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育 > 結構性備課預設性備課

結構性備課預設性備課

發布時間:2021-03-16 19:56:26

㈠ 預設性課程名詞解釋

預設性課程是教師在對教材文本進行解讀的基礎上,為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而制定的計劃與方案。

預設性課程是眾多課程學家、學科專家、教師等,在批判比較後選擇出來的具有比較價值的課程資源,具有最大效率發展學生的可能,是思想性和科學性的統一,是教育目的最直接的體現。

(1)結構性備課預設性備課擴展閱讀

預設性課程擴大了傳統課堂教學結構的外延,將45分鍾的常規課堂提前至課前延伸至課後,將課堂教學結構改革由內結構變為外結構,將課前預習與課後拓展納入課堂教學結構的范疇之內。

預設性課程開辟了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將傳統的課後落實知識前移至課堂內,在預習有關基礎知識,收集有關學習素材的前提下,給課堂空出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探索,加強訓練的力度與密度,將目標落實在課堂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預設性學習

㈡ 談談如何處理好課堂預設(即備課)和課堂生成性問題的關系

新課程呼喚提升課堂教學的境界,更渴望教學成為藝術。而精心預設與精彩生成最能彰顯課堂教學境界和教學藝術。教學因精心預設而精彩,教學因精彩生成而出彩。預設與生成是相輔相成相互聯系的。預設使教學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學充滿靈氣。只有預設與生成的有機融合,課堂才能鮮活,教學才有活力。彈性預設,動態生成。離開了預設,生成也就無法談起;沒有了生成,預設亦即變成教條。
一、精心預設與精彩生成的課堂1、從教學層來看,體現「四個超越」:
超越模式(擺脫束縛,沖破程式)超越教材(整合資源,融入智慧)
超越課堂(關注生成,啟迪創造)超越教師(尊重主體,情感相通)。2、以課堂形態看,體看「三氣」:
大氣(平台多彩,立體鮮活)人氣(人文情感,情境魅力)
靈氣(放飛想像,個性張揚)。3、從教學特點看,體現「四有」:
問題有「懸念」思維有「碰撞」
感悟有「挑戰」探究有「驚喜」4、從教學風格看,體現「四味」:充滿趣味飽含情味具有韻味令人回味
何謂精心預設?精心預設就是教者課前要通盤考慮。宏觀的包括學情分析(認知特點)、教材使用、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教學材料准備、教學流程等。微觀的包括開課導入、課堂提問、環節過渡、結課照應、媒體運用、教學節奏、板書設計等。課堂是許多思想的聚會,定會有許多思想的碰撞、交織,它是幾十個個性的課堂,什麼事都可以發生。課堂神秘重重、魅力重重、困惑也重重。因此,充分預設才能出好課。預設即備課。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它不是對課堂情景和教學行為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它只描述大體的輪廓,給各種不確定性的出現留下空間。它是預案,是一部未潤色的文稿,是一部未劃上句號的手稿,它是課前構思與實際教學之間的反復對話,它始終充滿懸念。現在有的老師為何教學沒有生成性,主要是一味按教案進行,結果使課變成了「教案劇」。有的預設成了「擺設」。因此,備課預設要「三備」,即:備人、備形、備神。
何謂精彩生成?課堂沒有預約的精彩。精彩出自教學細節,細節是一種資源。捕捉一個細節就能生成一個精彩的環節,忽略一個細節,就可能毀滅一個精彩的課堂。生成是一種教學。課堂生成是一種教學資源,教學生成追求的是本真本色。精彩生成是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對話、碰撞、共鳴激起和創生的浪花,課堂呈現的是原生態的事實和景觀。新課程呼喚生成的課堂,然而,不少老師簡單的、機械的解讀了「生成」,從而將「預設」完全摒棄。在「放羊式」的課堂里,遠離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有之,旁逸斜出、無所謂爭辯的局面有之,陷於一點。糾纏不清的局面有之。漫無邊際的生發擠佔了學生有效學習的時間。或許學生活躍了,課堂熱鬧了,但是表面的浮華終究掩蓋了實質的蒼白。動態生成的課堂,給我們一線老師帶來新的挑戰。正如葉瀾教授所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面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生成要「三點」即生成點、精彩點、創新點。生成在求異思維中產生,精彩在真實真切中產生,創新在挑戰碰撞中產生。
——關於精心預設
