』 的含義,就是說有了病 , 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
, 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 , 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 , 認認真真地改過。。 」
B 生說: 「 我知道扁鵲的醫術高超,不用任何檢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現在的醫生強多了,他真了不起。 」
C 生說: 「 我知道蔡恆公太驕傲了,聽不進別人正確的勸告,我們要虛心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 」
…… , …… (學生們都各抒已見,說得都很好。)
突然,學生 D 站起來說: 「
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樣,我認為扁鵲不該跑到秦國去。因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即使不能挽回蔡恆公的命,總可以延長蔡恆公的壽命吧!生命無價!

聽了 D
的發言後,學生們都把手舉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來,或離開座位,有的則和旁邊的同學私語起來,似乎在小聲討論扁鵲的對與錯。此時,我想這是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現他們個性的時候。於是,便稍稍做了個安靜的手勢,說:
「 同學們,扁鵲應該怎麼辦呢?請你們有秩序地發自己的見解,並說明理由。 」 (學生稍稍安靜)
有的說: 「 扁鵲應該跑到秦國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恆公,說不定還會搭上自已的小命。 」
馬上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 雖然蔡恆公開始不聽扁鵲的勸告,但現在他已知道錯了,肯定會配合治療,說不定會治好呢!

緊接著,一學生反駁說: 「 蔡恆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現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
又有一生說: 「
扁鵲在初遇蔡恆公時,就應想法設法讓蔡恆公配合治療。這樣,扁鵲不但救了蔡恆公的命,也許還會得到好多珍寶呢。 」
…… , …… (就這樣你來我往的,下課的鈴聲響了。)
作為教師, 我並沒有 到此為止, 急於下結論
,而是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課後去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話題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鵲 …… 》
[ 分析與反思 ]
以上教學片段真可謂 「 一石擊起千層浪 」
,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但學生的回答卻讓我看到了學生的世界是充滿無限想像力的,他們思維的發散性很強,並富有開拓性,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結合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學片段主要體現了三個方面的新觀念:

一、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卻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整個教學片段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
……
。教師只是在規范學生學習行為,維護課堂秩序方面,作了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課文的感悟與質辯:扁鵲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他應該怎麼做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將扁鵲與現在的醫生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二、開放式教學思想的體現。新課程所提出的開放式教學思想的滲透,並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對教材的開放,對學生評價的開放,提倡多元化教學,這當中包括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以上教學片段就是體現了學生對課文人物的不同理解,從不同角度去欣賞。

三、
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的表述中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要從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注意不脫離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價值觀的引導與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聯系起來。《扁鵲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學片段中,教師在注意上述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多向思維,多種表達。

總之,新課程、新理念導引下的語文教學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去探究,去實踐 ……
小學語文案例分析

和平一校 韓曉春

小學語文案例分析
和平一校 韓曉春
一、自主學習與教師引導
1、《可愛的草塘》:揭題-瀏覽課文-讀,然後教師要求學生:作者是怎麼寫的呢?其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體會草塘的可愛。(已經先入為主,後來讀的時候果然體會不到,教師又花了很多時間才把調動了一點。應當自己體會,說對草塘的感覺,然後對照課文作者的感覺來學習。)
2、《只有一個地球》:教完課文後,要求學生根據下面幾個方面寫句子:「地球小而美、資源有限、資源可以再生、遷居無望、要保護地球」。引用者認為「學生們都完成了任務,學出了各式各樣動人的句子,如:
「啊,我愛美麗而壯觀的一葉扁舟!」
「地球,謝謝你賜給我們有限的資源!」
「人類啊,不要再破壞資源了!」
甚至說:「看到這一個個詩一般的句子,怎能不讓人佩服老師巧妙地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在激發學生創造潛能的同時,又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學完了課文,還寫這樣的句子,是引導還是捆綁?學生是否一定認為「地球小而美」?「遷居無望」?人類都是破壞資源的嗎?這時應讓學生發揮更好)
二、個性化與共性
1、師生平等對話:《一夜的工作》
參與討論:總理深受人民愛戴,從課文中能找出答案來嗎?
(學生說)
生:如果說總理關心人,為什麼不像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讓他先回家睡覺呢?
(教師把球踢回給學生,有些學生說是刻意安排的。)
師:有些同學說,這是刻意安排的,總理是這樣的人嗎?
生:「我」是後來的,總理工作嚴謹,講究先來後到。
生:新中國剛成立,總理日理萬機,有許多重要文件等著總理批示。這個文件只是他自己的一個講話稿,可能總理認為這不是十分重要,所以放在後面。
最後,老師讓學生面對總理的工作畫像,用簡潔的語言說出心裡話。
生:辛勞啊!無奈啊!被迫啊!(滿堂大驚)
生:新中國剛成立,多少事情等著總理去處理,它不這樣夜以繼日地處理,行嗎?這不是無奈嗎?當時的中國,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戰爭,國家肯定非常窮,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理,怎麼能鋪張浪費呢?這不是形勢所迫嗎?

