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育 > 幼兒園備課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備課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1-01-26 20:07:32

Ⅰ 談談目前幼兒園教學活動存在哪些問題

一是執教者過分關注觀摩者的反應。要真正上好一堂觀摩課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執教者除了認真備課外,還要精心製作教具、課件,進行多次試教。可能每個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實施的效果粵時沒有人觀摩反比有人觀摩好。其原因在於我們過分關注觀摩者的反應,忘記了教學活動的真正目標是促進孩子的發展,這樣的課肯定不能達到最佳效果。其實教師只要時刻關注孩子,心中裝有孩子,就能在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充滿激情,並取得預期的效果。

二是勞師動眾地准備活動。有的執教者為了上好一堂公開課,總是想方設法,勞師動眾准備眾多的教具。殊不知有的教具非但起不了作用,反而會對教學活動產生干擾。筆者曾觀摩過一堂美術課,執教老師給全班40多個小朋友每人准備了一個頭飾,這些頭飾在這堂課中並沒有發揮多大實際價值,教學效果也很一般。還有些老師為了上好一堂公開課,事先製作了精美的課件,精心攝制了錄像,費力掃描了照片,甚至請人錄音,等等,總之是折騰了好幾個星期才告一段落。上課時,為了不使自己的一片苦心付諸東流,自然是小心地實施,惟恐哪個環節遺漏。在此過程中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都不是教師所關心的了。

三是擇優選用「小班化」教學。有的老師為了使教學觀摩活動課順利進行,常從全班幼兒中挑選20餘名「聽話」幼兒進行活動。這樣做,雖然整個教學過程井然有序,效果也比較好,但筆者認為這種以犧牲其他幼兒學習機會為代價的做法,易使這些被「遺忘」的孩子產生自卑、逆反的心理,進而挫傷他們的自信心,不僅不利於和諧師幼關系的建立,而且會給家長工作帶來消極的後果。其實調皮的孩子思維活躍,常能發表一些出人意料的精彩見解,教師若能把握時機,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就能對這些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是水分十足的「精彩演出」。一般的觀摩課常出現這種情況:活動形式新穎,活動場面熱鬧,幼兒的思維活躍,表現出色,儼然是一堂精品課,殊不知這種課基本上是教師事先在班上認真反復排練,而且將問題的答案都告訴了孩子們的結果。有的觀摩課甚至連「錯誤」都是精心設計的。執教者為了完成精心策劃的30分鍾教學流程,根本不考慮活動中的現場生成,只是呆板地根據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孩子們根本無自主可言。這樣的觀摩活動不僅不能發展孩子的能力,還會讓孩子感到成人的虛假,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五是形似神非的克隆仿製。名師的示範課使聽課者如沐春風,於是有些好學的教師便把這些優秀的課例拿來仿製,這不失為一種取人之長的學習方法。可許多老師費了力卻只學了個形式,最多隻是照搬名師教學的主要環節而已。如有位名師的音樂教學活動出神入化,小朋友情緒歡快,動作協調,打擊節奏鮮明。之後另一名教師就認真仿製了這一堂課,雖然課的形式、語言、動作都很相似,但她的教學卻出了問題,孩子們在打擊樂器時根本沒有按她要求的節奏敲擊,教師由於根本無法控制局面,只好強行要求幼兒中途放棄。其實這堂課失敗的原因是這位老師對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估計不足,這些孩子平時節奏訓練不多,而且很少使用打擊樂器,以至於活動目標和孩子的實際發展存在較大的距離。這位老師的克隆課以失敗告終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Ⅱ 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存在哪些問題

