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師生 > 中小學生學習方式現狀調查研究

中小學生學習方式現狀調查研究

發布時間:2021-01-26 17:31:53

Ⅰ 怎樣撰寫課題論文 《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實踐研究》

你好

讓學生學會學習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基礎教育的任務不應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並具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當積極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習慣後,不僅能提高學習質量,而且能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人受益無窮。
因此,我們班主任在進行教學的同時,十分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堅持嚴格要求,從日常學習生活做起,讓兒童通過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磨練意志,養成良好習慣。我校學生大都是進城務工人員的孩子,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學前教育,學習習慣養成方面更無從談起,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不善於合理安排時間,缺乏有計劃學習的習慣;②書寫不規范,不注意認真書寫的習慣;③缺乏預習和課前准備的習慣;④不善於做筆記,有的甚至沒有作筆記的習慣;⑤不善於使用工具書,缺乏查資料和課外閱讀的習慣;⑥上課精力不集中,沉迷於幻想的習慣;⑦學習懶散,依賴性強,缺乏認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⑧不善於溫故知新,有的甚至沒有自覺復習的習慣;⑨考試審題不嚴,缺乏認真仔細檢查的習慣;⑩學習死記硬背,只求結論,不重探究過程,缺乏大膽質疑、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習慣……
因為小學生可塑性、模仿性強,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期,因此本學期我們兩個年級班主任決定將「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研究課題。






1.學生學習習慣現狀的調查研究;
2.影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歸因分析研究:
(1)主觀因素的分析(學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觀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師因素、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的因素、校園文化環境的影響因素等)。
3.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學習習慣培養方法研究:包括①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有計劃地學習的習慣;②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③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查閱資料和課外閱讀的習慣;④培養學生認真筆記的習慣;⑤培養學生認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⑥培養學生及時系統復習的習慣;⑦培養學生認真審題、仔細檢查的考試習慣等方法培養。
(2)發展性學習習慣培養方法研究:包括對學生科學用腦、講求效益、勤於思考、大膽質疑、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學習、開放性學習等發展性學習習慣的方法培養研究。
4.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評價方法研究。
本課題的研究涉及四大方面,它們之間是密切相關的。首先必須要讓教師通過理論學習和討論,明確良好學習習慣的本質特徵,然後通過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現狀,並分析影響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在調查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和評價方法。研究過程中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問題、勤於思考、大膽質疑、自我監控等發展性學習習慣。






1.調查問卷法:對三年級五年級以及六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確定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根據現狀制定課題研究目標。
2.研究法:各班根據課題研究目標進行研究,將各班之間課題研究資源互相利用、互為補充、有機結合。
3.觀察法 :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等外在表現來分析研究學生的學習習慣。
4.課堂指導法:利用課堂時間採用各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與指導。
5.總結法: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總結得失,敏銳地抓住實踐中的「靈感」和「頓悟」,並不斷地學習相關理論,相互滲透,有機結合,進一步充實和修訂課題研究方案,改進課題研究的操作方法、手段。
6.比較法:認真比較學生在課題研究的初始狀態及各階段的情況和變化趨勢,進行統計分析,看學生的變化是否朝著課題研究所希望的方向發展並及時調控。

課題
研究
的步
驟和
進程

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2015年9月——11月),研究的准備階段。選擇研究方向,開展相關的調查,設計課題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的目標、內容、措施、方法等。
(1)准備相關的文獻資料。
(2)學習有關教育理論及教科研專業知識,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3)調查研究從學生的整體情況和現狀出發,構思研究方案
(4)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進行學習,提高認識。
(5)討論、修訂、並通過本課題研究運作方案。

2、第二階段(2015年11月——2017年4月),研究實施階段。
收集有關資料,全面展開研究工作;小學學生學習習慣現狀系統性調查;形成調查報告。側重於對學生一般性學習習慣的方法培養研究;側重於對學生發展性學習習慣的方法培養研究和重點進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評價方法研究。
(1)立足於學生現狀,從小事做起,促使學生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
(2)針對課題實施過程中得具體問題做出相應的調整。。
(3)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會對課題的研究進行反思,不斷完善充實研究措施、方法和內容。
(4)從實踐中提煉訓練方法。

3、第三階段(2017年3月——6月),研究總結階段。整理資料,分析研究,完成課題成果的總結和提煉,形成研究報告。
(1)全面總結本課題的研究過程和成果,做好課題研究的結題工作。
(2)撰寫研究報告和專題論文、工作報告
(3)整理所有檔案資料,提出驗收申請。