首先教學情境的預設。葉瀾教授指出:「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老師要努力創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老師的凝聚力、親和力、創造力,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教學前對教學情景的預設,在教學時對課堂氣氛的渲染。老師課前精心設計的小故事、動聽的樂曲、幽默風趣的過渡語言……都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民主、寬松、融洽、自由、坦然、愉悅,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地介入學習過程,自主思考、探索,敞開心扉,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還可以縮小學生對教材和課堂各方面的心理距離。如《照鏡子》的情境導入以舞蹈房一整面牆的鏡子,特有的環境給學生特別的信息。也可以《小豬照鏡子》故事導入。
其次是教學活動的預設。好課在於它不僅是傳播知識的平台,而且是構建和生成知識的過程。基本特點:
科學(認知特點,學科個性及學科特徵)
藝術(課型設計、教學流程、媒體運用)
實惠(有效學習、探究技能和思維能力)
第三是對課堂中「可能生成」進行預設。布盧姆曾說過:「人們無法預料到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我們課前的「主觀預設」當然無法預料到課堂的全部,但這並不否認「主觀預設」的作用。教師的預設感越周密,考慮越詳盡,才能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感,為「即時生成」提供更寬闊的舞台。
——關於精彩生成
生成教學是教師根據課堂中的互動狀態及時的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行為的教學形態。精彩生成要有空間和舞台,要有教學智慧和藝術引領。
一是注重「三性」:
課堂提問的開放性
教材使用的創造性
教學流程的不飽和性
二是堅持「三給」:給問題---放飛想像,引導生成給挫折---整合資源,挑戰生成給賞識---放棄預設,創造生成
第一.教師專業知識的儲備與教學智慧的修煉提升。精心預設與精彩生成折射的是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智慧。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由於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放大,學生有些頗具個性化的學習情況是老師難以預料的。因此在實際預設過程中,教師要想多角度預想、多層次考慮學情,就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孟子說:「資之深,則左右逢其源。」具備寬厚扎實的知識儲備,教師才能輕松地駕馭教材和引導學生。
第二.預設與生成不能偏離教學目標。預設與生成的本質和價值取向是有效教學。教師在預設教案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學目標,緊密圍繞目標設計過程,預設應以更好地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為價值追求。為學生的發展而預設與生成。預設要凸顯教學目標,生成要彰顯教學目標。
第三.生成要著眼有效教學。生成的目標植根於預設的教學目標,生成的目的是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只有讓「生成」走向「有效」,只有將「生成」與「有效」的和諧結合才是我們所追求的立體的真實的課堂狀態。生成教學關注學生的興趣、經驗與課堂生活質量,教師要善於捕捉動態生成的有價值的資源,及時調整預設的教學流程。如果一味追求生成目標,會使教學走向「無目的」的誤區和尷尬;如果漫無目的的製造生成,看似發展了學生,實質是誤導了學生,看似生成了精彩,實質是敗筆所在。
第四.合理把握生成與預設的度。要預設,而不能拘泥於預設。預設使教學走向有序,生成使教學充滿靈氣。只有預設與生成的有機融合,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和生機。有的課沒有及時利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有的課遲遲達不到事先的預設,反而在一些無價值的問題上糾纏。我們知道,如果所有的知識都靠生成的話,既不利於系統掌握數學知識,也因主客觀條件限制而不易實現。因此教師在考慮「預設」和「生成」時,必須掌握好其中的度。有些知識是不需要在課堂中探究並生成的。教師預設是否有效,是要看學生是否在單位時間里得到了最佳的發展;教與學投入的精力與產生的效果之比高不高。在預設時是用接受式還是創造式,這都需要教師的合理把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並加以整合,取長補短,以此提高教學的效益,達到教學最優化的目的。

