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作文常识 > 以网络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以网络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1-03-16 01:41:31

Ⅰ 以网络为话题的作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只叫网络的“蜘蛛”吐着它那密而稠的丝,铺张开来,布着一张弥天大网,其势头有增无减,欲将全球各角落都掌控。
空间的缩小范围好像把什么都拉近了,信息的网罗尽收眼底。上一秒发生的事情,在下一秒就能感到它的出炉。来自遥远国度的消息的火速传来,感觉也不真实,似近亦远……远在天边的朋友,在电脑视频中出现,和你面面相觑。这感觉又似远亦近……
正是网络这个虚幻的国度,她那若有若无,虚幻缥缈,似近似远的朦胧,将我们紧紧笼罩。

……
每次打开网络,迎面扑来的字句,诗意得着实叫人窒息。感受现实生活之外的情愫,体会由文字符号敲打在一起的心情,也许这就是网络给我们这群与她一起成长的90后最多的曼妙了。
伴随着青春少年里迷惘、不安和焦躁,网络用她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平台,轻易地侵袭入我们的生活,有时她仿佛是个老师,通过她海量的知识控制我们的轻狂骄傲、偏执倔强,告诉我们人外有人。有时她仿佛是个长辈,驱赶我们的孤僻冷漠、玩世不恭,通过她无限宽广的交友能力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知……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不错过任何一个稍纵即逝的灵感,吐露肺腑之言,记录所思所感,让敏锐的目光点亮生活。在需要帮助时,让灵魂在非理性、非现实的空间里自由放逐能像风一样空灵自由,得到快活。
周国平说:“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也许网络正是给我们那个位置的赞助者,电脑的这一头,你敲击着键盘,电脑的那一头,别人目不转睛地关注着你的文字;电脑的这一头,你下载着心爱的小调,电脑的那一头,别人却在喋喋不休地批判你的调子;电脑的这一头,电脑的那一头,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却同住在网下。就那样似近亦远,似远亦近。

Ⅱ 以网络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两方面:
一:网络对我们有好处,围绕互联网的资源有很多,什么是或物不明白了,上网查询等等。
二:网络对我们有坏处,例如,学生网瘾,不良网站等都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坏处。

Ⅲ 以网为话题的作文

话题作文“网”导写

【话题设计】我国著名诗人北岛有一首一字短诗:《生活》——网。的确,我们是生活在形形色色的网中,你对此也一定会深有体会。
请以“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写作导引】“网”虽是一个宽泛的话题。但可以把我们的思维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就“网”本身而言,有有形的网,也有无形的网。有形的网有:“鱼网”“鸟网”“蜘蛛网”等;无形的网有:“法网”、“情网”、“关系网”等。我们可以写有形的网,也可写无形的网,相比之下,写有形之网难出佳作,写无形之网,可挖掘很深。许多话题作文都可本着“大则小之,小则大之”、“虚则实之,实之虚之”、原则行文。这个原则就是:大话题,可选小的切入点,小话题可放大眼光,挖掘其深内涵,表现大主题;抽象的话题可从现实中寻找切实的事例,来以实写虚,实话题可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深处,探求它的隐含义和象征义。对于这个话题作文,我们不妨从从虚处着手,方可成就佳作。从虚处着手时,还可从正反两方面的立意。可正面表达对网的礼赞,如:《编织生活之网》,《人生三张网——亲情、友情和爱情》等。也可从反面表达对网的批判,如:《撕破人情这张网》,《都是关系网惹的祸》等。
【例文展示】
例文

