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苏教版本 > 初二下册物理苏教版

初二下册物理苏教版

发布时间:2020-11-25 06:16:30

『壹』 求苏教版初二下物理的公式 越多越好

I=U/R
U=IR
R=U/I
P=W/T
P=UI
P=U^/R
P=I^R
Q=UIt
物理量
物理公式
电流
定义式I=Q/t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I=I1=I2
并联电路I=I1
I2
电压
串联电路U=U1
U2
并联电路U=U1=U2
电阻
串联R总=R1
R2
并联R总=R1R2/(R1
R2)
电功率
定义式P=W/t
普适公式P=UI
电功
定义式W=UIt
已知电功率W=Pt
已知电量W=UQ
导体热量
焦耳定律Q=I2Rt
面积
正方形S=a2
长方形S=ab
圆S=π(D/2)2
体积
柱体V=Sh
排液法V固=V2-V1
正方体V=a3
浸没时V排=V物
速度
定义式v=s/t
平均速度v=s总/t总
密度
定义式ρ=m/V
重力
G=mg
浮力
公式法F浮=ρ液gV排
称重法F浮=G-F'
漂浮和悬浮F浮=G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产生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沉底时F浮=G-N
压强
定义式p=F/S
液体内部p=ρgh
功率(机械)
定义式P=W/t
汽车功率P=Fv
功(机械)
定义式W=Fs
总功W总=W有用
W额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同方向F合=F1
F2
反方向F合=F1-F2
水平桌面上受到物体的压力F=G总
液体、气体的压力F=pS
机械效率
定义式η=W有用/W总
提升重物η=Gh/Fs
水平移动重物η=fs物/Fs
热量
燃料燃烧Q=qm
物体吸放热Q=cmΔt
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
势能
Q=U^/Rt
Q=I^Rt

『贰』 初二物理下册习题(苏教版的)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在物理学中,质量是指 。国际单位是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 。物体的质量不随 、 、 、 的变化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一个常用单位是 ,计算公式是 。
*2.天平应放在 台上,调节平衡前应将游码拨到标尺的 处。调节平衡时,如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线左侧,应旋转 使它向 移动。用天平测质量时,物体应放在 盘内,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盘中添加 。使用量筒前,应观察它的 和 ,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若液面呈凹形,则应以凹形 为准。
知识的应用
**3.测不规则的小固体的密度时,质量可用天平直接称量,而体积要用 和 配合测量,然后用公式 计算密度。测盐水的密度时,盐水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步骤安排很有讲究。请写出最主要的操作步骤:(1) ;(2) ;(3)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ρ= 看出,一个物体的质量m越大,它的密度ρ就越大
B.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若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则说明这种液体肯定是煤油
C.一滴水和一杯水的质量不同,所以它们的密度也不同
D.使一个铜块温度升高时,铜块的密度将变小
**5.一个质量为158g的空心铁球,体积是30cm3,已知铁的密度是7.9×103kg/m3,则该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 )。
A.20㎝3 B.14㎝3 C.17㎝3 D.10cm3
***6.一个容器盛满水总质量为65g,若将30g砂粒投入容器中,溢出水后再称,其总质量为83g。求砂粒的密度。

知识的拓展
***7.一个能装1kg水的瓶子,它一定能装1kg的( )。
A.硫酸 B.汽油 C.煤油 D.酒精
***8.有外形大小相同的铜、铁、铝三只球,称得它们的质量恰好是相等的,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铜球是空心的,铁球和铝球是实心的
B.铜球和铁球肯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实心的
C.三只球肯定都是空心的
D,三只球肯定都是实心的
****9.一个钢瓶里装有压缩气体,当从钢瓶中放出部分气体后,瓶中剩余气体( )。
A.质量和密度都减小 B.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D.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10.考古工作者从一批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枚大约如火柴盒大小的印章(但不像火柴盒那么规则,四周和上端都有浮雕)。按常理,印章多为石头的,而这枚印章清洗后从色泽上看像是金属的。为搞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材料的,考古人员决定测出它的密度看看。现在把这个任务交给你,请你选用实验室常见的实验器材或常见的生活用品做实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枚印章放不进常见的量筒或量杯。
(1)你需要什么资料以备实验时参考?
(2)实验室只有常见的量筒,你是否选用它?
(3)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包括使用什么器材,怎样操作,如何处理实验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等)。

