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育 > 白樸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

白樸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08 18:14:11

A. 《天凈沙秋思》板書怎樣設計

【板書】:

枯藤 老樹 昏鴉

小橋 流水 人家 悲愴愁苦

古道 西風 瘦馬 思鄉之情

夕陽 斷腸人

B. 1、白樸《天凈沙·秋》和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所抒發的情感有何異同

兩首詞的共同點:
1、都是描繪秋天;
2、都運用了白描寫實的手法
3、都通過秋天的人物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兩首詞的不同點:
1、秋思作為描繪秋天的最著名(至少是之一)的一首詞,開篇連著三句,通過每句三個名詞,即每行三個簡單的事物描繪,最後點出一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心情,由外及內,由物及我,既有由物轉情轉換的流暢,又有由情及物的淋漓,確實是一篇難得的好詞;
秋也是寫物,但是通篇沒有一句寫情,只是播放風景優美的秋天的畫面,但是沒有象秋思里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的配音,只是通過畫面人觀眾自己去體會。
2、秋在對秋天景色的描繪上也和秋思有很大不同,同樣是寫秋景,秋思是從一開始通過幾個細微事物的描寫,感受作者內心的那份惆悵,「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都是近景,但是秋則是從遠景「孤村落日殘霞」到近景:「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然後又是遠景「青山綠水」,然後又是近景「白草紅葉黃花」。顯示出秋的作者心情和秋思作者的心情還是有差別的。
3、色彩感的不同:秋思整首詞里沒有一個顏色的詞,但是整體看確是灰色的;但是秋裡面卻有「青、綠、白、紅、黃」等色彩,同樣說明了作者的心情是不一樣!
4、情感宣洩的程度不同!秋思和秋相比,知道秋思的人是佔多數的,這也說明了秋思這首詞更被大家認同,其主要原因就是這首詞通過白描的方式,描繪那些讓人感覺昏冷幽暗的事物,來點出作者心裡(其實也是所有普通人)對秋天的那種肅殺的悲冷,而情感上要歡快多的秋,在人帶來的情感宣洩的撞擊力上,要比秋思稍遜,所以大家更容易記住秋思。

