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作文常识 > 高考作文开头与结尾ppt

高考作文开头与结尾ppt

发布时间:2021-03-08 12:56:02

㈠ 如何写出满分作文.ppt

语文如何写出高考满分作文?希望以下三方面对考生作文写作有所帮助,并可以让大家顺利考上理想院校。
一、抓住主题 突出特点
在作文写作中,高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抓住主题,因为只有主题鲜明的作文才有可能得到高分。接下来就是在表现主题的过程中,写出自己的特点。高考生的作文可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题目、开头与结尾。有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们批卷只看作文的开头与结尾,于是就只在开头和结尾上下功夫,这是错误的。特别是高考,根本不会有这种不负责任的老师。只是有一点,全省30多万考生写同一个材料的作文,在立意、题目、开头、结尾等方面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相似或雷同,如果你的题目和开头没有一点新意,一开始便会给批卷老师留下一个很平淡、普通的印象。有的老师看到这个题目后,心里不会产生一丝激动或新鲜感,这便会影响到得分的。再者,每个段落既不能太长,也不可太细碎,二者都不利于老师阅读。一般来说,每段六至七行便可,全文分五到七段最合适。
二、重视开头与结尾
从我们开始接触作文起,就一直在强调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但在高考作文写作中,我们不得不再强调一次。一般而言开头和结尾不要超过三行,即开头简洁明了,结尾简短有力。也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鸡头与凤尾。至于文章的主体部分,则如猪肚,应该丰富,有内容可品味,让人思考。同时,还得注意一个问题,行文一定要有文采。老师们读完文章后,首先想到的是这篇作文扣住材料的中心没有,偏了没有;其次便是文采,即字里行间,段落过渡,观点的表达,能否表现出考生特别的才华。那种平淡死板,没有起伏,缺少变化,如老太太聊家常的行文是一大忌,会严重影响得分的。
三、需要大家注意一些细节。
语文如何写出高考满分作文?除了上面两点,细节也非常重要。在细节方面,要求考生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段落分明,能让老师一读到底,思路流畅。特别是这几年,采取网上阅卷,如果卷面不好,会严重影响到老师的阅读质量和心情,这对考生是绝对不利的。如果万一写错了,需要修改,也不要涂成一连串的黑圈黑点,而应该用标准的修改符号修改。

㈡ 如何写好写人作文的开头课件.ppt

一、让学生认识到写好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托尔斯泰是很重视作品的开头的,《战争与和平》的开头,他先后经过15次的反复修改,才感到满意。《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他曾经用了十种不同的写法,最后才确定下来的。古人认为文章的结构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那意思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漂亮、优美。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题目拿到手,却总是动笔艰难,可一旦开了头,尤其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写起文章来往往洋洋洒洒,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文章的开头就是整篇文章的门面。商店的门面漂亮,就能吸引来很多顾客;文章的开头好了,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特别是考场作文,有人统计过,高考阅卷时,老师们在一篇作文上逗留的时间平均只有29秒,也就是说有的作文老师们还看不到29秒。在这么短时间里,你用什么办法使老师能认真看你的作文?没有好的开头行吗?“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好的开头,文章写起来就顺畅的多了。
二、把学生平时写的作文开头和收集的作文开头进行比较,分析学生作文开头存在的问题:
不能概括文章主体的内容。
不会使用任何一种作文开头的技巧。
说一些与主体内容无关的绕弯子的话。
没有文采,不吸引人。
开头过长,造成头重脚轻的局面。
只会使用叙述一种表达方式,不会使用修辞。
开头概括的内容过小,不能统领全文。
三、文章常见的开头法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可以开头直接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兜圈子,不枝不蔓,入题快捷,干脆利落,避免了不知所云,离题万里的弊端。如(1)朱自清《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朱自清《绿》: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这样的开头入题快捷,直接点题“背影”、“绿”,旗帜鲜明,不绕弯子,作者易构思,读者喜阅读。这种写法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之法。
2、故事导入法。

就是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故事一定要和文章的主题相一致,而且要字数恰当,简明扼要。如:汪曾祺在他的《翠湖心影》中引用下面这一则故事:有一个姑娘,牙长得好。有人问她:“姑娘,你多大了?”“十七。”“住在哪里?”“翠湖西。”“爱吃什么?”“辣子鸡。”过了两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门牙。有人问她:“姑娘多大了?”“十五。”“住在哪里?”“翠湖。”“爱吃什么?”“麻婆豆腐。”作者通过这一则故事,引起读者的兴趣,把读者带到他所描写的翠湖中,达到了引出正文的目的。

又如一学生写作文《宽容》时,这样开头:“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周总理却很抱歉地说:‘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
这样由名人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比喻开头法。

就是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开头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文采飞扬,情味盎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用的比喻要与全文的中心暗合,与全文的情调一致。如《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这篇文章的开头:“她像幽谷里的一朵百合,洁白无瑕。发散出淡淡的幽香,却孤独寂寞;她像勇敢的海燕,在自由的天空翱翔,在汹涌的浪尖起舞;她像李清照那样多愁善感,见凋花伤春,见落叶悲秋。她就是中国奇女子三毛。她就是我最喜欢的作家。”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写三毛,形象地写出了三毛的特点。
4、对比开头法。

就是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加强文采,有力地论证中心。如《说勤》:“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则无法成就事业,由此可见,勤则成事,惰则败业。”此处运用对比手法,将勤与懒、成与败的对应关系清晰地揭示出来。
5、排比开头法。

运用排比来开头,可以加强文章的气势,增添文章的文采。如:(1)《“?”的联想》文章的开头:“‘?’像那天空的北斗七星,‘?’像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更像是人生道路上的方向盘。‘?’引导着千千万万的人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不息,为获得答案而冥思苦想。”用排比兼比喻来引论,气势非凡,文采飞扬。(2)《幸福》的天头:“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眉头舒展,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这段关于幸福的解释用了排比点题,铺排文气,先声夺人。
6、名言导入法

就是在文章开头导入古圣先贤、专家学者所说的包含着人们公认的基本原则和一般道理的话语。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需要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名言,一定要贴切、自然、恰到好处,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如:《青睐光亮,唯取明镜》的开头:“古有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可见,镜虽方寸之物,却功效无比。然而,现今还有多少人会高悬一面明镜于心头,让灵光穿过灵魂的阴暗之处,打造光亮的人生?但我始终相信,向往光明之人,总会以理智分辨明暗,青睐光亮照亮人生之路,摘取明镜照亮奋斗征程。”(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文章开篇即引用唐太宗名言,增强了开端的气势,给人文章高远之感。
常言道:“文无定法”,文章的开头也不仅是这区区六种,还可用景物描写开篇法,肖像描写开篇法,设置悬念开篇法,映衬烘托开篇法,抒情议论法,刻画人物法等等。只要学生善于借鉴,又能灵活变通,那文章的开头肯定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有助作文走向成功.
好文章往往由凤头、猪肚、豹尾构成,凤头比喻好的开头,若能雕饰好凤头,可使文章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在作文写作中,过好开头关非常重要