人生三张网
安徽涡阳一中 马方玉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在流泪,因为我活在水里。”水对鱼说:“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活在我心里。”每次读到这两句对白,我的心会被其深深的打动,我相信也深知水说的是对的。
当我们以一声啼哭向世界宣布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的时候,同时也预示着我们的父母的甜蜜的负担开始了。他们为我们的吃和穿辛勤工作,默默付出,用爱将我们一点点为养大。我们快乐,他们快乐;我们忧伤,他们也忧伤。我们痛苦,疼的是他们的心,我们流泪,湿的是他们的脸。他们爱我们,宠我们。这就是亲情,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先受到的爱,亲情就像一张网,从我们人生的开始到结束都陪在我们身边。
渐渐的我们长大了,我们走出了父母的怀抱,走出了家。这时候我们又接触到了一些人。他们和我们年纪相仿,有着同样的天真同样的活泼同样的可爱,我们在一起时总是有笑声,我们生活在一起,无忧愁无牵挂。开心时我们放声高歌,即使把狼引来也不怕;悲伤时,我们相互调侃,直到笑容写满了挂着泪花的脸颊。风雨中我们同行,阳光下互相追逐嬉戏玩耍。在一起时,我们不是天使却有比天使还灿烂的笑容。我们无拘无束,无惧无怕,这些被我们称作朋友,这份情被我们称作友情。友情就是我们人生的第二张网,陪我们走过严寒酷暑,秋冬春夏。
绿荫下,湖岸旁,执子之手,吟赏烟霞。魂牵梦萦,茶饭不思,丝丝缕缕的牵挂,剪不断,理还乱。虽然有时那也会成为一种折磨,可却因为磨人而更迷人,让我们身心陶醉,无法自拔。这个人被称作爱人,这种情被我们称作爱情。爱情就是我们人生的第三张网,地久天长,海枯石烂是它最诱人的佳话。
亲情、友情、爱情,每一种都是一张网,网住我们的心,让我们享受人生的幸福,陪我们走遍海角天涯。这三张网让我们在成功时不会过分得意,在失败时不会沉沦,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让我们沉醉其中。
亲情、友情、爱情三张网共同编织了我们的人生梦,从我们生命的开始一直到我们生命的结束,让我们沿着梦里水乡感受苦乐年华。
简评:本文用散文般的笔触,诗歌般的语言,向我们描绘出三幅优美的画卷——亲情之网、友情之网、爱情之网。用心编织的三张网,将伴随我们的人生。亲情之网让我们幸福、友情之网让我们欣慰、爱情之网让我们甜蜜。主题鲜明,审题准确,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例文

撕破人情这张网

安徽省涡阳第一中学高三(3)班 高贵堂

人生在世,难免被一些世俗之物所羁绊,网住了身,网住了心,使人“不得开心颜”。人情就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困的人们痛苦不堪。撕破人情这张网吧,释放你的身心,自由快乐地生活。

撕破人情这张网就是要我们正视人际关系,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置于理性的天平上。

撕破人情这张网就是要我们摒弃金钱,以更为高尚,更有价值的东西去和别人做友好的交换。

撕破人情这张网就是要我们不要耽于世故,要将自己的清纯展现与世间。

我在故事会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家三口生活得和和美美,丈夫勤劳,妻子贤淑,女儿聪明。可不知什么时候,人情网笼罩了这个幸福的家庭。单位小李下星期结婚要出礼,领导的儿子满月要送上,同事迁入新居不能不贺一贺,邻居老人殁了总得表表心意,远房亲戚的大舅的老母贺寿也不是小事,还有七大姑大姨……总之是没完没了。千般万般汇成一个字——钱!唉!人情啊,你可把这一家人围住了。聪明的女儿不忍听爸爸的叹息,不忍看妈妈的愁容,说:

“不能让叔叔阿姨来我们家出礼吗?”

“可,可我们有什么理由啊?”

女儿为了找个理由就从学校的楼上跳了下来。手里握着一团纸,写着:“爸爸妈妈,这下你们有理由让叔叔阿姨们出礼了。”

人情啊,人情,你就是这样吞噬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可悲!可泣!可怜!