1、通過一系列的訓練和強化,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學習好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甚至改變自己的命運。能夠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
2、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平時更加關注在課上培養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3、研究、總結出來的良好學習習慣成為指導和規范學生課堂行為、提高課堂效益的重要依據,促進了教育觀念的轉化和教育行為的變化、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4、研究、總結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
5、對小學生良好習慣培養的內容有了明確分類,形成了系列。使老師、學生、家長更加明確了習慣培養內容和目標。
小學生性格波動大,可塑性強,加上社會以及家庭的某些負面影響,良好習慣的養成反復性非常大,一段時間好,過段時間又反彈;現在的單親家庭、留守孩子很多,給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製造了一些障礙,造成少數孩子有空子可鑽,良好習慣的培養存在較大難度。

滿意請採納

Ⅱ 中學生研究學習方案

研究性學習
http://www.wxstwzx.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3

初中研究性學習實施策略

浙江省蒼南縣靈溪第一中學 謝炳傑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 ,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 ,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 ,作為必修課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 (試驗修訂稿 )》 ,並於2 0 02年 9月 1日開始在全國各省市高中實施。作為初級中學 ,應考慮學生與高中階段學習的銜接 ,結合本校實際逐步有效地實施研究性學習。本人根據研究性學習的有關理論和初中教育教學的特點 ,談談在初中實施研究性學習必須要明確幾個要點 ,要注意的幾個重要環節。供初中學校參考 ,請行家批評指正。

一、要有明確切實的指導思想

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 ,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播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 ,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 ,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 ,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 ,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 ,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不過 ,當前受傳統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 教學方式的局限 ,初中學校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 ,我們可以先將研究性學習作為選修課 ,當作學校課程改革嘗試的一項內容 ,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二、了解要達到的基本目標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 ,獲得親身體驗 ,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2.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 ,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 發現和提出問題 ,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 ,收集和分析資料 ,調查研究 ,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 ,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 ,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 ,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 ,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 ,學會判斷識別信息的價值 ,並恰當地利用信息 ,以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 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 ,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 ,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 ,學生通過認真、踏實地探究 ,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 ,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 ,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 ,磨練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 ,通過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 ,學生要深入了解科學對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 ,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 ,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 ,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實施要點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 ,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點 ,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都要發生較大變化。

(一 )研究性學習實施類型的選擇

1.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可以分為兩大類 :課題研究類和項目 (活動 )設計類。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 ,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項目 (活動 )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 ,一般包括①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如一次環境保護活動的策劃。②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如某一設備、設施的製作、建設或改造的設計等 ,此種類型在初中實施有一定難度。一項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可以屬於一種類型 ,也可以包括多種研究類型。綜合性較強的專題 ,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內容 ,需要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手段 ,更需要參加者之間的分工協作。

2.研究性學習根據組織形式分為三種類型 :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這三種類型均可在初中學校由班級、學生選擇實施。小組合作研究由 3~ 6名學生組成課題組 ,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 (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 )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 ,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 ,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各展所長 ,協作互補。個人獨立研究採用「開放式長作業」形式 ,即先由教師向全班學生布置研究性學習任務 ,提供切實可行的研究專題集 (題目由學校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擬定 ) ,由每個學生選定題目 ,並各自相對獨立地開展研究活動 ,用幾個月到半年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作業。

採用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式 ,全班同學需要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 ,各自搜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取得結論或形成觀點 ;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或辯論 ,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 ,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化研究 ,之後或進入第二輪研討 ,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論文。

(二 )研究性學習實施步驟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 :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在學習進行的過程中這三個階段並不是截然分開的 ,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

1.進入問題情境階段。本階段要求師生共同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 ,一般可以開設講座、組織參觀訪問等。目的在於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 ,調動學生原 有的知識和經驗 ,然後經過討論 ,提出核心問題 ,誘發學生探究的動機。在此基礎上確定研究范圍或研究題目。同時 ,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 ,了解有關研究題目的知識水平 ,該題目中隱含的爭議性問題 ,使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問題。在此基礎上 ,學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組 ,共同討論和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 ,包括確定合適的研究方法 ;收集可能獲得的信息、准備調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 ;可能採取的行動和可能得到的結果。在此過程中 ,學生要反思所確定的研究問題是否合適 ,是否需要改變問題。