C. 天凈沙秋思教案

《天凈沙·秋思》教案 教學目標1、反復誦讀,品味語言,感悟小令凄婉、蕭瑟的意境。2、通過與《天凈沙·秋》的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悲秋情懷和思鄉之情。3、完成背誦。 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藉助品讀、想像,領會小令凄婉蕭瑟的意境與悲秋思鄉的思想感情。2、難點:從語言角度,賞析詩歌,領悟曲中情趣。通過兩首小令描寫的景物上的異同等方面的比較,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學技術與學習資源應用多媒體課件及相關教學設施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 1、課前播放歌曲《故鄉的雲》。 2、詩句接龍:回顧學過的關於思鄉主題的詩句。 1、欣賞歌曲。 2、自由發言。 以游戲的方式,從學生學過的詩句入手,激發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為後面的學習作鋪墊。 朗讀課文 初步感知 1、作者馬致遠簡介。 2、播放課文視頻。 3、范讀課文。 1、認真聆聽,自由朗讀課文。 2、個別朗讀、小組朗讀、全班齊讀。 讀課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礎,有助於把握文本。 研讀課文 深入理解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小令內容: 1、作者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 2、從這些景物的描寫中,你品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縱觀這首小令,請你用簡潔的語言來給這幅圖畫擬一個恰當的名稱。 4、作者的思想感情,從哪一關鍵詞句體現出來?表現了他怎樣的情感? 5、介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特色。 閱讀課文,思考品味,交流讀後感受。 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作者描繪的景色。 通過秋景的描寫,表現羈旅遊子的悲秋情懷和思鄉之情。 「斷腸人在天涯」表現了作者傷心欲絕的感情,以及背井離鄉的遊子思鄉悲秋之情。 引導學生抓住小令中的關鍵詞,細細品味,領悟意境,感悟作者在文字背後隱藏的情感,了解本文的寫作特色。 比較閱讀 賞析領悟 1、出示表格。 2、指導學生從多角度對兩首小令進行比較。 3、課堂小結。 4、播放台灣作家餘光中的新詩《鄉愁》。 1、全班齊背《天凈沙·秋》。 2、小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3、各組選派組員交流發言。 4、背誦課文。 小組合作學習能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及合作的能力。通過與《天凈沙·秋》的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悲秋情懷和思鄉之情。 作業布置 基礎題:朗讀背誦。 提高題:把小令改寫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拓展題:閱讀台灣作家餘光中的新詩《鄉愁》,體會詩的意境。 學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業。 分層作業的布置適應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作業的多元化設計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訓練與評價(見附頁)
附:學生學習工具紙《天凈沙·秋思》1.《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 ___。天凈沙是__ 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 __。2.《天凈沙·秋思》作者___ ___,是______代著名___ ___作家、___ ___家。他與_____ __、______ _、____ ___被稱為「雜劇四大家」。他的《天凈沙·秋思》被稱為「___________」。3.對這首曲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首曲的題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樹」是最有特徵性的秋景,給人以蕭條、寂寞、悲涼的感覺。C.「小橋」一句讀來令人親切,可仔細想去,卻更增添了「斷腸人」的愁緒。D.「斷腸人」句中的「斷腸人」是一位「離人」,「天涯」即「極遠的地方」。4.對這首曲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九種景物,有靜有動、有聲有色,而加在名詞前的定語則體現了詩人對那些景物的獨特感受。B.這首小令,寫景由近到遠,感情抒發由淺入深,開頭一句「枯藤老樹昏鴉」是詩眼。C.這是一幅秋景圖,又是一幅絕妙的秋思圖。圖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經過作者精心選擇的,最能表現「秋思」。D.這首小令用極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極豐富的意象;人與物結合,情與景交融,有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5.對這首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曲的前三句選取了富有特徵的九種事物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圖。B.第二句描寫詩人所見異鄉的幽美、恬靜的景象,越發使人感到孤獨。C.從整個構圖來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體。寫景是為了烘託人。D.從此曲的題目來看,作者所要表達的是對秋的傷感,而並無思鄉之情。6.比較《天凈沙·秋》與《天凈沙·秋思》的異同,填寫下表 《天凈沙·秋》 白樸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作者描寫的景物 畫面呈現的色彩 給畫面配一名稱 作者表達的情感 兩首曲的相同點 你看這個怎麼樣

D. 《天凈沙 秋思》十分鍾教案

天凈沙 秋思》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元曲的體裁常識]
2、培養誦讀的習慣,訓練閱讀的能力
重點:目標1
難點:體會曲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2)
抽學生背《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二、導入新課,講解體裁(2)
1、揭示課題:粗知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
2、講解體裁: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於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凈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
三、講授新課
1、聽錄音後學生齊讀(2)
2、先獨立思考後分組討論下列問題(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控)(8)
1)第一句的景物有什麼特點?渲染了一種什麼樣氣氛?
2)小橋流水人家與思鄉之情有什麼關系?
3)旅人處在怎樣的環境中?
4)本曲用了哪九個景物來渲染悲涼氣氛的?
3、抽簽提問,其他小組不同意見者補充,教師評價,落實加分和扣分的獎懲。(7)
(1)「枯藤」點明秋天,「老樹」點明秋,「昏鴉」暗示傍晚。這句渲染了遊人思鄉的寂寞悲涼的氣氛。
(2)看到別人的「人家」想起自己的家,卻回不了家,更添思鄉之情。
(3)這一道難度稍大,可請一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做一簡單描繪,以此來創設情境。
(4)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4.自由朗讀二三次,集體朗讀一次,後男女生對背(每人一句)(2)
5、抽背。

教材分析:兩首古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五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古風」和」近體詩」兩種詩歌體裁的基礎上所要學習的內容,它們是宋詞和元曲中的經典之作,為學生領會和學習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提供了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課例。
學生分析:屬年級第一層次班,感悟能力強,思維比較活躍。
設計理念:多渠道引導學生品味寫景語言,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感悟詩情之能力。
教學目標:通過閱讀欣賞這兩首古詩,培養學生的古詩朗讀能力,學會如何閱讀欣賞古代詩歌。
教學流程:

師:中國是詩的國度,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值得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膾炙人口的古代詩歌。
〔投影課題並板書:《西江月》(詞)、《天凈沙.秋思》(散曲)〕
師:我們知道古代詩人往往藉助唐詩、宋詞、元曲等多種古詩體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那麼,這兩首古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呢?請同學們先自由讀這兩首詩歌,細心體會其中蘊涵的思想和感情。
生:自由朗讀
師: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那麼,這兩首詩歌分別表現了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
生:(應答熱烈)(答案眾多,但都言之有理)
師:都答得很好!我想請兩位同學讀一讀這兩首詩歌,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西江月》是怎樣來抒發作者的高興喜悅情感的,《天凈沙 秋思》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悲傷情調呢?
生:(踴躍舉手,一生起來高聲朗讀第一首)
師:同學們覺得這位同學讀得怎樣?
生:(對此進行評議,並糾正兩個錯誤讀音:見、社。)
師:第二首誰來讀?我希望讀的同學能改正剛才出現的一些不足之處,爭取讀得更好,誰來?
生:(踴躍舉手,一生起來高聲有感情朗讀,完畢,全班學生用掌聲給予充分肯定)
師:同學們的掌聲已經說明了你讀得很棒!通過同學們的朗讀,我們成功地體會到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通過朗讀,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這兩首詩歌有沒有直接寫到悲傷、喜悅?
生:沒有。
師:作者是怎樣寫出這兩種感情的呢?
生:借景抒情。
[評:准確地整體把握是反復朗誦的必然收獲。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還學生閱讀的自主權是此課設計成功的第一步。]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先通過學習《西江月》來體會這種寫法。老師把它也讀一遍,希望同學們能夠找出其中最明顯地表現出作者喜悅心情的一句話。(師范讀)
生:(掌聲雷鳴)
師:是哪一句?
生: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師:找得好,請同學們齊讀一遍。
生:齊讀。
師:同學們在讀這句詩的時候,有沒有在腦海中出現一副心曠神怡的畫面,大家可以展開想像的翅膀任意翱翔。
師:稻香撲鼻,小溪潺潺、蛙鼓陣陣,一群人圍在一起笑談著豐收的年成。這一切怎麼能不令人喜悅呢?讓我們想像著畫面再一次把這句詩朗讀一遍。
生:齊讀
師:很有詩意,這就是加入了想像的原因。同學們再看前面的詩句,作者還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呢?你們能不能藉助想像,也能構思出一副美好的畫面,然後像老師那樣描述一下?試一試,看誰的語言組織得更好?
生:(靜心思索後,分別有兩生作答。)
師:這兩位同學展開自己的想像,為我們描述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場景,由此可見,想像產生美麗,我們在品味詩歌之美的時候,一定要大力藉助想像。
師:這首詩寫得很美,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去讀它呢?是不是高昂?