㈢ 預設與備課,教案有何區別與聯系

預設表現在課前,指的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規劃、設計、假設、安排,從這個角度說,它是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設可以體現在教案中,也可以不體現在教案中;預設表現在課堂上,指的是師生教學活動按照教師課前的設計和安排展開,課堂教學活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預設表現在結果上,指的是學生獲得了預設性的發展,或者說教師完成了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預設是必要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教育活動,預設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特性,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對教學目的、任務和過程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但是,預設要適度,要留有空間.過度的設計必然導致對教學的控制,導致對學生活動和發展的包辦、強制和干預.課堂上也需要按預先設計開展教學活動,保證教學活動的計劃性和效率性,但是,教學不只是單純的「預設」操作,原有教案的展開過程,而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完全按照預設進行教學,課堂必然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從學生發展角度來說,既需要預設性發展,也需要生成性發展.所謂預設性發展是指可預知的發展,即從已知推出未知,從已有的經驗推出未來的發展;所謂生成性發展是指不可預知的發展,即這種發展不是靠邏輯可以推演出來的,在教學中,它往往表現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怦然心動」、「妙不可言」;表現為心靈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表現為內心的澄明與視界的敞亮.

㈣ 如何讓教師備課充滿實效性

例如:每節課後,隨時交流上課的不足和經驗;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隨時交流學生存在的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統一一下作業的布置或題型的訓練等.因為一周一次的集體備課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為了隨時研究、解決學生暴露的問題和教師師遇到的新問題,就需要利用平時不拘形式的「小備課」來彌補,使集體備課更加增強針對性和務實性.我想只要有問題、有困惑、有機會組內就可隨時進行討論,把「小備課」搞好,它的作用將不亞於「大備課」,甚至超過「大備課」.另外,內容決定形式,沒有內容,就無法有合適的形式.集體備課新的內容有哪些?我以為我們可以就一篇課文的知識點、素質點、能力點、挖掘點甚至考試基本點進行討論;也可以就一種模式、一種教法、一個主題、一個預設與生成的可能等進行討論;還可以讓某一個老師,在一定的時間里進行說課;更可以把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智慧、教師語言等進行拓寬,在教學的反思、教學的環節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讀等方面有所擴大等等.總之討論的內容和形式都不用拘泥,把討論的范圍擴大了,新鮮感就有了,話題也會多了,我認為這樣既可以鍛煉說的教師,也可以讓大家有所收獲.此外,我認為集體備課還不能忽視「四個關注」.(1)關注學生為什麼要學習這部分的知識?通過學習,需達成什麼樣的目標?集體備課時,我們的腦海中必須要不斷地浮現這些問題.只有清楚了這些問題,備課才會有方向,才知道說什麼.(2)關注學生學習什麼.這是涉及學習內容的問題.哪些內容是有價值和重要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重難點)?哪些內容可以作教學法的加工,通過新舊知識的遷移,使其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讓學生樂學,愛學.怎樣選擇教學資源與教學材料,我們在討論時,應予以反復掂量.(3)關注學生怎麼學.備課時,一定要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學生,我已經知道了什麼?我會怎麼做?我更在乎什麼?怎樣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什麼.(4)關注學得怎樣.對照教學目標,在集備時,我們要精心設計習題、問題,和課後作業,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對學生學習的檢測與評價,達到了什麼目標.最後,我認為集體備課要想提高實效性,還要樹立「五種意識」.(1)對話意識.①集體備課前做到與課程標准對話:細讀標准中有關對本節課教學知識的要求;②與教材對話:系統地讀教材,讀本單元教學內容;研讀教師用書(與教材內容相一致);③與同伴對話:多與教師交流;④與名師,網友對話,通過網路,書刊學習,使自己在教學中的困惑得到解決;⑤與學生對話:客觀地讀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建構,設計學生預設的問題.(2)資源開發意識.合理利用有效資源,做到能直觀教學的就不抽象的講;媒體,網路資源的合理開發;其他學科資源的有機整合.(3)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找准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精心安排學生的探究過程,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4)「預設」與「生成」意識.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的名言中說:「上課並不象把預先量好、裁製好的衣服紙樣擺到布上去.問題的全部實質就在於,我們工作的對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著敏感而嬌脆的心靈和精神的兒童.因此,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藝術就在於,一旦有這種必要,教師就能隨時改變課時計劃.一個好的教師,好就好在他能感覺出課的發展的邏輯,使課的結構服從於思維的規律性.」 (5)質量效率意識.確定切實可行的課時教學目標;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組織好有效的課堂練習.總之,備課是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授課前的有力武器.備課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它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備課深入透徹,才能在授課過程中揮灑自如,使教學充滿活力和生機.而集體備課就是一種集思廣益,將個人才智轉化為集體優勢,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可是當前,對教師而言,由於所任課時數多,許多教師每天除了上課,還要埋頭寫教案、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等,沒有多少時間用在集體備課研究上.每周舉行一次集體備課的活動形式,學校的出發點和目的是好的,但是,如今集體備課活動的效率不高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教師坐在一起只是對本單元或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進行照本宣科的讀一讀、寫一些、記一記,敷衍了事,而真正的集體備課效果沒有達到,教師之間沒有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那麼,怎樣才能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呢?我認為應該將個人才智轉化為集體優勢,共同提高教學質量,如果僅靠個人孤軍奮戰冥思苦想,有時會出現知識錯誤,通過集體備課,取長補短,可以補充專業知識的不足,能明顯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集體備課要讓大家圍繞共同關心的教學問題以及下一步的教學方案,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提倡「大備課」和「小備課」相結合的形式.所謂「大備課」就是利用每周統一規定的教研時間,有針對性地,有準備地、系統地集體備課,定時間,定地點,定主講人,定集體備課內容.所謂 「小備課」就是不分固定時間,只