㈢ 作文开头写法课件

谈四点确实不算新但比较有用的浅见。

一、写自己最擅长的体裁。

辩证地说,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话题作文也是一样的。话题作文淡化文体要求,放宽文体限制,直至文体不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都可以写,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杂文、寓言、故事、童话、日记等等任你选择。但也正是这种宽松,可能导致考生一下子拿不定主意。我究竟写什么体裁好呢?就如在乡下小商店买东西,品种单一,要什么就买什么,直奔主题。如今的话题作文好比到了城里的沃尔玛超市,面对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一时还真定不下要哪一种。这里有一个原则,就是写你最熟悉的体裁。就如武侠小说中,侠客们即便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关键时候,使的还是自己的看家本领。平时写日记顺手就写日记,写议论文顺手就写议论文,根本不必花太多时间去考虑。高考是素质的争夺战,是能力的争夺战,同时也是时间的争夺战。先把这个原则确定下来,无疑也为我们争取了相对宽裕的时间去做构思行文等更重要的事情。

二、取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老实说,高考也是一场吸引眼球的争夺战。特别是作文。评阅高考作文,受阅卷老师的情感因素的支配。学校有些参加过高考评卷的老师说,一天改几百份作文,哪能每一篇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些题目取得好的,无疑给人的印象相对就好一点,分数自然也就偏高。就比如你在大街上碰上穿戴整洁英俊秀丽的个性独特的人感到赏心悦目一样,看到独具特色的题目,也难免眼睛一亮。怎样取一个比较醒目的题目呢,大体说,可以从活用修辞方面做文章。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引用、对比、反问、设问、呼告、对偶等。比如2000年的高考中就有《人生也是一张答卷》、《横看成岭侧成峰》等优秀的题目。必须注意的是,拟一个醒目的标题,也不必弄得喧宾夺主、花里胡哨。比如,被不少人称道的“符号法”和“数学法”,就有点故弄玄虚的味道。

三、言之有物——永不过时的要求。
应试作文,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言之无物。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做好材料的搜集工作,不为无米之炊。应试作文的空洞也有可能并不是作者没有准备或素材积累不足,而是在这种特定的场合中,一紧张,“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于是就“思之所之,笔亦所之”,就显得乱,就显得空。抑或是不知散乱的材料如何连缀成篇。要使文章,尤其是应试文章,有实实在在的内容,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我们我们可以尝试这些努力。举例要具体。有些同学在举例子时,常常爱这样说“我有一个邻居就是这样的”,“我的一个同桌……”,再不就是“我的一个朋友……”,给人一种空泛、可信度不强的感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我们还是尽可能的引述具体些为好。举例要典型、恰当,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鸡毛蒜皮的事情也东拉西扯,要具有时代特点,具有思想性、启发性和教育意义,要举那些能够说明问题的。适当引述名言和警句。有时候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不如一句名言警句。名言是古圣先贤所有生命智慧的经验的总结,是经过时间和空间的洗礼后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创新,向发展等级进军。
近两年高考作文命题也加大了对创新能力的考查,2000年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又专门设立了“创新”一项。创新成为高考作文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认为,创新,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其一是观点的创新。话题的范围很宽泛,可以让我们宕开笔墨的方向也很多。我们尽可能不去做简单的复述,唯陈言之务去,找到一个较新的观点。反弹琵琶,就是一种比较有用的手段。2001年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循规蹈矩主张诚信的。福建一篇满分作文,作者就反弹琵琶。作者在文章中写到:不停的说谎就是诚信……联系漫漫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难免深思再三,令人耳目一新。其二是材料的创新。那些著名的典故、历史事件、名家名句,都被别人引烂了。读来可能毫无生趣。我们不妨刚脆抛开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写当代的新人新事,写发生在你生边的感动人的事,写出自己独特的生命体悟和感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此,写自己经历过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在题材上为创新开辟了另一条康庄大道。其三立意要有深度,要“掘地三尺”。不少考生的应试作文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立意没有深度。“我不要健康的肉体,而要健康的灵魂。没有诚信,灵魂便是一种残缺和卑琐的存在。没有诚信便没有历史。中国文化便是无数前代史家们的诚信碑载。……你应该对自己说:诚信,自我而始。”这是2001年湖北一位考生的作文《千年一叹》,读来感觉就比一般的文章厚重许多。立意,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沃野中去找寻理论的“掘地三尺”的深度。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理想和现实的观照,偶然和必然的分析尝试辩证地寻找理性的答案。

㈣ 如何写好作文开头和结尾(课件)

先说的结尾,后面是开头。

作文的结尾技巧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
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
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
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
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
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
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
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
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
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
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
杨树!”
3、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
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
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
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请看一位考生作文的结尾:
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依然还在求索的我们,为什么不行动起来,保护绿色, 保护环境,让我们永远都拥有绿色。 到那时,绿色才会高唱:“我轻轻的来,正如你(沙漠)悄悄地走……”(佚名《假如生命不 再拥有绿色》)

评点:作者自然地由环境想到了绿色,然后围绕“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展开话题,文章开篇通 过 “过去”、“今天”、“明天”的对比,突出环境正在恶化,绿色正在减少,自然引出忧虑 。接着又巧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佳句,引出对生命没有绿色的思考,给人留下想像 的空间。 中学生朋友们,文无定法,究竟用哪一种结尾法,还要根据文体要求和自己的喜好而定,不 能照搬教条。如有的可用议论式,有的可用描写式,有的可用悬念式,有的可用引用式,等 等 ,不一而足。还需要中学生朋友们在实践中多训练多体会,努力去探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 果。这样,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当如撞钟,余音绕梁”的结尾来。
【迁移训练】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 重 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 可惜 !如何使结尾深沉有力,余音袅袅,回味无穷,是我们中学生练习结尾写作的关键。下面提 供几则训练题,以供同学们借鉴。

片断训练题:
1.以“读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提示:“书是人类的营养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师们如是说,书是人类财 富的结晶,更是我们莘莘学子的良师益友。对这一宽泛的话题,我们莘莘学子定然有话可说 ,怎样把话好,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角度要新、要小,写读一本书的故事,写读书现象中的一个 问题,都会因角度小而写得深刻透彻。②要写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写出真情实感,不写假 大空的内容,不写套话。③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切忌文体不统一。这一类作文构思结尾时 只要总结全文,在篇末点题即可。 结尾选例:生活告诉我:只有真正会读“课外书”的人,才是出类拔萃的时代骄子!我仿佛感 到一阵时 代的风掠过耳畔,它留下一句嘱托:好自为之啊!我在此也想劝告千千万万的同龄人:多读 以精思,慎读以明辨吧!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我看课外阅读》)
2.《冬日抒情》写作提示:一篇文章,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抒发轻柔的感情,可以抒发深沉的感情, 也可以抒发轻快的感情。关键是作者从什么角度来写。这种抒情性文章。一写要注入作者的 真情,文章才有生命,才有活力。我们提倡同学们写作要写真事,抒真情,这样的结 尾才能很自然地画龙点睛,升华感情,否则在结尾空抒情,只会使人感到像乱贴上去的招贴 画,显得很不协调。
结尾选例:“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名诗几十年来不断被人引用,无非是象征着希 望 。在这透明的冬天里,人们可以用清醒的头脑,认清脚下的路,一步步走,躺着不动或再走 弯路,都会推迟希望的实现。
3.以“窗”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建筑工程必有窗,人的眼睛被称为心灵之窗……窗所附载的内涵太多,值得挖掘的引申义太多,作为话题,可以阐发的思想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熟悉的 角度来写。这一类作文的结尾,可采用画龙点睛式结尾。古人把结尾比做撞钟,就是要产生 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结尾若能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无疑会使文章增光添彩。
结尾选例 不久前,奶奶走了,带走了笑声,带走了那声声问候,带走了那扇窗,也带走了我 的心。我知道,那窗是我一生最美的回忆…… 啊!那老人,那真情,那小窗……(《奶奶家的小窗》)