(如果批評學生亂說,就沒有了學生精彩的發言,也許這個學生因為這一節課改變了他的一生。)

2、一位教師教《落花生》,讓學生畫果實,喜歡畫什麼就畫什麼。然後對比花生,突出「默默無聞」。(這是一種誤導!畫什麼,未必就能突出「默默無聞」;而且這么比,贊揚了默默無聞,那就是貶低個性張揚。難道別的果實就不如落花生?畫不如改為議、說或別的方式,不一定畫了才能體驗,也不要為了所謂綜合性學習活動而畫。必要的時候才用,用了就要有實效。)
3、現在流行的兩句話:你喜歡學那裡(段、句)就學那裡(段、句),你喜歡怎麼學(讀)就怎麼學(讀)!一方面用多則濫;另一方面,個性化張揚時卻失去了共性!忽略了課程標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如一位老師教《棉花姑娘》(人教),要求學生: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句)來學。到後面學完了,也是說: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來讀。試想:學生在老師的權威下不敢不選,隨著民主化自主學習的逐漸深入,學生如果敢於說:我那一段都不喜歡!那課怎麼上?解決的辦法不是自選課文,就是強制學生學了。(學生不喜歡的,想法讓他喜歡;學生喜歡的,想法讓他的喜歡表達出來,讓他們互相感染。如果都不喜歡的,就讓教師來傳授、感染、熏陶吧!)
一位老師教《桂林山水》: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細細品讀。在學生品讀時,發現他們的選擇表現出鮮明的個性化傾向,女生大多品讀寫水的一段,他們喜歡灕江水的安靜、清純、柔美。男生大多選擇寫山的一段,因為他們更富於冒險精神。(桂林山水,明明是山清水秀,山水相依。硬要為了所謂個性化,把山水分開來理解,一方面割裂了原文的整體意境,另一方面,學生的思維是支離破碎的,造成發展的畸形化。)

《桂林山水》第二課時教學案例分析

「在小學的閱讀教學中,對於景美、情深的課文,教師要重視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細細品讀、認真思考,我也深有同感。語文不是無情物,它本身棲息著浪漫和詩意,作者情誼的表達就隱匿於語言文字的深處。語文教學要讓情感流淌,讓課堂充溢濃濃的人文情懷。

下面教學的片段感受頗深:

片段一: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桂林山水的特點並學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見為實,現在請大家深入學習了解灕江水特點,作者怎樣寫出灕江水的特點的?

生:灕江的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

師:看屏幕,讀一讀並說一說喜歡哪個特點,讀給同桌聽。

生:我喜歡「灕江的水真綠啊!」

師:為什麼喜歡?

生:這句用比喻手法,寫出綠的特點。

師:你知道水綠得如何,並說說「翡翠、無暇」的意思,並指出水的特點。

師:想想,應怎樣讀呢?

生:應讀得活潑、跳躍。

師:喜歡讀這一句的同學把這一句讀一讀。

(生讀)

師:喜歡水清的同學,說說你們喜歡的理由並讀一讀。

生:灕江的水清得可見江底的沙石。

師:灕江到底有多清呢?我們可以把一枚硬幣放入水中,透過江水可以看見江底硬幣上的字。那如何朗讀呢?喜歡的同學讀一讀。

生:讀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他們讀得如何?(師指導,該句應讀得平整,然後,全班讀一遍 )

師:老師也喜歡這一段,現在老師讀前半句,你們讀後半句。(師生接讀)

師:這種句子有什麼特點?

生:後面半句強調前半句。

師:這是排比,作者本寫水,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對比、比較

師:這有什麼作用?(出示幻燈:波瀾壯闊的大海、西湖的圖片)

