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主題 > 小學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屬於

小學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屬於

發布時間:2020-11-25 09:43:29

❶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原則是什麼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原則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與特點,在評價時,應重參與、重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評價內容的綜合性和過程性,評價標準的合理性,以及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性。總的來說,應遵循以下評價原則。
1.參與原則。綜合實踐活動要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程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同時重視學生自覺參與評價。
2.過程原則。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在實踐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評價,並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3.綜合原則。綜合實踐活動本身由4個部分組成,而各部分的教學目標又包含各自的認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要求,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內容、要求、過程和結論都應是綜合而全面的

❷ 在小學課程構成中,綜合實踐活動應屬於什麼學科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他是基於學生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綜合應用的學習活動。

(一)是一種經驗性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具有嚴密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是一門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和社會需要和問題為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的課程,以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為目的的課程。
(二)是一種實踐性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傳授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因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比其他任何課程都更強調學生對實際的活動過程的親歷和體驗。
學生是通過動手操作實踐的方式來獲得經歷和體驗的。動手實踐,是綜合實踐的基本學習方式。
(三)向學生生活領域延伸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延伸,密切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與生活的聯系。
「盡信書,不如無書」——「一個人的知識、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別是在這種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社會。查詢、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尤為重要。通過查找資料和學生的實踐,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並學會如何鑒別信息,靈活運用信息的能力。學習書本知識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解決生活,必然要跳出書本狹隘的圈子,從生活、自然以及社會交往中去學習。關於「盡信書」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學習領域和實踐中得出來的。
(四)是三級管理的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集中體現了新的課程管理和發展制度。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由國家統一制定課程標准和指導綱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門根據地方差異加以指導,學校根據相應的課程資源,進行校本開發和實施。「國家規定——地方指導——校本開發與實施」,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三級課程管理制度」的特徵表現。

❸ 小學綜合實踐包括哪些課程

編輯本段教育課程
☆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

❹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有哪些類型/

綜合實踐活動課七種基本課型

(1)創設情境引導課。

旨在形成探究活動的問題,利用錄像或圖片展示、故事、謎語、現場新聞事件分析、學生生活見聞等手段,創設談話情境,調動學生參與討論,形成活動大主題。

(2)主題生成指導課。

引導並鼓勵學生自己結合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在獨立或小組合作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充分而民主的討論,形成同一類型或同一主題下的若幹活動專題。 (2007年7月,書院中學在全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培訓會上展示研究課《心系安全 自救自護》屬於此類)

(3)活動方案設計課。

首先由老師將班級主題活動總體方案與學生交流,在此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選擇,自由組合,自行設計方案並在全班交流。

(4)活動方法指導課。

針對形成的活動專題,教師進行方法上的指導,引導學生如何去開展活動。

(5)成果展示匯報課。

活動基本結束後,引導學生將在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書面的文字材料(活動過程記錄、采訪調查資料、活動感想及反思等)、圖片及實物資料等進行交流展示,引導評價。 (2007年7月,逸夫小學在全州培訓會上展示研究課《認識香煙》屬於此類)

(6)社區服務實踐課。

根據活動主題,依照自我設計的活動方案,參與實踐活動,經歷、感悟、體驗、探索方案的實施價值。老師參與並指導學生活動。

(7)知識拓展普及課。由老師對某一專題活動的實施意義、成果展示的形式以及相關知識,進行專題報告,然後由學生自己構建和運用。

❺ 小學綜合實踐課屬於什麼課程

地方活動課

❻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分科課程有什麼區別

其目標是:第一學段(一、二年級)1. 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2. 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3. 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第二學段(三、四年級)1. 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2. 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3. 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4. 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第三學段(五、六年級)1. 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2. 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3. 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4. 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其區別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它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等領域,並滲透信息技術教育。語文綜合性學習屬於「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它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程方案中三至六年級、七至九年級和十至十二年級(高中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它與其他課程一樣,具有獨立的課程地位。它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和社會需要的問題為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以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所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經驗性課程。「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和方式提出來的,因此,它是一種語文學習活動,而不是其他學科性活動。

❼ 教育部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的規定是什麼

9月25日,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作了明確規定:

(二)基本理念

1.課程目標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

本課程強調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提升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特別是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職業世界和個人自主發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挑戰。