生:舒緩、明快。
師:那麼我們來讀一遍。
生:(齊讀)
師:前面我們讀得那麼舒緩,好象怕驚動了什麼似的,為什麼要讀得那麼那麼輕、那麼慢呢?
生:因為寫的是靜景。
師:寫靜景為什麼要寫到驚鵲和鳴蟬呢?
生:也是為了寫靜景。是為了反襯出農夜的寂靜。
師:對,以動寫靜。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大家熟知的「推敲」之說。(簡介了「推敲」的故事)
師:請同學再次把它朗讀一遍。
生:齊讀。
師:如此清新的夏夜美景,怎不令人心曠——
生:——神怡
師:可是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發生了什麼變化?
生:下雨了。
師:對,「兩三點雨山前」,夏天天氣說變就變,而且夏雨多是瓢潑大雨,改為「兩三陣雨山前」好不好?
生:(議論紛紛)不行,「陣雨」太大了,讓夜裡散步的人狼狽之極,哪來喜悅?反而會讓高興之情一掃而空。
師:說得真好,就那麼兩三點「豆大」的雨,夜話的人可以不緊不慢地找地方避雨,喜悅悠閑自在之情不言自明。這不,接著往下讀詩,詩人喜在——
生:喜在找到了避雨的地方。
師:對,想什麼就來什麼。為什麼要特意說「舊時」?喜在舊時——
生:舊時茅店社檐邊
師:舊地重遊。喲,實在是喜上——
生:——加喜。
師:喜出——
生:——望外。
師:由此可見,這一部分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出來?
生:喜悅
師:那麼請同學們用喜悅的語氣把這一部分讀一遍。
生:(齊讀)
[評:抓詞句,抓想像,美表達,讓學生在品味語言中悟情感,也在品味語言中自覺提煉美化自己的表達。源於語言品味,歸於語言運用,學生同時收獲的還是一種美的享受。]
師:讀得真好,真有滋味。作者借景抒情,展現了農村夏夜的靜謐甜美、閑適宜人,表現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那麼同學們再悉心揣摩、慢慢品詠,看那位同學讀得最好。
生:(全班自由朗讀,後來有三個學生依次主動站起進行個人朗讀)(師進行簡單評說)
師:同學們剛才欣賞了這首詩歌,感覺如何?
生:美。
師:對,美在不染纖塵、美得令人心儀。那麼,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怎樣去欣賞一首詩歌。
生:先要讀。
師:對,接著呢?
生:理解。
師:理解什麼?
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怎樣才能理解呢?
生:要了解詩意。
師:如何了解詩意呢?
生:找出詩中所寫到的景物。
師:好。同學們不僅讀得好,還答得好,總結歸納得也很好。老師也總結歸納了一下。(出示投影並講讀:反復朗讀,體會感情;抓關鍵詞,品味語言;讀景組畫,情景交融。)
師:我們知道了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那麼,我們不妨嘗試著自己來欣賞《天靜沙 秋思》。同學們對照我所出示的思考題,組成學習夥伴,四人一組,展開討論。到時,你們選出最強的選手代表你們出來發言,看那組說得最好?好,開始!
(出示投影:1、這首詩歌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一關鍵詩句可以體現出來?)
生:(開展熱烈討論。)
師:准備好了沒有?
生:准備好了。
師:哪位同學第一個站起來說?
生:表現了作者傷心欲絕的感情,這可以從「斷腸人在天涯」看出。
師:「傷心欲絕」用得很好。作者為什麼會如此傷心呢?
生:因為他遠在天邊。
師:你怎麼知道他背井離鄉,遠在天邊呢?
生:從「天涯」二字可以看出。
師:「天涯」是什麼意思呢?
生:天邊之意。
師:因為他遠在天邊,所以才會傷心欲絕,愁思萬千,肝腸寸斷,哪些景物可以幫助表現作者的傷心之情呢?
生:通過十二種景物,表現了作者的傷心之情。
