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育 > 第一節認識結構教學設計

第一節認識結構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15 12:04:17

教學設計的結構要素有哪幾點呢

體育課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幾點:1.教學任務;2.教學對象;3.教學目標;4.教學策略;5.教學過程;6.教學評價。這六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除此之外,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指揮者,也是教學設計過程中。(一) 教學任務;在體育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技術課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現代教學思路的一個基本著眼點。因此,教學由教技術向用技術轉變。以往教師關注的主要是「如何教」問題,而現在教師應關注的首先是「教什麼」問題。也就是需要明確教學的任務,進而提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策略。(二) 教學對象;學生是我們進行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歸宿和核心,因此,必須對學生的基本特徵、已具備的基本知識和認知結構、學習風格等有一個基本了解。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它有哪些自主權和交互行為?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這一系列的問題是「學生」要素所要研究和考慮的。 (三) 教學目標;教學設計中對於目標闡述,能夠體現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理解,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歸宿。主要包括對學習者培養的階段性目標和學完學習內容之後所要達到的單元目標。這兩個目標應是一致的,後者服務於前者,單元目標是階段性目標實現的基礎,總目標的實現又依賴於不同時期的階段性目標的實現;而培養總目標則和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和總需求、現代人才觀、學習者的具體狀況相聯系,不同的社會需求,不同的學習者狀況就會有不同的學習目標。新課程標准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師所操縱的。因此,目標的主體應該是教師與學生。教學目標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它與傳統教學只關注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是截然不同的。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要把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考慮到。 (四) 教學策略制定;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教學策略的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的選擇、學法指導、教學媒體的應用等等。(五) 教學過程;現代教學系統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等四個要素組成,教學系統的運動變化表現為教學活動進程(簡稱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都將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那麼怎麼樣在新課程理念下,把諸因素很好地組合,是教學設計的一大難題。 (六) 教學設計自我評價;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功能與傳統教案有所不同,它不僅僅只是上課的依據。教學設計,首先能夠促使教師去理性地思考教學,同時在教學元認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教師與學生雙發展的教育目的。 (七) 教師;在上述的六個要素中,每一個要素都與教師有著必然的聯系,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制約著教師的活動。或者說,上述的六個要素都是通過教師來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的。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調整、理順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使其達到最優化的程度,取得最大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制定學習策略、學習目標、提供學習資源等方面,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

❷ 教學設計的組成部分是什麼

英語教學設計一般包括三個方面:教學分析、教學設計以及教學設計評價。 一、 教學分析 教學分析又由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分析及教學背景分析三部分組成。 1、 教材內容的分析要分析教材本身的特點、分析教材內容及知識和學生認知水平的差距、理清重難點從而確定目標。初中英語教材內容分析包括分析單元話題、語言點、目標要求、語言材料、活動以及難度。 2、 對於學生分析,我們可以從知識、技能、能力三個方面分析,甚至可以從多元智能的角度進行分析。我們也可以從學習者的學習風格進行分析。對於學生分析,我們可以考慮對於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基礎怎樣?相關的知識學生掌握的如何?相關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生掌握的如何?學生對於這個內容的學習興趣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學生可能會產生哪些錯誤?如果出現問題時教師如何設置台階來解決難點? 3、 教學背景是進行教學活動的情況和條件,包括物質條件和非物質條件。物質條件主要指學習資源。非物質條件包括學習氛圍、學習者的動機狀態、家庭背景等。 二、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策略設計、教學過程設計以及教學活動設計。 1、 教學目標可分為宏觀與微觀目標、顯性與隱性目標、三維與五維目標。 2、教學策略設計包括教學媒介的選擇、教學模式的選擇、教學技巧的利用、教學技術的運用及教學評價的設計。 3、 教學過程的組成部分一般包括導入、准備、呈現、練習、應用及評價,還包括任務型或項目學習。 4、教學活動的設計要考慮什麼要的活動可以促進學生參與?什麼樣的活動能夠幫助達成學習目標?活動的層次梯度、學習目標的差異性、活動的多樣性、活動的真實性其包括活動的目的、人物角色、形式、語境要真實,語法形式要與功能、情境、任務相一致。 三、 教學設計評價 教學評價設計一般包括教學設計實施過程和教學設計實施效果。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師自身教學效果的評價。教學評價設計要以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為標准,檢測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評價方式應盡可能多元化,要盡可能設計出學生樂於參與,又能客觀地、確切地反映每個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法。可以是形成性評價也可以是總結性評價;可以是過程性評價也可以是目標達成評價。評價方式可以是理解也可以是表達。