2.實踐體驗階段。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以後 ,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 ,通過實踐、體驗 ,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 ,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階段 ,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①搜集和分析信息。學生應了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 ,掌握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 ,並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 ;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 ,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

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 ,發現信息資料間的關聯和趨勢 ;最後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 ,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時要反思所得結論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問題 ,是否有必要採取其他方法獲取證據以支持所得 結論。②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 ,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 ,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或實驗觀察 ,獲取調查研究結果。在這一過程中 ,要求學生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 ,形成記錄實踐過程的文字、音像、製作等多種形式的「作品」 ,同時要讓學生學會從各種調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 ,並反思對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的證據 ,是否還存在其他解釋的可能。③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 ,學會認識客觀事物 ,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 ,正確地認識自我 ,並逐步豐富個

人的研究成果。

3.表達和交流階段。在這一階段 ,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 ,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成果的表達和交流方式要提倡多樣化 ,採取開辯論會、研討會、搞展板、出牆報、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 )等方式 ,同時 ,還應要求學生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向全班發表 ,或通過指導教師主持的答辯。

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 ,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交流、研討中 ,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現他人的優點 ,學會理解和寬容 ,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 ,也要敢於和善於申辯。

四、評價

評價是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度 ,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重視交流與合作 ,重視動手實踐。

(一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一般原則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 ,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 ,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並獲得感悟和體驗 ,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 ,要採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 ,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 ,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 ,使評價成為學生學習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 ;同時 ,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 ,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 ,施展自己的才能 ,努力形成

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二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教師或教師小組 ,可以是學生或學生小組 ,可以是家長 ,也可以是與開展項目內容相關的企業、社區或有關部門等等。如果有的成果參加評獎或在報刊上公開發 表 ,則意味著專業工作者和媒體也扮演了評價的角色。

2.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參加研究性學習的態度 ;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 ;三是學習和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情況 ;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研究筆記 ,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教

師需要靈活掌握評價標准。

3.評價手段、方法的多樣性。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 ,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的個人的評價相結合 ,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做法。

(三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要點

1.對學生

態度 :主動性、創意、協作、完成任務情況和採納他人意見等。資料研究能力 :查閱資料數量和質量、使用新技術、向周圍人請教、對資料的研究和利用等。科學研究能力 :研究方向的清晰 ,研究方案的可行 ,研究手段的選擇 ,對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種現象的解釋 ,對研究結果的表述和發揮 ,科學術語的使用 ,各種軟體的使用等。書面文字材料 :原始資料的保存和整理 ,研究問題的表述 ,總結等書面材料的質量等。口頭報告或答辯 :報告的結構、主要觀點的突出、對內容的理解、論據的質量、儀態和表達能力等。

2.對教師

態度 :主動性 ,與其他老師協作 ,指導的到位與及時 ,與學生的平等民主關系 ,事先認真准備等。指導能力 :善於發現學生的問題和困難 ,善於點撥學生的創造火花和慾望 ,能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 ,能提供相應的知識背景材料 ,了解校內外教育資源 ,能指導學生規范地開展科學研究和撰寫論文、實驗報告、調查報告 ,能認真備課撰寫教案等。繼續學習 :主動學習本學科前沿知識、關心相關學科知識內容 ,會使用各種新技術學習 ,能開設有關科研方法和本學科前沿知識的講座。

五、研究性學習實施的支撐條件

研究性學習作為主要由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有許多新的特點 ,學校必須切實加強對實踐的研究和指導 ,各所學校可以結合本校實際從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學習評定和統籌等方面著手 ,加強研究性學習管理 ,以保證研究性學習的順利實施。

1.建立起以校長為組長的管理小組 ,下轄幾個專職指導小組 (如下圖 ) ,負責校內外指導力量的組織協調和設備利用、過程落實、實施檢查等工作的統籌安排 ,以保證研究性學習的有效實施。

研究性學習領導小組

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小組

科技教育中心

心理健康

教育中心

文學社

2.結合本校實際情況 ,制定實施研究性學習近期和遠期計劃。制訂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工作量計算制度、課程建設檔案制度、校內設施設備使用制度、課程實施情況的評價制度 ,教師指導經驗的交流制度等 ,並建立家長和社會有效參與的機制 ,使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和管理走向規范化的軌道。

3.注意加強各學科教師之間的聯系與合作 ,發揮年級組在組織、協調方面的作用 ,強調班主任在學習管理上的重要作用 ,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指導。