在指導此段的閱讀理解時,做得最好的是,對學生讀的輔導非常到位,讀得細致,特別是讀灕江水,做到讀與理解相結合,並且根據學生的學習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狀態,讓學生及時反饋評價,並且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所描述的意境,課外資料的補充對指導學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態有很好作用,這能更好讓學生在朗讀時讀出感情;教師富有激情的范讀、領讀很有感染力,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學生朗讀缺乏個性,寫灕江水特點三個分句都是寫灕江的美,對每一分句的前後半句之間的關系應加以點撥,使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就是把這些意思密切關聯的句子排成結構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強語勢,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這樣的句子就叫排比句。建議:女生讀第一分句;男生讀第二分句;男女生齊讀第三分句,逐漸加強語氣,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引導·互動·求真
———《 橋 》的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微型小說 《 橋 》,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面對肆虐的洪水,沉穩、果斷地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整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語言簡潔生動,極富韻味,深深地扣住師生的心弦。
在課堂上,我牢抓老漢的語言、動作,領悟老漢的內心境界。隨著文字的剖析,情感的朗讀,老漢的高大形象逐漸凸顯,課堂漸入高潮。
二、案例回放
為了再次升華中心,提高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我設計了拓展練習「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夥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似乎要喊什麼。那老漢到底會喊些什麼呢?」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
生:兒呀,你是黨的好兒子。
生:兒呀!你不愧是我的好兒子,好樣的。
師:嗯,簡短有力,符合當時的情境,一位真正的共產黨員的形象再次樹立,「大愛暖千秋」在這里得到了詮釋。還有想說的嗎?
生:老師,老漢可能會說,兒呀,是爹害了你,你原諒爹吧!
生:[馬上反駁]我有意見,此種說法有損文中老漢的高大形象,有背於中心。
[全班鴉雀無聲,面面相覷,課堂陷入僵局]
師:「兒呀,你是黨的好兒子固然可敬」,但面對著洪水,咆哮著的洪水,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被洪水吞沒,刻不容緩時,父親,一位父親會說些什麼呢?繼續討論。
生:我同意ⅩⅩ同學的說法,請記住,老漢是共產黨員,是支書,同時他也是人,一個常人,一個常人痛失兒子的真實再現,又何嘗不可呢?
生:我也覺得後者的說法更合理,當群眾安全過橋,僅剩下父子倆的時候,老漢此時的角色是父親,對兒子的愛是人世間的一種最純真的愛,此時是發自內心的呼喊。總比在生死關頭大喊:「兒呀,你生得偉大,死得光榮。人民感謝你,你走得放心吧!」來得真實。
師:是呀!如山的父愛也正是人性光輝的一面。老漢不僅是一位共產黨員,他還是一位父親,黨性和人性的光輝同時在老漢的身上體現,這樣真實的文章才令讀者信服。
[孩子們的臉上一片釋然]。
推薦理由: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導向使我受益匪淺。
我們的孩子正屬於思想成長期,正確辨別是非的能力尚欠缺,教師正確的價值導向也許會使他們一生受益。因此當學生被ⅩⅩ同學的「原諒爹,爹對不起你有備於文章的中心」感到迷茫,無法定奪而面面相覷的時候,教師的思維是冷靜的,她准確闡釋了葉聖陶的至理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真正內涵。
同時,教師正確地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課堂上,教師充分發揮了正確引導作用:「兒呀,你是黨的好兒子固然可敬,但面對著洪水,咆哮著的洪水,眼睜睜地看著親生兒子被洪水吞沒,刻不容緩時,父親,一位父親會說些什麼呢?繼續討論。」
孩子們的感情是豐富的,他們在老師的點撥下能根據當時的情境各抒己見,他們敢於說真話,表真情,學會悟文,與作者與文本達到了情感上的共鳴,尤其可貴的是他們在潛移默化中也學會了做人,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
其二,面對著課堂出現爭執後僵持的狀況,教師的巧妙的引導能促進學生多角度的互動,避免了單調的雙向互動。
隨著討論的激烈,學生展開了多維度,多層次的交流,縱橫交錯的互動網拉開了。學生或據理力爭,或激情昂揚,或委婉得體,保證了交流的順暢和有效,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夠普遍地得到了質的提升。

Ⅵ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55個經典案例的前言

隨著新課程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所接觸和接受,現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時閃爍體現新課程理念的亮麗火花。這種火花是新舊課程理念沖撞下的自然生成,是教師漸次接受新理念並轉化為教學行為過程中的必然現象。毋庸置疑,新課程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思想完全被廣大的中小學教師所接納並轉化為行動尚需時日。現行的課堂教學無論是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生角色定位,還是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具體細節方面都存在著大量的問題,有些甚至是與新課程的理念南轅北轍、格格不入的。出於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使命感,我們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梳理並尋求解決的辦法,需要對目前的課堂教學進行重新審視與思考……在大量調研、走訪、深入中小學課堂後,我們發現:一線教師雖然對新課程理念大多耳熟能詳,能脫口而出;但事實上,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教學在很多情況下是理念與行為脫節,是兩張皮。

Ⅶ 新課標分析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師:你們知道「祖國」的意思嗎? 生:祖國就是南京。 師:不對,南京是我們祖國的一個回城市,像北京、答上海一樣。大家再想。 生:祖國就是一個國家的意思。師:不對,美國、日本也是一個國家,能說是我們的祖國嗎? 生: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師:對,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的祖祖輩輩都生活的這個國家就叫祖國。

Ⅷ 小學古詩教學經典案例的書有哪些

名師同步教學設計1——6年級
全國小學語文新課標經典案例賞析3——4年級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55個細節

閱讀全文

與全國小學語文新課程精典案例賞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語文長城課程導學 瀏覽:795
公辦和教辦 瀏覽:69
上海高職院校公辦 瀏覽:949
廉江市第九小學校長 瀏覽:264
1984年小學5年級幾門課程 瀏覽:536
中小學生物考試總分 瀏覽:582
運城小學入學難嗎 瀏覽:245
中小學勞技活動制度 瀏覽:328
大祥區公辦幼兒園 瀏覽:909
2019寧波中小學生招生 瀏覽:887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教法分析 瀏覽:500
學習小升初 瀏覽:523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知識點講解 瀏覽:65
小升初美術試題及答案 瀏覽:513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瀏覽:244
小升初語文附加題 瀏覽:93
育才中學公辦 瀏覽:616
小學書法公開課教案 瀏覽:751
陪伴中考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87
教師節金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