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师生 > 中小学生12心理

中小学生12心理

发布时间:2021-03-16 16:17:41

A. 12、13、14岁孩子的心理特征有哪些具体一些!

12岁孩子:
12岁的孩子更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他们很难长时间的关注同一件事情,凡是新鲜、具体、生动、形象新颖的对象,都能激起孩子的兴趣和吸引孩子的注意,这是1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之一。
12岁孩子社会经验少,所以注意的范围相对也小,不是很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有实验中发现,12岁的孩子心里只能同时注意到2-3个客体,是成年人的一般,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状态,可能孩子在聚精会神的读书,却忘了正确的坐姿。
12岁孩子的情感心理特点
12岁的孩子情感表现方式会显得比较容易激动,喜怒哀乐很容易就会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情感表达也越来越丰富,在学习兴趣或者是班级体中的比如友谊感、责任感等等都能自己逐步控制情感。当然12岁儿童意志还是很薄弱,自己的主动性独立性都还比较差,需要家长不断的督促,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意志力很弱。
12岁孩子的自我评价水平很低,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12岁孩子善于评价别人,但是很难正确的评价自己。
2、12岁孩子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但是却不容易看到缺点。
3、12岁孩子的评价标准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可能昨天还是好朋友,今天就会急赤白脸了。
叛逆时期的孩子心理的内心世界是孤独的,他们总是会产生一种对成人社会不能言说的排斥感,叛逆的孩子想尽快摆脱父母的管束,向往成人世界,在不停的寻找内心世界里对这个社会的的定义。
家长应该怎样对待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呢?不管怎么样教育,做父母的不能忘记一个道理,要讲情理,情在前面,理在后面,用柔和的方式对待自己叛逆期的孩子,说不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第一、多沟通观察,多观察揣摩自己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做父母的要跟孩子来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可能要扮演很多角色,甚至是超脱出自己的角色范围,从第三者的角度看待孩子叛逆的问题。
第二、冷静,面对正在跟你咆哮或者是说不的孩子要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等到孩子冷静以后再谈。
第三、寻求意见,多听取周围人的育儿经验,或者是跟老师多沟通交流,根据孩子的表现来酌情对待。
第四、不断进步,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断的尝试各种方式,这种方式不行,换一种方式沟通改变,直到方法有效为止,这样就找准教育方法了。
第五、跟孩子将心比心,也是做过小孩子的,曾经的我们也经历过叛逆期,所以孩子处于叛逆期的时候多体谅,多沟通,将心比心孩子的做法。

13岁孩子:
对新的兴趣满腔热忱
不论他感兴趣的东西已经属于更成熟的青年人,还是仍然属于很孩子气的东西,13 岁的少年总归有很多事情可忙,而且还可能在他喜欢的一些活动上尤其忙得兴致勃勃,满腔热忱。他的这份热忱可能会倾注到了一条小狗、一匹小马上,也可能会倾注到了体育运动上,甚至是跟踪摇滚明星或者电视明星的八卦上。
不少13 岁的少年是“除了打球什么都不想”,“球疯子”,“只顾着玩球了”。哪怕一些运动细胞不怎么丰富的孩子,也会有时候因为玩得太厉害而几乎累晕过去了,因为他要竭尽全力。虽然13 岁的孩子对橄榄球的兴趣丝毫不衰(为了女生而玩橄榄球),如今篮球、曲棍球等也都受到少年的青睐。对棒球的兴趣不再像过去那么浓厚,但是看球的兴趣却更为浓厚,不论是看电视转播还是在球场边上观看实战,他都觉得很过瘾。
13岁孩子:
自我性格纠结的一年中
动手能力频频闪现灵光
13岁的少年在奔向青春的大道上会来个突然的转向甚至急刹车。他一改12岁时的阳光、沉稳,再度陷入纠结的状态:不愿与人交往,内向,有点退缩,不愿被别人窥探。他虽然不喜欢与成年人打交道,但看待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时的的孩子开始懂得克制自己,不会吃起来没完没了,基本上能做到按时上床睡觉。虽然他这时的性格阴郁,悲观,隐秘。但是在动手方面,他们频频闪现灵光,喜欢敲敲打打,自己动手修理和制作东西。总体来说,13 岁的少年已经明显显露出青春期少年的特点。