4.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 ,包括校內資源、社區資源和學生家庭中的教育資源。學校內部資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特長、愛好的教師和職工 ,包括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房等設施、設備和場地 ,也包括學校文化的各種有形、無形的資源。創造條件盡量利用學術團體、專業技術部門的人才資源 ,利用電子信息資源 ,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還要逐步發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 ,構建起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人才資源庫。

Ⅲ 小學生研究報告表格怎麼寫

小學生漢字書寫情況的調查報告範文

一、調查背景: 漢字教育是本次課程標准修訂工作重點考慮的咨詢題之一。從第一到第四學段始終強調「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強調書寫的規范和質量。盡管低年級和中年級在會寫字數量上的要求落低了,但「新課標」對寫字的質量要求提高了。語文「新課標」還在第三部分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求,要指導學生掌握差不多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小學1-6年級,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鍾,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提高書寫效果。教育部《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的頒布,更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義,意見中對落實書法教育提出了各項要求,同時提出要加強書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書法教育教學研究與指導水平,重視書法教育教學治理工作。可見在新的歷史時期,寫字教學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我們進行了一番調查。 二、調查對象及內容: 1、調查對象: 全校學生及家長代表。 2、調查內容: (1)學生對寫字姿勢的認識和寫字教學的認識。 (2)家長對學生執筆方法的認識和關懷程度,糾正小孩寫字姿勢的建議。 三、調查方法: 1、咨詢卷調查法: (1)設計《小學生寫字情況咨詢卷調查表》,對456名學生進行調查。 (2)設計《小學生寫字情況咨詢卷調查表》(家長卷),對90家長展開調查。 2、現場調查法: 在寫字課上,查看學生的作業及學生的寫字過程,認真觀看學生的寫字姿勢、執筆方法等狀況並進行記錄,獵取第一手資料。 四、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通過調查,我們可看出90%學生在主觀上是喜愛寫字和上寫字課的,然而他們的書寫姿勢和執筆方法合格率卻不到65%。通過觀看學生寫作業,我們發覺57%的學生能做到書寫時的「三個一」,68%的學生執筆姿勢正確。學生錯誤執筆姿勢和坐姿的要緊表現形式依次是手指執筆太低、太豎、手指抓抱筆桿、手腕扭曲、頭趴太低、軀體緊貼桌子或離課桌太遠,學生執筆的錯誤和坐姿的不正確往往是綜合呈現。 通過家長咨詢卷調查顯示:100%的家長認為小孩寫一手好字依舊十分必要的,應及時糾正小孩的寫字姿勢。我們也能清楚的感受到有70%的家長自身對寫字的一般常識了解不夠,對正確的執筆方法沒有清晰的認識,導致他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指導自己的小孩寫好字。50%的家長認為自己小孩的執筆姿勢不行,但只有30%的家長對小孩的寫字姿勢、方法進行指導。 緣故有以下幾點:幼兒園過早的寫字,讓小孩掌握了錯誤的姿勢,糾正非常難。加上年齡偏小,學生長時刻保持一個動作會覺得非常難。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們還發覺高年級的學生由於要寫大量的作業,為了追求速度,無暇顧及執筆姿勢正確與否,以致有些正確的姿勢也開始慢慢變型。家長認識不到位,對老師的過分依靠,使得老師在學校進行的關於寫字姿勢、字形等方面的指導沒有得到及時的鞏固。老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寫字課上缺乏指導,語文課上寫字環節匆匆而過,其他科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要緊精力和時刻放在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上,疏忽了寫字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的書寫姿勢糾正不力,書寫質量不高。 策略如下:良好寫字習慣的養成從一年級抓起。要求教師在如今期要強化訓練,教給學生正確的執筆、寫字的姿勢方法,各科教師都要注意經常示範,耐心引導,課堂給學生寫字留足空間和時刻。堅持天天寫,堂堂練,以便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書寫姿勢的指導和監督,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堅持上好寫字課,採納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編兒歌,講書法家的故事等激勵學生愛寫字,情願認真寫字的意識,並進行多元評價。提高家長的重視程度,讓家長先了解正確的執筆、寫字的姿勢方法,並在家督促子女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多開展班級、學校寫字專題競賽,為學生搭建展示平台,激發寫字興趣。