教學環節展現的是一節教學活動的基本框架結構,是教師對教學活動如何有序開展的思考,其中蘊含了教師基本的教學觀和兒童觀,體現了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的基本認識。 (一)什麼是教學活動環節 教學活動環節,即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為達成教學活動目標而對教學活動內容呈現、教學方法運用所設定的步驟和順序,是對相互關聯的一系列教與學的活動的具體安排。它主要解決的是教師如何「教」、兒童如何「學」的問題,意味著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想好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再做什麼;何時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何時引發幼兒的原有經驗、何時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有效指導和幫助等。所以,教學活動環節安排的合理性對整個教學活動過程起著調節和控制的作用,也主導著教學活動的整體面貌。 (二)教學活動環節的作用 教學活動一般是由導入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組成,在這三個部分中又可以演變出喚醒、呈現、練習、鞏固、結束等各小環節。這些環節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及不同的教學活動目標靈活安排。其主要作用表現為: 為教師掌握教學活動過程提供一定的操作程序。 幫助教師合理組織教學活動內容呈現的順序。 為幼兒的學習提供逐步遞進的接受過程。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教學活動環節就像是一個支架,通過把復雜的學習任務進行分解,為幼兒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搭建平台,以便把幼兒的學習逐步引向深入。 (三)教學活動環節的安排 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常見的有兩種類型的教學活動模式,其環節安排的前後順序也會有所不同。 1.講授式教學 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教學活動模式,是教師直接控制教學活動過程,使幼兒從感知到達領會,再通過練習來運用所學知識或技能的一種教學程序。其環節的流程設計通常為:導人一呈現(示範)一練習一鞏固(交流)一結束。 案例 小班美術活動:吹出來的畫 ① 活動目標 1.學慣用吸管蘸顏料在白紙上隨意吹畫。 2.能對畫面進行想像並用簡單的語句大膽介紹。 活動過程 環節一:導入 教師出示範例(吹畫出的一棵枝葉茂盛的樹)請幼兒欣賞:「這是怎麼畫出來的?原來是老師吹出來的畫!真有趣!你們想學這樣的方法嗎?」 環節二:示範 教師先介紹材料以及材料的使用方法(重點是滴管的使用方法)。然後,示範吹畫的方法:「用滴管在你喜歡的位置上滴一滴你喜歡的顏色,然後放回滴管。嘴巴靠近紙面,用力吹氣。」 環節三:練習 請幼兒分組圍坐,開始創作。教師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顏料滴到紙上的過程並通過童趣的語言進行吹畫方法的指導,如「大風吹,小風吹;這兒吹吹,那兒吹吹……」 環節四:交流教師啟發幼兒觀察自己和同伴的畫,並說說吹出了什麼。 環節五:結束 展示幼兒的作品,請幼兒共同收拾材料和物品。 由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講授式教學活動模式作為一種直接教學活動模式在幼兒園教育領域中無法被完全拋棄,因為幼兒年齡小,故事閱讀、 ①本案例由苗文紅老師提供。手工製作、規則傳遞、動作學習等都需要教師直接示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講授式教學就不必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只要傳遞灌輸即可。相反,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尤其要注意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策略的設計與運用,以突出幼兒的主體性,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2.發現式教學 這是一種目前在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中積極倡導的教學活動模式。它是由教師創設情境拋出問題,讓幼兒通過主動體驗和發現,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讓他們在認知發生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方法。其環節的設計通常為:喚醒(設疑)——探索——交流——鞏固——結束。 案例 大班科學:電動玩具動起來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電動玩具的共同特徵——有電才會動。 2.在拆拆、裝裝、玩玩的過程中,掌握正確拆裝電池的方法。 3.對電動玩具有好奇心,樂於參與探索活動。 活動過程 環節一:喚醒 (1)玩一玩 教師出示各種電動玩具說:「這里有這么多的玩具,你以前玩過嗎?我們來開一個玩具運動會吧。請你選一個玩具玩一玩,讓它動起來。」 幼兒自由玩一會兒後,教師提問:「你的玩具動起來了嗎?你是怎樣讓它動起來的?」 (2)想一想 請幼兒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有的玩具打開開美就動起來了,有的開關打開了還是沒有動起來……並請幼兒猜測原因。 環節二:探索 (1)看一看 請幼兒打開玩具的「肚子」,看看裡面有什麼?(有的有兩節大小不同的電池,有的只有一節電池,還有的沒有電池等),並請幼兒想一想可以怎麼辦。 (2)試一試 請幼兒自主選擇合適的電池進行操作調整,嘗試使玩具動起來。 環節三:交流 (1)請成功的幼兒說說自己是怎麼做的。(電動玩具要裝滿電池才能動起來,而且電池要一樣大小的才行) (2)請沒成功的幼兒把玩具拿到前面,請大家一起研究解決。 (3)指導幼兒探索電池的正確安裝方法。(出示電池安裝示意圖,並請幼兒拿出電池進行觀察,發現電池有「嘴」、有「尾」的特點。請幼兒嘗試電池安裝的不同方法,研究怎樣排列電池才可以使玩具動起來) (4)小結:原來電池要平平的尾巴對著彈簧,突出的嘴巴對准平平的尾巴,兩兩相連才可以。