14岁孩子:
充满朝气的一年
但不能忽视发生的意外事件
当孩子从拧巴的13岁迈入14岁的时候,在这个充满生气的一年里,会看到一个角色多变的少年。他热爱学校,热爱与人交往,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十分充实。14岁的他包容性更强,而不再像一年前那样,对看不惯的事情也较少大肆批判。尽管14岁的孩子具备这么多优点,但不能忽视这时候有些男孩和女孩会接触毒品,在性方面,14岁的年轻人由于没能获得足够的知识与信息,会遇到意外怀孕、堕胎等诸多问题。这时候,家长如何面对和管教孩子在性方面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棘手的事情。好在,14岁的年轻人绝大部分都会表现出更强的责任感,这是值得让人欣喜的事。
14岁孩子的人体机能体系:
生理发育迅速
心理成长教育需合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体发育是最凸显的,这也是成年人需要首要关注的。尤其在发育高峰的青春期,个头和体重增长迅速,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对身体的变化极其关注。身体的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自信和以后的发展道路。同时,在异性关系上,青春期少年的性萌动起来,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正常关系,家长应该给予的指导都阐述得十分详尽。13-14岁少年的日常作息管理显然不喜欢家长干涉过多。尽管他们当中某些人并不善于经营此道,但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思维的变化,他们的日常作息也会表现出相应的特点。家长此时不必强逼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只需要给出恰当的指导,因为孩子是否按照父母说的去做,基本上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强迫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14岁孩子的情绪:
受多重因素影响,需要正确引导
从13岁到14岁的这段岁月期间,孩子在对自我的感知,跟父母的关系,以及自我情绪这三个方面是一段情绪起伏剧烈、精神压力大的时期。影响孩子情绪波动有很多原因,自身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家庭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干扰,甚至是食物也会让孩子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孩子的情绪可以渗透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他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孩子在不同年龄展现出的情绪特点,对他加以疏导。

B.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 感知、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入学时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时间概念,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时间单位不能理解,而且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也比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力和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都会不断提高,开始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也日益增强。

小学生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2. 想象、思维的特点。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到了高年级,他们则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

3. 情感、意志的特点。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会渐渐增强,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

4. 情绪、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高年级学生已能感受到生活新奇和美好,喜欢动脑筋,乐于提问题,但仍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虽然小学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会渐渐形成习惯,性格也就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难以改变了。

C.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并分析原因

中小学生常见的问题是,疏远父母,谈恋爱,跟老师家长沟通障碍,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性问题。
如果你觉得这些是常见问题,给我留言,分析原因

D. 6-12岁小学生心理特点

6-12岁儿童性格特点、教育重点、能力、发展任务成长过程和危机等。 我是个心理咨询师,我觉得你这样的提问过于笼统了: 1、儿童心理包括很多方面。例如

E.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五种:
一,学校适应不良型的心理问题;
二,强迫型的心理问题;
三,抑郁型的心理问题;四,焦虑型的心理问题;五,恐怖型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适应不良型 学习适应不良型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型障碍。中学生往往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更不上班级,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
(1)情绪方面。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第二,社会性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第三,品行絮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第四,行为倒退。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二,强迫型 这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自己能意识到这些表现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它对同学的学习、生活和在校适应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应及时接受辅导。具体表现为:

(1)强迫观念。如脑内反复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担心自己会发胖;看到小刀就会想到会割破手;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如“1+2为什么等于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无实际意义的想法。

(2)强迫冲动和强迫动作。如在考试时,总觉得想要大小便,但并不去上厕所;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辱骂、吵闹或打架,但表面上却顺从平静;反复检查自己任何一次作业或试卷;总是在路上数石块数或步数。

三,抑郁型 这是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心理问题,常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有这类心理问题的同学一般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具体表现为:

(1)兴趣衰退。这类同学对生活的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中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
(2)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薄,并有内疚后悔等自责倾向,多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对自己的失败估计。如学习成绩较好,但坚持认为自己学习很差,以后肯定不能毕业。
(3)精力衰退。自感疲惫无力,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这类同学往往感到听课、做作业时,头脑无法兴奋起来,但一般无杂念而是一片空白,体育课甚至日常生活无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从心之感。
(4)封闭退缩。不愿交往,情绪苦闷且封闭,不诉说也不写日记。这类同学通常能维持和其他同学、老师和一般性交往,但被动勉强,交往内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们的退缩往往出于自卑和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帮助自己。
(5)躯体不适。伴有躯体症状,如头疼、背痛、肢体酸痛等,还有失眠等睡眠障碍,有些同学有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观失望。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想前进、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标;有时下决心改变自己,但没有付诸行动的勇气;无望、无助感强烈。

四,焦虑型 个体处于一定的应激状态便会感到焦虑,这是正常的。焦虑型的心理问题是指一种无明确对象、无法摆脱的焦虑状态,可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形式。

