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育 > 炎帝的傳說教學設計

炎帝的傳說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16 03:01:24

① 炎帝、黃帝的神話傳說(炎黃子孫的傳說)

相傳在上古時代,中國的黃河流域住著許多分散的人群。他們按照親屬關系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聯合起來組成了部落。黃帝和炎帝就是其中兩個大部落的首領。那時候,人們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災,就得搬家。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時候,來到了黃帝部落占據的地方,他們看到那裡條件很好,就決定長期住下來。
可是黃帝部落的人不願意,結果雙方互不讓步就打起仗來。經過三次戰斗,炎帝部落被打敗了。炎帝向黃帝認輸,表示願意聽從黃帝的命令。黃帝就答應了炎帝部落住下來的要求。黃帝的妻子親自教給炎帝部落的人養蠶繅絲,黃帝讓人把造車、造船的技術教給他們。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葯送給了黃帝。他們相處得很好。後來,他們聯合在一起組成了炎黃部落聯盟,黃帝成了這個聯盟的領袖。中華民族的歷史,從此就開始了。所以中國人就把黃帝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並自稱是「炎黃子孫」。

② 炎帝傳說的主要內容。

神農氏在神農架采葯時,登上了具有仙境之稱的燕子埡、天門埡,繼而攀登回生寨,以便將回生寨的七十二種還陽葯記入他的紫竹簡——《神農本草經》。

據傳說,這回生寨的還陽葯起死回生,所以稱之為「回生寨」。當神農氏在跨越回生寨中一座獨木小橋時,他不慎將《神農本草》竹簡失落橋下,此橋因而得名「失書橋」。

神農氏正處在惋惜為難之際,忽然從碧空飛來一群白鶴,把他接上了天庭,成了「葯仙」。回生寨從此一年四季香氣彌漫,遂改名「留香寨」。

(2)炎帝的傳說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

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部落的活動范圍在黃河中下游。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葯治病。他發明了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傳說炎帝部落後來和黃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炎帝被道教尊為神農大帝,也稱五榖神農大帝。

③ 求兩份初中歷史教案 急急急

第一次見到這么囧的老師耶,老師別生氣啊,你沒說哪課我找了以下2課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教學設計(初一)

一、教材分析
重點:了解炎帝黃帝的傳說,認識到炎帝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情感。
難點:如何區別史實與傳說。堯舜禹禪讓的實質。
在本單元中的地位:本課以古史傳說的形式對我國從人類起源到邁向文明的過程作了形象的描述,它在結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承上一課的「氏族部落」,啟下一單元的「國家的產生」。它是從傳說這一獨特的視角對這段遠古歷史作了進一步的闡述,能很好地幫助同學們去理解、認識這段歷史。
二、學情分析
。本課知識屬於了解層次,可通過講故事、演課本劇、游戲、討論等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來組織教學。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炎帝、黃帝是傳說中的華夏族的祖先,了解堯舜的禪讓」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2.能夠對古史傳說和史實作出初步的比較,並作出概括、判斷和解釋。
過程與方法