范文选析
无情的背影
当我读到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便想起我的爸爸妈妈的背影。但不完全不一样, 因为朱自清的文章表现的是父亲对他的关心,而我父母的背影留给我的只是无情的怨悔。 就在我5岁那年,我被带到法庭上,外婆抱着我坐在椅子上,我看见了爸爸妈妈,我便大声 喊了他们一声,可他们并没有理睬我。爸爸和妈妈在法庭上争论不休,最后听说把我判给了 妈妈,爸爸便离开了法庭,我喊了一声“爸爸——”,可那“背影”头也不回就离开了我, 从此我便和妈妈还有外婆一起生活了。
可是没过几天,无情的妈妈也离开了我。外婆本想丢下我,可又不忍心,便把我留下了, 于是我就像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整天和外婆生活在一起。
在外婆陪伴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时的情景:爸爸骑着车,带我去街上 玩,带我去河边钓鱼;妈妈带我逛商店,给我买衣服。一想起这些,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下来。
以后外婆把我送进了学校,我的学费是舅舅供给的。当同学请我参加他的生日庆典时,看见 别人的爸爸妈妈给自己的孩子送上精美的礼物,让他在蜡烛前许愿,我真是羡慕极了。我多 么想过一次生日,我不要那香甜可口的蛋糕,也不要那精美的礼品,只求爸爸妈妈和好,为 我祝福生日,可一直盼到今天,还没有盼到。
当我从舅舅那儿得知妈妈改嫁了、爸爸结婚了时,我痛哭了一场。外婆走过来说:“孩子, 别哭,他们是些无情无义的东西,不值得你为他们伤心,你要好好读书,干一番大事业,让 他们看看。”这时,外婆的眼泪也不知不觉地流下来了。
爸爸、妈妈,我多想有一个家,一个温馨又快乐的家,我多想有父母的疼爱,可我却得不到 。 爸爸、妈妈,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远去,给我带来的是无限的悲伤和怨恨,让我饱尝了失 去亲人的苦楚,让我这个虽有父母却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经历了多少人间的坎坷!我再一次发自内心的呼唤:“爸爸,妈妈,可怜可怜我,复婚吧……”然而,回答我的,却只有那 一阵阵回声,和那离我愈来愈远、在我眼中越来越渺小的背影……
结尾评析: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带来了抹不去的创伤,小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尤其是结尾更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渴望父母复婚的真情呼唤好似余音绕梁,久久回 荡在我们的耳畔,令人难忘,给人留下不尽的思索,无穷的回味。

作文的开头
[日期:2005-11-09]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作文的开头(顺德教研室)
贾宝玉在评论大观园时说过一句颇有见识的话:凡美,都必须“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全国几百万考生竞技的高考作文要出众,更是离不开一个“理”和“趣”。《高考》杂志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发现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但无一不闪烁着“机智”和“理趣”。单看看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获得启发。我们把它们作一些归类献给你,或许你也能从中得到借鉴。

一、先声夺人看开篇
开篇最忌讳的是一下笔就给人离题的感觉,它直白地告诉阅卷老师作者没有审准题意,作文评分就会大打折扣。请看2004年广东高考几篇作文的开头。
例1《由语言与沟通想起》:“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初春明媚的阳光,透露了夏日的气息;盛夏繁茂的绿装,昭示着秋日的丰收;金秋累累的果实,昭示着冬日的萧瑟。四季轮回,秋去冬来,自然界万事万物各自演绎精彩。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我们的人类社会也好比自然界,没有了语言的联系,没有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又怎能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搭起沟通的桥梁?”这个开头比喻失当,前面的比喻部分没有在相似点上进行很好地铺垫。为什么这样说?语言与沟通是前提和结果的关系,而“绿装”与“丰收”、“果实”与“萧瑟”哪里存在这种关系呢?特别是“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一句反问更是无法接近话题。
例2《心灵互动》:“大树从不讥笑小草的弱小,小草虽然弱小,却增添了草原的苍绿;牡丹从不讥笑野花的朴素,野花虽然朴素,却带给大地无限生机。大树与小草,牡丹与野花之所以能够和谐共处,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有了互相的沟通,有了心灵互动。”这个开头在往话题上靠拢的时候,同样没有找准相似点,显得牵强附会。
例3《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一棵小草,沟通则是一片绿阴;语言是一朵白云,沟通则是一片云彩;语言是一朵鲜花,沟通则是一片花海。”这个开头将“语言”与“沟通”处理成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同样是没有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以上三例都是为了增加文采而通过比喻的方式切入话题的写法,这也是许多考生的惯常写法。如果考生对于话题题意没有准确的把握,一开篇就上了岔道,就会严重影响得分。下面这个例子就比较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语言的作用。
例4《沟通从语言开始》:“语言是桥梁,沟通此岸与彼岸;语言是瀑布,沟通溪流与深潭;语言是彩虹,沟通天空与大地。只有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沟通才能成功。如果语言失误,那就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那怎样才能使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促进沟通成功呢?”
所以,开篇写得好不好,核心问题还是在审题;审好题意破题时,先求准确,再求形象。以下介绍开篇的诸多方法。
1、引用名言名句
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 (《问世间情为何物》)
②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
(《圣者与小偷》)
③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旋转这只万花筒》)

2、巧用书信格式
①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

②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3、借用章回小说笔法
①“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江东去,浪花淘尽了往昔的英雄们。而曾经的蜀国的继承人阿斗也变得“乐不思蜀”了,天下已成为“司马氏”的天下。(《三国英雄开会》)

②梁山泊的聚义厅里,现在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百单八位好汉都齐聚在这里,大伙儿都在争吵不休。他们在争吵什么呢?原来梁山泊最近要评选打虎英雄。这个荣誉称号评上就了不得,谁评上了就可以坐上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所以惹得众好汉齐聚在此,争论不休。(《谁是打虎英雄》)