Ⅲ 幼兒園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思想,以主題活動為主要活動模式,以分科教學和區域活動為輔助形式的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開展至今,回首我們走過的道路,為我們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上的改革和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地時,同時也要清醒的看到教師在教育教學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當下"尋找解決教學問題的大策略"已成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明顯趨勢,要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就必須深刻挖掘幼兒園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化"概念模糊
我們一直在摒棄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盡管有幼兒園領導和部分老師通過各種形式學習了"小學化"對幼兒成長的危害,可是由於各種原因在理解上有偏差,導致在教育內容上也一律不準體現小學內容。其實我們反對的是小學化模式而不是完全小學化內容。比如在大班的幼兒園主題活動中就穿插了一些數的認識、點數、數的分解等小學一年級的內容,關鍵是我們一定要把這些知識以幼兒的形式教給幼兒,讓幼兒在看一看、聽一聽、擺一擺、玩一玩、動一動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中學習。所以我們應該清楚的理解反對"小學化"是反對灌輸式、無游戲式、無可操作教具的小學化模式而不是教育內容。
二、只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忽視活動目標的實現
因為在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時我們經常會說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所以導致老師本末倒置。在活動中老師們只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新穎性,不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年齡特點,忽視活動目標的實現。以中班科學"認識天氣符號",活動中教師安排了幼兒聽音樂感受不同的天氣狀態。由於幼兒缺乏對音樂的感知,一時難以快速地把聽到的音樂與不同天氣狀態相匹配。因此,多數幼兒不會分辨,最後只好由老師告之答案。看是形式多樣又新鮮,但是完全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這樣的教學形式是無法達到活動目標的。
三、只關注幼兒的動手參與,未引導幼兒的思維參與,
動手是幼兒的活動模式之一,是激發幼兒參與興趣的有效途徑。有的教師只注重提供給幼兒大量的材料,而忽視在操作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參與,導致雖然參與動手活動了,但是無論在經驗獲得、成功體驗和智能發展上都沒有收獲,也就是幼兒在知識、技能、情感上的三維目標沒有完成。以大班科學探究活動"自製飲料"為例,老師在示範配製飲料、介紹了提供的操作材料如:果珍、白糖、小蘇打、檸檬酸等說:"下面,就請小朋友自己選用材料製作飲料。"操作時,小朋友們都在忙著動手將這個材料、那個材料放入杯中,會盲從性的選擇,,忙得不亦樂乎,還不時地有孩子在品嘗自製的飲料,有的送飲料給老師看,有的告訴老師自己的飲料很難吃。當老師請幼兒說說"你是怎麼配製的?",竟沒有一個幼兒能清楚地說出自己究竟在杯中放了多少的果珍、白糖、小蘇打和檸檬酸。活動中,教師准備了大量的材料,孩子動手操作也忙得很樂呵,而在配製的過程中老師是讓幼兒感知認識,還是獲得經驗呢?在整個操作活動幼兒是在忙於將面前的材料放入杯中,唯恐動作慢了讓他人用完了,根本無心去思考怎樣配製才好吃,無法去關注自己配製過程的變化,經驗從何而獲。是讓幼兒體驗成功嗎?可是幼兒配製出來的飲料沒有一個是可以讓他自己連喝兩口的。可見這樣的操作活動看似幼兒動手操作了,並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但是仔細想想就要認真推敲這樣的活動我們到底是讓幼兒發展什麼?所以我們在讓幼兒動手參與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引導幼兒思維的參與,讓幼兒的智能得到有效的發展。
四、只關注幼兒主體性,忽視教師的主導性
在幼兒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人,所以我們在設計活動時更多關注幼兒主體性的實現。但是我們更要清楚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有效地引導幼兒才能最大化的實現幼兒的主體性。如大班"復習幾何圖形"教學活動,老師設計了"變魔術"這一操作活動即用一張長方形的紙變各種圖形。操作前,老師:"下面請小朋友當魔術師,用這張紙變圖形,看哪個小朋友變得又多又好。請小朋友拿起剪刀,開始變。"不一會兒,每個幼兒都剪出了好多圖形。當老師請幼兒說說都"變"了哪些圖形時,幼兒說的最多的是三角形,其次是梯形,正方形很少,長方形沒有一個,而說不出名的碎片卻佔了相當一部分。教師如果在幼兒動手操作前和操作時進行適時的引導相信結果會很不同。
上一頁12下一頁
上一篇:小班幼兒的快樂建築活動
下一篇:讓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