㈤ 備課的內容包括哪些

(一)備學生的心智水平
備課時,首先應該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心理、興趣和認知狀況,要把「假如我是學生」作為備課的警醒語。備學生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備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已知什麼,想知什麼,什麼是難點,教師要心中有數,備課要備到「點子」上。備學生的認知水平,還包括了解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現狀、智力狀況和生活積累。二是備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學必須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考慮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特徵,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三是備學生的興趣愛好,找准學生的興奮點,讓教學更親切地走進學生。
(二)備教具的使用策略
教具使用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但也有一個怎麼使用、怎麼用好的問題。教學過程中不乏有這樣的現象:有的教師由於對使用的教具不熟悉,上課時手忙腳亂,既影響了課堂氣氛,又耽誤了時間;有的教師由於教具擺放位置不當,學生過早地看見,待使用時,失去了應有的效果,或用完隨意一放,牽扯分散了學生繼續學習其他內容的注意力。有的教師教具演示時間過短,學生還沒來得及看清楚是怎麼回事就收了起來,學生感到不滿足,影響了學習情緒;或演示時間過長,無意地佔去了不少學習時間等。總之,教具應用得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激發學習興趣,反之,則影響學習效果。在備課時,要認真備好教具:一是熟練掌握所用教具,尤其是電化教具、多媒體軟體,對操作程序、使用方法要瞭然於心,做到操縱自如;二是要明確教具的使用目的,應考慮教具要解決什麼問題,完成什麼教學任務,使之有針對性、目的性。三是制定好教具的使用時機和演示的時間,做到方式合情,時間合理,時機適當,用量適度;三是安排好教具擺放的位置,該亮相時再亮相。
(三)備教材的利用價值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師應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結合現代社會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研究教材的價值。首先,要深入鑽研教材,在反復認識、全面領悟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居高臨下的把握,使教學內容形成一個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體系,使知識的發現過程問題化。其次,教師還應該敢於超越教材,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取捨,可以對教材里不合理的內容進行大膽批判,可以對教材的順序進行大膽調整,把教材當著一個例子,一個台階,一個載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三,在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基礎上,確立教學的目標、重點和難點。
(四)備教學目標的設計
課堂教學應該有明確的目標,過去,我們把目光集中在知識目標這一維度上,把學生當作是知識的容器,這顯然是一種短視的行為。新課程提出了「三維目標」,強調要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的整合,這三個維度不是三個獨立的個體,而是互相融合的一個整體,如同立方體長、寬、高三個維度的關系一樣,是一個事物的三個方面,三者相輔相成。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應該正確把握好這三維目標之間的內在關聯,重視目標的整合,在「三維目標」中,「過程和方法」是主軸,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都應該在「過程」中體現,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不應該是我們刻意和直接追求的目標,而是隱含和糅合在前兩個維度實現的過程之中。
(五)備教學情景的創設