质量及测量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物体和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铁钉是 ,组成铁钉的铁是 。[1.0]
*2. 叫做质量,常用符号 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 、 、 。[2.0]
*3.物体的质量不随 、 、 而改变,也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1.0]
*4.日常生活中测质量的器具很多,如案秤、杆秤、台秤以及电子秤等。实验室用天平称质量,常用的天平有 和 。[1.0]
*5.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 ;调节平衡时应先将游码放在 处,然后调节横梁上的 ,当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时,天平就平衡了;称量物体时,被测物体应放在 盘里,用 向 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恢复平衡。[3.0]
*6.天平的秤量是指天平 。使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应不超过天平的秤量,以免损坏天平。[1.0]
*7.变换单位:[1.5]
1.2t= kg 3×105g= kg 450mg= kg
*8.一只鸡蛋大约是( )。[1.0]
A.50mg B.50g C.0.5kg D.50mg
*9.称量物体质量时,天平盘中有50g砝码一只、l0g砝码一只,当移动游码至2.4g刻度时平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g。[1.0]
**10.下列现象中,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1.0]
A.一块冰渐渐熔化成水
B.一杯水不断地蒸发
C.将一团橡皮泥捏成一个玩具
D.一段金属丝被烧红

知识的应用
**11.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一只苹果的质量约为0.15 。[1.0]
**12.太阳的质量约为2.0 ×1030kg= t,地球的质量约为6.0×1024kg= t;太阳的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 倍。[2.0]
**13.一根铁棒,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其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哪种?( )。[1.0]
A.轧成铁片 B.给它加热
C.用锉刀锉 D.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去
**14.在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当按 的顺序(选填“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调换砝码的大小时发现,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取出最小的砝码又嫌少,这时应采取 的方法使天平恢复平衡。[2.0]
**15.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前发现,横梁上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为使天平平衡,应采取的措施是( )。[1.0]
A.适当移动一下游码
B.适当移动一下天平的位置
C.旋转横梁上的螺母向右移动
D.旋转横梁上的螺母向左移动
**16.甲物体质量为lOOg,乙物体质量为20g。比较这两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时,下列表达最确切的是( )。[1.0]
A.甲的质量多,乙的质量少
B.甲的质量高,乙的质量低
C.甲的质量大,乙的质量小
D.甲的物质大,乙的物质小
***17.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铜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有50g、20g的各一个,游码位置如图5-1所示,该铜块的质量为 g。如果把实验移到上海金茂大厦顶层进行,则该铜块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001年,上海市中考题) [2.0]
***18.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1.0]
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
D.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2002年,安徽省中考题)

知识的拓展
***19.称量某物体质量时,右盘中放有100g砝码一只,20g砝码一只,10g砝码一只,调节游码至图5-2所示位置时,天平恰好平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 )。[2.0]
A.135g B.134.4g C.135.1g D.134.8g
***20.一张邮票的质量太小了。用天平称量一张邮票质量的做法可行的是( )。[1.0]
A.因为天平是测量质量的精密仪器,所以可以直接称一张邮票的质量
B.将一张邮票和一个小铁块一起称,再单独称小铁块质量,两次相减可得邮票质量
C.称数十张邮票的质量,除以邮票的张数,可得一张邮票的质量
****21.甲、乙两同学为一个实验小组。他们私下达成了一个协议,甲称一个物体的质量,然后乙再称另一个物体的质量。现在甲已经称完了,于是乙就把天平移到自己的面前。对于乙来说,在他称物体质量前( )。[1.0]
A.不需要再调节天平平衡 B.必须重新调节天平平衡
****2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铁块的质量,他的操作步骤如下:[2.0]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把铁块放在左盘中;
D.把游码拨到零刻线处;
E.向右盘中加砝码并调整砝码的大小,移动游码至天平恢复平衡;
F.读出铁块的质量;
这位同学的步骤错了。正确的操作顺序应当是: (填字母)
****23.对于天平上的平衡螺母和游码这两个可调的部件来说,在称量前调节横梁平衡过程中,不能调节 ,在称量过程中调节平衡时,不能调节 。[1.5]
****24.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右盘已放入了砝码,游码也移动到了某一位置,这时发现指针向分度盘中央刻线右侧偏离少许。此时应( )。[1.5]
A.将右盘中的某只砝码换小一些
B.将游码向左移少许
C.将游码向右移少许
D.旋动平衡螺母向左移少许
****25.用天平称出一墨水瓶最多能装水的质量,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称出空瓶的质量,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方法二是,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掉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你对这两种方法的看法 ( )。[1.5]
A.随便用哪一种方法都一样
B.用第一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6.天平是较精密的测量工具,砝码锈蚀或缺损了就不能再使用。如果砝码生锈(质量增大)或缺损,对称量质量的影响是( )。[2.0]
A.若生锈,称得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大
B.若生锈,称得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小
C.若缺损,称得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小
****27.一位同学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他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然后对天平进 行调节,由于疏忽,当游码还位于0.1克位置时就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标尺中间的红线,然后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当天平右盘中放入20g砝码2个、5g砝码1个时,天平的指针恰又指在标尺中间的红线上,则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应为( )。[2.5]
A.45.1g B.45.0g C.44.9克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注:本题解法请参考《举一反三解题经典●初中物理》第15页)
****28.某实验室里有一架托盘天平(带有一盒砝码),横梁上的调节螺母已无法旋动,其他部件均保持完好,天平的等臂性也没有改变,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横梁的平衡时,指针总偏向分度盘的左端,调换左、右两盘的位置也无法改变这种状况,请你利用这架天平测出一个小金属块的质量(可以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注:本题解法请参考《举一反三解题经典●初中物理》第16页) [3.0]