最新課件下載

幼兒園中班多媒體科學:水的秘密
幼兒園中班多媒體美術《有趣的手指印畫》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育——蔬菜品種多PPT課件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課件:大家的東西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大樹媽媽PPT課件
幼兒園小班多媒體手指游戲《兩只老虎》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鈴鐺說話PPT課件
幼兒園小班多媒體手指游戲《蘿卜房》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誰在叫PPT課件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課件:我的小手變變變

Ⅳ 幼教有哪些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問題:
1、重視幼兒技能技巧的培養,忽視各種能力、興趣的培養。例如,一個地區或一個幼兒園經常舉行唱歌、跳舞、繪畫等比賽,教師對如何培養幼兒的技能技巧也能一一道來,而對於如何去培養幼兒的能力和興趣,不少教師則往往感到陌生。無論從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要求,還是從幼兒個體的發展看,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應注重幼兒各種能力、興趣的培養。
2、關於智力和知識的關系處理。幼兒園教育應包含知識和發展智力兩個方面。但在實際教育中,則相當程度地存在著以知識代替智力的現象,有的幼兒園甚至花費大量時間教孩子們認字寫字,而很少指導幼兒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因此,針對當前教育、教學上的「脫節」現象,建立相互間的聯系,增進相互間的了解,加強相互間的合作。首先組織小學教師和幼兒園教師的座談會。讓小學教師對我園教師培養的孩子作出分析、評價,及給予一些有效的改進措施,以使本屆大班的「幼小銜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啟示。也給小學老師提出一些問題方法,使小學也能向幼兒園靠攏。組織有關老師進行學習,加強老師的思想意識。如:看錄像《小學生守則》,觀看小學老師上課、邀請小學老師來園現場指導等,了解小學對學生的要求及小學的一些情況。老師還要更新觀念,經常閱讀「幼小銜接」的有關文章。

Ⅳ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哪些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哪些
前的幼兒園一般有三類:
一是公辦幼兒園,皇帝女兒不愁嫁;
二是以價格競爭的幼兒園,市場准入門檻低;
三是民辦特色幼兒園,多數以雙語教學為特色,雖然大多數雙語教學只不過是一種廣告名稱形式而已,根本起不了多大效果,但是奇怪的是,很多家長都是沖著這個名稱送孩子來的。

也不知你的高標準是指那方面,不過最主要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一、特色學校的涵義與特徵

所謂特色學校就是以其獨特性、先進性、科學性、穩定性等區別於其它學校並取得顯著成績,為社會和其它學校認可的學校。「特色學校」是一所學校的特殊性或個性在辦學過程中的體現,它表現於教育思想、培養目標、師資建設、教學風格、教學管理等方面。

特色學校的獨特性是指學校在具有一般學校共性的基礎上,又有著與眾不同的個性,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這是特色學校的主要特徵;先進性是指學校有較高的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同時學校某項工作或學生某一方面的素質優於其它學校,某一方面的研究也屬於領先地位;科學性是指學校辦學符合教育方針、教育規律和教育實際,順應社會和教育發展趨勢,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經驗,有推廣價值;穩定性是指辦學的個性和成果能長期地顯示、保持和發展,經受得住時間的檢驗,成為學校的傳統,具有較深的社會影響,它標志著教育個性的定型和成熟。

