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育 > 高中地理教學目標設計

高中地理教學目標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16 06:16:33

⑴ 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的設計:

1、教學目標應定位在學生預期的學習成果上;

2、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教學目標的陳述要盡量可操作化。

課堂目標的設計是我們日常教學所必不可少但又經常忽視的一個環節,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這對於我們的教學效果的提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對於課堂教學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規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是教學活動展開的依據;同時,也是評價學生學習的重要標准。教學目標所具有的這些功能,決定了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要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拓展資料: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

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分解、細化了的一小部分。當完成和落實了每一個課堂小教學目標的同時,課程需要關注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

課堂教學目標在45分鍾之內,是可以達到的。不是理想目標那樣的遙遠,可望不可及。

平時人們常說的教學目標,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實際上指的就是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常常被人們簡化為:「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的主要內容,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雙基」。那就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後來,又勉強地加上了一個學科情感。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的三個方面:①知識。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課堂教學目標,教案中的教學過程的撰寫,就可以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了。

教學目標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教學環節,即:一對一的關系。

教學目標也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的某幾個教學環節,即:一對多的關系。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隱含目標的內容就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內容之一。

如果將隱含目標在教案中寫出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學科的課堂教學目標產生混亂,以至於不知道是哪一個學科了。

如果寫出來,每一節課都差不多一樣,不但是違反了教學目標的唯一性原則,還會寫大了、寫多了、寫偏了、寫遠了。有可能就成了是其他學科的教學目標了,如:政治學科、哲學學科等。

隱含的教學目標不但要有,更重要的是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既能體現出來,又不能影響教學主線。還要能夠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地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隱含目標的實現,可以藉助於教案中的活動主題、活動任務、列舉的案例等來實現。如:

①圖形圖像課中,對比今昔天安門廣場全景圖的技術實現。

②電子表格課中,判斷剛剛設計、輸入的公式對錯與否,不是某一個,某幾個學生、老師的判定的,也不是什麼民主投票決定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運行一下,就知道了!

③聲音信息感覺媒體課上,舉例音樂的曲調和歌詞的傳播信息的特點和效果時,舉例「日本鬼子投降後,曾克林帥部入關,在沈陽火車站唱《國際歌》」「抗日時期,冀中平原夜間老百姓讓門外來人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在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的過程中,還要設計有對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等的評價分數,如:百分制的5分。

教學又是藉助不同的形式實現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在運用教學這一途徑時可供我們選擇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教學的基本形式--課堂教學;教學的輔助形式--現場教學和個別指導;教學的特殊形式--復式教學;教學的電化形式--多媒體教學。

教學的概念是從教學現象和教學實踐抽象和概括出來的,教學的內涵也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因此對教學這一概念的釐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但人類對教學的認識是有連續性的。回顧歷史上對教學這一概念的解釋對我們正確認識教學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出現了「個性化教學」一說,即一個老師教一個學生,制定特有的學習方案,因材施教,能幫助學生有效的解決學習難點。課外教學出現很多這樣的機構,像至善教育等一些教育機構的出現也在逐漸影響學校的教學方式和模式。

教學出現以來漸次形成的特殊作用是:

(1)教學以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形式進行人類經驗的傳授,使教學活動有著良好的秩序和節奏,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各種教學規章制度的形成更規范了師生的教學行為,使教學活動免除了隨意性和零散性,從而變成一種專業性很強的特殊活動。

(2)教學將傳授的內容,經科學的選擇,依據知識構成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獲得知識的認知規律編成教材,作為學生認識世界的媒體。這比起學生自己選擇,自發學習社會上散在的經驗,無論其目標、內容、時間、效果都要優越得多。

(3)教學又是在教師的引導和精心安排的過程中進行的。它可以避免自學上的困難和反復的嘗試錯誤過程。而且,教師又總是試圖選擇最優的方法去完成教育的任務,這就保證了學習者學習上的每一步都能夠順利地進行。

(4)教學所要實現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它要完成的任務始終是全方面的,既有知識的獲得、智力的發展、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又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基本技能的形成、個性特長的發展等等,這種全面發展的實現只有教學才能做到。