死者长已矣,我们活着的人应作何感想?撕破人情这张网,不再让它的黑手伸向如花的生命。

“唉,孩子,你一生下来就坠入情网之中了”这是电影《没事偷着乐》里张大民的感慨。一句在普通不过的话,却包含了多少辛酸,多少痛苦又多少无奈啊!撕破人情这张网吧,别让它罩没了你的生活。

撕破人情这张网吧,否则我们也会像一份报告里描述的那样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到头来分文不剩,一样穷。

勇敢起来吧,去撕破人情这张网。

撕破人情这张网,原来生活可以更美好。

【评点】

观点鲜明是本文最突出的亮点,作者旗帜鲜明的疾呼“撕破人情这张网”。要正确而有度的对待人情这张网。举例鲜活有力,感人之深,令人痛心。语句流畅,富有哲理,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有网,挺好

安徽涡阳一中高三(4)班 李文

网————北岛《生活》

没有见过比这首诗更简洁的文章了,仅仅一个字就概括了生活的全部意义,深刻而富有哲理。

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那只可以让老人卖上很高价钱的鱼儿,虽经过了生死的搏击,但最终还是被老人用网给捕住了性命。

它是那样的痛苦,可它终究还是没能摆脱那张网。正如生活中的我们,虽然拼死挣扎可却还是被禁锢在一张张大网中。

张爱玲,一位在文学上有着伟大成就的女子,写下了那么感人的文章。她的《茉莉香片》让我颇为喜爱。记得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她是一只绣在屏风上的鸟,抑郁的紫色缎子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她怎么也飞不下屏风去,时间久了,羽毛暗淡了,让虫蛀了,死也死在屏风上……”生活的大网让她失去了喜爱的人,她虽向往爱情,但却被生活中的各种封建道德紧紧地网住,想爱,却不敢去爱,最终嫁给了一个让他讨厌的男人,生子,死去。她是死去了,但却留下了她的孩子仍就被深深地网罗在其中。所以“屏风上又多了一只鸟,打死它,它也不能飞下屏风去”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就进入了一张张大网中,我们被网给紧紧的包围,按照织网人编织好的路线一步步前进,我们长大后就必须开始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枯燥而有乏味,我们没有人有力气或者愿意去挣破那张网,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那样的生活。

韩寒,他大胆地喊了出来,被人称为“另类”或“疯子”。虽然有不少人赞同他,但我却不喜欢,因为我知道我们摆脱不了,到最后只会遍体鳞伤。

到底有谁能摆脱这张网呢?刘兰芝没有,张爱玲没有,韩寒也没有。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不仅仅学习中有应试教育网,我们生活的人际关系也是网,地球与宇宙的联系也是网。网并不一定都是不好的,我们被张张大网网住。我们彼此离得更近了,我们的心也贴的更近了。没有了网,我们也许感觉不到亲情、友情与爱情。因为我们离的很远。

虽然网是被事先编织好的,它有它固有的模式,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走法。我们依旧可以秀出自己。

“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的这句话是我的最爱,在社会生活的大网中,我们也许不能作的最好,最出色,但我们问心无愧,对得起人世这一遭。

有网,其实挺好。

【评点】

本文小作者,用其独特的感受来诠释话题。字里行间里流露出对“网”的赞颂之情。角度独特,选材典型。不足之处文章给人一种灰暗的感觉,显得没有青年的朝气

Ⅳ 以“网络”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其实大家心里都很一种感慨,现在是个网络时代,信息无处不在!网络世界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大事;身在异乡,对亲人朋友的思念无需受明月感染。电话聊天、QQ摄像头里的互望给我们离异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将心思表达得淋漓尽致的平台。
上班的时候,通过MSN及贸易通与客户密切传递业务范围的确让公司节约了不少邮资和差旅费。工作效率事半功倍老板喜上眉梢、自个也乐得轻松。嘿嘿,你说要是没电脑帮忙,仅靠咱人脑独自用功哪能做到现在的一呼百应呢……
好庆幸自己也赶上了信息时代的末班车。挤身于车箱内,惊叹自己看到的竟是些充满阳光的年轻脸孔。瞧瞧现在的孩子,MP3随身听,手机玲声不断,捧着笔记本电脑在公共场所聚精会神上网的更成了城市中的一道风景!呵呵,虽然电脑上的许多软件我仍是一窍不通,可不管咋样我也算与时代接轨的人物啊。上QQ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谈天说地或下棋对奕一番;不仅娱乐了情操更增长了不少见识。
生活中我是一位比较低调的人,不爱张扬,不掺与同事间的是是非非。受了委屈也只有忍气吞声。知道如此低调,如此忍让决不是自己的天性。可生活中如果不学会好好保护自己,说不准那天会被自己不经意出轨的言行弄得无所适从。感谢网络让我在幻想中随心所欲,感谢虚拟世界让我找到了新的人生坐标。在QQ及MSN与网友相处是那么的自然、无所顾忌、不设提防。仅为了倾诉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被接受的想法,发泄一通积压在心中由来已久的怨气罢了,彼此无所求更无须担心因此受到伤害。