****29.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不必要的是( )。[1.5]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的“0”点上
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一定要等指针完全停下来 (199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题)

密度及应用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实验表明,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不同体积的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也不同,物理学中用 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0.5]
*2.某种物质 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用字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 。[1.0]
*3.水的密度是 kg/m3,在铁、铝、铜这三种物质中,密度最大 ,密度最小的是 。取质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块,则 的体积最大, 的体积最小。[1.5]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测定物质的密度 鉴别它是何种物质(选填“一定能”或“可以”)。[1.0]
*5.密度公式ρ= 可以变换成m=ρV和V= 。由这三个式子引出了如下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1.5]
A.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质量一定,它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D.物质的体积一定,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6.下列现象中,物质的密度发生变化的是( )。[1.0]
A.一杯水倒掉一半 B.一块铁热胀冷缩
C.一块玻璃打碎了 D.粗铜丝变成细铜丝
*7.下列对某种物质的密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1.0]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同时跟体积成反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8.量筒或量杯是能够直接测出 的量具。量筒或量杯标注的单位一般有cm3(厘米3)或mL(毫升),这两个单位的关系是:1mL= cm3。[1.0]
**9.一只空瓶的质量为3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800g,而装满另外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700g。求:(1)瓶子的容积;(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3.0]

**10.1m3的冰熔化成水后体积是多大? [1.5]

**11.一个容积是2.5L的饮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能装多少kg?用它装酒精,最多能装多少kg? [3.0]

**12.油罐车每一节的容积是50m3,要运送800t密度为0.8×103kg/m3的油,需要几节油罐车? [3.0]

**13.测得一木块的质量是10.8g,体积是24cm3。木块的密度是多少kg/m3?[2.5]

**14.有一块金属,质量为356g,体积是0.04dm3,求该金属的密度。[2.0]

**15.一只量程为lOOmL的量筒,里面已注入了50mL的水,再将一个质量为54g、密度为2.7g/cm3的铝块放入量简中,水能淹没铝块,求:①量筒中水的质量;②放入铝块后,水面到达的刻度值。[3.0]

**16.使用量筒或量杯时,应先观察它的 值,即量程,还应观察它的 值,以便迅速准确地读数。一般液体放在量筒或量杯中时,其液面略呈凹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 ,并以凹形的 为准。
在量筒里先盛些水,当一个物体放入时,物体要排开水,水面要上升。物体的体积多大,它排开水使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多大。相反,知道了水面上升了多大体积,就知道了物体的体积。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排液法”。采取这种办法时,要求液体(水)必须淹没固体。如图5-3所示的量筒,量程是 ,分度值是 。图甲中水的体积为 ,图乙中水和小固体的总体积 ,小固体的体积是 。[5.0]

知识的应用
**17.一支蜡烛的密度是0.9g/cm3,合 kg/m3。点燃一段时间后,剩下的一段蜡烛的密度将 0.9g/cm3(选填“大于”或“等于”、“小于”)。[1.0]
**18.一块铁,把它放在炉火上加热,它的温度升高了,则它的质量将 ,它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或“不变”、“变小”)。[1.0]
**19.寒冷的冬天,在一个玻璃瓶里注满水并拧紧瓶盖。晚上把它放到室外,第二天早上发现瓶里的水结成了冰,而瓶子破裂了。瓶子破裂的原因是 。制造航天飞行器时,应选用密度 的材料。[2.0]
**20.要想一次较精确地用量筒量出80mL的酒精,应选用下列哪种规格的量筒?下列各项中,前面的数值是量筒的量程,后面的数值是量简的分度值( )。[1.5]
A.50mL lmL B.100mL 2mL
C.250mL 5mL D.500mL lOmL
**21.两个正方体物块,质量相同,边长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1.5]
A.2:1 B.4:1 C.1:8 D.8:1
***22.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棒截成两段,两段的长度之比是2:1。则它们的质量之比和密度之比分别是 ( )。[1.5]
A.1:1和1:1 B.2:1和1:1
C.2:1和2:1 D.1:1和2:1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0]
A.因为密度是物质的性质,所以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物质的密度都不会变
B.在密度单位中,g/cm3比kg/m3大
C.物体里所含物质越多,它的密度一定越大
D.体积越小的物体,它的密度一定越大
***24.汽油的密度是0.71g/cm3。它的物理意义是( )。[1.0]
A.1cm3汽油的质量是0.71g
B.1cm3汽油的密度是0.71g/cm3
C.1g汽油的体积是0.71cm3
D.1g汽油的密度是0.71g/cm3
***25.有两块金属,质量之比是3:2,体积之比是2:1.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2.0]
A.3:1 B.3:4 C.4:3 D.1:3
***26.有一个质量为500g的瓶子,装满某种油后总质量为1.46kg,瓶子的容积是1.2dm3,求瓶中油的密度。[2.5]