創設教學情境,能夠以鮮明的形象強化學生感知的真切性,以真切的情感調動學生參與認識活動的主動性,以廣遠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設教學情境的途徑是多樣的,如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教學情境的創設要考慮學生實際、教學內容、班級特點以及教師的教學風格,不要故弄玄虛,牽強附會。
(六)備教學過程的構建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想使課堂教學有序、有效地開展,必須注重教學過程的構建。教學過程的構建,首先要樹立現代的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學生的「自我嘗試在先,教師的引導在後」為原則,變程序式課堂教學為建構式課堂教學。教學過程的構建,其次要遵循教材的實際和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教材的內容不同,呈現的形式不同,採取的教學程序也不同。例如:「情境——活動——體驗」、「問題——討論——總結」、「自擇——自悟——交流」等等,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優越性。無論採取何種程序,都要有利於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於問題的生成,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利於活動的展開,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當然,教學過程是個動態過程,它常常需要調整和變化。
(七)備學習方式的選擇
現代教學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主提問、自主討論、自主選擇、自主創造、自主領悟、自主體驗的過程,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創新精神,開發學生潛能。選擇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我們說「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種教學理念,而不能將其理解成教學模式。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體考慮又要分開考慮,既可以貫穿全篇,也可以體現在某個環節上,該用則用,不該用則不用。例如合作學習,不是什麼內容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簡單的問題,自己能解決的就沒有必要合作。又如自主學習,是在老師主導的前提下的自主。教師要啟發情境、創造條件、指明方向,有針對性地對某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安排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備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備問題的設計、備情境的創設、備引導性的語言,讓學生自覺地生成學習方式和選擇學習方式,因為在備課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可能預測到,但不能了解到學生活動實質和展現的方式,這還要靠在實際教學中臨場的監測和調控,及時調整策略。
(八)備師生問題的生成
沒有問題的課堂教學是沒有生命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打開思維的鑰匙,是展開合作交流的導索,有問題才有自主、創造、發現、體驗。反對教師的串問,但不能否定教師的問。教師的問要問到關鍵,問得得法,問得有價值。教師要少問,盡量把問題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地問。問題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切入點是多層次的、多角度的,但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價值性、層次性,體現情境性、啟發性、藝術性。現在教學最難的是備學生的問題,學生會提什麼樣的問題是不確定的。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教師也要有預測,預測憑老師對教材的理解,憑教師的教學經驗,憑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這就是說要做充實的准備,有積蓄才能沉著應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准備的問題是一回事,學生提出問題是另一回事。教師除了必要的幾個問題之外,不要把自己准備的其他問題強加給學生。問題是由學生自己生成,學生的問題還要由學生自己解決,出乎意料的問題師生都解決不了,可放在課後。