❸ 高中地理第二單元第三節城市空間結構怎麼寫教案

城市空間結構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高中必修2中第二章」城市與城市化」中的第一節。本章包括: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城市化三節內容.
城市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徵,是區域經濟的發展中心和服務中心。本節教材主要包括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兩部分內容,其中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是重點。本節在本章中處於基礎性地位。學好本節內容,有助於學習和理解下面的內容。城市是人類聚落的最高形式,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舞台,既與前一章緊密聯系,又對後面的學習起著啟下的作用。 二、課標解讀:
課標:運用實例,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解釋其形成原因。
本條「標准」有三個要求:
(1)學生要學會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城市的空間結構是指城市及其功能分區在空間上的分布狀態。所謂會「分析」,是指會在城市分布圖上,指出城市及其功能分區分布的情況,並歸納出城市分布的特點。
(2)會解釋這種結構特點的形成原因。 (3)會使用實例進行分析說明。
三、學情分析: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程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多種各有特色的具體城市。此外,從課程以外的媒體中,學生也能經常接觸具體城市的知識。我們的學生居住在城市中,具有對城市的體驗性知識。因此,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積累相當多的有關城市的感性知識,只不過這些知識是以具體城市的形象孤立存在的。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是在學生已有的大量感性知識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建立對城市的理性思考,並通過認識城市的特徵來理解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功能區以及它們的特點 (2)掌握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形成變化與變化因素 2.過程與方法:
運用實例分析城市的空間結構,並解釋其形成原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習,能夠運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城市發展及其地域結構的變化。 (2)通過認識城市熱愛自己生活的城市
五、教學重難點

1.重點:運用實例,分析城市內部空間結構,解釋其形成原因。 2.難點:城市功能結構的形成及影響因素。 六、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案例分析、小組合作、講述、歸納總結 2.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七、課時安排:2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通過圖片創設情境引入:教師展示一些自己曾拍攝過的城市形狀鳥瞰圖,引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城市形態呢,與什麼因素有關呢,引起懸念進而引入課題。 【板書】第二章 城市與城市化 第一節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引起學生興趣,引出問題,激發學習慾望,更好地吸引注意力投入到本節課中。 【活動設計】結合課本設計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及引出不同的功能分區。 【板書】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
【提問】1.根據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狀況,北京市的城市用地分為哪些類型? 2.閱讀教材P18,回答什麼是集聚效應? 【板書】1.城市土地利用類型:
2.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應:同一種土地利用方式對用地空間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這會導致同一種活動在城市空間上的集聚。通過集聚效應,形成不同的功能區。
【提問】首先請同學們合作看圖2.1找出有哪些功能分區?以那種功能區為主?
【板書】3.城市主要的功能分區: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等。住宅區為最廣泛的功能區。
【提問】結合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狀況,功能區之間有無明確的界線?如何分清某種土地利用方式為哪種功能區? 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讀圖,提高學生從圖上獲取信息的能力,並且對知識的形成原因進行探討分析,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抽象概括及表達能力。利用學生居住的城市提出問題,貼近生活,便於學生理解。

【問題設計】閱讀教材P19—20 內容和圖2.2—2.4,通過討論,歸納總結,完成下表:
【設計意圖】閱讀課本、讀圖,提取信息,歸納總結,得出規律,掌握人文地理學習思路。
【活動設計】結合P21「活動」,通過引導,使學生學會讀圖分析的一般步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香港功能區的空間分布特點。
分析步驟:(1)閱讀圖例,了解香港具有哪些功能區。
(2)分析各功能區的空間分布,尤其要分析它們的位置關系,解釋原因。 (3)歸納其分布特點。 【板書】
【作業布置】
第二課時
提問:結合江寧區的變化,分析江寧區城市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結合課本24頁活動題,提出功能結構布局方案?
通過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更好理解理論,掌握城市結構布局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通過活動題方案的提出,學生能夠掌握布局的規律性,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理論聯系實際,知識的不枯燥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能夠通過總結,深層次認識城市結構布局,活學活用。 5.作業布置:
◆設計意圖:知識與能力強化訓練,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城市功能區 位置
住宅區 高級住宅區 多建在城市的外緣,面積較大,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
低級住宅區 在內城與工業區附近,面積較小,擁擠密集,環境較差 商業區 位於市中心、交通干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主要為點狀或條狀分布 工業區
多位於城市外緣,靠近河流、鐵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帶

【問題設計】閱讀教材P19—20 內容和圖2.2—2.4,通過討論,歸納總結,完成下表:
【設計意圖】閱讀課本、讀圖,提取信息,歸納總結,得出規律,掌握人文地理學習思路。
【活動設計】結合P21「活動」,通過引導,使學生學會讀圖分析的一般步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香港功能區的空間分布特點。
分析步驟:(1)閱讀圖例,了解香港具有哪些功能區。
(2)分析各功能區的空間分布,尤其要分析它們的位置關系,解釋原因。 (3)歸納其分布特點。 【板書】
【作業布置】
第二課時
提問:結合江寧區的變化,分析江寧區城市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結合課本24頁活動題,提出功能結構布局方案?
通過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更好理解理論,掌握城市結構布局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通過活動題方案的提出,學生能夠掌握布局的規律性,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理論聯系實際,知識的不枯燥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能夠通過總結,深層次認識城市結構布局,活學活用。 5.作業布置:
◆設計意圖:知識與能力強化訓練,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城市功能區 位置
住宅區 高級住宅區 多建在城市的外緣,面積較大,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
低級住宅區 在內城與工業區附近,面積較小,擁擠密集,環境較差 商業區 位於市中心、交通干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主要為點狀或條狀分布 工業區
多位於城市外緣,靠近河流、鐵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帶