***27.测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选择:我们的目的是测液体(比如盐水)的密度,既要测出被测液体(盐水)的质量,又要测出它的体积.实验不但要注意操作方便,还应尽量减小测量的误差。因此,该实验中测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步骤与通常所想到的有所不同。请你把三个主要操作步骤写下来:[3.0]
(1) ;
(2) ;
(3) ;
***28.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
甲方案:
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在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乙方案:
先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量盐水的体积,再测出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你觉得谁的方案好,请说明原因。(2002年,黑龙江省中考题) [3.5]

***29.一节运油车能装50m3的石油。为了知道一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采取了这样的办法:用量筒从车上取30mL的石油样品,称得石油样品的质量为24g。那么一节运油车能装多少吨石油? [2.5]

***30.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kg/m3。有一只铜球质量是178g,体积为25cm3。通过有关计算说明该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2.5]

***31.某机械厂要铸造100个铁质的机件,铸造该机件的木模用的木料的密度为0.7g/cm3,每只木模质量是4.2kg,求所铸造的这100个机件的总质量。[3.0]

***32.有一容器,装满水时质量是0.4kg,装满密度为0.8×103kg/m3的煤油时质量是0.34kg。求容器的容积。如果用该容器装满密度是1.2×103 kg/m3的盐水,总质量是多少? [3.0]

知识的拓展
***33.在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给 盘中添加小砝码。在读出物体的质量时,最容易搞错的是游码的读数,因此在读数时一定要认清游码标尺上 。在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中,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 和 ,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和 。[2.0]
***34.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 )。[1.5]
A.看上去不多不少
B.能淹没固体,且固体放入后水不会溢出
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固体,且固体放入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35.用已经调好的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下列几种做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个? ( )。[1.0]
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然后在右盘中从大到小添加或更换砝码
B.当把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时嫌多,而取出该砝码又嫌少时,可移动游码
C.当发现指针稍许偏离分度盘中央刻线时,可调节横梁上的螺母
D.如不小心使实验桌发生明显的抖动,应重新调节平衡后再称质量
***36.如果将密度较大的物体放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的左盘内,将密度较小的物体放在它的右盘内。则天平的反应是( )。[1.0]
A.肯定不再平衡 B.指针向左偏
C.指针向右偏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37.做测定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时,全班各实验小组所用的是同一种类型的石块,但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凡是正确、认真地进行实验的,所得的石块密度值都大致相近,略有差异。对实验结果存在差异的正确解释是( )。[1.0]
A.石块的密度与它的大小和形状有关
B.实验过程复杂,难免在某个环节上出现差错
C.在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面难免不出现误差
***38.有空心的铜球、铁球、铝球各一个,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那么,这三个球中,空心部分最大的是 球。[1.5]
***39.某塑料桶的容积是1OL,用它装密度为0.8g/cm3的煤油,每只桶最多能装 kg;如果有50kg的煤油,则需要 只这样的桶来装。[2.0]
***40.用同种物质做成几个大小不同的球,那么 ( )。[1.0]
A.体积大的密度小
B.体积大的质量大
C.体积大的一定是空心的
D.质量大的密度大
****41.测蜡块密度的方法讨论。测蜡块密度关键是想办法测它的体积。蜡块的特点是浮在水面上。[5.0]
讨论题
(1)如果给你量筒、水和一根大号缝衣针,你如何测蜡块的体积?把讨论结果简要记下来。