Ⅳ 希望通過設計調查研究方法課中的分析的方法可以學習到什麼

教學設計需要掌握的要點:A、教學設計內容與方法一、主題教案調研(文末要註明教案出處) 1、所調研教案反映出的課堂教學設計特點,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教學處理策略、教學活動過程(導入、講授新課、練習反饋、小結等環節)的處理、教學媒體、形成性練習的設計特點及其相互關系2、比較相同主題但不同設計方法的教案,分析其各自的優劣3、從學科教學法角度考慮如何進行某學科或某類內容的課堂教學設計4、綜合以上調研分析,提出你所設計教學方案的初步設想. 二、運用教學設計系列表格設計一個單元的教學方案運用教材《教學過程設計》中提供的《課程教學設計表格》、《課堂教學設計表格》系列表格進行針對一個教學單元的課程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設計.(或者採用最新版本的《教學設計系列表格》) 三、根據教案設計,製作配套的課堂演示軟體或相關軟體根據教案設計,製作配套的課堂演示軟體或相關軟體,同時也便於通過課件直觀評價你的課堂教學設計效果.課件的示範和評價方法如下:1、在教案設計實踐中自覺體會、反思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2、在你的教案設計中,系統方法如何體現? 3、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教學內容處理是否恰當?如何檢驗? 4、在你的教案設計中,運用了哪些學習理論、教學理論? 5、在你的教案設計中,學習者分析是否充分?並如何影響教學內容、教學策略處理? 6、在你的教案設計中,如何設計課堂形成性評價?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是否用到學習需求分析? B、備課的方法與形式但在新課程條件下,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學生的學習活動流於形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師備課已升華為教師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那麼如何備課呢?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一、准確定位學生學習目標,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並重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傳統備課中的目標確定是一種知識的預設.新課堂的特徵具有開放性,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目標設計上要做到「三個並重」.即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並重,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並重,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並重.保底目標、顯性目標、短期目標可理解為本課和本單元知識、能力點要求,從這個角度說,傳統的知識點、能力點要求仍然是教師備課中必須重視的.開放目標、隱性目標、長期目標可以理解.一是:過程和方法的考慮,必須重視設計每個學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須讓每個學生都能用語文的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二是:可理解為看不見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主要表現為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勤於思考、善於探索、長於合作、追求真理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品質.備課中應考慮兩項內容:一是:本課的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這里主要考慮的是知識點和能力點的"保底"問題,許多教師怕新課程的"放",擔心的是失去音樂的"命根",足見"保底"的重要性.一節課的學習,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如何定位,怎樣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自讀提示、課後練習及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來決定.一般來說教學方面落實教材安排的思考練習內容就可以了,因為那是經過專家研究的一種精心編排,自然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不必要去展開,去拔高.應該首先確定本課元素積累、知識積累和情感的方法准確是考慮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合作、積極主動參與交流等開放性、隱蔽性、長期性目標,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改變課堂結構,化教師講授為學生學習活動新課程理念認為,課程是經驗,課程是人類已有經驗和教師、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的結合,因而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的過程.在這里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在這種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求得新的發展.所以,備課的第一要務是安排學習活動.設計學習活動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規法,二是挖掘教材或練習內涵,靈活設計活動,盡可能地尋找學生活動的載體.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維,給足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充分安排學生質疑的活動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思考問題,促進新知識的生成.教師要想多說也不行,只能做導演. 三、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落實合作和網狀學習要保證學習活動不流於形式,保證課堂學習交流的效率,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實現合作,尤其是學習內容較豐富的學習活動. 四、課前預案與課中記錄、調適及課後反思相結合傳統的備課是施教前的精心設計,一旦物化為教案,就一勞永逸,反復使用.按新課程標准來看,完整的備課應該是教學前的預案加教學中的記錄、調適加教學後的反思.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只需設計話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只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台.備課的精華在教學中的記錄、調適,教學中,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現富有創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問題、教學流程,完成第二次備課.此時,不能讓活人圍繞死的教案轉,要在調整中獲得新的發展,在超越預定目標中獲得創新.所以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預案調適的原則,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著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老師既不能扼制學生的看法,又不能擱置學生的問題,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探究下去,時時刻刻都體現"心中有人"的教學理念.教學後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諸如如何解決學生主動學習、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個學生活動的機會、如何擴大交流、如何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擴大教師間學科間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課堂秩序等較宏觀的問題,也可反思教學設計的得失、課堂上突發事情的處理機智、某個學生會心一笑的緣由、知識儲備不足而引起的尷尬等等微觀問題.