4、巧用修辞
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如2002年《心灵选择》的开头写道:“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而我的选择却是一一牢笼。”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前后形成对比,既点了题又设置了悬念,促人赏读。此外,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诚信一一永远的绿卡》一文开头写道:“诚信如春天的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如夏天的一块甜西瓜,含在口中,甜在心里;如秋风从远方送来一片火红的枫叶,引起无限的牵挂;如冬天里飘飞的雪花,为麦田覆盖上一层层厚棉被。”开头运用比喻加排比,状写诚信的价值与意义,表达了对诚信的渴望。
5、抒情法。
即在文章的开头就直接倾诉自己的真情,以点明文章的主旨。常用的抒情法有假设式抒情、对比式抒情和烘托式抒情三种。如2001年的高考佳作《捞起诚信的背囊》开头写道:“如果人生是一趟奔驰的列车,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轮子;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航行中的大船,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背囊,它将伴你永远前行。”作者运用比喻和对比,从对比衬托中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又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选择的足音》的开头写道:“是什么,倏忽划过心头,留下瞬间华彩?是什么,静静浇灌心田,培植甘甜记忆?是什么,轻轻叩动心扉,带来永恒美丽?是什么,让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一齐奏响那壮美的乐章?一一就是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选择,就是那一次次艰难美丽的选择,就是那一曲曲高唱自己选择的歌儿……”开篇以四个排比问句,引发人们的深思,表达选择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抒写了作者的感情。
6、开门见山法。
因为这种开头直截了当,能直入文题,一下子进入写人叙事的场景,或者一下子抓住议论的本质,所以适用于多种文体。如2002年的高考优秀作文《选择中华魂》一文开头“翻看昔日的历史,寻找心灵的无悔选择”,以下便分小标题:1、英雄的选择。2、王者的选择。3、科学家的选择。这样一开头便三言两语直接引入下文。又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智慧和思想一一我的选择》一文开头写道:“在完成中学学业之后,我收到了三所大学的招生简章,我必须做出一种神圣的选择。”作者直截了当,言简意赅,以总述引起下文,为下文自己如何在“财富大学”、“权力大学”、“智慧大学”三者之间进行抉择作了总引入。
7、描写法。
描写法即借助于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这种方法对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尤为有效。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昭君的选择》一文开头写道:“深深的围墙,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的心里缓缓辗过。”文章开头用了四个偏正式的短语,形式工整,用词雅致,描写人物性状的修饰语,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特征,为下文昭君明智的心灵选择作了渲染和烘托,使开头的描写和文中的事件有着很好的映衬。又如1997年的全国大作文,有人在题为《白云,水滴》的文章中写道:“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白云,白云里是一颗颗的小水滴,是谁让白云高高飘起?是那些小水滴,你挽着我,我挽着你,共同营造那一份自由和飘逸。”文章以比喻开篇,拟人相衬,设问提起,语段极富诗意,为下文比喻我们的社会是一片白云,每个成员是白云中的一个分子张本,启示我们应该共同营造美好的环境。
8、承接话题法。
即文章开头沿着话题材料和话题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延伸。这种承接既可以从话题背景语中的结尾处续接,又可以从原材料中截取一点续接。如2001年的高考优秀作文《诚信走访记》开头写道:“好烦闷啊,‘诚信’一直都很烦恼,便不时地发出感叹,为什么要抛弃我?难道时代不同,我也跟着没用吗?不行,我要去找好朋友,让他们评评理去!”尔后,文章编述“诚信”走访“金钱”的故事,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金钱交易、权色交易,就连文明纯洁的文化净土也出现了“文钱交易”。开头的巧妙设计,为下文的故事作了科学周密的导入。
9、人物亮相法。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为感召读者,有时可运用特写镜头,让人物自我亮相,以收到未见其行先见其人,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目的。如2001年的高考佳作《岂可抛弃我——诚信自述》的开头写道:“在下姓诚名信,字不欺。伴宇宙而生,赖人心而存,上可溯古,下可耀今,远可助邦交,近可亲友朋。”文章开头毛遂自荐,交待姓氏、出生背景和独特个性,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借道白表达内心,点化文章主旨。
10、巧用寓言故事
①愚公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儿,门口王屋、太行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日子难过啊!这里好像与世隔绝,城里有什么新鲜事儿传到这儿早已变成旧闻了,这种生活真的需要改变了。愚公寻思着:得想法子把太行、王屋两座山给搬了。(《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②喜鹊贴出了大型广告:“为适应时代需要,本校将推行全能素质教育,无一不学、无一不教,包你的孩子成为无所不能的通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费,每学期3000元;培养费,2000元;赞助费,15000元。”(《全能学校》)
11、巧用揭示主旨的题记
①没有树的伟岸,但你可以有草的翠绿;没有牡丹的娇艳,但你可以有小野菊的洒脱……生命,可以不灿烂,但必须伟大!
题记
蝶曾是个美丽善舞的女孩。她一头披肩的长发,她窈窕的舞姿,曾给她带来了如雷的掌声与无数的鲜花,她曾被别人赞为中国将来的邓肯……然而,一切结束了,命运之神永远将她按在了轮椅里。生命暗淡了,寂静了,“白天鹅”变为无人关心的丑小鸭。多少次,她梦见自己穿上了水晶鞋,继续她的追求,可醒来时只听见“凄凄惨惨戚戚”的冷漠秋风。(《星星夜话》)

②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 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题记
何为“诚信”,诚实、守信是也。综观历史,这“诚信”二字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泪啊。(《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12、巧用解题形式
曾经有一位朋友,别出心裁地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在下列美景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A.一片纯白的羽毛,在熠熠生辉的金色阳光中,悠然飘落。
B.一瓣落红,在清幽深邃的池水中回旋漂浮。
C.一颗流星,在黛蓝色的天幕中,一瞬而逝。
D.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青嫩新绿的草叶尖,悄然滑落。
看完这道题,我顿时呆住了,万千变化的自然,日升日落、潮汐起伏,多少美景令人怦然心动,悠然神往。…… (《无穷的可能无穷的美》)
13、巧用名人作问答
①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但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②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
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给灵魂一个支点》)
14、巧用诗文显诗意
①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身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②美是什么?我知道,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鲍姆嘉通同意我的说法,并补充道:“美是感性认识,研究美学即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可康德却愤怒地瞪着我说:“片面,美是人类纯形式的主观感受,与事物本身毫无关系。我劝你还是看一看我的《判断力批评》。”我很虚心,认真仔细地研究了他的关于情感的美学著作。我正在为我的玄虚而洋洋自得时,黑格尔却泼给我一盆冷水:“不对,美应该是人类本质的外化。”接着,他就洋洋自得地谈起了他的美学理论。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马克思在我旁边耳语道:“别听他的,他乾坤颠倒,是非不分,你千万别掉进唯心主义的泥坑里。美其实应该是人类本质与自由形式的统一。”美究竟是什么?我决定离开莫衷一是?