1.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炎帝與黃帝事跡的學習,理解「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的含義,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認同感;
2.對「堯舜禪讓」的學習,培養以人為本,任人唯賢的美德;對「大禹治水」的學習,培養學生堅強意志和奉獻精神,以及環境保護意識。
四、教學理念和方式
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提示和幫助,以達到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的目的。(一)教學准備階段
1、製作多媒體課件
2、查閱歷史資料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炎黃子孫」 這個稱呼怎麼來的?堯舜禪讓又是怎麼回事?遠古時代的傳說將幫助我們揭開謎底。請同學們講述遠古時代的傳說故事。
由學生分組准備,然後召開「遠古時代的傳說」故事會:盤古開天、女媧補天、誇父追日、後羿射日、堯舜禪讓、大禹治水、精衛填海等。
2、學習新課
1)「炎帝與黃帝」
古史傳說與史實有什麼區別呢? 如何理解「傳說」與「史實」?(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考古資料證實者為「史實」;未證實者為「傳說」。文字出現以前,歷史主要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的神話和傳說保存和流傳下來)。
指導學生進行「傳話」游戲。(六位同學排成一行,老師用紙寫好一句話,給第一位同學,第一位同學運用手勢將這句話的意思表達給第二位同學,第二位同學又傳給第三位同學,依次類推,最後一位向大家說出他所理解的意思,看兩者之間的差別)。
談談傳說與歷史事實的區別:古史傳說並非純粹神話故事,而是具有一定的具體史實成分。這些傳說一定程度上包含著古代先民征服自然的過程,在人類的歷史中,「文明曙光」已從傳說中產生。至於發明,不一定都是炎帝黃帝創造的,而是先民成年累月,經歷漫長歲月摸索的結果,並非一人短時之功,而是後人在追述他們的歷史時,將發明創造集中附會在他們中的傑出代表炎帝和黃帝身上。
炎帝與黃帝的傳說有哪些? 為什麼炎帝黃帝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黃帝都是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們是怎樣走向聯合的? 炎帝與黃帝對人類作出的貢獻?龍的形象是怎麼形成的?看「貝殼堆塑的龍虎圖」(它是一種圖騰,並且是只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有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而成的一種綜合體。)龍是眾多部落圖騰的融合體,這也反映了華夏族形成的歷程:不同部落之間從戰爭走向聯合,進而構成了華夏族的主體。
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是通過長期的戰爭而最終走向聯合的。其中有兩次大戰,一次是炎帝和黃帝聯合打敗蚩尤,另一次是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炎帝戰敗臣服,炎黃走向聯合。
2)堯舜「禪讓」
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是通過長期的戰爭來獲得的,但從堯開始,取得首領位置的方式卻很溫和,是通過部落民主推舉產生的。這一制度即歷史上的「禪讓」。
學生想像當時禪讓的情景,挑選兩位學生分別扮演「堯」和「舜」,進行對話表演,體驗什麼是禪讓。
禪讓的實質: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主要表現在:第一,新的部落聯盟首領是通過部落聯盟會議民主推選出來的。第二,被推選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沒有特權。第三,禹治水成功,說明為群眾辦事是他的責任和義務。大禹治水的傳說可使學生感受到一種可貴的工作精神。還要指出禹身分轉變直接關繫到中國古代最早的國家——夏朝的建立。
3)大禹治水
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後開展「大禹治水的啟示」討論競賽活動,分四組進行。可以啟發學生在環保意識、奉獻精神、堅持不懈的品質、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去談。
3、課堂小結
中華五千年文明從黃帝算起。堯舜的禪讓、大禹治水等傳說讓我們得以窺視我們祖先逐漸走向文明的一幕,被選舉為首領的人,德才兼備、以身作則、沒有特權、是社會的公僕,我們祖先當中的這些英雄都具有著偉大的人格魅力。。
4、課堂練習:
-------------(反映中華民族雛形的形成) → ------------(國家萌芽的出現)→ ---------------(國家的產生),都是傳說時代。
5、板書設計: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炎帝和黃帝 —— 堯舜的「禪讓」 ——大禹治水
中華民族雛形的形成 —— 國家萌芽的出現 ——國家的產生
六、評價
本課知識結構比較清晰,按歷史時序先後介紹了「炎帝與黃帝」、「堯舜禪讓」和「大禹治水」的傳說。炎黃二帝由爭斗到聯合,說明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是通過長期的殺伐爭奪而最終趨向聯合的。本課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明確,設計者根據學生認識發展規律、知識的內在聯系,圍繞著中華古代的傳說故事,創設了一系列的問題情景,在課堂教學中環環緊扣,引人入勝,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完善了知識鏈條;同時讓學生體驗民族的認同感,形成愛國主義的情感。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一.教材分析:
春秋戰國是我國奴隸社會瓦解和封建社會形成時期,本課是這段大變革時期在政治上的表現,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學好本課有助於學生理解歷史的變遷,可以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為以後要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學生不能夠比較深入地理解本課,對於以後歷史上的動盪時期學習不利。

學情分析:
通過之前幾課歷史的學習,學生對歷史有了比較直接的概念,對於夏商西周的歷史沿革已經基本掌握,西周的分封制的實施使得周朝諸侯國林立,這些基礎知識為學生理解東周時期諸侯爭霸、戰爭不斷奠定了基礎。作為初一新生對歷史故事是十分喜愛的,本課又是眾多成語典故的出處、源流,其中有的成語學生比較熟悉。對於不了解的故事學生可以通過網路、書籍等途徑搜集並整理。在教學中將成語故事貫穿於全課,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又使他們掌握查找歷史資料的途徑,讓學生課上課下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針對初一學生喜歡表現自己、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的心理特徵,我設計了成語故事大串聯的環節,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知識競賽,使學生學會在合作中競爭,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課程標准:知道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
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了解春秋戰國的起止時間,知道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並掌握齊桓公稱霸、晉楚爭霸、三家分晉、合縱連橫的史實。
填充「春秋形勢圖」「戰國形勢圖」,並結合地圖講解有關史實,學習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收集、整理、敘述有關資料、成語典故,增強收集歷史資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過程與方法
課前查找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學生初步學會收集資料、處理資料的方法。
通過有關春秋戰國時的歷史典故,給學生創設思考問題的意境,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從中突出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基本史實。
根據史實,總結出此時的社會主題,通過小組合作討論,進一步明確春秋戰國時期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和質疑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現
通過收集有關成語典故,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
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引發學生對歷史的思考。
通過爭霸戰爭的學習,明白人要興,要有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國要興,要有賢才、能人來治理,興人是興國的關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針對本課內容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基本史實,第一,指導學生識讀「春秋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掌握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名稱和具體的地理位置。第二,爭霸斗爭的史實具有較大的趣味性,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前指導學生搜集成語典故,課堂上按小組展開成語故事知多少知識競賽,拓展學生視野,較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競賽中增強學生合作意識。
難點:諸侯爭霸的實質及其歷史作用是難點。從戰爭的性質看,「春秋無義戰」,其實質是奴隸主貴族擴張領土和掠奪財富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丁深重的災難.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爭霸戰爭中大國兼並小國,實現了區域性統一,加快了統一的步伐,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丁奴隸主集團的勢力,便利了新興地主勢力的發展,它客觀上使華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觸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這些問題相對比較抽象,理論難度又比較大,特別是運用辯證的觀點一分為二地看待歷史問題,對於初一的學生要明白這個問題比較困難。所以諸侯稱霸的歷史作用是本課的落腳點,學好它對於後面歷史學習作了鋪墊。引導學生分析歷史作用,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三.教學設計理念:
《歷史課程標准》中提倡:「應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此針對本課的特點,依據「自主探究式」學習法,課前布置學生預習,在教師指導下,帶著問題,運用多種手段進行預習:如上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上網查找相關內容等。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使學生能夠以探究的方式進行預習。運用多媒體課件,提供有關歷史資料,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的印象。抓住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的心理和有利因素,通過組織競賽等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情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辯證分析歷史問題。

