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蘇教版本 > 分析小學數學教材的基本要求

分析小學數學教材的基本要求

發布時間:2021-03-16 03:49:20

㈠ 從小學數學教材分析簡述做一名合格的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做好該方面的工作

有以下做法:

1、要認真學好教育理論

要用科學的態度和工作方法進行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正確運用教育理論,這是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教學。

2、要努力提高教學基本功

語言准確、生動。數學教師還要做到語言簡練富有邏輯性。要有較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組織能力。

要熟練地掌握和正確運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教具、學具。能根據需要,自己設計製作教具,指導學生製作和運用學具,以提高教學效果。

提高自身的書寫能力(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做到板書工整、美觀、突出重點,作業批改認真規范,批語能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

3、需要對這份職業充滿熱情

熱愛這個職業,熱愛這個職業里的每一個對象(小學生)。要有親和力,要讓學生喜歡數學。

(1)分析小學數學教材的基本要求擴展閱讀:

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多方面的內容,結合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情況,可以將小學數學教師的知識分為三類。一是數學學科方面的知識;二是有關理論方面的知識;三是教學實踐知識。

知識領域的擴展,對教師的要求也在提高。除了觀念上的轉變,還需要教師在知識上不斷更新。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具備豐富的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這些知識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僅僅通過正規的學校教育就能完全實現的。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既需要理論上的學習,也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總結和提高。

㈡ 搜集分析一套小學數學教材或中學物理教材的結構

中學物理教材的結構

教材結構主要是教材的知識結構。一般情況下,這種知識結構還可以按層次不同分為主結構、亞結構和微結構。主結構是指由教材自成體系的或相對獨立的「知識群」(如力、熱、電等)在教材中的排列順序構成。「知識群」的不同排列,就構成了不同風格的教材體系。一般情況下,「知識群」排列分以下四種情況:

A.知識群由易到難排列;

B.知識群由物理學科本身結構排列;

C.知識群按學生心理發展順序進行排列;

D.知識群按社會需要進行排列。

如我國1978年的初中物理教材體系為:「力—熱—電—磁—光」的順序排列。當然,如果兩本初中物理教材的主結構相同,但其知識群內的亞結構排列不一定相同,這樣仍能形成不同風格的物理教材。而實際教材的體系一方面反映了知識群或知識群內的各知識點的排列關系,另一方面卻又反映了編教材時社會的政治、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如1952年的初中物理教材的主結構為「力—聲—熱—聲—光—電—磁」,這就反映了當時學習蘇聯的政治風氣,教材結構幾乎照搬蘇聯物理教材的格式。

總的來說,不同知識群的排列構成教材的主結構,並不是隨意的,而是有一定的社會原因,其與教育目的有密切的聯系。不同知識塊(如章)的排列形成亞結構,不同知識點(節或節以下的具體材料)的排列生成微結構。本節內容僅從主結構上做一些粗淺的討論。

1.中學物理教材主結構概貌

(1)初中物理教材主結構概貌。

建國以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印的七套初中物理教材,其主結構如下:

表2-19 中學物理(初中)教材主結構統計表

序號
出版時間
書名
主結構

1
1950年
實用物理
力—熱—聲—光—磁—電

2
1952年
初中物理
力—聲—熱—聲—光—電—磁

3
1956年
初中物理
力—聲—熱—力—熱—電—磁—光

4
1961年
初中物理
力—聲—熱—光—電—磁

5
1963年
初中物理
力—聲—光—熱—電—磁

6
1978年
初中物理
力—熱—電—磁—光

7
1987年
初中物理
力—光—熱—電—磁

(2)高中物理教材主結構概貌。

高中物理教材的主結構變化不像初中物理教材那麼頻繁。建國以後,人民教育出版社發行的七套全國統編教材,其主結構全部採用「力學—熱學—電學—光學—原子物理學」,形成了一定的體系,說明我國高中物理教材已經形成自己的特色,反映了這種結構的科學性及其發展的趨勢。