參考資料:網路-教學目標

⑵ 如何確定地理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如何確定呢?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至少要包括學段,單元,課時三個不同的層次級別.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系統,全面,完整,有效地按著課標要求完成教學任務.我覺得我們理解課程標准首先要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組織者、引導者.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表述中是教師引導學生從事什麼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獲得什麼知識、技能;通過什麼活動的過程,學生從中獲得什麼學習的方法;通過什麼活動學生體驗、感悟什麼樣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們要研究課程標准相應的要求,明確哪些是結果性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哪些是體驗性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單元教學目標是通過每一課時的教學實現的,因此在制定好單元目標之後必須把單元目標分解和落實為課時目標.課時目標的設計是完成單元目標的關鍵.課時目標相對於單元目標要更具體,具體到可操作,可測量 .課時目標應依據課程目標,課程具體內容標准和教學實際來設計教學目標如何確定呢?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至少要包括學段,單元,課時三個不同的層次級別.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系統,全面,完整,有效地按著課標要求完成教學任務.「結果性目標」陳述方式明確表達學生的學習結果是什麼.這種方式指向可以結果化的課程目標,主要應用於「知識與技能」領域,例如 :「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首先確定教學目標:在設計課時目標時,教師往往容易照抄單元目標,而實際上單元目標與課時目標之間的關系是整體與教學目標,下面以「亞洲復雜的氣候(第六章七年級下冊)這一課為例,如果把具體內容標准中的「運用地圖和有關資料歸納某一大洲的氣候特點及其與地形,河流相互關系,存在的環境,發展問題」直接作為教學目標,顯然是不合適的.綜合相關因素,可以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1.知識與技能——用地圖說出亞洲主要的氣候類型,並能歸納出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氣候面積廣,季風氣候顯著」的特點;運用地圖和數據分析出溫帶大陸性氣候和季風氣候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閱讀亞洲氣候圖與氣候統計圖表說出亞洲的氣溫,降水分布概況,並歸納氣候特徵;根據材料,運用分析,對比的方法,歸納亞洲不同地區主要的氣候差異及影響氣候差異的因素;分組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景觀資料,並與亞洲進行對比.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根據資料分析亞洲由於氣候差異帶來的自然災害,環境問題以及對人類的影響;通過分組討論,設計減少自然災害應採取的措施方案,體會地理學習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對社會和自然的責任感.
本節課的目標側重於「運用地圖和數據分析出溫帶大陸性氣候和季風氣候的特點及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
總之,我們在充分吃透「課程標准」的基礎上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對教學任務的預期結果的表述,是一個可供測定的指標體系,是對「課程標准」內容標準的落實.教學目標的確定對整個教學設計過程起著「綱舉目張」的作用.

⑶ 高中地理教學目標內容

高中地理教學目標

惠來一中地理科組

一、學生基本情況

今年我校高一級有22個班級,高二有7個文科班11個理科班,高三有9個文科班。學生人數較多,但是學生的基礎較差,不同年級存在不同的學習問題。特別是區域地理方面,很多學生對於各大洲的輪廓和我國的行政區劃都不了解。高三學生對備考的理念和要求也較低。

二、教學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創新機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以「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為重點,深入了解學生情況,著手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學目標計劃

根據本校學生實際情況和高考要求,以讓學生獲得比較完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學習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益的地理;以倡導學生主動參加參與,樂於探究,勤勞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為目標。

1、 學生能主動學習地理,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養成學習地理的習慣

2、 學生能對各地理區域有比較全面的認識。能詳細認識重點區域的地理條件,能對世界個區域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3、 學會通過所學原理分析地理現象,具備分析區域條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樂於探究培養學生自製設備驗證地理原理的能力

5、 培養學生對地理終身學習的興趣,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從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識

四、教學目標實施

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在教學中,第一,應充分培養地圖的觀點,包括看圖能力、記圖能力和再認再現能力的培養。牢固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第二語言的思想。第二,根據教材特點選用 一些帶有鄉土性質的案例,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盡可能在課堂上實現。

高一地理教學要以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主線,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思想。高一地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從人類和地理環境的關系著眼,通過教學使學生獲得對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關的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夠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問題作出獨立的判斷和適當的評價。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有助於學生觀察和理解與人類發展有關的地理環境變化,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為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學生在經過高一的地理學習,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本內容,對高中地理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分析地理現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簡單的地理思維能力這為現階段的地理學習與復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由於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學習主要由於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學習與復習的自身特殊性,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包括初中區域地理知識在內的高中地理必修三和選修六的學習與復習,學習任務重。