四.教學方式:
鑒於對《歷史課程標准》的理解和對教材、學生等因素的分析,確定在本課中的教學方法採用啟發式教學法,講、讀、觀察相結合,通過學生思考來突破課文難點,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課件演示為輔助手段,加深學生感性認識。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有充分自主的學習空間和自由發展的空間。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小組互動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回答,使之在不斷的討論、思考中,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這樣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教學方式有:啟發式教學、合作探究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分析歸納法,

五.教學過程:
(一)教學准備階段:
教師准備:1.根據教學內容製作相關的教學課件。
2.為學生提供相關書目和網站,請同學查閱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資料。
3.預測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制定應對策略。
學生准備:1.預習課文,課前從媒體、網路、課外書籍中搜集春秋戰國爭霸歷史資料,搜集與之相關的成語典故。
2.自主組成歷史學習小組。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師】提出問題:
1.同學們還記得公元前21世紀—前770年,我國經歷了哪幾個朝代?
2.西周初年,周王為鞏固對周邊的統治,採取了什麼政策?
3.是不是採取分封制,西周的統治就可以長治久安了呢?
4.你認為這一制度有哪些弊端?
【生】思考並回答問題。
【師】歸納:世襲制使無能的人為天子,周王室的實力越來越弱,分封制分封的諸侯勢力越來越大,他們想取代周天子,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因此中原大地上刀光劍影、戰亂不斷。在爭霸戰爭中先後出現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在這段時期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和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段動盪歷史。
2. 學習新課:
(一)齊桓公稱霸
1.春秋五霸: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西周滅亡後建立了什麼國家呢?
【師】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這是一個奴隸社會的瓦解和封建社會形成的時期,是一個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你們知道春秋與戰國的起止時間嗎?為什麼把這一時期稱作「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生】看書思考回答:春秋—前770——前476年,來源於魯國的編年體史書《春秋》;戰國—前475——前221年,當時各大諸侯國連年交戰,戰國名稱由此而來。
〖課件顯示周王勢力變化表〗
名稱 土地 兵力 財力物力人口 天子與諸侯的關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轄從鎬京到洛邑方約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轄的軍隊多達14萬人以上 人口眾多,資源豐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東周 東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轄的土地有方約600里的土地,往後越來越少。最後只有方約百里的土地。 平王東遷後,還有3萬人。後來逐漸減少到只剩下幾千人了 直轄的人口所剩無幾,財力、物力、兵源減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強大的諸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師】東周的統治是不穩固的,從表格的對照中可以看出周王的地位發生怎樣的變化? 諸侯爭霸的實質是什麼?
【生】討論後回答,認識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國產生自行擴張領土的野心。從此,諸侯國之間為了爭奪領土和霸權,開始了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
【師】春秋初期,諸侯國有100多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一些較大的諸侯國,不斷進行兼並戰爭,誰戰勝了就召開各諸侯國會議,迫使大家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先後起來爭霸的有五個,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春秋五霸」包括哪五個人?他們是怎樣出現的?
〖課件顯示《春秋五霸形勢圖》〗
【生】回答問題:春秋五霸市相繼出現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種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在圖中找出「春秋五霸」的具體地理位置並填圖,益於學生掌握。(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種說法。)
2.齊桓公首霸:
【師】請同學們看圖,想像你就是齊國的國君,要想成為第一個霸主,需要做什麼工作?為什麼?
【生】回答略(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學會分析歷史問題)
【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出:齊桓公為什麼能夠首先稱霸?(可以將此問題分為若乾子問題,減輕學習難度,突出重點)
①齊國在什麼位置,其自然環境怎麼樣?
②齊國爭霸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③為稱霸齊桓公採用什麼高明的手段?
④齊桓公稱霸的標志是什麼?
【生】看書過程中可以互相討論,交流學習心得,回答老師問題。
第一,齊國在今山東北部,靠近渤海,盛產漁鹽,經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優越地理位置為其稱霸爭霸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的優越地理位置是爭霸的有利條件。
第二,齊桓公善於用人,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他改革內政與軍事,發展經濟,使齊國國富兵強。管仲相齊改革成為其爭霸成功的根本原因。
第三,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借「尊王」之名,行「爭霸」之實,用「攘夷」積極開展對外活動,獲得諸侯國的支持,增強齊國的號召力。「尊王攘夷」口號的提出是是齊桓公成功的對外政策,也是他爭霸的有力手段。
第四,公元前651年,葵丘會盟確立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標志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了頂峰。
【師】歸納:〖屏幕顯示〗
〔知識拓展〕【師】看書中材料: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它說明了什麼?你還知道有關管仲的哪些成語故事?
【生】學生認識:齊桓公重視人才,知人善任,使國家日益走向強盛,最終完成霸業。成語典故:老馬識途、管鮑之交等