從我國不同時期的高中物理教材的主結構看,建國前主要以「力學—熱學—聲學—光學—磁學—電學」為主。隨著物理學的發展,迫切需要對物理教材充實新的物理知識,因而在建國後,自然地增加「原子物理學」內容。從建國前後的高中物理教材的主結構發現,雖然結構上有一定的變化,但是「力學—熱學」不但相對位置不變,而且在整個教材體系中被一直保留下來,表現出教材主結構的繼承性。

2.高中物理教材的亞結構

七套高中物理教材的亞結構情況是:

(1)力學部分:其亞結構形式多種多樣,還未形成一定的、比較穩固的體系。1950年版、1956年版和1963年版是以「運動」開始,到了1980年版以後,逐漸轉向以「力」的概念開始,說明這部分內容是以力的概念為基礎展開,同時也表明這種趨勢是力學部分的亞結構經過多次變動後的一種穩定。

(2)熱學部分:本部分是以「熱學—內能、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物體的性質—物態變化」形式為其主流。

(3)電磁部分:除1950年版外,其亞結構都為「電學—穩恆電流—物質的導電性—磁學—電磁感應—交流電—電磁振盪和電磁波」。表現出穩定的結構體系。40年代之前高中物理教材多數把電學和磁學分開。隨著物理學本身的發展,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建立,電磁相互作用的統一,電學和磁學被歸結為同一「知識群」,其結構也由原來的「磁學—電學」變為「電學—磁學—電磁感應」。

(4)光學:除1979年版外,其餘各版的亞結構都為「光學—光的波動性—光的粒子性」,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5)原子物理學:除1950年版外,其餘都為「原子結構—原子核」,具有很強的穩定性。

由上分析可知,建國以來,中學物理教材體系高中物理基本上是穩的,而初中的變化就比較明顯,尤其是1986年以後,初中物理教材出現了「一綱多本」的趨勢,仔細分析這「一綱多本」的教材,實際上各種體系變化只是稍有不同,內容基本上符合九年義務制教育物理課程。物理教材結構基本上還是以知識結構為主。如「力—熱—電—光—原」;「光—力—熱—電—原」;「電—力—熱—光—原」;或先從各種物理現象再講物理概念,然後逐步加深等體系。當然,關於教材結構的安排,先講哪些知識,後講哪些知識,這並不是關鍵。要防止為變體系而變體系。對教材體系的確定,應從實際出發,認真總結經驗,總結出符合教材體系編排規律,知識發展內在邏輯,學生認知規律的教材體系,關於如何確定體系,有待於進一步總結。

3.影響中學物理教材的結構分析

為什麼教材的結構會如此的豐富?分析其原因,其中主要的有:

(1)格致學:據《清會典》記載,格致學分為力學、水學、聲學、氣學、火學、光學、電學七部分,這對後來的初中物理教材形成力、熱、聲、光、電等結構有直接的影響,後來物理教材的力學包括格致學中的「力學、水學、氣學」。

可見《清會典》關於格致學的劃分(力、水、聲、氣、光、電等),是導致了早年物理教材「力—熱—聲—光—磁—電」這種結構之原因。

(2)繼承性:教材結構一旦被確立,定會對將來的教材產生影響。一方面說明教材體系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材體系的繼承性。

縱觀建國以來的教材體系,從1952年版到1963年版,教材開始都以「力—聲」為體系,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3)物理學和科學的發展:物理教材的結構受物理學和科學發展的影響,如物理學在17世紀時,經典力學已有很大發展,力學在17、18世紀一直為帶頭學科,因而反映在教材之中的體系,力學內容被列為首席,這是相當自然的事情。到19世紀,物理學的帶頭學科發展為電學、熱學,因而電學、熱學成了繼力學以後又十分重要的知識群。在教材中反映出來的是「力—磁電—熱學……」。我國的早期初中教材基本上是這一模式。