Ⅳ 以网络为话题的作文

今这个现代信息社会,电脑也随之走进了千家万户,上网聊天成了各中小学生的业余爱好,这普遍的现象,也促使了网络语言的泛滥……
“DD”(弟弟)、“GF”(女朋友)、“PMP”(拍马屁)、“酱紫”(这样子)、“偶(我)”、“KPM”(肯德基、皮萨饼、卖当劳),“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晕倒,楼主刚从火星归来?(指不懂你的意思)”拿着这几个词语让家长认认,相信,很多人看了都会一头雾水,但这些话在孩子们中间却十分流行。走进各所大中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MM”等这样的网络语言,若无注解,真不知其所云何以?一位语文教师说,网络语言已渗透进学生的语言文字交流里了,有的同学在作文或日记中使用相当数量的“网语”,句式雷同,表意模糊,有些简直是莫名其妙,单纯为了表明自个的“时尚个性”。个别作文好的学生还能稍微变通。但总体而言,她不赞成学生本末倒置,单纯求新求异,而忽视传统文字的魅力与表现力。还有一位小学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开口“哇噻”闭口“酷MAN”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尤其是日记、周记里面充斥着大量的类似语言。据了解,学生们都是从网上学来的。这位老师呼吁,现在学生上网的越来越多,而学生们又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学界有句话:“也许垃圾处理不属于学术,但是垃圾处理的历史则是名正言顺的学术。”同样,网络语言也许不是学术,但网络语言研究则不仅是学术,而且是跨学科的尖端学术。”网络语言的语境的不同使它表现出以下的特点:语言的口语化,简短零碎,直观,虽然采用的是类似书写的方式,但因急于表达谈话主题,常常会直接切入,少铺垫和描述。上网族年龄的年幼化,自我化又使网络语言充满朝气,幽默,活波,富于创新,出现许多新的表达方式,如语言符号的交叉使用。如此繁杂的内容,我想你看也看晕了吧。
汉字是我们国家的文明根源,是我们祖先的灵魂创造。我们不应该随之改动。倒退N年,谁也没有料想到网络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就像美国快餐麦当劳,KFC以其全球的统一产品、服务,迅速征服了中国食客的胃,网络文化以更快的速度成为青年人的新宠,并大有越来越火热的趋势。也许它是智慧的,简洁的,或者它是粗糙的、乱改的,它可能让正常人不会正常说话,也可能让很少说话的人说起话来让人捧腹大笑,这就是网络语言的力量。无论它的出现是否好是坏,毕竟他已经走进了网络,活跃在电脑屏幕上。现在改变也许是太晚了,但是,我们是不是该自我约束呢?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我们是否应该自觉地遵守我们自己的语言规范呢?规范我们的语言,振兴我们的国家,这才是我们的责任,才是我们的本分!