(二)問鼎中原
〔過渡〕:齊桓公稱霸為諸侯國所矚目,一些大的諸侯國競相效仿,其中較典型的是晉楚爭霸。
【師】繼齊桓公之後的另一位霸主是誰?在晉楚爭霸中最著名的戰役是什麼?
【生】晉文公,城濮之戰。
【師】這場戰役中有一個著名的成語故事,有誰能講述一下?
【生】退避之舍。(講述故事略)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退避三舍這種策略在當時有什麼作用?
【生】①體現了晉文公是信守承諾的人。他退避三舍不僅報答當年的恩情,又使晉軍贏得政治上的主動。②在軍事上也使處於劣勢的晉軍退避三舍是為了避開敵人強大的中軍,誘敵深入,然後出其不意地攻擊敵人。這是晉軍採用的有利戰術。
【師】歸納:晉文公「退避之舍」可以說是一箭雙雕,誠信、殲敵兩不誤。「城濮之戰」成為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晉文公因此成就霸業。此後晉楚爭霸持續了很長時間,到了楚莊王時期打敗了晉國,做了中原霸主。
【師】看圖,啟發同學思維提出問鼎,「鼎」代表了什麼?楚莊王問鼎意味著什麼?
【生】古代傳說夏禹鑄了九鼎,象徵九州。成為夏,商,西周傳國的寶物。周王朝掌著它,是作為中國最高統治者的憑證。楚國楚莊王問鼎,是挑戰王權,是暗示想取而代之。
【師】春秋末年,江南吳越兩國也加入了爭霸戰爭。在吳越爭霸中有一個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從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生】勾踐卧薪嘗膽,立志報仇。①我們應該學習勾踐在逆境中不放棄,克服困難,不斷進取的恆心與毅力。②學習勾踐不忘國恥發奮圖強的精神。③學習勾踐能屈能伸的人生態度。④ 認識到立志的重要性,樹立遠大理想能幫助我們實現個人抱負。
【師】歸納:國強要革新,國立須治業,國興靠人才,人才是興國的關鍵。所以,作為一名學生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學好文化知識,掌握本領,為中華之崛起而發奮讀書。
(三)合縱連橫
〔過渡〕:經過春秋時期咄咄逼人的爭霸戰爭,大部分小國被兼並,最後形成七個大國對峙的局面,歷史上的「戰國」時期開始了。
1.戰國七雄
【師】 七雄並立是怎麼產生的?戰國七雄包括哪些國家?
【生】三家分晉:趙、魏、韓。〖屏幕顯示動態演變過程〗增強直觀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屏幕顯示 《戰國形勢圖》〗 (學生識別其方位並填圖,並出示順口溜:齊楚秦燕趙魏韓 ,東南西北到中央,幫助學生掌握識記地圖要領)
2.合縱連橫
〔動腦筋〕【師】如果你是當時某一國的謀士,你會為自己的國家獻出什麼策略?假如你是秦國的最高指揮官,你希望中原地區呈現什麼景象?你會如何去統治你的國家?但是你的國民又會怎樣對付你呢?假如你是中原六國的最高領導人,面對中原的形勢,你將用什麼辦法度過難關,對付秦國?
【生】回答略,創設歷史情境使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思考問題
【師】①這一時期,各國除了使用武力外,還使用什麼樣的外交手段?
②什麼是「合縱」、「連橫」的斗爭?戰國時各國之間為什麼要進行「合縱」、「連橫」的斗爭?它們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誰?
③合縱抗秦的謀略為什麼沒有成功?(結合書本小字和課後閱讀材料分析)
【生】小組閱讀教材,小組合作討論並發言。〖屏幕顯示動態演示圖〗增強直觀。(學生指圖講解,什麼是「合縱」與「連橫」)
【師】歸納:「合縱」、「連橫」的斗爭持續了很長時間,各國時而追隨秦,時而又追隨楚,反復無常,這就是什麼成語的由來?
【生】朝秦暮楚。
〔放飛思維〕:〖屏幕出示問題〗孟子曾說過:「春秋無義戰」,列寧則說:「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戰爭,它們雖然像一切戰爭一樣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慘禍、暴行、災難、痛苦,但它們仍然是進步戰爭,它們促進了人類的發展,加速地破壞極端有害和反動的制度」。 你怎樣看待春秋戰國時期的爭霸戰爭?(通過思考討論使學生學會辯證分析歷史問題)
【生】思考問題,展開討論並回答。①春秋戰國的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②戰爭使一些小國被大國吞並,一些疆域較大國家出現。③爭霸戰爭促使了一些國家進行改革,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師】〔學法指導〕同學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應注意的是:我們在評價歷史事件時,應該抱著一分為二、實事求是的觀點,辯證地去看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從正反兩方面去評價春秋戰國的爭霸戰爭。〖屏幕出示答案〗(①春秋爭霸戰爭的確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和痛苦。所以有一種觀點認為「春秋無義戰」。 ②但在戰爭過程中,打擊和削弱了奴隸主貴族集團,為新興地主階級的出現掃清了道路,推動社會進步;③爭霸戰爭實現了區域性局部統一。這為全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④大國為了爭霸,都重用人才,實行改革,出現了經濟發展、思想活躍、文化繁榮的景象;⑤爭霸戰爭還促進了各族的大融合,加速了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
輕松時刻
【師】同學們收集了許多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下面我們進入成語大串聯環節。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擂台賽:按次序說出與本課相關的成語,不許重復、不能中斷。(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興趣與增強學能合作意識)
【生】老馬識途、管鮑之交、退避三舍、一鳴驚人、朝秦暮楚、卧薪嘗膽、毛遂自薦、完璧歸趙、紙上談兵、負荊請罪等
3.課堂小結:
【師】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點是什麼?
【生】動盪、變革、爭霸。
春秋戰國是我國古代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它是我國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轉變時期,在分裂中一些大國為強大不斷改革內政,又孕育了統一的因素,為後來秦統一埋下了伏筆。所以說爭霸戰爭譜寫了國家統一的序曲。
這一時期是眾多成語典故的出處、源流。同時春秋戰國時期又是秦國在戰國末期,國力日益強盛,獨占鰲頭,擺出了咄咄逼人,無敵於天下的攻勢,是笑在最後的國家,但它是不是笑得最好的呢?欲知後世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4.課堂練習:
一.慧眼識珠:
1.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 楚莊王 B 宋襄公 C 齊桓公 D 晉文公
2.正式承認齊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是:( )
A 城濮之戰 B 葵丘之盟 C 長平之戰 D 問鼎中原
3.齊桓公發展齊國勢力的口號是:( )
A 改革內政 B 發展生產 C 尊王攘夷 D 改革軍制
4.戰國七雄中位於最南邊的國家是:( )
A 楚國 B 燕國 C 秦國 D 齊國
5.下列哪一個成語與晉文公有關:( )
A 卧薪嘗膽 B 問鼎中原 C 退避三舍 D 老馬識途
6.朝秦暮楚這一個成語出自於春秋戰國時期的:( )
A 諸侯爭霸 B 三家分晉 C 周王室衰微 D 合縱連橫
二. 對號入座:(請將下列成語與相關的歷史事件用線相連)
朝秦暮楚 相傳燧人氏用人工方法生火
鑽木取火 城濮之戰中晉文公採用的戰略戰術
退避三舍 春秋時楚莊王數次揮師北上,打敗晉國
問鼎中原 戰國七雄為了各自利益時而「合縱」時而「連橫」
三.填圖樂園
請在下圖方框中填出「戰國七雄」的名稱。