(九)備教學活動的開展。
教學應該是教師、載體(文本、媒體、景觀、實物)、學生的對話過程,對話是通過活動來實現的。學習活動分為內隱的和外顯的兩種:內隱的如:思維想像、自我對話、師生的情態對話等;外顯的如:談話式、問答式、品讀式、討論式、合作式、競賽式、表演式、游戲式、觀察式等,具體一點說就是聽、說、讀、寫、算、問、畫、演、唱。教師備課時應在什麼教學環節上,選擇什麼樣活動方式呢?主要是根據教學目標,針對教學內容,遵循教學規律,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來巧妙地安排。教學活動要有設計但不拘泥於設計,教師要有應變的能力,這才是現代課堂教學的要求。需要強調的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建議在課堂中起主導的作用。另外,教師也應參與自主活動的設計,為他們出謀劃策,提供條件、資料等。
(十)備課程資源的開發
長期以來,我們基本上是把一本教材、一冊教參、一個課堂當著課堂教學的惟一資源,其結果導致生生同書本、師師同教案、校校同結果的局面,課堂呈現一種內容單一、形式呆板、氣氛沉悶、效率低下的狀況,我們的教學嚴重地脫離自然,脫離社會,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現代的課堂教學應該由封閉走向開放,這種開放是全方位的,包括思維的角度、情感態度、內容的選擇、學習的方式等。教師應該充分開發和挖掘豐富的課程資源,不僅要備知識點(重點、難點),還要備知識背後蘊藏著的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不僅要備書本這些傳統的「文本性」材料,還要備網路上的有關教學資源,即「超文本」材料;不僅要備書本知識,還要備教師經驗性知識、學生的體驗性知識和生活性知識;不僅要重視教材上預設的結論性、事實性知識,更要重視復雜多變的課堂上師生積極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識。教師應善於對資源進行篩選、辨識、整合、汲取和優化,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既具有效度,也富有寬度和深度。
(十一)備教學語言的優化
教學語言是教師傳遞教學信息,啟發學生求知,開拓學生視野,指導學生探究的重要渠道,教師應該精心設計自己的語言,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教師要精心准備好五種課堂教學語言:其一,設計好激情誘趣的「入課語」;其二,設計好啟發思維的「設問語」;其三,設計好承上啟下的「過渡語」;其四,設計好點撥解惑的「講解語」;其五,設計好畫龍點睛的「總結語」。板書也是教師課堂的語言,板書是教案內容的濃縮,是將精心構思的教學思路外化為直觀形式展現在黑板上。好的板書應具有符合「這一篇」的獨特個性;具有符合學生思維、心理特點和學習實際的針對性;具有啟發性功能,能帶給學生思想上的啟迪、視覺上的美感。板書設計應力求簡潔、新穎,書寫要工整,布局要美觀。教師還要注意設計自己的體態語言,使之成為教學的一種有效的輔助力量。
(十二)備學科作業的設計
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的反饋形式,備作業應做到「三個清楚」、「兩個注重」、「兩個指導」、「兩個注意」、「一個知道」。三個清楚:一弄清楚作業的訓練意圖,訓練目的。二弄清楚作業在內容上的廣度與深度。比如答題,需要回答出幾個方面內容,回答到什麼程度。三弄清楚作業的格式要求。兩個注重:注重留「以少勝多」的作業,注重留能力含金量高的作業。兩個指導:備如何指導作業中的難點;備如何指導後進生。兩個注意:注意將作業中的有關思考與練習題有機地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與以前同類作業比較異同,使作業發揮鞏固、發展學生技能的作用,避免簡單機械的重復練習。一個知道:知道學生完成作業大體需要多長時間,注意分量適當,使學生的課業負擔控制在適度范圍內。當然,作業的形式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從作業的載體看,有紙筆作業、口頭作業、電聲作業、音像作業、網路作業;從作業的內容看,有積累鞏固性作業、實驗操作性作業、演說交際性作業、品味鑒賞性作業、採集編創性作業、調研探究性作業、考察體驗性作業、問題爭辯性作業;從作業完成的方式來看,有獨立作業、合作作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使作業的設計有價值、有意義、有效果。
總之,要提高課堂效率就得備好課,而備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教師要學習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掌握可行的教學策略,合理應對學生提出的各方面的要求,這樣才能靈活貫通,更好的實施教學。