㈤ 材料作文怎么开头ppt

材料作文如何开头
古人写文章追求“凤头、猪肚、豹尾”的境界,其中“凤头”的意思是,文章的开头要短小、亮丽——犹如凤凰的头角。短小,便于让读者明白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亮丽,才能吸引读者。一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作为应试的材料作文,更应如此!那么,究竟怎样给文章开一个好头呢?下面以近两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介绍7种开头方法。
1.顺——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如 2006 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别让雨下进灵魂里》的开头:
我们必须时时保持心的洁净,就像一颗透视世界的水晶;我们必须时时保持灵魂的清醒,就像头顶上湛蓝的苍穹;我们必须时时坚持自我的追求,就像大漠里展翅飞翔的沙鸥。屋外雨滴飘飞,但别让雨下进灵魂里。
做自己,才是更好的人生追求!
此文开头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们必须……”,三个排比句使小作者的观点气势如虹,不容置疑。中心论点“做自己,才是更好的人生追求”的提出,如爆竹,如春雷,干脆利落!
2.逆——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如 2006 年高考全国卷Ⅱ优秀作文《快乐的读书脚印》的开头:
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记得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很多人读书有各自的目的,为考取功名,为博得众人的敬仰,为装点门面,甚至是为了在与人谈话时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在我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我从来就是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常常觉得在书中自己的脚步正迈得轰轰作响。
此文开头先论他人对书以及读书的看法,接着陡然一转,亮出“我”的读书态度——快乐读书,起到了引人深思的效果。
3.引——引名言名句打头。如 2006 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水到渠成地提出“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实在是巧妙至极!
4.喻——比喻开头。如 2006 年高考全国卷I高分作文《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开头:
是鱼儿就不要幻想蓝天,是鸟儿就不要迷恋海洋,我们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在自己的天空中留下有意义的人生。
用比喻表述深奥的道理,能使所讲的道理深人浅出的同时又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此文开头以“是鱼儿就不要幻想蓝天,是鸟儿就不要迷恋海洋”为喻,顺势提出“我们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在自己的天空中留下有意义的人生”,既形象生动,又不显得突兀。
5.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2006 年高考山东卷Ⅰ高分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的开头: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仰望星空,给人以无限遐想;飞上星星,使人失去幻想的自由与权利。由此提出“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的观点。论点于对比中水到渠成地展示出来,显得既全面又深刻。
6.问——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议论。如 2005 年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跳出枷锁,创造风格》的开头:
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延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跳出圆圈的枷锁,创造新颖的风格,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
自问自答式的开头,有两个好处:一是观点自然引出;二是给人以思考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让人认同作者的观点。此文开头就有这样的智慧。
7.例——摆出问题或者论据先行。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做缜密的勇者》的开头:
苏轼说,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歌德说,勇敢的人可以用生命冒险,但决不用良心冒险;毛泽东说,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苏轼之勇,在于豁达淡定;歌德之勇,在于坚守诚信;毛泽东之勇,在于沉着大气。因为勇敢,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不平事;因为缜密,认清自我,他们永远在青史上留名,在黑暗的迷雾中照亮有志者的奋进之路。
苏轼、歌德以及毛泽东这三个论据,涉及古今中外——论据做到了既必要又充分,即典型性。接着提出观点就显得有理又有据,不突兀——读者愿意接受。
材料作文如何扣“材料”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所以,材料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料”;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那就属于严重的偏题,后果不堪设想。这正好与“话题作文”相反。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作文既要紧扣“材料”,又不能大段大段地复述材料。那么,材料作文如何紧扣“材料”呢?下面以 2006 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为例,给大家提供一些扣“材料”的技巧。
1.引——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或论点。或开门见山,或边联系实际边叙述感受,或述读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强, 80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论题或论点”从材料中“引”出,是一种高层次的紧扣“材料”。请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然后顺势提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2.议——分析议论材料。通过分析议论,可以挖掘材料的内涵,强调论题或论点。这一部分可以弥补引出论点时因过于概括而造成内容上的突兀、断层等方面的不足。请继续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下文:
老鹰凶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顶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性本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
从材料中引出观点后,该考生便对“材料”进行了议论。从老鹰、乌鸦两个角度分析,并指出乌鸦“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议”得全面、辩证而又深刻。
3.联——联想议论。“引”“议”之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演绎社会生活,透视社会生活的过程,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进行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进行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主体,要求思路开阔,语言概括,重点突出。正反结合。需要注意的是,由“议”到“联”,过渡要自然、贴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如何联的呢?请继续看下文:
物犹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最终没有成功,然而他却是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柄,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了一种优势,他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不得不说,他那逗人乐的容貌有一定的功劳。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到大学所教的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电脑设计,最终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以一句“物犹如此,人亦然”过渡,由物联人,孔子、卓别林以及比尔 · 盖茨,三个例子就是三个典型——古今中外兼顾——“联”得自然而又充分。
4.辨——辨析辩证。这是行文思路严密的补笔。通常这一部分不是行文的重点,文字不宜多,可以用“当然”“固然”等词语来畅通行文。接下来,我们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如何“辨”的:
社会在发展,然而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枝头,生命才能闪光。
一句“社会在发展,然而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枝头,生命才能闪光”,字数不多,却“辨”得有理又有节。
5.结——给文章下结论。通常要紧扣“材料”照应开头:开头提论点,结尾提怎么办;开头提论题,结尾作出结论并简要说明怎么办。让我们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如何结尾的:
乌鸦勇于拼搏、喜爱学习的精神固然是值得学习的,然而它没有认清自己,最终是要以失败告终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兼备,才有可能成功。
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你的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文章结尾,强化主题,撞击“材料”,呼应开头,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得顺当又完美。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文,“引、议、联、辨、结”,每一步扣材料都相当妥帖而又完美,被评为满分,当之无愧,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现代文小阅读的解题步骤与方法
现代文小阅读主要考查的内容是理解词语概念、句子含义,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由于考生对现代文小阅读的内容和写法不是很了解,要么读得很费劲,要么解题错误百出,因此得分率偏低。
一、研读材料,理清思路
读第一遍一般懂得文章的大意,这对做题还很不够。读第二遍也不是将材料再看一遍而已,而是要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着重搞清全文分为几个层次,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全文的总体结构是什么。最好用原文中最有概括力的词句或自己的话概括出全文的内容。经过这样一番琢磨、分析,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就深人多了,准确多了。当然,这种思索要紧扣材料,要注意速度。有了这种内化的过程,就为下一步寻找答题所需的信息区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读准题干,回原文寻找与题干对应的区间,仔细比较选项句与原文的差别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对选项信息的判断,就是将选项内容与原文相关信息区间的语句进行比较,看两者表述是否同质,也就是说,从量与质上看选项内容增添或减少了没有。有些选项的语句不能在原文中直接找到对应的句子,而是对某些句子或段落进行概括转述改造而成的,有些选项的语句是将不同段落的句子组合在一起而成的。这两种情况更需要结合全文或段落的整体意思来思考,光从字面是看不出来的。