5.板書設計:
東周 春秋(前770—前476年)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 楚莊王
( 奴隸社會瓦解時期 ) 春秋五霸
戰國(前476—前221年)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在中間)
(封建社會形成時期) 戰國七雄

④ 炎帝的傳說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炎帝是個愛觀察的人,他教會人們種植的方法
12
分享評論

完成點贊任務,獎勵10財富值
加入戰隊答題,平均獎勵翻1.5倍

⑤ 有關炎帝的神話傳說

據說太陽神又兼農業之神的炎帝,剛剛誕生下來,在他誕生地的周圍,完全不需要半點人力,自然就涌現了九眼井,而且這九眼井的水還是彼此相連,若是汲取其中一眼井的水,其它八眼井的水都會波動起來。又說,當他要教人民播種五穀的時候,便從天空中紛紛降落下來許多谷種,他把這些谷種收集起來播種在開墾過的田地上,以後才有了供人們食用的五穀。又還有更美麗的說法,說那時候有一隻遍身通紅的鳥,嘴裡銜了一株九穗的禾苗,飛過天空,穗上的穀粒墜落在地上的,炎帝便把它們拾起來,種在田間,以後便長成又高又大的嘉穀,這種嘉穀,人吃了不但可以充飢,還可以長生不死。不管這些傳說怎樣,總而言之,都意味著神農時代的人民,已經學會把野生的穀物用人工種植起來了。

炎帝不但是農業之神,他同時又是醫葯之神。因為太陽是健康的泉源,所以和醫葯也有關系。傳說他曾經用了一種神鞭,叫做「赭鞭」的,來鞭打各種各樣的葯草,這些葯草經過赭鞭一鞭,它們有毒無毒,或寒或熱,各種性質都自然地呈露出來,他就根據這些葯草的不同賦性,給人們治病。另一種傳說則是他親自去嘗味了各種各樣的葯草,為了嘗葯,曾在一天當中中過七十次毒。更有的民間傳說說,神農皇帝嘗百草,最後,嘗到一種有劇毒的斷腸草,終於腸子斷爛,為人民犧性了生命。到現在人們一見那攀緣在牆垣或籬笆邊上開小黃花的藤狀植物,都有了警戒,知道它的毒性猛烈,曾經害死過神農皇帝呢。不管這些傳說是怎樣地不同,大神炎帝的這種為人民效忠的精神總是教人難忘的。所以後世傳說關於他在醫葯這方面的遺跡,「嘗葯」和「鞭葯」二者並存。據說在山西太原神釜岡,還存在著神農嘗葯的鼎。又說在成陽山裡,還可以找到神農鞭葯的處所;那山又叫神農原,或叫葯草山。