Ⅵ 以互联网话题,作文题目

互联网的利与弊

现在,电脑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随着世界的科技发展,电脑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也越来越大,工作,生活,学习都离不开它。
会利用电脑网络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的人,当然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成绩出类拔萃;而那些利用网络游戏来占满自己的所有生活空间的人,当然各方面的成绩都一落千丈。
网络给了人类很大的帮助,但网络的不同作用,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想法,让我们变得有所不同,有好,有坏。只有正确地认识电脑网络的利与弊就是网络的好与坏。网络的好有很多,比如可以上网搜索学习资料,工作资料,科学资料等;还可以搜索图片,MP3音乐,MP4电影,动漫动画;可以了解时事新闻,股票趋势,医疗信息。但有些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但不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优秀,反而会使我们变成他的奴隶,甚至会使我们作出更可怕的事。所以大家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电脑网络利弊,不要被网络中的有些事物所迷惑。
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和网络的利,会使我们收益非浅,而不是祸害无穷。

Ⅶ 关于网络的作文题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像是一列快车,加速着我们迈进未来的脚步,引领着我们走向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坐在电脑前,鼠标轻轻一点,世界近在眼前。优雅的音乐,网上聊天使我们放松心情;奇闻异事,大好河山使我们大开眼界,不出门便走遍大江南北;搞笑的视频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几分乐趣;网上购物,读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网络融入我们的生活,使我们乐在其中!
生命危在旦夕时,通过网上求救,找到病因,一个垂危的生命得到了新生;压力大时,通过网络,听听歌,与网友聊聊天,让我们的心放轻松;遇到难题时,按按键盘,点点鼠标,迎刃而解;无聊时,玩玩游戏,让我们心情愉悦……不用担心要出远门才能上补习班;不用担心要大费周折才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用担心家里会堆满了看完的书籍;不用担心没有伙伴在你无聊时陪伴你……网络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有求必应,同时也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
“非典”肆虐时期,北京中小学无法正常上课,便开展网上教学,学生们都通过网络在家中上课。多么神奇啊!一根线,一台电脑,既保证了师生们的生命安全,又保证了正常的学习。
网络的好处真是数不胜数。
老子说过,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网络也不例外。
记得小学时期的一次出游,我们去了少管所。许多哥哥、姐姐都被关在牢笼之中。当时,那儿的领导为我们的到来准备了一次演讲。原来,里面的哥哥姐姐们,都是因为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因为没钱上网,而干出杀人、抢劫的事;因为网上的那些黄色,而干出强奸的事情……
网络使多少思想单纯,经不住诱惑的青少年无心学习,在虚幻的世界中陶醉自我,玩得不亦乐乎,贻误了青春,他们走向了犯罪道路,把自己的父母留在了痛苦之中。
网络上有着多于我们书本的知识。因此,我们对网络便产生了依赖,变得懒惰。写作文,不要想,电脑上有抄;做题目,小意思,电脑会告诉我。做作业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只要完成就够了。老师为了我们将知识记得更牢固而辛苦布置的作业,我们都顺手抄了,没有记住,离开了电脑我们什么都不会。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给予我们思想上的满足,带给我们方便,让我们了解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又让我们沉醉、依赖于它,成了一个个网虫,渐渐因为没有满足而走向违法犯罪。
网络的家喻户晓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人们不能没有网络,它能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世界,但是网络不是十全十美的,对我们的坏处并不只有这些,所以对于网络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只要利用好手上这把剑,做到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快乐上网,网络对我们就会百利而无一害。

Ⅷ 话题作文以“网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网络利与弊与道德安全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

内容一 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一、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四、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五、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内容二 网络的影响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内容三 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第一,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联网好比知识快餐一样,大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工作效率。 而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内化。

第二,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 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

第三、意志上的“自主——膨胀”症

在互联网这一无人管理的区域内,青年人能够以己为中心,以己需要为尺度,完全按自己的个人意志自主地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地在游戏中扮演各类角色、自主地设计令人惊叹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意志自主表现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利于青年个性的张扬。 但我们也为一部分人在极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独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一些青年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意志自主表现而一鸣惊人,于是利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他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

内容四 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要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3、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协作联动,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传统的青少年教育的政治优势和互联网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把党、政府和群众团体的组织力量和培养网上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结合起来;三是把网站的建设工作与对现有青少年组织和机构运行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结合起来,以适应网络发展需求。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 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4、培养一批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工作者中有5.6%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脑,38.4%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工作 者队伍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和互联网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5、开辟更多的更好的青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目前,大多数青少年网站没有新鲜感、时代感,显得比较呆板,不容易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我们要尽快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而富有新意的青少年网站,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有所突破。同时,要加强青少年教育软件的开发制作,利用法律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打击网上违法犯罪现象,走“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