(2)如果给你量筒、水、一根细线和一个小铁块,你如何测蜡块的体积?把讨论结果简要记下来。

****42.完成实验报告。[4.0]
目的:测定矿石的密度。
器材:一小块矿石,天平和砝码,盛水的溢水杯,细线。
原理: (用公式表示)。
步骤:(A)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B)用天平称出待测矿石的质量m石;
(C)用天平称出矿石、溢水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M;
(D)用天平称出盛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m;
(E)把矿石用细线系好,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部分水。
上述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只要填操作步骤的序号)。
由以上测量结果得出:
(1) 矿石排开水的质量=m石+m—M;
(2) 矿石的体积= ;
(3)矿石的密度= (用公式表示)。(注:本题解法请参考《举一反三解题经典●初中物理》第19页)
****43.为了测定一个不规则小金属块的密度,请在下面的小括号中填写(1)、(2)、(3)……以表示正确的操作顺序:[3.0]
( )把金属块放入盛水的量筒内,读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
( )在量简内盛适量水,并读出水的体积
(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 )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
( )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 )算出金属块的体积
(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金属的密度
****44.有一枚金属制成的运动会奖牌,质量是32.04g。
(1)你用什么办法测出这个奖牌所用金属的体积?写出所用的器材及简要的步骤。
(2)若测得体积是3.6cm3,则所用金属的密度是多少kg/m3?[3.0]

盐水的质量(g) 玻璃杯和所剩盐水的质量(g) 盐水的密度(g/cm3) 盐水的体积(cm3) 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g)

****45.如图5-4是某同学测盐水密度的实验情况,请在表格上部空格内写上实验过程的顺序(用1、2、3……表示)并在表格下部空格内填写测量数据。[3.0]

****46.用同种材料制成A、B、C、D四个小正方体,测得边长分别为1cm、2cm、3cm、4cm,测得质量分别为l0g、80g、260g、640g,其中 正方体内部是有缺陷的。
****47.用天平、量筒、水、铁块等配合,测石蜡块的密度。先看某同学列出的实验步骤,然后回答问题。实验步骤是:
(1)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蜡块质量;
(3)用天平测铁块质量;
(4)向量筒中注入适量水;
(5)读出水的体积;
(6)用细线拴住铁块放入量筒内的水中,读出体积;
(7)取出铁块,再把蜡块系上放入量筒中,读出体积。
上述步骤中,不必要的步骤是 (填序号)。实验时,量筒中注入的水要适量,意思是:① ;② 。[3.0]
****48.有一枚体育运动会颁发的金牌,先称得它的质量为25g,再把它浸没到原先盛有20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202mL刻度处。通过有关计算说明这枚金牌是否是纯金制成的。(纯金密度是19.3×103kg/m3)。[2.5]

****49.某烧杯装满水总质量为350g;放入一金属块后,溢出部分水,这时总质量为500g;取出金属块后,总质量变为300g。求金属的密度。[2.5]

****50.用天平、量筒、水、小铁块以及一根细线配合测小蜡块的密度。写出实验的步骤。[3.5]

****51.一只瓶子,装满水总质量是500g,装满密度为0.8g/cm3的煤油总质量为450g。求瓶子的质量和容积。[3.5]

****52.一只质量为68g的瓶子,装满水后质量为184g;如果在瓶中先放入一个37.3g的金属片,然后再装满水,则总质量为218g。求金属片的密度。[4.5]

『叁』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苏教版)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 小孔成像。
5、光速:C=3×108m/s=3×105km/s。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镜:
⑴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二、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f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四、眼睛和眼镜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四、电路
1、 组成:
①电源②用电器 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第六章 《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四)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⑵电阻箱。
三、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 I=U/R
四、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五、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六、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 I=I1+I2+I3+……In
2、电压: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第七章 《电功率》复习提纲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 kwh=3.6×106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 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
4、单位:国际单位 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
⑵ “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 t 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 kwh、h”
6、测量: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三 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4、应用——电热器
四 生活用电
(一)、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
⑴ 低压供电线:
⑵ 电能表:
⑶ 闸刀(空气开关):
⑷ 保险盒:
⑸ 插座:
⑹ 用电器(电灯)、开关:
(二)、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三)、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八章 《电与磁》复习提纲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 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 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 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6、分类:
Ι、地磁场:
①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③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Ⅱ、电流的磁场:
①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②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③应用:电磁铁
三、电磁感应:
1、学史: 英 国物理学家 法拉第 发现。
2、感应电流: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 运动方向和 磁场方向 有关。
4、应用——交流发电机
5、交流电和直流电: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 电流方向 和 磁场方向 有关。
2、应用——直流电动机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测体积——量筒(量杯)
5、测固体的密度

第十一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Ⅱ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⑶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十二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四、杠杆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4、应用:
名称 结 构
特 征 特 点 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 动力臂
大于
阻力臂 省力、
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
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五、滑轮
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