❹ 教案的結構是什麼

教案的結構和要求
教案,是課堂教學組織設計的具體方案,是教師把備課內容用書面記錄下來的一種形式,既是備課成果的提煉和升華,又是備課的繼續和深入,它通常以一節(次)課為單位編寫,也稱之為課時教學計劃。
編寫教案對完成教學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編寫教案,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規定的課時內有條不紊地進行講授、組織好教學活動,它是教好課的重要保證。教案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思想、知識水平、課堂藝術,它不僅是檢查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而且是積累教學經驗的重要方式。
一、教案的格式
教案的主要項目有:
課題、教學目標、教材分析(內容結構、重點、難點、關鍵點等分析)、課時安排、教法和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課後作業或思考題等。
1.課題
課題是本課時所講的題目,一般要醒目地寫在一頁的首行中間。
2.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就某一部分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的行動綱領。必須寫得具體、明確、恰當、適中,有指導作用。擬定教學目標要防止籠統或瑣碎、偏高或偏低的現象。
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一是教學大綱;二是教材;三是學生
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教養、能力培養、創新思維、情感激發和思想方法等內容。它實質上是教學大綱的具體落實,是一節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必須有利於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3.教材分析(內容結構、重點、難點、關鍵點等)
教學內容結構分析應著重於分析教材內容的整體狀況及局部內容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有重大深遠影響或重大教育意義的內容,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就教材的篇章結構來說,重點指教材內容重點,如重點章、章中的重點,重點單元、單元中的重點,重點課、課中的重點,等等;教案中的重點主要指一個課時教學計劃中的重點內容。
教學難點是指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
關鍵點指教材中對順利學習其他內容(包括重點、難點)起決定作用的知識點。
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的確定,應從本(節)次課的教學目標出發,有利於實現教學目標。
三者的關系有全部重疊、部分重疊、非重疊三種。在編寫教案時,要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抓住關鍵點,教師的作用貴在從這三方面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能。
4.課時安排
課時安排要根據教材的分量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而定。各課時教學內容的分配要講究科學性,要注意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的科學體現。要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強調關鍵點。各課時教學內容的量要基本相近,不能過輕或過重。
5.教法和教學媒體
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什麼方法,編寫教案時要考慮並寫明。教學方法的選擇要考慮教學目標、學科性質、知識形態和特點、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和差異以及時、空條件、物質條件、教師的優勢能力等因素,並要對可用的教學方法進行優選和組合,還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和創造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指上課時需用的各種教學儀器、掛圖、實驗用品及多媒體等等的准備,要寫清楚,以防止遺忘,並在使用前做好檢查和試用,以確保課堂上的成功利用。
6.教學過程(具體的內容、步驟與詳細的時間安排等)
這是在教案上編寫好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內容的實施程序。哪些地方由學生自學試講,哪些地方由教師講解;哪些地方使用教具,哪些地方進行板書等,都要有一個周密細致的安排。
教學過程的安排要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即由近到遠,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感性到理性,要符合邏輯規律,即環環相扣,絲絲相連,循序漸進,做到既完整又系統。
教學內容,要充分體現教學目標。要有明確的目的性、選擇性、邏輯性,力求寫得正確、具體,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對新教師而言,這部分內容應力求詳細、具體。
7.板書設計和課後作業(思考題等)
教案中要設計好上課的板書。對板書設計的要求是「三性」兼顧和「四心」通融。
「三性」即板書要有科學性、整體性、條理性。
★ 科學性就是板書內容正確、布局合理、具有美感;
★ 整體性是指板書內容有高度的概括性,內容完整簡明、凝練,是教案的縮影;
★ 條理性是指層次分明,要點醒目,重點突出,便於學生觀看。
「四心」是編者心、作者心、教師心、學生心。
板書設計要盡量體現編者的用意,作者的思路,符合學生學習理解的心理,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把傳播與吸收、促進與發展的意念聯在一起,形成有機的統一體。

閱讀全文

與第一節認識結構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語文長城課程導學 瀏覽:795
公辦和教辦 瀏覽:69
上海高職院校公辦 瀏覽:949
廉江市第九小學校長 瀏覽:264
1984年小學5年級幾門課程 瀏覽:536
中小學生物考試總分 瀏覽:582
運城小學入學難嗎 瀏覽:245
中小學勞技活動制度 瀏覽:328
大祥區公辦幼兒園 瀏覽:909
2019寧波中小學生招生 瀏覽:887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教法分析 瀏覽:500
學習小升初 瀏覽:523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知識點講解 瀏覽:65
小升初美術試題及答案 瀏覽:513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瀏覽:244
小升初語文附加題 瀏覽:93
育才中學公辦 瀏覽:616
小學書法公開課教案 瀏覽:751
陪伴中考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87
教師節金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