在經典物理學建立和發展的年代,物理科學是以「實驗型」為主,反映在教材結構方面為「歸納型」。到了20世紀以後,物理學已由「實驗型」轉向「理論型」。物理學和科學的研究方法也由「歸納型」逐漸向探索性的「演繹法」轉化。由此,在教材中的結構也由「歸納型」逐漸過渡到「演繹型」結構。我國在60年代自編的物理教材大多屬於此類。可以說,演繹型結構是物理學研究方法及其科學思維在教材結構上的體現。

(4)課程論:教材結構的確定,通常有一定的理論作指導,而課程論恰是指導教材結構形成的基本理論,對教材結構有著直接的作用。如初中課本的體系以「力、熱、電、光」等來安排教材結構,這明顯是受知識中心課程論(也叫科目中心論,教材中心論)的影響。它強調的是知識的類別性,其次才是學科內部的邏輯性。受此影響,物理從「自然」中分離出來,並按力、熱、電等知識體系和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教材結構。因此,力學是基礎,一直被排在教材的榜首。

(5)S—O—R理論:現代心理學的「刺激—有機體的內部變化(中間變數)—反映」理論揭示出,給出一個刺激(S),經過有機體內部變化(O),就有一個反映(R)。教師講解教材,給學生一個刺激,學生對聽課內容進行消化,然後通過做作業或回答問題的形式反映對刺激的接收程度。受此理論影響,幾乎所有教材都採用了「正文(刺激)—習題(反映)」這種結構。

4.現行高中物理教材存在的問題

21世紀將是一個高科技的時代,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現代的教學手段將與現代教學模式的發展密切聯系,而現行的高中物理教材,很難適應這一現代教學模式的發展,也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現行的高中物理課本仍然是以學科中心主義課程觀設計的。過分強調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學問邏輯,造成專業化與經院式的傾向,忽視學生對實用知識的獲得和一般技能的培養。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在教材中只重視學生的升學,很少顧及學生的就業問題;只強調知識的繼承性、結論性,忽視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2)現行的高中「二、一分段,高三分流」體制,使得普通高中1、2年級,理科和文科學生使用同一教材,使得文科生感到物理太難,而產生重文輕理的思想,到了高三又不再學物理學。因此,這樣更不利於文科生知識結構的完整性的建立。待走上工作崗位時,對大量新的科技知識一籌莫展,而理科生又感到教材偏淺,難以在物理學方面有所發展。

(3)現行教材注重學科的邏輯結構,忽視學生的個性心理結構,忽視社會需要,也忽視與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系,不利於對學生的整體自然觀、價值觀和科學態度的培養,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㈢ 小學數學的備課基本要求是

小學數學備課要求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市教育局對小學教學常規的若干規定,為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規范我校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全面推進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特製定小學數學備課要求。望全體數學老師認真貫徹執行!

教學計劃

一、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參見教師教學用書)

1、知識與技能。2、數學思考。3、解決問題。4、情感與態度。

二、教學本冊教材要採取的教學措施(參見教師教學用書中的教材的編寫特點,再加上自己對每一個知識點要採取的教法。)

三、教學本冊教材要需要准備的教具和學具(參見教師教學用書)

四、課時安排(參見教師教學用書)(具體到每一節課)

全冊備課

一、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參見教師教學用書)

1、知識與技能。2、數學思考。3、解決問題。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教材簡析(參見教師教學用書)

1、教學內容。2、教學重點、難點。3、知識結構。

三、教學中要採取的教學措施。

四、我班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分析(主要從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幾個方面來分析。)

五、課時安排(參見教師教學用書)(具體到每一單元就可以)

單元備課

一、教材簡析(參見教師教學用書)

1、教學內容。2、教學重點、難點。3、知識結構。

二、本單元教材的教學目標(參見教師教學用書)

1、知識與技能。2、數學思考。3、解決問題。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教學本單元要採取的教學措施。

四、課時安排(參見教師教學用書)(具體到每一節課就可以)

五、單元自測分析(主要從本單元測試的基本情況、教學的成功之處、不足之處、典型解剖、補救措施這幾個方面來分析。)