资料来源: 《当代青年研究》2002、4

关于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

关于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调查与研究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中学生上网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一、开阔视野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网络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15%的人因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骄傲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同时由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中学生有利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
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中学生这一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学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盗、抢劫、强奸、杀人的犯罪道路。如我们在人民网上找到《狼群出没的互联网》文章(http://www.people.com.cn/GB/it/52/303/20021128/876736.html),里面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2000年以来我国以及别的国家由于青少年上互联网而发生的犯罪事件。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导致丧失道德规范。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部分中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说谎是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等,使得中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 Q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中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是,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形式的交往。这种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而且,网络上的青年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同辈交往,中学生与家长、亲戚朋友、老师等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20.4%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还是聊天。
四、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网络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男性中学生是网迷的主要人群,由于他们心理素质不强,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患者因为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作“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IAD。
分析引起弊端的原因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因
中学生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小学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热,使中学生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使中学生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信息的干扰。
二、互联网本身原因
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源及表现形式丰富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这为以盈利为目的色情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营业场所。这些网站为吸引顾客,往往在主页上张贴色情图片,使任何在网上冲浪的人有意无意地就能看到,中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一旦接触这些内容,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
三、家长和学校原因
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有79.4%的中学生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上网引导。当今社会,中学生家长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很少有大人陪伴的中学生便用上网来消磨时间。学校作为中学生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是中学生受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但是有的学校忽视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忽视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回避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导致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网络道德意识。
四、社会原因
目前网吧经营竞争激烈,致使一些业户出于营利目的,不顾法律和道德,投中学生好奇心,专搞不正当竞争。同时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还不够和谐一致,“三证”不全的网吧还大量存在。防范措施和监管制度仍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脑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双重的,有消极影响更有积极影响,关键在于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学校、家庭、社会如何进一步发挥电脑网络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减少其消极作用,这是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我们根据调查的数据和结果来就如何正确引导和防治上网带来的弊端,提出如下建议:
消除弊端的建议
一、中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
中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个小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一件一件的去做。中学生要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中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二、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另外部分中学生往往在家中使用互联网,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目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并且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成长。心理咨询实践表明,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与孩子上网,可以提供两代人交往探讨的话题,共同上网,查找信息、评论是非这就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的好机会。家长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争取成为自己子女最佩服的人。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更是每个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中学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同时父母应该加大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陆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三、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各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论。同时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中学生,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吧,提供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三、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站很多,但健康、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站缺少点击率。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中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建设一批能吸引中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弘扬主旋律。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站,用主旋律和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中学生、凝聚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一代中学生就一定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起来。
四、国家和地方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互联网及相关事业的有序发展。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犯罪就成为网络发展的伴生物。网络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颗毒瘤。我国在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法规,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网络的健康发展。我们的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等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网吧的管理与查处力度,坚决取缔违规操作的“黑”吧,并对有营业执照的网吧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外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加强网络“防火墙”的研制,特别是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的软件的开发。要建立网络监察机制,成立网络监察安全部门,招募网上警察,加大打击力度,以对付日益猖獗的网上犯罪。
研究结论: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
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阅读全文

与以网络为话题的作文题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语文长城课程导学 浏览:795
公办和教办 浏览:69
上海高职院校公办 浏览:949
廉江市第九小学校长 浏览:264
1984年小学5年级几门课程 浏览:536
中小学生物考试总分 浏览:582
运城小学入学难吗 浏览:245
中小学劳技活动制度 浏览:328
大祥区公办幼儿园 浏览:909
2019宁波中小学生招生 浏览:887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分析 浏览:500
学习小升初 浏览:523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知识点讲解 浏览:65
小升初美术试题及答案 浏览:51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浏览:244
小升初语文附加题 浏览:93
育才中学公办 浏览:616
小学书法公开课教案 浏览:751
陪伴中考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87
教师节金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