師:這位同學具有很強的概括能力,但能否把它們一一列舉出來呢?
生:(一一列舉出各種景物。)
師:能否把它組成一個場景?
生(紛紛回答):枯藤纏繞著老樹,黃昏時分,上面棲息了晚歸的烏鴉
一座小橋橫卧潺潺流水之上,波光里映出幾戶人家的房宇
荒涼的古道上,西風颯颯,一匹瘦馬踽踽獨行
那肝腸寸斷的遊子,遠在天邊遙望著故鄉
師:說得真好,太美了。簡直重新作了一首現代詩。希望這位同學努力成為一名真正的詩人。
師:為什麼要用「古道西風瘦馬」,而不用「古道清風瘦馬」呢?
生:西風吹在人身上有點發冷,肯定會令人心情不愉快,而作者這時心情極度傷感,用這種景物就能很好地襯托出作者此時的心情,清風給人的感覺是一種舒適的感覺,和作者此時的心情明顯不相吻合。
師:還有那些景物與前一詩相類,卻傳達出不同感情。
生:(七嘴八舌)
甲:「驚鵲」、「鳴蟬」、「蛙聲」與「昏鴉」就不同,同時鄉村之景,喜與悲卻不同。
乙:「明月下的別枝」與「枯藤老樹」組合成的畫面也不同,清新之夜和愁苦的黃昏所表現的感情也不同。
丙:不過,「小橋流水人家」好象很溫馨,很感人,不是傷感的。
師:是呀,我們說「枯藤老樹昏鴉」和「古道西風瘦馬」能使人感受到一種蒼涼和傷感,那麼「小橋流水人家」插在其間是否協調呢?誰來回答?
生:協調,因為黃昏時分烏鴉歸巢,而遊子卻遠在天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難以自禁。別人有家,盡享溫馨,而自己卻有家不可歸。那種傷心欲絕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這里又採用了反襯的手法。
師:說得太妙了,比老師說得都要好。同學們把這首詩好好地讀一遍,盡量讀出那種傷心的感覺,我看哪位同學讀得更好。
生:(依次有三位同學起來朗讀,效果都不錯。)
師:作者把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景物都寄予了濃濃的情感,可見「筆端無意,人寄悲歡」。世上景物千千萬萬,但詩人選景一定要選取那些適合所要抒發思想情感的景物。那麼我們能否從《天凈沙秋思》中抽出一句來和《西江月》重新組合,形成一幅悠閑愜意的畫面。你們說選那一句?
生:「小橋流水人家。」
師:你們怎麼又和我想得一樣,這說明我們的心是緊緊相通的,我還把它們重新組合成了一首新的《西江月》。
生:(躍躍欲試,討論異常熱烈)
師:老師也組了一首。
(出示投影並吟誦:小橋流水人家,
清風鳴蟬鼓蛙,
山前村樹稻花,
明月高掛,
豐收人在夜話。)
生:(異常熱烈的掌聲)
師:謝謝掌聲,同學們真會鼓勵人。你們說我這首詩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和馬致遠的《天凈沙》中的「小橋流水人家」所體現的感情同不同?
生:不同。
師:對,一個是歡快,一個是悲傷;大家一定要明白,景因情而生,情因景而顯,在平常的作文中,我們要學會藉助景物描寫來體現自己的心理變化,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
[評:情感迥然不同的兩首詩歌放在一起欣賞,尋找語言上的相通之處,教學設計才能找到迎刃而解的關鍵所在;而大膽地組合新詩,則是整個課堂設計的亮點所在、高潮之處!]
師:有人說:「品一壺清茶,讀一首好詩,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今天我們共同欣賞學習了這兩首好詩,想必已感受到些許生命的愉悅,希望大家在以後的日子裡,「讀天下美文,做少年雅士」。好不好?
生:(齊聲說)好!
師:我更希望大家能夠反復涵詠詩歌里蘊藉的深厚意韻,讓它溶入我們的生命和靈魂。使我們的筆端也能流淌出些許詩情畫意,給我們的人生增添幾多美麗飄逸。
[課後反饋:詩情畫意是古人創作詩歌時特意營造和追求的意境。抓意象,溯意境,向來是古詩欣賞的關鍵。而不管意象也好,意境也好,他們同樣披戴著語言的面紗,撩起這面紗,才能感受詩之美韻。本節課正很好地引導了學生學習感悟語言之美,學習運用美之語言。]