三、总结设题规律,快速准确识别
总结实用类文章常见的设题规律,可以让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选择,提高识别的速度和效率。实用文设题,不管怎么变,都离不开下列情形:
1.张冠李戴型。
( 2006 全国卷Ⅱ7. B)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大运河将更有利于沟通交流,昔日南粮北运、商旅交通的胜景将得以恢复。
分析:本选项所讲的大运河的作用是实用意义上的大运河,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文物意义上的大运河,两者混淆在一起,属于张冠李戴。
2.因果倒置型。
( 2006全国卷Ⅱ7.C)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大运河沿岸文物古迹的保护,从而加速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
分析:从原文可以看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将给大运河的保护带来很多作用,本题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了。
3.强加因果型。
(2004广东卷10.B)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分析: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有的句子之间并不是因果关系,这种题在推断题中很常见。从文中可以看出,绿茶之所以是茶叶中的精品,是因为它富含维生素,而不是保留了鲜叶的原色。
4.以偏概全型。
(2006广东卷7.B)古典自由主义的效率理论建立在人是自私的物质资源是无限可用的假定基拙上,所以它直接导致了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
分析:“以偏概全”是指原文中某个结论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在选项句中只陈述了部分因素。原文最后一句是“对资源有限性事实的忽略,……也是造成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选项句是“直接导致”,即将原文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说成了“全部原因”。
5.取消限定型。
(2006广东卷6.A)古典自由主义鼓励个人财富的扩张,不主张国家或法律干预事务。
分析:文章要求表述严密,准确到位,通常在中心语前使用很多限定语。设题者故意将其取消,选项句与文章的意思就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原句是“所以根本不需要国家或者法律来操心人们的经济事务”,选项句将“经济”去掉,表述的口径就不一样。
6.或然与必然型。
(2006广东卷7.A)因为每个人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所以社会经济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
分析:“或然”是“或许、也许、可能、如果、假设、一旦”的意思,是对情况进行估计;“必然”是“肯定、一定、就是”的意思,是对情况从正面作出肯定的判断。原文中说“如果每个人……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无理性”。“很可能”是表示“或然”,选项句用的是“必然”。
7.无中生有型。
(2006山东卷8. D)从古代干栏居及其长屋广泛分布的区域及建筑制度来看,防潮和防寒是其主要功能。
分析:原文中并没有选项句表达的信息,原文说“山有毒草、沙风、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栏’”,显然,这种建筑命名为“干栏”,主要是防毒蛇、沙风,选项句说其主要功能是“防潮和防寒”,原文中无此信息。
8.部分与全部型(单称判断与全称判断)。
(2004全国Ⅱ卷9.A)白鹤梁平时都隐没在水中,每年在长江枯水期才露出水面一次。
分析:部分与全部,是指在事物的范围上设题,主要体现在限制语——状语的用词上,文中说“多数时候”,选项句变成了“都”。
9.曲解文意型。
(2004年湖南卷8.A)西医药提出了下丘脑存在整合中心的学说,中医学解决了这一学说应用中的问题。
分析:“曲解文意”是指用同义词进行替换,造成选项句与原文表意不一致。原文说“中医采用补肾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选项句中的“解决”与原句中的“缓解”“改善”是有区别的。
10.说法绝对型。
(2006福建卷Ⅰ.B)固定的成见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它是有条理并能自圆其说的信息体系。
分析:“说法绝对”就是走极端、片面化,设题时故意将原文中的一些限制词语和条件去掉或改变,造成两者表述不一。原文是“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息体系” , “常常”就是限制条件,而选项句中没有。
11.偷换概念型。
(2004湖南9.B)中医药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物治疗,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
分析:实用文中有很多概念、术语,考查理解概念的题目,命题者常用偷换概念的方式进行,选项句与原文对概念的阐述不一样,而且相差较小,迷惑较大。选项句中的“中医药”应为“藏医学”,“西药”为“现代医学”。
12已然与未然型
(2004江苏卷8.B) “汽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汽冰”的危害大于功用。
分析:“已然”是已经发生的事,“未然”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是一种设想。从文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汽冰”还没有开发,文中提到的危害只是一种可能、假设,不是已成的事实。
此外,还有四个重视,值得我们关注。
1.重视选项句之间的关系。有的选项句中的三项是同一类别的,另一项就是要选的答案。
2.重视选项句与题干的关系。有的选项句与原文比较,本身并没有错误,但与题干无关,属于答非所问。
3.重视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是全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标题来读文章,可以事半功倍,如2005年高考北京题《戏剧与戏曲》。没有标题的也应该能迅速找到全文说明的对象。
4.重视审题。要注意题干指出寻找的范围,是某一段还是全文?选择的类型,是选择正确的还是不符合文意的?指出了思考的方向,是对某个概念的理解还是某句话的理解?
现代文小阅读设题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我们解题的方法,只要我们按照如上所述的步骤与方法,加强训练,做起题来就会快得多,准确得多。
现代文阅读中探究型题目的应试策略
广东省自2004年秋起开始了新一轮课改,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再对照2007年语文考试大纲,我们不难发现,2007年考试大纲将“探究能力”列为考查的六种能力之一,而这种能力又恰恰是大纲新增加的,因此,应该引起广大考生的足够重视,在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下面就谈谈考生在考试中应该如何应对探究型题目。
一、明确探究型题目要考的内容
考试大纲指出,“探究是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根据大纲,我们可以明确知道,探究型题目应该出现在试题的选考部分,选考部分考试内容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不管是哪种文本,考纲对探究能力考查的要求都只是大同小异,例如在对“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是这样描述的: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依据上面的分析,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其实就是考查考生对文本的个性阅读能力,考查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对作品作出主观评价的能力。因此,探究型题目能够全面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既有前人经验的,也有自己理解的,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完全吻合。
二、应试策略
从近期省内各学校的命题情况来看,在题目设置上,都重视在题目中列出多种不同见解,然后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个性阅读,如在《2007 届广东高中语文新结构测试模拟题》中的第 20 小题:“有人从选文解读出浓浓的思乡恋家情结,有人从选文中解读出现代都市人生活工作节奏太快无暇顾及品味生活的无奈,也有人从选文中解读出一种对普通人生命意义的严肃思考……请谈谈你对选文表达主题的解读。需观点明晰,言之有据,适当分析。(12分) ”
要解答好这类新题,笔者认为是有多种可行性策略的。
首先,答题时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由于回答这类题字数要求一般在150字左右,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回答一个具有探究性的题目,绝对不能写太多的闲话。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直接入题,让答案一清二楚,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但观点仅仅明确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什么观点都能够作为答案的话,那么就没有探究的意义了,所以,观点还必须具有探究意味。这样,才能使观点站得高,才能体现出考生个性阅读后所得。探究意味的得来,就是通过个性阅读,对作品丰富意蕴能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具有探究意味,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没有探究意味的探究,重复前人观点不能叫做探究,没有探究意味的探究同样不能称为探究。因此,具有探究意味,是探究能力的最基本要求。
其次,不能脱离文本而一味地强调个性阅读。根据题目要求,考生能够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下一步就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了。同样,在不长的篇幅里,想要充分、准确地阐述观点,答题时就一定要紧扣观点,找准找足论据。这里,必须要注意,强调个性阅读,并不是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的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见解,这样才是持之有故的个性阅读。任何个性阅读都是从文本出发,观点来自文本,论据来自文本。在论证时,考生只是让有个性的观点在文本中找到依据罢了,也就是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一定要“述”和“评”相结合。
最后,考生需要掌握一些文学评论方面的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其实质就是一道小型的文学评论题。既然是文学评论,就可以按文学评论的方法来答题。因此,掌握一定的文学评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对提高个性阅读的质量,提高答题的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对散文主题的评论,就要注意不同样式的特点,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常常是一种思想,一种观点;抒情散文要求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寻味。同时还要注意考察作品的精神境界,而散文的精神境界体现在许多方面,诸如作品中的人生观念和是非观念、情绪内涵和格调、意境的开阔程度以及立意的深远程度等。”(王先霈、范明华《文学评论教程》)考生掌握了这些知识,明确题目要求探究的内容是属于哪方面的,在阅读作品时就不会漫无边际,在思考时也会回归到文本,落实到文本,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有方向,更能够用评论性的语言来答题,就能够获取高分。