2.課程開發面向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

本課程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或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主題,使學生獲得關於自我、社會、自然的真實體驗,建立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聯系。要避免僅從學科知識體系出發進行活動設計。

3.課程實施注重學生主動實踐和開放生成

本課程鼓勵學生從自身成長需要出發,選擇活動主題,主動參與並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並踐行價值信念。在實施過程中,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對活動的目標與內容、組織與方法、過程與步驟等做出動態調整,使活動不斷深化。

4.課程評價主張多元評價和綜合考察

本課程要求突出評價對學生的發展價值,充分肯定學生活動方式和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鼓勵學生自我評價與同伴間的合作交流和經驗分享。提倡多採用質性評價方式,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數或等級。要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成果作為分析考察課程實施狀況與學生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對學生的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綜合評價。

❽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特徵有那些

1、強調內容的整合。世界具有整體性,世界的不同構成——個人、社會、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機整體,文化作為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體性,文化的不同構成——科學、藝術、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人的個性具有整體性,個性發展不是不同學科知識雜燴的結果,而是通過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而不斷探究世界與自我的結果。世界是「整體的世界」,學生個性是「整體的個性」,促進學生發展的活動也是「整體的」,因此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選擇應該從「整體」上去考慮,要包括學生本人、社會生活和自然世界,任何主題的探究都要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

2、強調學習方式的整合。學生的生活由個人、社會、自然等基本要素構成,他們彼此交融,形成各種復雜關系的整體,學生通過對這些復雜關系的處理,實現自身發展。學生處理自己與自然、社會的一系列關系的過程,實質上也就是應用已有經驗和知識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的過程。其間學生對活動方式的有機整合,包括恰當的選擇和有效應用各種學習方式,直接關繫到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

3、注重活動過程的開放。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都十分突出其開放性,就課程目標而言,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殊需要;就課程內容而言 ,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隨著學生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就課程結果而論,學生全部活動中的體驗是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的。進一步而言,活動時間隨活動的變化而變化,很難規劃在某一時間完成某一任務;活動空間也是開放的,「世界即教室」「教室是解決問題的實驗室」。某些活動可能是在學校「教室」里完成的,某些活動可能是在大自然「教室」里進行的,某些活動可能進入互聯網「教室」,在虛擬的空間自由穿梭。活動管理更是開放的,有學生自我管理、有學生小組管理、有教師的管理,也有班級學校,地方,甚至跨區域的管理。

4、重視結果 更重視過程。綜合實踐活動並非不重視結果,相反,重視對學生發展有意義的結果。這種結果源於變化,源於變化中的生成。變化生成在過程中產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信「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學生處理整個世界中的任何一種關系都是一個過程,而過程中又包含著過程,透過學生對過程的體驗,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聯系得以生成,意義得以建構,針對有意義的結果的設計和規劃都是重要的和必要的。但設計與規劃並不是具體的、無法變化的。相反,要有助於變化、有助於生成。綜合實踐活動是以變化應對變化,變化有助於生成,生成有助於發展,整個都是過程取向的。

5、在體驗中發展 。體驗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中心概念,與經驗課程所注重的經驗是內在一致的,經驗有經歷、感受、遭受、閱歷、體驗等多種含義,尤其將經驗作為動詞來理解時,便突出體驗、經歷等含義。體驗存在於活動實踐之中,通過活動實踐獲得體驗。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強調實踐,重視活動,注重學生處理生活世界系列關系過程中的親身直接體驗過程,也包括主觀體驗的過程,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實踐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活動中應用知識,感悟人生,積累經驗,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和關系,建構對活動的意義,獲得整體發展。

6、關注學生自主參與。學生作為開發者,以主體的身份介入課程開發,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又一大特徵。基於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貫穿在全部實踐活動過程之中,是綜合實踐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基本准則,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自主確立活動目標,選擇學習內容與方式,組織相關活動人員(甚至包括指導教師)自己表達活動結果,教師成為活動的合作夥伴,參與設計、實施,並作必要的引導,組織與管理工作。

從總體上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活動課程、經驗課程的一切特徵,同時有反映出教育的顯示規定性,體現出新的要求和主張,從一定意義上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仍屬於活動課程的一種特殊表現形態。