⑥ 神話傳說 炎帝( )

神話傳說-炎帝神農

⑦ 關於炎帝的傳說

所以分屍葬於四處,使之不得完屍。 後來,又有神農之後榆岡與黃帝爭天下。黃帝用周鳥鶚、鷹顫為旗幟,以熊黑虎豹為前驅,與榆岡戰於版泉之野。歷經三戰,打敗了榆岡。後來,又親率兵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諸侯。前後共經52戰,天下始歸一統。於是黃帝劃分州野,制禮興樂,教化百姓。同時還發明各種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發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則做了鞋子。百姓們從此不再穿獸皮樹皮。黃帝還依浮葉飄於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於水上。又根據轉蓬的道理發明了車輔,便利了交通。黃雍父發明了春,黃帝接著又令人製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飯烹粥。以後又造屋室,築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處。黃帝又與歧伯作內外經,使百姓疾患得以治癒。他還確定了天下萬物的名稱,劃分星度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紀日,以子丑十二辰來紀月,而六旬為一甲子。如此又有時空觀念。史稱當時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黃帝正在洛水上,與大臣們觀賞風景;忽然見到一隻大鳥銜著卞圖,放到他面前,黃帝連忙拜受下來。再看那鳥,形狀似鶴,雞頭,燕嘴,龜頸,龍形,駢翼,魚尾,五色俱備。圖中之字是慎德,仁義,仁智六個字。黃帝從來不曾見過這鳥,便去問天老。天老告訴他說,這種鳥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鳴叫是歸昌,夜裡鳴叫是保長。鳳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寧。是大祥的徵兆。後來,黃帝又夢見有兩條龍持一幅白圖從黃河中出來,獻給他。黃帝不解,又來詢問天老。天老回答說,這是河圖洛書要出的前兆。於是黃帝便與天老等游於河洛之間,沉璧於河中,殺三牲齋戒。最初是一連三日大霧。之後,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著就有黃龍捧圖自河而出,黃帝跪接過來。只見圖上五色畢具,白圖藍葉朱文,正是河圖洛書。於是黃帝開始巡遊天下,封禪泰山。他聽說有個叫廣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請教。廣成子說:"自你治理天下後,雲氣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則凋。日月光輝,越發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裡值得我和你談論至道呢?"黃帝回來後,就不再理問政事。自建了一個小屋,里邊置上一張席子,一個人在那裡反省了3個月。而後又到廣成子那裡去問道。當時廣成子頭朝南躺著,黃帝跪著膝行到他跟前,問他如何才得長生。廣成子蹶然而起說;"此問甚好!"接著就告訴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竊竊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妝形,無搖妝精,方可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長生。"說完,廣成子給了他一卷《自然經》。 黃帝向廣成子問道後,又登過王屋山,得取丹經。並向玄女、素女詢問修道養生之法。而後,回到縉雲堂修煉,他采來首山銅,在荊山下鑄九鼎,鼎剛剛鑄成,就有一條龍,長須飄垂來迎黃帝進入仙境。黃帝當即騎上龍身,飛升而去。有幾個小臣,也想隨他升仙,便匆忙間抓住了龍須。結果龍須斷了,這些小臣又墜落到地上。據說龍須草便是那些龍須變的。" 七、【四川鹽城民間傳中軒轅黃帝與嫘祖的故事】 軒轅本是南方一位有知識有技巧的跛足青年,西陵氏族神巫歧伯通過占卜從廣西地區找來准備作為首領的候選人,但西陵氏族的人,嫌他是一跛子,堅決不同意他競選新首領。只有嫘祖看上了他的聰明才智,與他成為了好朋友。後來,西陵氏族中來了以為能人的消息被北邊一個氏族知道了,於是,他們趁西陵氏族不備時把他搶虜走了。跛足青年因腿腳不便,發明了以為代步的車。後將車改制為戰車,氏族自有了大車後就不用害怕其他部落剽悍的騎兵了,使部族作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因此便被部落推為領袖,稱為軒轅黃帝。軒轅黃帝領導部族著力改革,改變游牧民族殺伐好戰的習性,力主養性愛民,以仁德服天下,不好戰伐,只對些殘害百姓,不服王化的部落進行討伐,因此,遠近有80多個部落聞風歸順。黃帝得了天下後,便娶了賢德能乾的西陵嫘祖為妻,二人巡視天下,教民農桑,嫘祖不幸死於途中。於是嫘祖便被後人當做「先蠶」與「道路之神」祭祀。

⑧ 《遠古的傳說》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識記遠古傳說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漢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黃帝與農業起源傳說的實質

3、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4、培養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傳說印證史實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談話,激發學生的興趣,觸動學生的內心情感,引入新課