二、如何創建特色學校

1、校長要有獨特的辦學思想。校長是學校管理的決策者和組織者。要創建特色學校,關鍵是校長的辦學思想要有特色。一個學校的辦學特色,實際上是校長辦學思想個性化的表現。校長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利用學校的優勢,發展自己的獨特見解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辦學特色。可以說沒有特色的校長,很難辦出有特色的學校。因此,校長要能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特點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辦學主張,找到辦學的優勢和突破口,從而揚長避短,創造出學校的特色。

2.要根據本校實際選准「突破口」,確立特色目標,並落實於辦學實踐。

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學校與學校之間在師資、辦學條件、生源等方面千差萬別。因此,辦學特色的確立,要結合本校實際選准「突破口」。如廣州市第109中學在創建「藝術教育特色」學校過程中,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確立了「師生精神面貌美、教學方法藝術美、校園環境文化美、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藝術專長不斷發展」的目標。四川綿陽市實驗中學在創建特色學校過程中將本校的培養目標確立為「綜合素質加特長」,並將培養目標具體分解為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負責、學會關心、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交際、學會管理等10個方面。確立特色目標後,要對發展戰略進行規劃設計,制定切實可行的分階段目標。四川綿陽市實驗中學在進行特色建設設計時確立了分三步走的發展規劃:

第一步為基礎建設階段,重在規范辦學的管理,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人力和物質基礎;

第二步為特色學校建設的初級階段,以創建特色項目為目標,充分發揮自己一二個優勢項目,並把特色項目化為對全校多數學生的素質要求;

第三步創建高層次特色學校,達到辦學有多方面的特色且形成獨特風格,全體學生各有特長,並且辦學質量高,社會聲譽好。在學校特色建設的發展戰略制定後,要圍繞特色目標優化學校教育資源配置和內部管理。一方面要將學校的人、財、物等教育資源重新配置優化組合,使其在先進理論指導下發揮最大的功能。另一方面校長要充分調動領導班子和全體師生的積極性,將校長的辦學思想轉化為全體教職工的自覺行為。同時還要強化學校管理,制定一整套為特色建設服務的規章制度,建立導向機制和激勵機制,在全校形成一種追求特色目......