❾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介紹

學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小學生的實踐活動、密切聯系小學生的現實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它克服了以往封閉、單一的課堂知識教學模式,改變了課程脫離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的狀況,注重把學生在校內生活極其需要和興趣緊密結合起來加以實施,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活動,獲得積極的、創造性的人格發展。。我校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實驗稿)》的規定,今年秋季從三年級起開設了「綜合實踐活動」。我們緊緊抓住機遇,統一思想,在這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 一、理解內涵,轉變觀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開學,我們組織全體老師認真學習了《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徵求意見稿),使每位老師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提升了教育理念。 1、目標定位。我們把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定位在: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2、內容選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具有開放性,它強調與社會發展、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重視體驗和探究對小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及所在社區具有實際意義的活動及課題。因此,我們結合學校地域特色和學生年齡特徵,把環境教育、安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當代科技教育等融為一體,本學期以「爭做合格小公民」為主題,開設了校級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在實施時,要求教師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大領域的內容加以融合。 3、實施形式。我校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小組合作活動、個人獨立活動、全年級或全班集體活動。在堅持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的前提下,我們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並強調教師對學生的指導。 4、活動評價。我們綜合實踐活動中突出了評價機制的改革,做到:強調過程、倡導多元、注重反思。我們認為,活動只是一個載體,更注重的是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而不一味地追求解決問題的結果。 二、有效組織,規范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新生之物」,它的實施,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機遇。因此對其進行科學規劃、精心組織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我們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實驗小組,由分管教導、骨幹教師組成。實驗組的教師真正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我們鼓勵每位教師積極參與實踐研究,探索指導學生開展活動的策略,提高指導水平。 三、嘗試體驗,升華提高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給學生的學習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也深深地體會到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是師生相互啟迪和提升的過程,學生的內在潛力是巨大的,可挖掘的資源是無窮的。 在十月份,吳曉宏老師率先上了一節《公民道德現狀調查與分析》綜合實踐活動的先行課。這節課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也讓廣大老師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結構。 1、體現了主體性,激發了學習動機。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從整個活動過程來看均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對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有了更多個性發展的空間。通過活動,他們反映自己更注意關注周圍的環境變化,對大自然的了解越來越多。 2、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交往能力。學生在活動中發現了自我的潛能,樹立了信心。尤其一些後進生,在活動中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自卑感也消失了。通過小組合作探討,彼此交流的機會多了,他們已能坦誠地面對各自的優缺點,同學間更團結友愛了。多數同學反映:能與別人合作是件愉快的事,自己能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可見,他們的交往能力提高了。 3、實驗推動了教師素質的提高。許多教師能對照綜合實踐活動的理念自覺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觀念有了重大轉變。教師已明顯感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指導能力應不斷提高。所以,教師間探討協作、繼續學習的氛圍逐漸形成。 我們的探索只是剛剛開始,還有許多課題又擺在我們面前,有待於今後進一步探討解決。

❿ 什麼是綜合實踐課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含義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與各學科課程領域有著本質區別的新的課程領域,是國家規定的一門有計劃、有組織地面向全體學生,以綜合實踐學習、貼近學生現實生活、注重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及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以學生自主選擇的、探究和直接體驗整個過程為主要習得方式,以促進學生情感、行為、認知的統一協調發展為主要目標,以重過程為主、終端結果為輔為評價方式的課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這樣闡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

閱讀全文

與小學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屬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語文長城課程導學 瀏覽:795
公辦和教辦 瀏覽:69
上海高職院校公辦 瀏覽:949
廉江市第九小學校長 瀏覽:264
1984年小學5年級幾門課程 瀏覽:536
中小學生物考試總分 瀏覽:582
運城小學入學難嗎 瀏覽:245
中小學勞技活動制度 瀏覽:328
大祥區公辦幼兒園 瀏覽:909
2019寧波中小學生招生 瀏覽:887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教法分析 瀏覽:500
學習小升初 瀏覽:523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知識點講解 瀏覽:65
小升初美術試題及答案 瀏覽:513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瀏覽:244
小升初語文附加題 瀏覽:93
育才中學公辦 瀏覽:616
小學書法公開課教案 瀏覽:751
陪伴中考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87
教師節金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