『肆』 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知识梳理
1.质量:
⑴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⑵ 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⑶ 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⑷ 测量:
①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②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F.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③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 B、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偏大偏小: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砝码磨损,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砝码沾有油污或其它小物体,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游码没有移到0刻度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大的值就是游码的读数。
2.密度: xkb1.com
⑴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 公式:
⑶ 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⑷ 理解密度公式:
①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②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③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
④ 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
⑸ 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⑹ 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⑺ 体积测量——量筒(量杯)
① 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② 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cm3)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⑻ 测固体的密度:
① 原理:原理:ρ=m/v
② 方法:a.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m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
b.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
d.得出固体密度ρ=m/( V2-V1)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也可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规则固体体积可用刻度尺测量)
⑼ 测液体密度:
① 原理:ρ=m/v
② 方法: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d.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⑽ 密度的应用:
①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② 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③ 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④ 判断空心实心: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知识梳理
1.分子Xkb1.com
⑴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为10-10m。
⑵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 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 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④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⑶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2.电荷
⑴ 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⑶两种电荷:
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⑺电中性: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第八章 力
知识梳理
1.力
⑴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⑵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⑶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⑷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⑸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⑹ 力的测量:
①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② 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选”: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调”: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针是否指零,不在校正;
“测”: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⑺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⑻ 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2.弹力
⑴ 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形变。
⑵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
3.重力:
⑴ 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液体和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4.摩擦力:
⑴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⑵ 分类:

⑶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⑷ 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⑸ 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⑹ 滑动摩擦力:
①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应用:
⑴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九章 力与运动
知识梳理
1. 二力平衡:
⑴ 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⑵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⑶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⑷ 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不受力受平衡力

合力为0

平衡状态
静止匀速运动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
运动状态改变
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 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 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 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3.牛顿第一定律:
⑴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 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接下来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4.惯性:
⑴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5.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⑴ 由物体受力情况确定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⑵ 由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知识梳理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且物体竖直方向不受其他力时,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 A、B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 B、C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⑶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固体压强: xkb1.com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压强p:帕斯卡(Pa);压力F:牛顿(N);
受力面积S:米2(m2)。
☆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0.5Pa ;一本书对桌面的压强约50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 应用:
①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②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液体的压强
⑴ 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⑵ 测量工具: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⑶ 液体压强的规律:
①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③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大气压
⑴ 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用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⑵ 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⑶ 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吸盘。
⑷ 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① 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cm。
② 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③ 结论:大气压p0=76cmHg=1.0×105Pa(水银高度差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④ 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约为10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即:1.×105Pa (76厘米水银柱)
6.大气压的特点:
⑴ 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⑵ 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2000米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1mmHg)
⑶ 测量工具: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⑷ 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⑸ 沸点与压强:
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去水分。
⑹ 部分气体压强:(气体的体积,气体的温度,气体分子的多少等)
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⑺ 大气压应用:(☆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离心式抽水机
7.浮力
⑴ 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⑵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⑶ 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8.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2) 公式: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9.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② 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③ 说明:
A.密度均匀的物体切去一块后浮沉情况不变 【 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
B.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分析: 则:
C.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 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ρ物;V排<V物
D.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 比较ρ液与ρ物 。
E.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
ρ物= Gρ液/(G-F)
F.冰化为水后水面高度不变
G.改变物体的浮沉:a.自身重力发生改变 b.受到的浮力发生改变
9.漂浮问题“五规律”:
⑴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⑵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⑶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⑷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⑸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10.浮力的利用:
(1) 轮船:
①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②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11.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 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xkb1.com
(3) 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 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 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 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 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 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伍』 初二下册物理复习提纲苏教版

1、质量
(1) 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和毫克(mg)
1t 103 kg 103 g 103 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 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 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 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 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义
(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 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2)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②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 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和运动的方向改变。
(2) 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1) 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2)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1) 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2) 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9、力的图示的做图方法
(1) 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 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 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 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5) 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6) 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图
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则可以画力的示意图。
11、重力的概念
(1) 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2、重力的三要素
(1) 大小:G = mg
(2)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3) 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3、合力的概念
(1)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 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14、力的合成
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述:F合 =F1 + F2
(2)当两下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
数学表述:F合 = F1 — F2 (其中:F1 > F2 )
希望能帮到你啊O(∩_∩)O~

『陆』 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1、质量
(1) 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和毫克(mg)
1t 103 kg 103 g 103 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 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 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 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 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义
(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 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2)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②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 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和运动的方向改变。
(2) 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1) 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2)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1) 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2) 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9、力的图示的做图方法
(1) 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 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 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 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5) 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6) 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图
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则可以画力的示意图。
11、重力的概念
(1) 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2、重力的三要素
(1) 大小:G = mg
(2)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3) 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3、合力的概念
(1)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 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14、力的合成
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述:F合 =F1 + F2
(2)当两下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
数学表述:F合 = F1 — F2 (其中:F1 > F2 )