Ⅵ 目前幼兒園教學活動存在哪些問題

(一)家庭教育的誤區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想讓孩子增加一些藝術細胞,便糊里糊塗地給孩子報名打著「藝術特色」的牌子的幼兒園,即便幼兒園沒有開設藝術教育課程,家長也會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樣的特長班去,希望孩子能在這樣的課堂上受到藝術的感染和熏陶。 1、藝術教育等同大雜燴 很多家長對藝術教育根本弄不明白,他們認為,藝術教育就是讓孩子學到課堂之外更多的東西,還給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興趣班,如「國畫」、「小提琴」等,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從這樣的教育中成為全才,完全忽視了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使得藝術教育成為一個快樂的出發點,到最後卻成為孩子沉重的負擔。 2、藝術教育成了技能訓練; 很多家長知道重「術」不重「道」是現在藝術教育中最常見的通病,但還是不自覺地拿彈得好不好、畫得像不像等作為孩子藝術教育成果的衡量標准,而忽視了孩子藝術修養審美情趣的提高,不少家長都認為藝術教育是教育的附屬名,學好藝術可以為各類考試添加籌碼等,使藝術教育成了技能訓練。 3、拿專業水平要求孩子。 我們知道,藝術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給孩子樂趣,並不是讓孩子過早地達到專業水平。但有些家長想當然地認為把孩子教得水平越高越好,從而拿一套專業人員的標准來衡量藝術教育的成果,而忽視了藝術教育和純粹的專業人才培養之間的不同,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法固然可以更快地提高孩子的藝術水平,但這和幼兒教育階段的藝術教育的初衷並不一致。 (二)幼兒園教育存在的誤區 藝術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幼兒天生就有熱愛和探索藝術活動的傾向,只是這種自然傾向被後天非自然的強化和訓練,大多無法繼續保持,往往被限制甚至被扼殺。主要表現在: 1、指導思想方面傳統落後 (1)技藝訓練為中心 長期以來,許多幼兒教師已經形成一套以技藝訓練為中心的外顯或內隱的觀念和行為模式。這些教師在幼兒藝術教育活動中,無論是在制定教育活動目標、設計教法,還是組織教學,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藝訓練的目標上。他們重視幼兒的正確描寫、製作和表演能力,卻忽視幼兒自身對藝術的感受和表達,這就扼殺了幼兒的藝術潛能和創造力。 (2)教師為中心 當前,我們的幼兒藝術教育活動仍然跳不出幼兒圍繞教師轉的怪圈。「教師讓我這樣做,我就這樣做」的現象仍然十分普遍。教師是絕對的權威,是萬能的知識技能的傳播者。教學活動由教師支配,教師讓幼兒觀察、模仿、記憶及回答事前教師准備好的問題,幼兒只能在裡面打轉轉、不能跳出來,即使是跳出來了,教師又馬上拉回去,幼兒只能被迫放棄個人「異端」的想法和探索行為。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只會扼殺幼兒的創造力,對幼兒的成長在害無益。 (3)知識為中心 傳統的知識觀認為教學就是用知識去填滿「全庫」(腦),學習就是獲取知識。知識是對經驗、事實、規則等的認識,而這種認識的真理性是絕對的、唯一的、靜止的,甚至是終級的。在幼兒藝術教育活動中,部分教師就深受這種傳統知識觀的影響,在教學中採取灌輸式教學,強調對知識的記憶、模仿和重復性的練習,造成培養出來的孩子膽子小,教師沒講過的不敢想、不敢做,幼兒又怎麼能發明、又怎麼能創新呢? 2、有失公正、兩極分化大 在以往我們的幼兒教育中確實存在著許多在失公正的地方。特別在幼兒藝術教育中,這種現象尤為嚴重。老師偏愛那些模仿力強、很會領悟教師意圖的幼兒,把他們歸為能力強的有才藝的一類。教師對他們另眼相看,指導得更為詳盡。而一些所謂「能力差」的幼兒,教師總認為他們是很難「開竅」的,就聽之任之、放手不管了。這樣就造成「好得更好」、「差得更差」,兩個極端對幼兒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3、教學模式呆板 在傳統的藝術教育中,不能不承認,我們是沿著反幼兒發展規律之道而行的,從入園就把孩子置之「依樣畫葫蘆」的寫實樊籬,老師先常常在黑板上畫個範例,要求照葫蘆畫瓢,稍有出格,便加以制止和批評,過分強調知識技能的掌握,如圓畫得圓不圓、線條畫得直不直等。最後是展示作品,幼兒互相欣賞(比誰畫得像)。這種藝術教育的後果是幼兒藝術感受能力下降,直覺整體的審美方式遭到破壞,審美經驗極度缺失。這種教育模式下教出來的幼兒往往也很呆板,作品千篇一律。

Ⅶ 幼兒園教研存在什麼問題

幼兒園老師每周都會對本周共性的一些教育現象進行分析、探討並尋找進一步研究的教育契機和方法,這個過程就叫做教研。
然而,在很多時候,教研都會淪為一種形式上的任務,人在心不在,成效很低。經常會出現一些共性的問題,比如:

討論時都是在說困難,說問題,發牢騷,現場想當然說一下,沒有深入思考,脫口而出;

沒有解決辦法,只有一堆問題,就算所謂的解決辦法,也只不過是一些粗淺的經驗之談,談不上是策略,都是拿過去一些俗套的做法來反復炒冷飯。將經驗之談等同於教研。

解決問題的思路主要是集中於一些程序性的、事務性的安排,並沒有很多價值,只是說明了在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如何評估效果都不管。

思維發散,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基本上沒有聚焦在一個問題上,各說各話。大家之間沒有在一個共性的框架內進行思考。

教研組長說的多,參與教研的人聽得多,基本上成了授課。

對於這種現象,有一些方法可以改進:

1. 教研議題的選擇及教研思路要有一個基本的框架,所有教研成員都需要圍繞著「發現問題—定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將教研思路確定為一個固定的框架,每個人必須在這個框架內展開思考和討論。這種框架的結構大概是這樣的:

發現問題:根據近段時間各班發現的一些共性的問題,如孩子表現出來的共同興趣,共同困惑或共同行為。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定場景下的行為現象」。例如:「在接送時,孩子拿著接送卡,看著上面有的只貼著爺爺和媽媽,然後就很好奇的問對方:為什麼你沒有爸爸的?」

定義和分析問題:這種現象意味著什麼,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其背後的根源是什麼,有什麼進一步促進孩子理解和發展的關鍵點?上面這個例子說明孩子對家庭成員關系表現出一定的興趣,但並不能很好理解不同家庭會有不同的成員關系,而且不理解接送卡上會有不同的人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沒有相應的家庭成員,而是因為接送卡的接送人是經常監護人的關系。所以,孩子需要進一步了解兩方面的內容:1、家庭結構及成員關系;2.接送卡的原理。

以上兩點確定為教研的議題,需由教研組長提前發放給教研成員,並且要求按照不同的拓展場景,准備好自己的行動策略方案。

解決問題(拓展問題場景):根據孩子的一個原有認知的分析,定義其進一步拓展學習的場景。這些場景覆蓋了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區域活動中的不同學習角、自由活動的游戲、生活活動和過渡環節、戶外活動等。同時,還需要考慮這些學習場景適宜教師介入的程度,選擇合適的教學型態,例如,是讓幼兒自己探索的自主學習(型態1),還是教師半結構介入的觀察指導(型態2)或者教師全介入的集體或分組教學(型態3)。列一個「場景—教學型態」的問題解決場景列表。

接下來就是重點了,教研要求每個人按照這些場景,根據自己提前准備的思考,頭腦風暴記錄出所有可能的行動策略,這些行動策略就是每個老師根據不同場景給出的拓展學習的方法。比如,孩子需要如何了解家庭結構及成員關系,通過「過渡晨談環節」(場景)的「兒歌跟唱」(型態1)「家族歌」(爸爸的爸爸是什麼,媽媽的媽媽是什麼,……)就是一種拓展學習的行動策略;而在美工區的區域活動中(場景),幼兒繪畫家族成員(型態1)並且在老師指導下剪貼成家族圖譜(型態2)就是另外一種做法。每個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結合問題場景,頭腦風暴出更多的可能性。注意,此時要對每一條行動策略署名,確保教師智力投入成果。

選擇並篩選行動策略:頭腦風暴後所有的行動策略不可能都採納或者都實現。因此,需要進行篩選,根據下一周可能的時間,確定可以做的哪些行動策略,並且要確定如何評估這些行動策略有效的觀察指標,是拍照,文字記錄還是觀摩反思,納入教研後的行動計劃。在下一次教研時,對這些實施的行動策略進行五分鍾效果評估,並由此開展下一個研究議題。

最後,強調一些教研組長的三個關鍵角色。

1. 組織教研選題;

初期可以由自己選題,由於選題關繫到教研成果,後期老師會傾向於選擇有利於自己的選題,因此,可以逐步放開選題范圍。

2.主持教研過程。

教研開始前至少兩天發放議題,前五分鍾回顧上一次議題的行動實施效果,五分鍾引入新課題並且每個人可以補充發現的問題和現象,聚焦定義和分析問題。接下來根據問題拓展場景,每個場景進行頭腦風暴,記住兩個原則:其他人說過的不說,先說先得;每個人都必須說,說完要署名,對自己的智力負責(有本事你就一直胡說八道吧…)主持人要在這個環節聚焦和把控時間,避免超時。最後利用十分鍾討論確定行動研究策略和如何評估行動實施成果與否的方法,並將結果記錄在教研記錄表上。最後一分鍾,主持人總結並預告下一次教研事宜。

3.評估教研貢獻及轉化教研成果。

教研記錄表上有每個人的思考結晶並署名,可以在年級公布教研記錄表(是驢是馬拉出來溜溜,有公眾評價壓力)

上交教研記錄並定期集結成冊,按主題、學期或者年級分類集結成冊,可以申請幼兒園出資作為教研成果集。

將教研記錄轉化成為教學筆記、教育案例或者教育論文。她們之間的差別是:

教學筆記:記錄一個現象、案例和自己的思考、隨想;