六、補教補學教案(一定要寫成教案。主要針對本單元測試中學生沒有掌握牢固的及易錯的知識來設計,鞏固練習中的每一題都要有針對性、梯度性,確實做到該補教的補教、該補學的補學,使學生達到理解、明白、學會的目的。)

課時備課

一、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四、教具和學具准備。

五、教學過程。

1、導入(不同的知識採取不同的導入方法,要靈活多樣)

2、探究新知(必要時要能體現出讓學生自主探究、分組討論、合作交流、大膽創新等新課標精神)

3、課堂演練(練習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梯度性,一般要體現出基本題、變式題、開放題等練習題。)

4、課堂作業(課本上的練習題或補充拓展或《補充習題》)

5、課堂小結

6、教後感(主要寫本節課教法的成敗、學法的成敗,寫出自己的教完本節課的感想。)

㈣ 如何解讀小學數學教材

教材是承載知識的載體,其蘊涵的教育功能和課程理念,需要教師在深刻領會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處理和有效的組織,才能落實於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特別是在各種教學方法「百花齊放」的今天,在新理念下對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讀成了每位教師的基本功。筆者認為,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正確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有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確實如此。教師已不再是作為教材單純的消費者和執行者,而是教材的策劃者及設計者。教師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師可以根據新課程標准提供的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靈活地進行課程內容的加工、調整、組合、補充、延伸、改編、新編,使學生的學習活動高潮迭起,倡導有靈氣的數學學習。觀點一:尊重教材,合理重組在新課程背景下,如果還是照搬這種教學方法,新課程所蘊涵的新理念就很少能被教師體會到、感受到、領悟到、思考到。所以,要想真正的把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在堅定樹立「用教材去教」的觀點基礎上,還需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重組或加工,挖掘教材中的潛在價值因素,體現出教材中所蘊涵的新理念。如何將有限的課時劃分得更合理,促使教師更好地鑽研教材,注重整個知識體系的系統性,不斷完善備課,提高教學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率,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完善。作為教師,還應該用充滿數學思維方法的頭腦研讀加工教材,讓數學更有研究味。應努力讓數學教材上看得見的思想,折射出隱喻其後的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通過適當的加工,找准新知識的生長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拔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案例】練習題:求第一條線段的長度是第二條的幾倍?如果照本宣科完成此題,學生的思維就會形成定勢,而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很多。教師通過這一素材的開發,可以提高學生多方面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對此素材進行改進。每人分別准備成倍數關系的紅色、綠色紙條各一條,請學生求出紅紙條的長度是綠紙條的幾倍?教師這一變靜為動的舉措,有助於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生1:先量出每張紙條的長度,再列式計算。生2:用綠紙條在紅紙條上量,量一次做一個記號,幾個記號就說明紅紙條是綠紙條的幾倍。生3:把紅紙條和綠紙條折成長度一樣的,然後展開就可看出紅紙條是綠紙條的幾倍。學生的方法多種多樣。這種有效的教材開發,以動促思的學習方式,給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熱情,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很多類似的案例可以知道:精彩課堂資源的隨時生成得益於教師,特別是教師對教材大膽的加工深挖。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豐富而有思維性,也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平台。觀點二:把握教材,開放延伸在新的課改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已經不能簡單機械地「用」教材了,而更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適時適當地挖掘教材,延伸、開發、新編、創新教材。教師應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調整學習材料的呈現時機:可以「新編學習材料,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開發,培養學生再創造的能力,實現對小學數學教材的創新」,等等。還有一些教學內容設計的情境的時代性,是以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變遷而改變的,編寫教材時覺得是與時代相符的內容可能幾年以後就淘汰了,所以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與時俱進地改變具體的情境,從而使教材具有「時代性」,即這個情境能准確反映民族文化精神的主流現實,准確表達出人們現實的心理需求,振奮精神,積極進取。學習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這充分說明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性。雖然同樣是國旗的長寬之比,但教師引用了與時俱進的情境,達到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它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老師的善於運用。」有人說:「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也有人說:「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還有人說:「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而現在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教師共同創造、發展教材。」真正做好「二度開發」教材,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唯教材」,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也只有這樣,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學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視角、新突破。讓我們的教學拓展更多的空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想學、樂學、會學數學,獲得終身可持續性的發展!