E. 將白樸的《天凈沙。秋》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進行比較,說說它們在內容和藝術手法上的異同

《天凈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樸創作的一首寫景散曲,作者通過擷取六種自然景物,給讀者描繪出一幅景色從蕭瑟、寂寥到明朗、清麗的秋景圖。
《天凈沙·秋思》這是馬致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標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
共同特點: 體裁相同(小令),描寫的都是秋景,頭兩句每兩個字都是一種獨立事物,表現的情感相同(悲涼,蕭瑟)
不同點: 馬致遠的「秋思」不僅寫景還寫人,突出了「思」,在末尾兩句時白樸寫的較為平淡。
《天凈沙·秋》曲題目雖為「秋」,並且寫盡秋意,卻找不著一個「秋」字。開篇先繪出了一幅秋日黃昏圖,營造出一種寧靜、寂寥的氛圍,再以名詞並列組合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遠及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至此,讀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蕭瑟、寂寥變為明朗、清麗了。此曲僅二十八字,但語言簡練優美 ,意義深刻。此曲表達了作者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處世態度。 此曲雖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情感的轉移。接著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並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為又一篇寫秋傑作。白樸的這支小令讀來卻有詞的意境。曲中雖無「斷腸人在天涯」之類句子,抒情主人公卻時隱時現,在煙霞朦朧之中,傳達出一種地老天荒式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天凈沙·秋思》 整首小令初看起來,純用白描手法,仔細揣摩,卻又滿是比喻象徵。用詞之精煉准確,結構之精緻巧妙,寓意之深刻廣泛,實為罕見。 這首小令寓情於景,生動的表現了一個長期流落異鄉的人的悲哀。這首小令句法別致,前三行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義豐。 「斷腸」二字為詩眼。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這首小令寄情於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過眾多自然景物的鮮明形象,濃重的深秋色彩,刻畫得淋漓盡致。語言特點:白描勾勒,言簡義豐,多方映襯,情景交融。

F.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白樸的天凈沙秋思的問題!

參考一下........

兩首詞在景物描寫上的不同點:
1、秋思作為描繪秋天的最著名(至少是之一)的一首詞,開篇連著三句,通過每句三個名詞,即每行三個簡單的事物描繪,最後點出一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心情,由外及內,由物及我,既有由物轉情轉換的流暢,又有由情及物的淋漓,確實是一篇難得的好詞;
秋也是寫物,但是通篇沒有一句寫情,只是播放風景優美的秋天的畫面,但是沒有象秋思里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的配音,只是通過畫面人觀眾自己去體會。
2、秋在對秋天景色的描繪上也和秋思有很大不同,同樣是寫秋景,秋思是從一開始通過幾個細微事物的描寫,感受作者內心的那份惆悵,「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都是近景,但是秋則是從遠景「孤村落日殘霞」到近景:「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然後又是遠景「青山綠水」,然後又是近景「白草紅葉黃花」。顯示出秋的作者心情和秋思作者的心情還是有差別的。
3、色彩感的不同:秋思整首詞里沒有一個顏色的詞,但是整體看確是灰色的;但是秋裡面卻有「青、綠、白、紅、黃」等色彩,同樣說明了作者的心情是不一樣!

兩首詞感情上的不同點......情感宣洩的程度不同!秋思和秋相比,知道秋思的人是佔多數的,這也說明了秋思這首詞更被大家認同,其主要原因就是這首詞通過白描的方式,描繪那些讓人感覺昏冷幽暗的事物,來點出作者心裡(其實也是所有普通人)對秋天的那種肅殺的悲冷,而情感上要歡快多的秋,在人帶來的情感宣洩的撞擊力上,要比秋思稍遜,所以大家更容易記住秋思。

G. 比較白樸<天凈沙 秋>和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

《天凈沙·秋思 》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一曲,篇幅雖短,卻為極多人所知曉,不失為千古絕唱。短短二十八字,刻劃出一幅非常真實生動的秋郊夕照圖。起首三句為鼎足對,一連推出九幅畫面: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蒼涼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飄泊不定而又憂愁的情懷。這里,作者創造性地將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組合在一起,使整個畫面富有流動感、生命感。同時,有意識地突出畫面的昏暗陰冷,以便充分表現「斷腸人」浪跡天涯的濃烈的羈旅愁懷。

《天凈沙·秋 》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該曲雖和馬致遠的《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情感的轉移。接著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並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為又一篇寫秋傑作。