教育案例:描述一個觀察到的現象、案例以及自己的行動策略(和其他人無關),以及最後的思考。

教育論文:根據教研的思維框架。1.描述問題背景(問題和現象-分析問題的成因—定義問題的本質和根源)——2.解決問題的思路與策略(應用場景1-策略1;場景2-策略2;……)——3.行動策略的實施以及效果評估(具體採用了哪些策略,並且實施效果如何:照片、記錄、觀察反思等證據)

Ⅷ 幼兒園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或問題

一、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常見問題

1、教師易於忽視幼兒生活活動的價值

幼兒教育活動實際就是寓教於樂,由於幼兒的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在思維能力以及認知能力方面都比較弱,這個時候教師的指導和鼓勵對於幼兒思維與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而幼兒活動就是要從幼兒這些特點出發,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思維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幼兒教育的生活活動在這些方面的作用顯著,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幼兒教師並沒有看到生活活動的真正價值,忽視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在活動中對於幼兒保護過渡,導致活動失去意義,幼兒多於順從,過於依賴,教師權威性太強,幼兒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會完全迷失在教師的威懾力中,這種現象當然上了小學之後會更加明顯.

2、幼兒喪失了在游戲中的自主權

幼兒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幼兒的獨立動手能力,並從幼兒年齡以及身體的特點出發制定各種游戲活動,而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幼兒自主資源是作為主要的特徵,也就是在游戲中幼兒是游戲的主體,但是目前很多幼兒教師卻忽視了這個問題,很多游戲都是教師自己設定的,幼兒並沒有主動權,活動基本是教師實現教學的一個固定環節,幼兒無法自主選擇,因此幼兒天性無法得到得到釋放和發展,只能夠在模式化的活動中玩耍,活動的教育意義並不大.

3、教學活動忽視幼兒已有生活經驗

幼兒園教學應該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融入到游戲活動中,通過幼兒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場景實現教育,從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從中獲得生活經驗,拓展幼兒能力,但是我國很多幼兒教師並沒有重視活動中生活經驗的培養,因此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質量的策略

1、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大量的活動實踐中發現,很多孩子十分活潑,思維活躍,能言善辯,喜歡游戲,但是在學校就寡言寡語,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為孩子營造更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最大限度消除孩子與自己之間的距離感,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必須多媒體教學方法、音樂游戲法等,這些都能夠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再快樂中學習.

如:學習「雲」這個生字的時候,教師可以採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這首歌並配有動畫,和學生開展小組合作的游戲活動,並讓同學們聆聽思考問題――雨是如何形成的?學生帶著問題看動畫影片,注意力一下子就會被吸引,對於音樂的興趣進而增加,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另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提升了音樂本身的趣味性,培養了學生聽辨能力以及觀察事物的能力,從而學習更加原因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大大的激發了求知慾望.原本枯燥的課堂環境變得更加活潑,親切,孩子也更加喜歡學習.

2、構建開放性教學模式

對於幼兒教育來說,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幼兒的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大學生一樣一直坐在椅子上老老實實的學習,他們需要游戲,需要動手動腦,想要更多的了解這個未知的世界,因此幼兒教師除了具備能歌善舞這樣的傳統教學素質之外,還應該具有開發性的教學意識,讓學生更多的去親近大自然,去看、去聽、去觀察,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取知識,這樣的教育效果非常顯著.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備課存在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語文長城課程導學 瀏覽:795
公辦和教辦 瀏覽:69
上海高職院校公辦 瀏覽:949
廉江市第九小學校長 瀏覽:264
1984年小學5年級幾門課程 瀏覽:536
中小學生物考試總分 瀏覽:582
運城小學入學難嗎 瀏覽:245
中小學勞技活動制度 瀏覽:328
大祥區公辦幼兒園 瀏覽:909
2019寧波中小學生招生 瀏覽:887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教法分析 瀏覽:500
學習小升初 瀏覽:523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知識點講解 瀏覽:65
小升初美術試題及答案 瀏覽:513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瀏覽:244
小升初語文附加題 瀏覽:93
育才中學公辦 瀏覽:616
小學書法公開課教案 瀏覽:751
陪伴中考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87
教師節金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