㈤ 小學數學單元教材分析應從那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識字:內容及方法。2、朗讀:方法及需要達到的目標。3、閱讀:方法及要求。4、練筆:寫字的方法及措施。5、說話訓練:方法及教材上的基本要求。然後是教材內容:幾個單元,各單元的重點中心是什麼。
希望能幫到你

㈥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材分析 (轉)

一、教材分析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材是編者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數學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編寫而成的。 小學數學教材並不等於教師的講稿。教師在授課之前,還必須深入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在此基礎上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選用教法,精心編寫教案,實施教學,以圓滿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說,教材分析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是教師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
二、教材分析的內容 要上好課,必須先備好課。而備好課的關鍵之一是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深入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 一般地說,分析小學數學教材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十分密切。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數學教材也不例外。小學數學教材是以數與代數為主線,與幾何初步知識、統計與可能性、問題解決等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編排的。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從整體上把握各類知識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分布,認清各類知識的來龍去脈與縱橫聯系,以及它們在整個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同一類知識來說,又可以充分認識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內容。其知識基礎是什麼,為哪些後續知識的學習作鋪墊等等。 掌握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體系和內在聯系後,再著手對所教的一冊教材、一單元教材或一課時教材作深入具體的分析研究,認真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還要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並結合學生實際,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便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做到在教學中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帶動全面,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教材的重點。 確定教材的重點,要以教材本身為依據。瞻前顧後,溯源探流,深刻分析研究所教的內容,並將其放到整個知識系統當中去判定其地位和價值。 教材重點與教學重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聯系體現在教材重點是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區別在教學重點和教材重點在表述上略有差異。以「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為例,其教材重點是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而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並能應用法則正確計算。
2、教材的難點。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的內容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有的內容縱橫交錯,比較復雜;有的內容本質屬性比較隱蔽;也有的內容體現了新的觀點和新的方法,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呈現了較大的坡度;還有些內容相互干擾,易混、易錯。這種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難懂難掌握的內容以及學生學習中容易產生混淆和錯誤的內容,通常稱之為教材的難點。 例如,在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中,試商就較為復雜。應用題從題意理解到列出算式,對小學生來說就比較復雜和困難,因此這些內容都是難點。教材的難點,一般也構成教學的難點,同樣只是在陳述上略有不同。教材的難點具有雙重性--消極性和積極性。通常我們對難點消極的一面關注較多,這是完全必要的。但也應當看到教材難點在教學中積極的一面,它對深化認識、發展思維以及培養創新意識和數學素養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
3、教材的關鍵 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問題起到決定性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作為教材的關鍵,它在攻克難點、突出重點過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內容的教學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掌握「湊十法」是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關鍵,而掌握部分積的對位原理和方法是學習多位數乘法的關鍵。 教材的關鍵和教學的關鍵同樣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材的關鍵主要是就數學知識方面而言,而教學的關鍵通常是指解決教學難點的突破口,它除指關鍵知識外,往往還包括解決難點的途徑與方法。例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節,教學的關鍵是通過割與補,將平行四邊形拼接成長方形,從而實現由未知向已知的轉化。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有時可以相同。 通過全面分析教材,准確地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是保證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的先決條件。
(三)分析研究教材的練習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形式多樣,層次不一,角度多變的習題訓練,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練習題作為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分析中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1、分析挖掘相關教材,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2、分析挖掘相關教材,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有聯系,又有區別。應當說數學思想是數學方法的升華,而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體現。由於小學數學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它所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變多渾然一體,因此,作為一個整體提出,通常就說成數學思想方法。