㈥ 如何写作文的开头.ppt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有人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些都说明了开头的重要。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可考虑选用如下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式。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如《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方法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2.背景渐入式。如《孔己已》开头:“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可以随时温酒”。《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这些开头或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候或阐述论题的背景、环境等。

3.设问置疑式。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

4.名言警句式。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如《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了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等。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5.精辟设喻式。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以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为喻引出中心论点,既然是“设喻”,就得注意所言之“他物”与本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能牵强附会。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和《藤野先生》的结尾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背影》,开头写了“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写道:“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又如《白杨礼赞》开头写“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结尾写“……我要高声赞美白树。”

3.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不由得想起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花市》的结尾写道:“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留下美丽的背影——考场作文结尾妙法举隅
关于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古人早就有“风头豹尾”一说。考场作文写作时间短,评分要求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理想的评价,开头和结尾尤其马虎不得。有人说,考场作文的开头要像“二锅头”,入口即辣出泪来,以此说明作文开头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认为,作文的结尾就应像“碧螺春”,余香满口,令人回味无穷。精彩的口头固然能让人眼前一亮,心生向往;精彩的结尾亦能让人忍不住掩卷,拍案叫绝。同学们的考场作文结尾存在哪些常见问题呢?一是有头无尾。由于缺乏整体构思,结尾如同一个“半拉子”工程,叙而不清,说而不明,议而不足。而是虎头蛇尾。有的同学在完成主体部分后,常常有一种大功告成的心理,于是草草收场,以致结尾平淡无奇千篇一律,毫无出彩之处。三是画蛇添足。或无病呻吟,或人为拔高,硬要给文章加上一个“光明的尾巴”,使得本该是亮点的结尾成了文章的“黑子”,令阅卷老师发出“一声叹息”。同学们要注意,考场作文的结尾应牢记两点:一是要有强烈的中心意思,即不忘为表现中心服务。作文的主体部分如果“偏题”了,结尾处应该补救。二是应当精炼,当止则止,不能喧宾夺主。它要有利于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得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助于读者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意思,引人思考,发人深省,令人赞叹,使人难忘。下面介绍七种常用的考场作文结尾方法。
一是自然收束法。这种方法常用于记叙类的文章,操作方法是:随着事件的结束自然收尾。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干净利落,没有废话。如《上帝的回答》一文是这样结尾的:
鬼沉默了,他不是无所不有,而是一无所有,亲情、友情、爱情……统统随诚信而去。他,一个卑污的鬼魂,只能下地狱!“下地狱去吧!”上帝说完,飘然而去。
二是总结点题法。这种方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如《“诚信”漂流记》的结尾:
在回去的路上,时间老人指着落水的“快乐”“地位”“竞争”,意味深长地说道“没有诚信,快乐不长久,地位是虚假的,竞争也是必然要失败的。”
三是抒情议论法。即在叙事的基础上,利用抒情、议论突出中心,让人明白你的写作意图,给人清晰的认识。如《长剑与短剑》一文的结尾:
长剑、短剑,我们无法选择;聪颖、愚钝,我们也无法选择。我们所能选择的,就是握紧了手中的剑,然后不懈怠地前进,前进,再前进……
四是巧用问句法。即在前文充分铺陈的基础上,用问句来收束全文,以表达感情,深化中心。如《父亲》一文的结尾:
我知道,我是父亲的汗水泡大的。父亲,我该这样才能表达出我对您永远的愧疚和爱戴呢?
五是首尾照应法。这是考场作文惯用的结尾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完整,但易流于平淡,属于比较“保险”的写法。如《我是如此看待人生》的开头和结尾:
大千世界,变幻时空,自然有了人生才如此绚丽。作为自然的宠物,我们都拥有自己的人生。然而以“万物之灵”自诩的人类啊,又是如何看待人生的呢?(开头)
我如是看待人生。(结尾)
六是借用名句法。借用名句既可以使文章简洁,又可以增添文采。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巧妙仿用。如一篇题为《花样年华》的文章就引用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来结尾:
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干将发硎,有作光芒。我就是那红日,我就是那大河,我就是那宝剑!这,就是我的花样年华!
七是意犹未尽法。这样的结尾,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可以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如一篇谈“逆向思维”的《十减一等于……》,它的结尾就是这样的:
十减一等于九。十减一不等于九 。十减一等于……
以上就是考场作文常用的一些结尾方法,但所谓“文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实际运用时不可拘泥于一种方法。只要同学们平时多加练习,自然熟能生巧,妙笔生花。让我们的考场作文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美丽的背影,让这个背影给你带来成功的喜悦。

近年来,高考作文均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话题作文是规定一个相对广泛的写作范围,以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联想、想像,不限文体或尽量减少文体限制,给学生更多选择的自由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由于它命题的开放性、思维的发散性、内容的相关性、文体的多样性和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叫好者甚众。如何写好应试话题作文,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指导学生作文的体会,谈四点确实不算新但比较有用的浅见。

一、写自己最擅长的体裁。

辩证地说,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话题作文也是一样的。话题作文淡化文体要求,放宽文体限制,直至文体不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都可以写,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杂文、寓言、故事、童话、日记等等任你选择。但也正是这种宽松,可能导致考生一下子拿不定主意。我究竟写什么体裁好呢?就如在乡下小商店买东西,品种单一,要什么就买什么,直奔主题。如今的话题作文好比到了城里的沃尔玛超市,面对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一时还真定不下要哪一种。这里有一个原则,就是写你最熟悉的体裁。就如武侠小说中,侠客们即便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关键时候,使的还是自己的看家本领。平时写日记顺手就写日记,写议论文顺手就写议论文,根本不必花太多时间去考虑。高考是素质的争夺战,是能力的争夺战,同时也是时间的争夺战。先把这个原则确定下来,无疑也为我们争取了相对宽裕的时间去做构思行文等更重要的事情。

二、取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老实说,高考也是一场吸引眼球的争夺战。特别是作文。评阅高考作文,受阅卷老师的情感因素的支配。学校有些参加过高考评卷的老师说,一天改几百份作文,哪能每一篇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些题目取得好的,无疑给人的印象相对就好一点,分数自然也就偏高。就比如你在大街上碰上穿戴整洁英俊秀丽的个性独特的人感到赏心悦目一样,看到独具特色的题目,也难免眼睛一亮。怎样取一个比较醒目的题目呢,大体说,可以从活用修辞方面做文章。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引用、对比、反问、设问、呼告、对偶等。比如2000年的高考中就有《人生也是一张答卷》、《横看成岭侧成峰》等优秀的题目。必须注意的是,拟一个醒目的标题,也不必弄得喧宾夺主、花里胡哨。比如,被不少人称道的“符号法”和“数学法”,就有点故弄玄虚的味道。