高三地理教學內容應以系統性的知識為基礎,著重於知識結構及聯系的理解和掌握,讀圖解圖能力的提升,聯系生活生產實際等相關問題的分析和解答,同時掌握好審題答題的技巧與方法,形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理念。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加強個別指導,使學生整體得到成長。

總之,我們要努力創設適於學生的學習情境,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圍繞地理教學三個領域的目標,使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學習時段內,在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地理素養都有所發展。

⑷ 地理課程目標和地理教學目標的分項目標是如何構成的

地理課程目標和地理教學目標的分項目標是如何構成的

⑸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核心素養怎麼寫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⑹ 如何實現高中地理學科「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新課程將課程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在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明確了「學什麼」,提出了學會的要求,是實施另外兩個目標的基礎;「過程與方法」是組織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過程的具體化,明確了「怎樣學」,以求達到「會學」的高目標和高要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則是「知識與技能」的有效學習和「過程與方法」的高效實施的動力。如何實現高中地理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我以《工業的區位選擇》為例進行了初步研究。
一、了解學生的需求和發展的可能性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仔細分析學生的學習准備,了解他們在知識技能、認知能力、學習動機、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一般情況和個別情況,依此按照課程標准確定教學的出發點。
在制定《工業的區位選擇》教學目標時,通過對學生歷次地理考試成績的分析,結合平時的觀察,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在前一章第一節《農業的區位因素》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主要的區位因素,並初步掌握了運用案例分析區位因素的方法,可以在這一節課中得到遷移;加上生活在海滄新陽工業區,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接觸了不少有關工業區位因素及區位選擇的知識;另外到了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已開始具有辯證邏輯思維的特點,他們能夠從一般的原理、原則出發,運用理論分析和綜合事實材料,從事物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因此,他們對《工業的區位選擇》一節的學習興趣較為濃厚,渴望通過工廠實地調查以及系統的專業學習,客觀地評價家鄉的工業生產,為家鄉的發展出謀獻策。
二、讀懂教材,明確重點、難點、關鍵點
讀懂教材,不僅僅是讀懂某個專題,更要懂得如何選擇、處置教學內容,這才算是讀懂了教材。要通過專題的基本框架、重點內容的釐清,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在此基礎上深入鑽研文本的內涵和外延,了解規律、原理產生的自然和人文境域,抓准專題的情感基調;然後,根據課程總目標、各階段目標及學習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落實突破難點、重點的關鍵點以及前後連貫、銜接學生學習起點的聯結點。做好了這些工作,教學目標的制定就會比較准確、集中、具體而恰當了。
在確定《工業的區位選擇》教學重點、難點時,通過本節知識的基本框架,先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再深入鑽研文本的內涵和外延,最後根據課程總目標、各階段目標及學習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學習的重點、難點、關鍵點。
1.教學重點
(1)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
(2)理解不同的工業區位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並會進行正確的區位選擇。
2.教學難點
(1)理解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
(2)理解不同的工業區位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並會進行正確的區位選擇。
3.教學關鍵點
通過當地具體事例,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的工業區位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並會進行正確的區位選擇。
三、重組學習內容,利於學習目標的達成
教師在分析學習內容、了解學生情況以及回顧先前教學經驗與反思的基礎上,可開發學習資源和運用教學媒體對教材的順序、詳略、深淺等作適當取捨、加工、提煉等處理,再確定三維目標。
《工業的區位選擇》的學習內容就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重組。課前布置自主預習,小組合作開展對海滄本地工廠的地理調查,為本課的學習打下基礎。課堂上藉助多媒體,先以鄉土地理情境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接著提供圖文資料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問題解決式」的教學模式,把工業區位選擇的重難點分解成工業區位因素、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及其對工業選擇的影響等若干個小問題,讓學生處於一個個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展示思維成果、質疑討論,滿足學生對知識「懂」的需要和「會」的需要,有利於學生運用智力,積極思維。課後布置二選一的研究性學習課題:(1)在兩會上原工業部長李毅中提出堅定不移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在這個背景下探究海滄工業區將如何發展;(2)探究曾經是行業老大的柯達公司破產並轉型的原因。把學生的興趣由課內研究引向課外研究,激發他們進行更高層次的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學生理解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概念的概括過程、結論的探究過程等。
四、掌握教學目標敘寫的技術
教學目標的敘寫,在於強調教學活動對學生具體行為改變和人格產生的影響,其行為改變或表現是可觀察、可檢測的,可作為目標是否達成的衡量標准。
「知識與技能」主要採用結果性目標的敘述方式,明確告訴學生學習的結果是什麼,所採用的行為動詞要求明確、可測量、可評價。
如《工業的區位選擇》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可敘寫為:
1.知道主要的工業區位因素,並理解不同的工業區位因素及發展變化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並會進行區位選擇。
2.結合海滄工業案例進行實地調查,學會小組合作調查,探究該工廠落戶海滄工業區的區位因素。
3.學會判讀幾種常見工業導向型的模式圖,提高自己的讀圖技能。
「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多採用體驗性或表現性目標的敘述方式,即明確安排學生表現的機會或描述學生自己的心理感受、體驗,所採用的行為動詞往往是過程性的、體驗性的;另外要把握敘述的五個基本要素:行為主體、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內容和行為標准。
如《工業的區位選擇》的「過程與方法」目標可敘寫為:
1.通過對海滄翔鷺石化、正新輪胎等廠的地理調查,學會從生產、生活實踐中收集地理數據、圖表進行分析判斷並應用於區位學習。
2.通過對海滄工業實例的調查分析,探究海滄工業區布局的特點,並學會准確運用地理術語表達的能力。
3.通過工廠實地調查、小組討論交流工業區位因素及發展變化的區位選擇等活動,提高自主學習、團體協作的能力。
如《工業的區位選擇》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可敘寫為:
1.通過分析環境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增強環保意識,樹立工業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思想。
2.通過分析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及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樹立科學發展觀。
3.通過分析海滄的工業實例,了解海滄工業發展的區位優勢,樹立熱愛家鄉、為家鄉服務的信念。
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的地理課堂教學,要根據地理學科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這樣才能實現教育目標的完整性。