2、回憶已學知識並聯系資料,理解傳說與歷史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

1、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熱愛歷史的情感

2、了解華夏族形成歷史,培養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體會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秀品行,培養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確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農業起源的傳說和華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貴的品行

3、「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難點

1、部落、部落聯盟的構成和性質以及他們之間的戰爭與融合

2、「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教學突破:

本課講的是我國歷史上早期的傳說,既然是傳說,難免有神話人和虛構的成分,而且,全文的內容本身就是一套很好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素材。基於這些原因,以故事的形式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同時,放手發動學生查資料,討論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自主學習、交流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

炎、黃帝的肖像掛圖、對二人陵墓的簡介課件、祭奠活動的圖片、禹治理水的幻燈、布置學生收集我國歷史上的傳說

學生准備:了解、收集我國古代的傳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

1、同學們都應該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你們知道我國一共有多少個民族嗎?

2、肯定補充學生的回答,在56個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佔了九成還要多一些,而你們知道漢族的由來嗎?

3、根據學生的表現引出內容:簡要敘述漢族的由來(重點抱握幾個轉換: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而華夏族是由炎黃部落的組合發展而來的。告訴學生,在歷史發展、人類演進的進程中,華夏族不斷融合周邊的民族,逐步發展壯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漢族和其她少數民族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

二、炎黃的斗爭與融合

1、談話轉承:剛才我們將到了漢族的由來,下面就讓我們具體去了解一下緣故時期的部落是這樣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漢族的。大家都知道,在遠古時代,人類是以部落為單位群居的,而由於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與部落之間結成聯盟,聯盟中會推舉出一位德才兼備的人作領導。大約四千多年前,我國黃河流域出現了兩位著名的部落首領,這就是炎帝和黃帝。

(積極叫學生思考炎帝和黃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嗎?)

2、答疑:炎帝和黃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於原因我們會在以後的學習中慢慢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出示炎帝和黃帝的掛圖,講:這兩位就是炎帝和黃帝,他們是我們共同的祖先。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們分別領導了黃河流域的部落,由開始的斗爭到後來的聯合,再到後來的不斷融合。最終成為了漢族的前身(華夏族)。古往今來很多華夏兒女都以各種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4、播放課件,講述:這就是為了紀念他們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黃陵在陝西。每年清明節或者是其她重大的節日,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會回來祭奠我們的祖先。

5、播放陝西祭奠活動的記錄片,向學生作介紹。

6、設疑:同學們看到的是今年在陝西舉辦的祭祀盛況,那麼,老師請教你們一個問題,為什麼人民會如此虔誠地懷念遠去的炎帝和黃帝,他們究竟做了哪些貢獻?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看教材上是怎麼介紹的。

7、鼓勵學生匯報閱讀收獲,並適時補充引導,讓學生認識炎帝和黃帝在華夏子孫心中的崇高地位。

匯報閱讀收獲:A炎帝:改進農具、發明醫葯、是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葯的創始人,號稱神農氏;發明陶器,開辟集市。B、黃帝:創制歷法,指導人民生產;發明了加工穀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還發明了車船、銅器等;C、他們都是傑出的部落首領,為人們所愛戴。

三、組織討論

A、炎帝和黃帝的貢獻、他們的精神、他們給後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及其在華夏兒女心中的地位,還應包括學習體會等。(教師)

B、與同學充分討論把今天學習的知識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關見聞結合起來,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使自己在學習知識、了解傳說的過程中受到傳統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課時

一、講解傳說引入新課

1、激發方式講: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等傳說,引發學生的興趣,引出大禹治水的傳說,告訴學生,早期的人類幾乎住在大江大河邊,就為水患埋下了伏筆,也是大禹治水的傳說提供了依據。

2、設疑:為什麼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其她人呢,大禹有什麼特別的能耐嗎?(這都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大禹治水與「禪讓制」

1、出示大禹的頭像圖片,講解大禹治水的經過及其相關知識,包括治水的方法、所用的時間、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

2、設疑:同學們還不知道吧,大禹治水是舜給她的一個鍛煉的機會,鍛煉什麼呢?辦事能力啊。在那個時候,部落首領都是大家民主推選出來的,這種推選產生首領的方法,歷史上稱為「禪讓」。這個制度大概興起於黃帝以後的很多年,首先是堯擔任首領,接著是舜,後來就是禹。

三、討論小結

1、引導:傳說畢竟是傳說,因為它無從考證,它是人們在口頭流傳的,但卻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思想認識等情況,反映了當時人類的良好願望,但由於認知水平有限,世界上的傳說大都帶有神學的色彩,也就是把人都神化了。盡管如此,傳說對於我們仍然有一些學習和了解的價值。象大禹治理水的這個傳說,他的智慧、毅力、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無不是我們學習的好素材,所以,現在你們就了解到的大禹的故事,大膽的發表你的意見和看法。

(明白傳說有利有弊,但是值得大家學習的仍然很多,利用傳說也很重要)

2、巡查、傾聽、融入學生的討論活動

3小結本課,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華夏族————炎黃部落

1、黃帝

40000多年前黃河流域 戰爭——結成聯盟———融合其她部落

2、炎帝

第二課時

盤古開天 女媧補天 精衛填海……

大禹治水 ? 舜考察鍛煉大禹 ?