三、言之有物——永不过时的要求。
应试作文,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言之无物。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做好材料的搜集工作,不为无米之炊。应试作文的空洞也有可能并不是作者没有准备或素材积累不足,而是在这种特定的场合中,一紧张,“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于是就“思之所之,笔亦所之”,就显得乱,就显得空。抑或是不知散乱的材料如何连缀成篇。要使文章,尤其是应试文章,有实实在在的内容,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我们我们可以尝试这些努力。举例要具体。有些同学在举例子时,常常爱这样说“我有一个邻居就是这样的”,“我的一个同桌……”,再不就是“我的一个朋友……”,给人一种空泛、可信度不强的感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我们还是尽可能的引述具体些为好。举例要典型、恰当,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鸡毛蒜皮的事情也东拉西扯,要具有时代特点,具有思想性、启发性和教育意义,要举那些能够说明问题的。适当引述名言和警句。有时候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不如一句名言警句。名言是古圣先贤所有生命智慧的经验的总结,是经过时间和空间的洗礼后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创新,向发展等级进军。
近两年高考作文命题也加大了对创新能力的考查,2000年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又专门设立了“创新”一项。创新成为高考作文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认为,创新,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其一是观点的创新。话题的范围很宽泛,可以让我们宕开笔墨的方向也很多。我们尽可能不去做简单的复述,唯陈言之务去,找到一个较新的观点。反弹琵琶,就是一种比较有用的手段。2001年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循规蹈矩主张诚信的。福建一篇满分作文,作者就反弹琵琶。作者在文章中写到:不停的说谎就是诚信……联系漫漫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难免深思再三,令人耳目一新。其二是材料的创新。那些著名的典故、历史事件、名家名句,都被别人引烂了。读来可能毫无生趣。我们不妨刚脆抛开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写当代的新人新事,写发生在你生边的感动人的事,写出自己独特的生命体悟和感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此,写自己经历过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在题材上为创新开辟了另一条康庄大道。其三立意要有深度,要“掘地三尺”。不少考生的应试作文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立意没有深度。“我不要健康的肉体,而要健康的灵魂。没有诚信,灵魂便是一种残缺和卑琐的存在。没有诚信便没有历史。中国文化便是无数前代史家们的诚信碑载。……你应该对自己说:诚信,自我而始。”这是2001年湖北一位考生的作文《千年一叹》,读来感觉就比一般的文章厚重许多。立意,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沃野中去找寻理论的“掘地三尺”的深度。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理想和现实的观照,偶然和必然的分析尝试辩证地寻找理性的答案。

㈦ 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ppt

一、让学生认识到写好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托尔斯泰是很重视作品的开头的,《战争与和平》的开头,他先后经过15次的反复修改,才感到满意。《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他曾经用了十种不同的写法,最后才确定下来的。古人认为文章的结构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那意思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漂亮、优美。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题目拿到手,却总是动笔艰难,可一旦开了头,尤其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写起文章来往往洋洋洒洒,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文章的开头就是整篇文章的门面。商店的门面漂亮,就能吸引来很多顾客;文章的开头好了,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特别是考场作文,有人统计过,高考阅卷时,老师们在一篇作文上逗留的时间平均只有29秒,也就是说有的作文老师们还看不到29秒。在这么短时间里,你用什么办法使老师能认真看你的作文?没有好的开头行吗?“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好的开头,文章写起来就顺畅的多了。
二、把学生平时写的作文开头和收集的作文开头进行比较,分析学生作文开头存在的问题:
不能概括文章主体的内容。
不会使用任何一种作文开头的技巧。
说一些与主体内容无关的绕弯子的话。
没有文采,不吸引人。
开头过长,造成头重脚轻的局面。
只会使用叙述一种表达方式,不会使用修辞。
开头概括的内容过小,不能统领全文。
三、文章常见的开头法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可以开头直接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兜圈子,不枝不蔓,入题快捷,干脆利落,避免了不知所云,离题万里的弊端。如(1)朱自清《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朱自清《绿》: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这样的开头入题快捷,直接点题“背影”、“绿”,旗帜鲜明,不绕弯子,作者易构思,读者喜阅读。这种写法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之法。
2、故事导入法。

就是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故事一定要和文章的主题相一致,而且要字数恰当,简明扼要。如:汪曾祺在他的《翠湖心影》中引用下面这一则故事:有一个姑娘,牙长得好。有人问她:“姑娘,你多大了?”“十七。”“住在哪里?”“翠湖西。”“爱吃什么?”“辣子鸡。”过了两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门牙。有人问她:“姑娘多大了?”“十五。”“住在哪里?”“翠湖。”“爱吃什么?”“麻婆豆腐。”作者通过这一则故事,引起读者的兴趣,把读者带到他所描写的翠湖中,达到了引出正文的目的。

又如一学生写作文《宽容》时,这样开头:“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周总理却很抱歉地说:‘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
这样由名人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比喻开头法。

就是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开头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文采飞扬,情味盎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用的比喻要与全文的中心暗合,与全文的情调一致。如《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这篇文章的开头:“她像幽谷里的一朵百合,洁白无瑕。发散出淡淡的幽香,却孤独寂寞;她像勇敢的海燕,在自由的天空翱翔,在汹涌的浪尖起舞;她像李清照那样多愁善感,见凋花伤春,见落叶悲秋。她就是中国奇女子三毛。她就是我最喜欢的作家。”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写三毛,形象地写出了三毛的特点。
4、对比开头法。

就是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加强文采,有力地论证中心。如《说勤》:“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则无法成就事业,由此可见,勤则成事,惰则败业。”此处运用对比手法,将勤与懒、成与败的对应关系清晰地揭示出来。
5、排比开头法。

运用排比来开头,可以加强文章的气势,增添文章的文采。如:(1)《“?”的联想》文章的开头:“‘?’像那天空的北斗七星,‘?’像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更像是人生道路上的方向盘。‘?’引导着千千万万的人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不息,为获得答案而冥思苦想。”用排比兼比喻来引论,气势非凡,文采飞扬。(2)《幸福》的天头:“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眉头舒展,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这段关于幸福的解释用了排比点题,铺排文气,先声夺人。
6、名言导入法

就是在文章开头导入古圣先贤、专家学者所说的包含着人们公认的基本原则和一般道理的话语。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需要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名言,一定要贴切、自然、恰到好处,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如:《青睐光亮,唯取明镜》的开头:“古有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可见,镜虽方寸之物,却功效无比。然而,现今还有多少人会高悬一面明镜于心头,让灵光穿过灵魂的阴暗之处,打造光亮的人生?但我始终相信,向往光明之人,总会以理智分辨明暗,青睐光亮照亮人生之路,摘取明镜照亮奋斗征程。”(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文章开篇即引用唐太宗名言,增强了开端的气势,给人文章高远之感。
常言道:“文无定法”,文章的开头也不仅是这区区六种,还可用景物描写开篇法,肖像描写开篇法,设置悬念开篇法,映衬烘托开篇法,抒情议论法,刻画人物法等等。只要学生善于借鉴,又能灵活变通,那文章的开头肯定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有助作文走向成功.
好文章往往由凤头、猪肚、豹尾构成,凤头比喻好的开头,若能雕饰好凤头,可使文章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在作文写作中,过好开头关非常重要
四、布置题目,学生做练习:《最难忘的事

㈧ 如何写好高中作文开头.ppt

As shown in the figure...from the picture we can see....it can be found from the figure/picture...

阅读全文

与高考作文开头与结尾ppt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语文长城课程导学 浏览:795
公办和教办 浏览:69
上海高职院校公办 浏览:949
廉江市第九小学校长 浏览:264
1984年小学5年级几门课程 浏览:536
中小学生物考试总分 浏览:582
运城小学入学难吗 浏览:245
中小学劳技活动制度 浏览:328
大祥区公办幼儿园 浏览:909
2019宁波中小学生招生 浏览:887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分析 浏览:500
学习小升初 浏览:523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知识点讲解 浏览:65
小升初美术试题及答案 浏览:51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浏览:244
小升初语文附加题 浏览:93
育才中学公办 浏览:616
小学书法公开课教案 浏览:751
陪伴中考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87
教师节金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