『柒』 初二下学期物理概念(苏教版)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捌』 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

要想记住公式,必须理解透公式的含义。

『玖』 苏教版初二下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
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
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的控制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
(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第二章 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存在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2.温度的测量
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1)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加热。
(2) 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以免洒出酒精引起火灾。
(3)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以免引燃灯内酒精。
(4)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用湿抹布扑盖。
3.温度计及使用
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水银、酒精、煤油)
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
(1) 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 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与容器壁接触)
(3) 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温度计需与被测物体接触
(4)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对于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到的温度与它的实际温度之间的关系是,实际温度为: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汽化的方式:
(1) 蒸发
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发生,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吸热致冷。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
(2) 沸腾
特点: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
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规律:不断吸热,温度持续不变。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现象。
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是气体遇冷放出热量或压强增大由气体直接变为液体的现象。
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闻不到的。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沸腾前,底部开始有气泡,气泡上升变小,当沸腾时,底部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水蒸气散到空气中。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体转变为液体的现象。
(1)晶体熔化
特点:溶化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溶化前后温度不断上升。
条件: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规律: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过程状态:固态——固液混合态——液态
(2) 非晶体熔化
不断吸热,不断熔化,不断升温,没有熔点。
过程状态:固态——软——稀——液态
2.凝固:物质由液体转变为固态的现象。
(1)晶体凝固
条件: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规律: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3) 非晶体凝固:不断放热,不断凝固,不断降温,没有凝固点。
3.熔化和溶化不要混淆,前者表示物质从固体变成液态的过程,而后者表示一些溶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如盐溶于水变成盐水。
4.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5.常见的晶体非晶体:
玻璃、石蜡、松香是非晶体,冰、海波、萘是晶体。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有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升华吸热,有致冷的作用,例如干冰。
2.凝华:物质有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凝华放热。
3.自然现象:露、雾和云都是水蒸气液化现象。雪和霜都是水蒸气凝华现象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 颜色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它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按光束的形状可把光源分为点光源和平行光源,电灯是点光源,手电筒是平行光源。
2.光的色散:让一束白光射到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偏射后照到白屏上出现了一条不同颜色依次排列的彩色亮带,这条亮带叫作光谱。这个现象的产生表面: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不同,红色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各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列。
3.色光的混合
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4.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各种色光都能透过的物体是无色。
(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将各种光全反射的物体是白色的,将各种色光全吸收的物体是黑色的。
(3)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5.光具有能量:光所具有的能量叫光能。例如,太阳能。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频率在 Hz到 Hz之间,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吸收红外线,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后温度升高。一切物体都发射红外线,不同的物体发生的红外线不同,即使同一物体在不同温度时发出的红外线不同。
2.紫外线:频率在 到 Hz之间,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高温物体会发射紫外线。
三.光线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小孔成像,影子。
2.光速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光在空气种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光年表示光在一年时间中所走的路程。
四.平面镜
1.表面平的镜子,平静的水面,平滑的金属面都可称为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大小相等
(2)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接跟镜面垂直
(3)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5)像是虚像(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西安相交而成,因此,没有光从虚像射出来)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成像(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潜望镜)
4.凸面镜和凹面镜
(1)凸面镜的特点:成缩小的像,观察到的范围比大小相同的平面镜中观察到的范围。
(2)凹面镜的特点: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汇聚到一点。
五.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反射中光的传播路线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如果反射光线是向着不同方向的,这种反射就叫做漫反射。
4.入射光线不动,若镜面转过a角,则法线也转过a角,反射光线则转过2a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或减小2a角。
5.物体的亮与暗决定于进入人眼光线的多少,光线多则亮,反之则暗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一.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三线共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三线共面,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二.透镜
1.透镜的类型:凸透镜和凹透镜。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1)通过凸透镜,所看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通过凹透镜,所看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焦点和焦距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个点F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f叫做焦距。
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变成发散光线,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其一是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其二是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过焦点,其三是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其一是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其二是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过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其三是入射光线延长线过虚焦点的发散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射出。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像距v
应用举例
正立或倒立 缩小或放大 实像或虚像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投影仪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放大镜
规律总结:
(1) 两个分界点: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两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 像的倒立和虚实:正立的像一定是虚像,像与物异侧倒立的像一定是实像,像与物分居透镜两侧。
(3) 像随物在主光轴上移动时,其方向具有一致性,物如果靠近透镜,那么实像在另一侧远离透镜,且像变大,虚像与物在透镜同侧也靠近透镜,且像变小,反之亦然。
(4) 物体与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间的距离最小为4f,否则不能成实像。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视力的矫正:戴凹透镜,使像后移,矫正近视眼。戴凸透镜,使像前移,矫正远视眼。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字母m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米,厘米和分米,分别用Km,cm,dm表示。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2.长度测量