㈥ 體育教學的備課中如何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1.預設與生成是對立的統一應該說,一切教學活動都是預設與生成的對立統一.課堂教學即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兩翼,缺一不可.預設是傳授知識的行為准備,生成是建構知識活動過程,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如是沒有精心的設計,就一80一難以有精彩的生成.相反,如果不重視教學的生成性,那麼教學預設必然是被動的,封閉的過程.因此,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預設中預見生成,在意外中應對生成,在生成中提升教學價值.

2.體育教學的預設性生成預設性生成是一種對可能生成事件或問題的事先預見,是教師在教學預設中策劃好的生成.預設過程教師難以預料生成的具體內容.但可以預見生成性事件的發生時間以及發展的大致方向.實際上,當我們自覺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時,我們就是在預設和期望一種教學的生成.預設性生成對於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建構知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有價值,教師在教學預設中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對預設性生成的設計.

3.體育教學的意外性生成意外性生成是出於教師意料這外的生成,是沒有預設的生成,這在體育課堂上是屢見不鮮的.體育教師不能把這些節外生枝看作教學異端.相反,如能抓住生成時機,運用教育機智因勢利導,亦可產生良好教育和教學效果.

㈦ 教學設計和備課的區別

一、方法不同來

1、教學設計:自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

2、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

二、特徵不同

1、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2、備課: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個人備課是教師自己專研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活動。集體備課是由相同學科和相同年級的教師共同專研教材,解決教材的重點、難點和教學方法等問題的活動。

三、意義不同

1、教學設計: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2、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對教師而言,備好課可以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針對性,有利於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㈧ 教案的目標預設包括哪些

1教學目的(或目標)的設定,要做到五個「針對」:針對課標實際、針對考綱實際、針對教材實際、針對學生實際、針對自身實際。
課程標准中論及的知識和技能的要點,理應納入我們的教學目的(或目標)體系。和課程標准相關聯的考試大綱中的考點,理應納入我們的教學目的(或目標)體系。和課程標准相關聯的教材的特點和重點,理應納入我們的教學目的(或目標)體系。
不同層次的學校、不同年級的學生、不同班級的學生,在制定教學目的(或目標)體系時也要有所區別。要力求切合實際,針對他們的實際需要,切合他們的接受能力。
教師具有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和性格,不同的知識結構、愛好專長,在制定教學目的(或目標)體系時,在符合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和教材內容基本特點的
前提下,要力求切合自身實際。有的老師長於邏輯思維,有的老師長於形象思維;有的老師富有激情,有的老師比較沉穩;有的老師善於朗讀,有的老師精於寫作,
等等:每位老師都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2教學目的(或目標)制定,要做到五個「力求」:
要力求適度,不要太多、太雜。所謂適度,就是教學目的(或目標)的設定要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和接受能力。例如《等待戈多》的教學目的:通過解讀情節,
把握小說的主旨:理解小說中有荒誕意味的描寫及其表達效果;揣摩精彩語句,體會小說新奇獨特的語言;討論小說中「戈多」的內涵,明確它在文中的象徵意義。
要力求明確。教學目的的設定,知識的就是知識的,技能的就是技能的,不能含混不清。例如《宇宙的邊疆》一課的教學目的:掌握解說詞的文體特點以及語言特點,了解科普電視片解說詞;激發學生探索宇宙的興趣與熱情:訓練快速閱讀以及篩選信息的能力。
要力求具體,不要太籠統,要具體到知識的某一個點、技能的某一個點。例如《老人與海》一課的教學目的: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老人的頑強與睿智,欣賞與鯊魚搏鬥的場面描寫和心理活動描寫,迅速捕捉閱讀信息。
要力求簡練,語言表達要簡潔規范,不能啰唆,不能有語病。