⑺ 以高中必修1第四單元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為例,說明學情分析對地理教學目標設計的意義

教材的第二、三、四章分別從各自的角度介紹了自然地理環境的幾個要素——大氣、水、地貌。本章內容在於向學生揭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互相制約的,從而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相對的,而差異性是絕對的。自然地理環境在一定方向上發生分化,形成了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差異。本章的理論性較強,教學時應選取相應的圖片或錄像等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地理環境,使學生產生充分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通過學習,應使學生理解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內涵和陸地環境地域分異的規律。通過本章內容的學習,還應使學生建立動態的、聯系的、立體的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

課時安排:共5課時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

課時第二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2

課時問題研究 如何看待我國西北地區引進歐洲冷季型草坪

1課時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從容說課

要使學生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就要先讓學生了解地理環境的復雜性。教學中可通過一段錄像來引出這一問題,選取的地區應具有典型性和鮮明性(如西雙版納或內蒙古草原),引導學生分析景觀錄像中各地理要素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因就是地理要素間不是簡單的匯集,而是各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通過教材P93活動,以生物為例,說明地理環境的要素通過與其他的要素之間進行物質與能量的交換改變了其他要素的性質,從而改變了自然地理環境的性質。在理解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之後,又從三個方面詮釋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懂得在利用自然的過程中,不能把地理要素彼此割裂開來,而應充分認識到各要素之間的密切聯系,統籌考慮,避免不合理的利用給生態帶來不良的後果。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基本內涵。

2.了解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

3.使學生樹立普遍聯系的觀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慮各地理要素的關系,避免牽一發而動全身。

過程與方法

1.探究與活動,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利用景觀圖片分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幫助學生樹立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統籌考慮。

教學重點

1.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因。

2.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環境的演化過程具有統一性。

4.自然地理環境要素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教學難點

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課時安排

2課時

⑻ 地理教學目標設計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閱讀全文

與高中地理教學目標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語文長城課程導學 瀏覽:795
公辦和教辦 瀏覽:69
上海高職院校公辦 瀏覽:949
廉江市第九小學校長 瀏覽:264
1984年小學5年級幾門課程 瀏覽:536
中小學生物考試總分 瀏覽:582
運城小學入學難嗎 瀏覽:245
中小學勞技活動制度 瀏覽:328
大祥區公辦幼兒園 瀏覽:909
2019寧波中小學生招生 瀏覽:887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教法分析 瀏覽:500
學習小升初 瀏覽:523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知識點講解 瀏覽:65
小升初美術試題及答案 瀏覽:513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瀏覽:244
小升初語文附加題 瀏覽:93
育才中學公辦 瀏覽:616
小學書法公開課教案 瀏覽:751
陪伴中考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87
教師節金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