刻度尺:零刻度,分度值,量程,单位。
使用前: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
使用时:(1)选对 (2)放对: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刻线应紧靠被测物体。(3)看对: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4)读对: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还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数。(5)记对:数字加单位,无单位,无意义。
3.误差: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1)选用精密仪器。(2)改进实验方法。(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测量时间: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要单位是秒,用字母s表示
5.测量工具:钟表,秒表等。
二.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
(2)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速度
公式:v=s/t v表速度,s表路程,t表时间。
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的还有Km/h
测量:利用刻度尺和计时器可测出物体的速度。
三.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即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2.变速直线运动: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
3.平均速度: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在粗略研究其情况时,仍可使用速度公式求出它的速度,这个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四.世界是运动的
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是普遍的也是绝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运动与静止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物理学中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改变,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我们在描述物体位置是否改变时,总是有意无意地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这个事先被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在物理学中称为参照物。参照物被假定为静止的,但不能将所研究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的相对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着,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参照物)而言。在研究机械运动时,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做机械运动情况的描述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性质
一.物体的质量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质量是物体自身的物理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通常还有g,mg,t。
2.质量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有学生天平,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使用说明:
(1)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 调节天平时,应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在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3) 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在标尺上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测量值,向盘里加减砝码应轻拿轻放。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里,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1.累积法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使用天平时需同时考虑其称量和感量。
2.测量液体的质量方法:先用天平测出容器的质量 ,再将被测液体倒入该容器内,用天平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 ,则被测液体的质量为 。
三.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应用
1.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常用 表示。
同种物质所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所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公式: =m/V单位是
变形式还有:m= V,V=m/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鉴别物质。
3.测量液体的仪器是量筒
使用量筒时应注意:
(1) 观测量筒:最大值,分度值
(2) 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水平台面上
(3) 读数时,应使视线与液体凹面的底部相平。
4.利用排液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1)先记录下量筒里面液体的体积 ;
(2)将要测的固体放入量筒中,再记录出液体的总体积
(3)则被测固体的体积 = —
5.溢水法测密度大于水的物体的体积:因为原来烧杯中装满水,所以被测物体的体积就等于溢出水的体积,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就是被测物体的体积。
6.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体积
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在水中漂浮不下沉,通常采用“针压法”或“配种法”使其沉入水中,测出其体积。
针压法:用大头针把蜡压入水中
配重法:用铁块与蜡栓在一块
五.物理的物理属性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且分子运动的快慢与运动有关(看不见的)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存在排斥力。且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分子间距离大时为吸引力(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距离近时表现为斥力(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分子间距离非常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4.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两种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二.探索更小的微粒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分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
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
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子,中子不带电;
质子由三个夸克。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第八章 力
1.力: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示图和力的示意图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的伸长量和它所受到的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2)矫正“0”点。
(3)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形变所具有的能量。
3.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两者的关系为:G=mg
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与水平地面)
作用点:重心
4.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将要运动或运动时,受到接触面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简单的判断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的方法是,如果没有力的作用物体会向哪边运动的方向就是相对运动方向)
分类: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在一定的范围内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一般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
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的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与它方向相反的外力的大小相等,使物体刚好能运动的那个力是最大静摩擦力。
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举例)
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
1.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作用点:接触面上
2.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公式: ,F表示力,S表示受力面积。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改变压强的方法:改变压力的大小或改变受力面积
3.液体的压强
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特点:(1)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种液体中,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公式:
测量工具:压强计
应用:连通器
4.大气压强
产生的原因:空气有重力,具有流动性
存在的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测量仪器是: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等
标准大气压:
变化规律:海拔越高,大气压越小。
与沸点的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5.流体压强
流体:流动的液体或气体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速度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应用:升力的产生(飞机等)

阅读全文

与初二下册物理苏教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语文长城课程导学 浏览:795
公办和教办 浏览:69
上海高职院校公办 浏览:949
廉江市第九小学校长 浏览:264
1984年小学5年级几门课程 浏览:536
中小学生物考试总分 浏览:582
运城小学入学难吗 浏览:245
中小学劳技活动制度 浏览:328
大祥区公办幼儿园 浏览:909
2019宁波中小学生招生 浏览:887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分析 浏览:500
学习小升初 浏览:523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知识点讲解 浏览:65
小升初美术试题及答案 浏览:51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浏览:244
小升初语文附加题 浏览:93
育才中学公办 浏览:616
小学书法公开课教案 浏览:751
陪伴中考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87
教师节金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