(1)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以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为典型特征,有“大祸临头”之感,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等,还可能有出汗、发抖、腹痛等。急性焦虑的发作急剧,很难预料,但持续时间不长,一般1~20分钟,长达数小时。发作后虚弱无力,但焦虑体验不明显,数日后恢复。

(2)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在焦虑型中较为常见。表现为持续性的紧张和不安;学习、活动时心烦意乱,记忆和思维受阻;交往中紧张、易激惹;遇事时惊慌失措,往坏处想等。明知客观上并不存在威胁、危险和失败结局,是主观上过滤,但无法控制,惶惶不可终日。同时出现心悸、口干、出汗、脸色苍白以及震颤、发抖、肉跳、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梦惊等现象。

五,恐怖型 这种心理问题指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际交往时产生异常恐惧并主动回避以消除不安。中学生中较常见的为社交恐怖和特异性恐怖,而且前者有增长的趋势。

(1)社交恐怖。主要特点是在人际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的耻笑对象,而不敢在公开场合讲话、做作业、吃饭等,以至不能正常交往;看着对方即自感面红耳赤、表情异样,而且怕被对方觉察,从而回避目光相遇,严重者会发展到足不出户。

(2)特异性恐怖。指各种和个体自身活动的特异性有关的恐怖,如飞行恐怖、注射恐怖等。一些中学生对学校产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门、害怕见到老师和同学、回避学校生活,又称学校恐怖。 以上对五种常见心理问题类型的介绍,目的是使大家对它们有一个初步了解。在青少年阶段出现上述的心理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要害怕它,要敢于面对它,正确解决它。