㈦ 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存在的問題問題一:情境創設不當,缺少針對性數學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數學素材,創設一個適合教學和兒童發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據不完全統計,80%以上的課都是從生活中或創設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牽強之感。聽課中發現,部分教師過於注重教學的情境化,為了創設情境可謂是「冥思苦想」。好像數學課脫離了情境,就脫離了兒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事實說明,有些教師辛辛苦苦創設的情境,由於諸多原因,情境創設往往「變味」、「走調」,缺少針對性,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問題二:合作形式濫用,缺少實質性。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需要,一種發自內心的合作慾望,是確實有合作必要的選擇,而不是教師認為什麼時候合作就什麼時候合作。在聽課過程中,我們發現幾乎每一節觀摩課上都有小組合作這一環節,少則一兩次,多則三、四次。一至六年級都在用。有的教師一提出問題,馬上組織學生合作討論,有的學生還不知道干什麼,因此看似「熱熱鬧鬧」,但結果卻是「蜻蜓點水」;有的課合作次數過多,反而削弱了師生間信息的交流與反饋,使教學目標無法在40分鍾內完成;有的合作學習,教師為急於完成預設的活動,在學生意猶未盡時就終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問題三:教學方式呆板,缺少啟發性有的數學課堂教學把傳統的"滿堂灌"變成"滿堂問"。「知不知」、「是不是」、「對不對」、「怎麼樣」、「好不好」、「還有嗎?」„„之類的毫無啟發性的問題充斥課堂,一方面把整體性的教學內容肢解得支離破碎,從而大大降低了知識的智力價值;另一方面把對話變為問答,課堂上一問一答,形式呆板,表面上師生、生生在互動,實質上是用提問的方式去「灌」。學生很少提出自己的問題,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復,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動起來。就像塗長順老師說的,由原來的「填鴨子」到現在的「問鴨子」了。問題四:評價形式失真,缺少個性化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在課堂上,經常聽到的是「啪,啪,表揚他!」「棒,棒,你真棒!」的表揚聲。其實,過多外在的獎勵並不利於培養學生內在的持久的學習興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師用的贊賞實在是太多太濫了,這樣的鼓勵已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如果這些學生確實提出了有創見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或者有明顯的進步,這樣的表揚是適當的。但有些學生僅僅是回答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或者重復別人的發言,那麼這樣的表揚就有違發展性評價的初衷了,更有些教師對一些學生的錯誤回答也不敢馬上加以糾正,長期以往就會造成學生對表揚的「迷失」,就會造成評價的失真。這主要是未能掌握激勵性評價的「度」而造成的。望採納謝謝

㈧ 小學數學教材的基本結構

一、來數與代數
1.數的認識源(一)
2.數的認識(二)
3.數的運算(一)
4.數的運算(二)
5.綜合練習
6.解決問題
7.式與方程
8.常見的量
9.比與比例(一)
10.比與比例(二)
11.數學思考(一)
12.數學思考(二)
二、空間與圖形
1.圖形的認識與測量(一)
2.圖形的認識與測量(二)
3.圖形的認識與測量(三)
4.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四)
5.綜合練習
6.圖形與變換
7.圖形與位置
三、.統計與測量
1.統計
2.可能性
四、.綜合運用
1.有趣的平衡
2.設計運動場
3.郵票中的數學問題

閱讀全文

與分析小學數學教材的基本要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語文長城課程導學 瀏覽:795
公辦和教辦 瀏覽:69
上海高職院校公辦 瀏覽:949
廉江市第九小學校長 瀏覽:264
1984年小學5年級幾門課程 瀏覽:536
中小學生物考試總分 瀏覽:582
運城小學入學難嗎 瀏覽:245
中小學勞技活動制度 瀏覽:328
大祥區公辦幼兒園 瀏覽:909
2019寧波中小學生招生 瀏覽:887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教法分析 瀏覽:500
學習小升初 瀏覽:523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知識點講解 瀏覽:65
小升初美術試題及答案 瀏覽:513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瀏覽:244
小升初語文附加題 瀏覽:93
育才中學公辦 瀏覽:616
小學書法公開課教案 瀏覽:751
陪伴中考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87
教師節金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