㈨ 預設與備課、教案有何區別與聯系預設在教學中起什麼作用

預設表現在課前,指的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規劃、設計、假設、安排,從這個角度說,它是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設可以體現在教案中,也可以不體現在教案中;預設表現在課堂上,指的是師生教學活動按照教師課前的設計和安排展開,課堂教學活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預設表現在結果上,指的是學生獲得了預設性的發展,或者說教師完成了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 預設是必要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教育活動,預設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特性,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對教學目的、任務和過程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但是,預設要適度,要留有空間。過度的設計必然導致對教學的控制,導致對學生活動和發展的包辦、強制和干預。 課堂上也需要按預先設計開展教學活動,保證教學活動的計劃性和效率性,但是,教學不只是單純的「預設」操作,原有教案的展開過程,而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完全按照預設進行教學,課堂必然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 從學生發展角度來說,既需要預設性發展,也需要生成性發展。所謂預設性發展是指可預知的發展,即從已知推出未知,從已有的經驗推出未來的發展;所謂生成性發展是指不可預知的發展,即這種發展不是靠邏輯可以推演出來的,在教學中,它往往表現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怦然心動」、「妙不可言」;表現為心靈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表現為內心的澄明與視界的敞亮。

㈩ 預設性學習的實踐探索

該校在預設性學習方面的實踐探索主要包括個過程 為了切實發現結構性深層性問題,校領導與課題組一方面研究洋思中學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另一方面親自蹲在教室,了解和解決各種改革與實踐問題。通過調查了解,我們發現了以下一些問題:
1、 預習時間過短,學生難以在有限時間里,將各科目全部預習完畢。
2、 預習方法單一,不同科目所用方法相同,影響了預習效果。
3、 預習效果不明,學生對預習什麼,預習到什麼程度不清楚。
為此,我們作出了以下決定:
1、 延長晚自習時間,將40分鍾變為100分鍾。
2、 要求教師指導預習,親身參與學生預習。
3、 每科目確立自己的預習提綱,要有目標、有方法、有檢測
4、 鼓勵教師創造適合需要的各種新方法。
5、 出台其他的配套方案,完善預設性學習方式。
6、 繼續加強周清、集體備課的研究。在集體備課方面,我們的方法是備――說――研――改――簽――上――評。
總之,教師指導學生預習後要知道學生在什麼地方有問題,在課堂上要集中精力解決什麼問題,哪些學生在哪些方面有疑問,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可見,預設性學習方式不僅要求學生預習,也要求教師預先設計課堂,但這種課堂的預設更有針對性。實踐證明,實驗班的成績在一學期的實踐中同比有了更大的提高。如今我們正在這條路上全面推廣、逐步探索、不斷完善,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結構性備課預設性備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語文長城課程導學 瀏覽:795
公辦和教辦 瀏覽:69
上海高職院校公辦 瀏覽:949
廉江市第九小學校長 瀏覽:264
1984年小學5年級幾門課程 瀏覽:536
中小學生物考試總分 瀏覽:582
運城小學入學難嗎 瀏覽:245
中小學勞技活動制度 瀏覽:328
大祥區公辦幼兒園 瀏覽:909
2019寧波中小學生招生 瀏覽:887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教法分析 瀏覽:500
學習小升初 瀏覽:523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知識點講解 瀏覽:65
小升初美術試題及答案 瀏覽:513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瀏覽:244
小升初語文附加題 瀏覽:93
育才中學公辦 瀏覽:616
小學書法公開課教案 瀏覽:751
陪伴中考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87
教師節金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