F. 中小学生心理特征

曹曹课堂——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讲课老师:曲连坤 傅荣 王玉霞)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T:w%RF[v9
24d{ol)
第一讲中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特点 x1 1ug
讲课老师:曲连坤 傅荣 王玉霞 20BU;D3
\7tJ)[0aF
一、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j6qq 3OG
h8?E+0
认知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人类共同的基本的实践活动形成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即智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等。思维能力是认知能力的核心。 `&o>7a;
Xwk_QFv3
认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结构复杂化、合理化,认知结构备要素间的关系相互协调,认知结构与情意个性等心理因素的相互促进及协调发展。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如我国心理学家把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划分为6个关键期:①出生第一个月②l岁左右③3岁左右④6岁左右⑤ 11、12岁(女)或13、14岁(男)⑤17. 18岁。 uBxs`'C
sKGR28e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s~t>Rp+
]dQ
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e+t8J??
d<afO?"
(1)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体系形成 j<_)Y(x>
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5s=L5]]r_j
Uk= L?t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C!S( !Z,
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像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s<fzk1LZ
dpI! {'"M
(3)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Bq#B+JwX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对认知活动起走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认知发展又促进了情意、个性等发展。因此,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E3,Nc`'m9
R7~#7qKQB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5Ak6 q(\
CxJkT 2
(l)目的更明确 V [r1bF
他们能主动地制订观察计划,有意识地进行集中地、持久地观察,并能对观察活动进行自我调控。 a<mM )[U
(2)持久性明显发展 dSw%Qv*y
中学生意志能力增强,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长时间观察。 D0a3%LBS/2
(3)精确性提高 p}O[A`
在观察活动中,中学生能全面深入地了解细节。既重整体辨认,又重细节辨认;观察的正确率逐步提高;对观察对象本质属性的理解逐步深化。 x4nmDEpa
(4)概括性更强 vK~tgZ&
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渐占优势,言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观察的概括性、深刻性明显提高。 S67>yqha
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要做到: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提高观察的自觉性;教给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浓厚兴趣;多种感官(眼。耳、鼻、舌、身)共同参与;加强观察、思维和语言的协调发展。 >pq= .)X}
Or*e$uMIY
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 lIQM3
>,s.!vpK
(1)有急记忆占主导地位 dyMj=e
有意记忆是有目的、有计划。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人要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靠有意记忆。中学生能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较长远的识记任务,选择相应的识记方法,自我检查识记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记忆水平。尽管中学生的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但无意识记仍是不可缺少的。许多东西是通过无意识记,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的。 i%eq!q
'2BE"e
(2)理解记忆为主要识记方法 8O0E;6b
理解记忆是借助思维的力量,在理解事物意义和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随着思维的成熟和语言的发展,中学生的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法。 ~99DE78
{3{cU#\QA
(3)抽象记忆占优势 X=U>r
随着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要掌握大量科学概念,抽象记忆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在中学阶段居于优势地位。 }HC6m{vH(
FG[YH5
rp^G k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u{2 D
L 2k?Pl
1、小学生观察和观察力的特点 V<%eWT)x7C
V`/D!8>
(1)小学生的观察认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 ,m)k;co^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不能持续很长时间,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 =T0;F0@#4
6~@S,i1
(2)小学生的观察从模糊笼统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 3w -0IP]<
tin5.N)"z
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时,常常模糊不清,这和认识过程的发展有联系。低年级学生知识比较贫乏,观察事物时容易泛化,所以模糊不清,特别是对一些相类似的事物容易混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逐渐丰富,他们的观察才能由泛化到分化,比较精确地分辨事物。他们在知觉和观察过程中的另一问题是:不能把主要的事物和次要的事物分开,有时只抓住次要的事物,而把主要的事物忽略了。 IW<nfg
6|-V{
2、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 'q_^28rK
(v'#~)R_`
(l)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P wY~L3,
对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对课业本身的兴趣等都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这些都是无意注意的范畴。由于小学生主导活动不断发生变化,从无目的的游戏到有目的、有要求的学习,所以他们的无意注意已无法适应新要求,这一矛盾必然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逐渐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 3?+CP-T-j
`3CdW
(2)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V4.&"0\n#
注意的集中性即注意指向一定事物时聚精会神的程度。由于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活动,注意集中就比较困难。 k+D"LA%J
注意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关于注意保持的时间问题,有些心理学家认为: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10-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 o N\IQ7oI
]#fmih^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力不强 ?E*;fDEC
小学生在上课的同一时间内,既要用眼、用耳,还要动脑、动手,这就需要注意的分配。但是,小学生不善于分配注意力。对刚入学的学生,听讲和抄写不应同时进行。只有当抄写已成为他们较熟练的技巧之后,才有可能同时进行。 h N5?u:
t6+c"=P#
(4)注意范围较小 XDt MFig
注意范围大小,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看到(听到)事物的多少,它主要取决于个体过去的经验。小学生经验少,注意范围比成人狭窄。 u3B[1Ae:K
o^!_S5zKe.
3、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Biva{'[m
s.#%hPX{
cOq'MDr
小学生的机械记忆仍然占主要地位,意义识记开始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形象记忆发展变慢,抽象记忆发展变快。年级越低,形象记忆越高于抽象记忆,年级越高,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两者效果越接近。 P5K=S.g
s<XAH7?0
4、小学生想像力的发展 GI[TD?s
O)jpnNz
(1)有意想像增强 nqFJNK]a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像具有学前儿童想像的特点,仍以无意想像为主。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再造想像的内容趋于完整,有意想像的成分大大增加,其精确度亦明显提高。 4m:D8&D_M
VL?sfG0
(2)想像更富于现实性 k Xg&}n 7
学前儿童的想像往往与现实不符,有时会出现“想入非非”的空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想像就更接近现实。 zJ $&`=
CQANex4&\
(3)想像的创造成分增多 zzH^xxg
小学低年级学生再造想像的成分占较大比例。随着他们的活动不断增多,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因而想像的创造城分逐渐增力D。 w!eY)p<
w:VD[\h
* @=ZzL
二、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E~y( @72)
Nrn_Gy>|D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TC"n!ew
4~K%,K+Du
1、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 kj>!&W57
dJjkH6%}
(l)中学生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_M) G
(2)中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已有预见性特征,即能在复杂活动或问题解决之前有计划、有策略。 |[Rlg`TQ;*
(3)中学生的思维具有形式化的特征,即中学生能时常有意或无意地运用逻辑规律来解决问题。 ^)UX#D3b
(4)中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能力,即表现为中学生不但能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还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确保思维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g.*DlD%%
(5)中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逐步增长。突出表现在他们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P=Ikbx AO
]5r@`%9
2、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mt]^d;E
EeR}34
(1)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理论思维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着辩证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中学生基本上能理解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理论与实践等的辨证关系,能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EO`eg]
(2)中学生的思维结构趋于稳定,并基本完整与系统化。中学生由于理论思维的发展,思维结构的内部关系更加协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演绎与归纳、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等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而使中学生思维的功能更完善,思维的效率更高。 wJZuJ(
neQ~h4U"
(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G}Ko*:fWS
bC /Ql
1、具体形像思维为主 EsS$th)d
ob;O,&e0>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我国心理学者的研究发现,小学四年级之前,儿童的思维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四年级以后,以逻辑抽象成分为主,在整个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不平衡性。 ~F^tLi!5
ed2r<H$
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 NBL%5!'
15S& ,$ 1&
小学生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明显。例如,语文阅读中,默读比朗读困难大,这是因为儿童的内部言语的发育尚未成熟,而内部语言是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条件,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会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和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小学生不会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就是常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习惯于自我检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应用题时,说出思考过程,检查一下自己在解题时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并注意及时准确地检查作业,将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自觉性的发展。 .DI?-=p|_#
,+ 5:}hR+
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A`m8?bY
-p?&vQDo`
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其表现是不相同的。例如,在数学课学习中,尤其是经过系统的小学奥林匹克数学训练的学生,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考。但在自然课上仍停留在较具体的形象水平上。 Ze[,0Y!u&
z-qbe97
4、思维缺乏批判性 I(Z\$
dr(-k3ex
小学生的思维缺乏批判性,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明显。他们常常不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盲目照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去做,以教师的言语作为衡量事物对错的推一标准。这一方面要求教师的言行要慎重,时刻考虑到如何做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逐步克服这种盲目性,而多一些批判性和理性思考。培养这一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d@ >i=l [
! Sw=ns7
5、思维还缺乏灵活性 ~8yh,U
}h=PW'M{
小学生的思维还缺乏灵活性,他们不善于考虑条件的变化,而以旧经验解答新问题。在数学学习中,这种特点表现最明显。一般说来儿童对熟悉的或学过的题目类型,在内容不变时能顺利解答,如果内容稍加变化,他难以随着变化的内容而改变方法,往往照着原来的形式套做题目。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积累,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思维的惰性将逐渐减少。