下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兩首詞的共同點:
1、都是描繪秋天;
2、都運用了白描寫實的手法
3、都通過秋天的人物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兩首詞的不同點:
1、秋思作為描繪秋天的最著名(至少是之一)的一首詞,開篇連著三句,通過每句三個名詞,即每行三個簡單的事物描繪,最後點出一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心情,由外及內,由物及我,既有由物轉情轉換的流暢,又有由情及物的淋漓,確實是一篇難得的好詞;
秋也是寫物,但是通篇沒有一句寫情,只是播放風景優美的秋天的畫面,但是沒有象秋思里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的配音,只是通過畫面人觀眾自己去體會。
2、秋在對秋天景色的描繪上也和秋思有很大不同,同樣是寫秋景,秋思是從一開始通過幾個細微事物的描寫,感受作者內心的那份惆悵,「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都是近景,但是秋則是從遠景「孤村落日殘霞」到近景:「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然後又是遠景「青山綠水」,然後又是近景「白草紅葉黃花」。顯示出秋的作者心情和秋思作者的心情還是有差別的。
3、色彩感的不同:秋思整首詞里沒有一個顏色的詞,但是整體看確是灰色的;但是秋裡面卻有「青、綠、白、紅、黃」等色彩,同樣說明了作者的心情是不一樣!
4、情感宣洩的程度不同!秋思和秋相比,知道秋思的人是佔多數的,這也說明了秋思這首詞更被大家認同,其主要原因就是這首詞通過白描的方式,描繪那些讓人感覺昏冷幽暗的事物,來點出作者心裡(其實也是所有普通人)對秋天的那種肅殺的悲冷,而情感上要歡快多的秋,在人帶來的情感宣洩的撞擊力上,要比秋思稍遜,所以大家更容易記住秋思。

H. 白樸《天凈沙秋》賞析

天凈沙·秋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①,輕煙老樹寒鴉②,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注釋〕
①殘霞:晚霞。
②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
〔賞析〕
該曲雖和馬致遠的《秋思》有相似處,但卻又自有特點。首二句以「孤村」領起,著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造成曲子抒發情感的轉移。接著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以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立體交叉式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此曲極富藝術張力,一筆並寫兩面,成功地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賞心悅目的秋景作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為又一篇寫秋傑作。
白樸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為寫作的題材,我們從其中的修辭可以看出,他的文學涵養是極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麗的自然圖景構成,而白樸本人,就好像是拿著這些自然拼圖的藝術家,拼出一幅美麗中帶著和諧的人生圖畫。
寫秋景,自然難免要烘托出蕭瑟的氣氛,但是如果全以蕭瑟氣氛為全篇的寫作大旨,又會令讀者感受到沈悶而有壓力。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白樸在選用語辭時,便頗費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共用了六個圖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而其中任何一個圖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蕭瑟氣氛。為了要使這種蕭瑟氣氛活潑起來,於是作者接下來選用了「一點飛鴻影下」作為上半段的結語。如此一來,原本蕭瑟的畫面轉成了活躍,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現了另一種鮮活的生氣。最後為了加強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麗而有韻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為曲文的結束語。這兩句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而且「白草紅葉黃花」這三種顏色,是交雜在「青山綠水」二種顏色之中;「青山綠水」是廣大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如此交雜相錯,於是原本是寂寞蕭瑟的秋景,突然變得五顏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見,白樸的散曲寫作技巧有多麼高明了。

閱讀全文

與白樸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語文長城課程導學 瀏覽:795
公辦和教辦 瀏覽:69
上海高職院校公辦 瀏覽:949
廉江市第九小學校長 瀏覽:264
1984年小學5年級幾門課程 瀏覽:536
中小學生物考試總分 瀏覽:582
運城小學入學難嗎 瀏覽:245
中小學勞技活動制度 瀏覽:328
大祥區公辦幼兒園 瀏覽:909
2019寧波中小學生招生 瀏覽:887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教法分析 瀏覽:500
學習小升初 瀏覽:523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知識點講解 瀏覽:65
小升初美術試題及答案 瀏覽:513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瀏覽:244
小升初語文附加題 瀏覽:93
育才中學公辦 瀏覽:616
小學書法公開課教案 瀏覽:751
陪伴中考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87
教師節金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