時間

禪讓制:堯 舜 禹 治水

方法

課堂練習:

達標訓練
1.大約在4000年前,黃河流域的兩個重要部落是

A. 黃帝部落B. 炎帝部落C. 蚩尤部落D. 夏部落
2.下列傳說中與炎帝無關的是
A.製作耒耜,教民耕種 B.嘗百草,尋葯物 C.創制歷法 D.發明陶器
3.傳說中銅器和車船的發明人是
A.炎帝B.黃帝C. 蚩尤D.嫘祖
4.有關黃帝、炎帝傳說的表述中,不準確的一項是
A.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識
B.黃炎聯盟後,共同戰勝了蚩尤部落
C.黃炎聯盟在長江流域生活、繁衍,構成了華夏族
D.華夏族就是漢族的前身
5.「禪讓」傳說中三位部落首領更替的先後順序正確的一項是
A.舜→堯→禹B. 堯→舜→禹C. 禹→舜→堯D. 舜→禹→堯
6.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盟首領主要是通過什麼方式確定下來( )
A.戰爭 B.世襲 C.禪讓 D.謙讓

⑨ 炎帝的傳說故事

炎帝與黃帝是華夏族的始祖。《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今陝西武功縣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陝西寶雞市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因此,他們是起源於陝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兩個血緣關系相近的部落首領。後來,兩個部落爭奪領地,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炎帝,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位於黃河中游陝西渭河地區。一說即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相傳其母名女登,一日游華陽,被神龍繞身,感應而孕,生下炎帝。傳說炎帝人身牛首,頭上有角。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據《史記》等古籍追記,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為有嬌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正 炎帝
妃。生炎帝。長於姜水,故有『姜』姓之稱。據《綱鑒》等記載:「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愨,不岔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於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腸谷,西至三危,莫不從其化。」《越絕書》說:「昔者神農之治天下,務利之已矣,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貴於人,而天下共尊之。」 炎帝的傳說炎帝姓姜。相傳他牛頭人身,是以羊為的氏族首領,就是現在的羌族。最初,這個氏族活動於洛水流域,另說活動於泗水流域(黃河下游),後來進入黃河中游,與九黎族發生了長時期的沖突。九黎族的首領叫蚩尤,獸身人面,銅頭鐵脖子,頭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劍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種猛獸為圖騰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是勇悍善 戰的強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驅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乾河流域),炎帝向黃帝求援,雙方在涿鹿大戰-場。蚩尤請風伯雨師興風作雨,造了大霧使的士兵迷失方向,黃帝請旱神女魃,把天氣放晴,造了「指南車」 辨別方向。這場激烈戰爭的結果是蚩尤失敗,被殺死了。黃帝取得了勝利,被推舉為「天子」。史學界日趨支持另一種說法,炎帝同黃帝一樣是一種帝位,而炎帝一繫世代居住在黃河下游,後期神農氏部落執掌炎帝之位,而黃帝族部落,公孫姓,興起於泰山西側,而此時的神農氏部落已經無力征討號令天下,黃帝開始征討諸侯,積蓄實力,在阪泉也即逐鹿(泰山周圍)與炎帝神農氏決戰,炎帝神農氏一戰被擊潰,黃帝得以號令天下諸侯,流放炎帝神農氏於南方楚地,而另有不服從黃帝號令的南方蚩尤部落,本是炎帝神農的部屬,揚言為炎帝報仇,糾集部眾與黃帝戰,數次擊敗黃帝,最後被黃帝利用計謀擊敗並殺,黃帝其後又先後平定蚩尤余部--刑天氏叛亂,最終一統天下,同時考慮到炎帝眾望所歸,民望猶盛,後來將其召回輔政,合並炎帝神農氏部落,後稱炎黃部落...另一說法是,炎帝一繫世代居住在黃河下游,後期炎帝一位由神農氏掌權,而最後一代神農氏炎帝即是號稱烈山氏,阪泉氏的蚩尤,姜姓(東方的大姓,多聚集在今山東臨淄一帶,東海姜尚姜子牙是其後裔之一),當時天下混亂,諸侯並起,神農氏難以繼續掌控天下,黃帝崛起,意欲爭奪帝[2]

閱讀全文

與炎帝的傳說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語文長城課程導學 瀏覽:795
公辦和教辦 瀏覽:69
上海高職院校公辦 瀏覽:949
廉江市第九小學校長 瀏覽:264
1984年小學5年級幾門課程 瀏覽:536
中小學生物考試總分 瀏覽:582
運城小學入學難嗎 瀏覽:245
中小學勞技活動制度 瀏覽:328
大祥區公辦幼兒園 瀏覽:909
2019寧波中小學生招生 瀏覽:887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教法分析 瀏覽:500
學習小升初 瀏覽:523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知識點講解 瀏覽:65
小升初美術試題及答案 瀏覽:513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瀏覽:244
小升初語文附加題 瀏覽:93
育才中學公辦 瀏覽:616
小學書法公開課教案 瀏覽:751
陪伴中考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87
教師節金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