G.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1.自卑心理

在学习生活中经历过太多挫折,如果没有及时疏导和调整,孩子就会越来越自卑,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适当的自卑可以激励改变和成长,但过度自卑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2、自负心理

与自卑相反地是自负心理,拥有自负心理的孩子会盲目自大,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导致很多决策失误,一旦遭遇滑铁卢,甚至可能造成很大的打击。

3、自私心理

自私心理表现在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在乎他人的利益的利己主义思想,他们更乐于获取,不愿意分享,这样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上会吃很多亏,真心的朋友很少。

4、逆反心理

青少年成长中为求自我独立对父母或师长所表现出来的反抗心态。如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你让他做,他偏不做;你不让他做,他偏要做。

5、孤独心理

许多中学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害怕加入集体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活在自己的世界。

6、中二病

——“我与别人是不同的。”

——“错的不是我,是世界。”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如果有反例,就参看上面三条。”

这是孩子与成人的过渡期、思春期特有的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价值观的总称,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热衷性的精神状态,被比喻成有类似于“发烧”的“病状”。

7、嫉妒心理

在中小学,一部分学生漂亮的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复仇这样一些恶劣的情绪。

8、厌学心理

厌学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学习欲望低下,重者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

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上课懒得开课本,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解脱,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看到课本就头痛,坐进教室就犯愁,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对老师缺乏感情,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

9、早恋

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或同性的好奇与向往。

两者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催熟剂,再加上家长、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和监督,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这更容易使学生走入早恋的误区。

10、沉迷网络

沉迷网络的孩子表现沉迷游戏、聊天等,上课不集中一心想着游戏和网络上的精彩内容,长时间导致学习不在状态,成绩直线下降,加上网络更易触及,网瘾少年越来越多。

H.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分别是什么

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是成熟阶段(集中力 记忆力 思维有形 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对知识认知度的最好的时机。

I. 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性是什么

中小学生好奇心极强而自制力较弱,往往会在网络上通过各种途径观看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的暴力、色情信息等来满足他们好奇心及对刺激的渴望,也会沉迷于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中流连忘返。

中小学生个体意识逐步形成,竭力想摆脱家长、教师的管教,自己管理自己。但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看问题常常带有明显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在缺乏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

中小学生性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兴趣。有了网络,青少年可以在网上聊天、恋爱,但由于他们比较单纯,没有成年人那样理智和冷静,往往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激情,以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由于被网上恋人拒绝而走向自杀、杀人的也大有人在。

中小学生网络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网上鱼目混珠的复杂状况及危险性认识不足,容易上当受骗。

阅读全文

与中小学生12心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语文长城课程导学 浏览:795
公办和教办 浏览:69
上海高职院校公办 浏览:949
廉江市第九小学校长 浏览:264
1984年小学5年级几门课程 浏览:536
中小学生物考试总分 浏览:582
运城小学入学难吗 浏览:245
中小学劳技活动制度 浏览:328
大祥区公办幼儿园 浏览:909
2019宁波中小学生招生 浏览:887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分析 浏览:500
学习小升初 浏览:523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知识点讲解 浏览:65
小升初美术试题及答案 浏览:51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浏览:244
小升初语文附加题 浏览:93
育才中学公办 浏览:616
小学书法公开课教案 浏览:751
陪伴中考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87
教师节金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