這種反思,可以指導以後的教學行為,可以使教學經驗升華為理論,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因而是非常可貴的.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教師備課主要是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備自己、備能力培養等,達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學方法要「活」,講課要「精」,傳授知識要「准」,教學效果要「高」的目的.備好教材的第一步是掌握各科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熟悉中學各科教材的目的和任務.這是教學的根本依據.其次就是剖析教材,掌握教材的編排體系,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抓住教材的知識結構,確定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案.深刻地剖析、妥善地處理每堂課教學內容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基本功,是運用「少、精、活」教學原則,發展學生智能的關鍵所在.為此,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弄清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它又是什麼知識的基礎?第二,知識結構分幾個層次?哪些是重點、難點和關鍵?怎樣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和關鍵?第三,本節教材教給學生哪些基礎知識?培養什麼能力?怎樣培養?多方面進行認真思考、反復研磨.只有這樣才能較准確地掌握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教師要准確地分析教材重點,要在精讀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刻、全面剖析.掌握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搞清楚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才能較准確地分析教材的重點.教師要正確地分析教材的難點.所謂難點是指學生不容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難的部分,教師要設法解決這些難點,掃清學生在學習中的障礙,才能使其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除了正確地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外,還應該確定教材的關鍵點.所謂教材的關鍵點是指教材中對於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能起作用的部分內容.解決了關鍵點就能一通百通,事半功倍.備好學生的指導思想是面向全體學生.講一節課要使各種水平的學生都學有所獲,備課要注意上、中、下三類學生.以中等學生為主要對象,設法在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不要一刀切,要因材施教,使上等學生學得多一點,好一點,對後進學生要循循善誘,加強個別輔導.這就需要在課前周密設計,細致安排.做到既統一要求,又區別對待,這樣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備好方法就是依據課堂教學固有的規律,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若不選擇好的方法,就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南宋時期朱熹所說:「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所以備好方法是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選擇教學方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原則:根據具體教學目的和任務選擇方法;根據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選擇方法;根據教學設備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同時還要注意靈活性、啟發性.目前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討論法、練習法、實驗與實習法以及自學法和發現法等等.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自學,逐漸培養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掌握探索科學知識的一把金鑰匙,這是比什麼都更有用的知識和能力.備好能力的培養,這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新動向.每一節課除了傳授知識外,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教師在備課時培養什麼能力要心中有數,培養能力的措施要明確.只有如此,課堂上才能得心應手,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培養創造性開拓人才才有希望.「備好自己」也是備課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教學效果的好壞,因素很多,但教師的情緒、態度卻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教師應對教育有一顆赤誠的心,有光榮感和責任心,對學生要滿腔熱情.在教學行為舉止方面落落大方,感情充沛,語言清晰.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改變的是備課的模式化,只備「課」不備「人」,只備「形」不備「神」,只備結果,不備過程,教師的備課充其量只是教師的「備忘錄」.因此,必須改變傳統備課中的大而全,為新課程理念中的備課少而精.當前,按照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必須沖破傳統的備課形式,要以嶄新的教學設計代替傳統的教案.樹立正確的備課指導思想,樹立「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的價值取向和以課改新理念為出發點的備課觀.這就要求我們把關注點移向學生學習的方法與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特別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身上.讓更多的學生捲入到活躍的學習活動中.教學設計要具有時代性和挑戰性.教學設計要新穎、獨特,具有個性化特點. 一節課的教學思想,它起著指導和統帥教學的作用,有什麼樣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教學效果.一、教師為什麼要認真備課.備課,是學校教學工作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的一項艱辛的勞動,還是教師對課堂教學再創造的一項細致工程.所謂「幾番心血一堂課」,就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課備得好壞,不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益,而且還影響著教學計劃的實施和教育方針的落實,它關系著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說備課既是衡量教師基本功和專業水平的一個標志,又是衡量教師責任感的一把尺子.那麼,在教師備課中目前存在著哪些重教學、減輕備課弊端呢?我覺得教師對備課傾注的心血不多,思維含量較低,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第一,機械摘抄.教師對備課的意義認識不足,對課本、教參缺乏鑽研,存在「以參代研」、照抄教參或現成教案,以應付差事.即使借鑒特級教師教案,也有生搬硬套,削足適履之嫌. 第二,結構僵化.教案里「千課一式」程式化現象比較普遍,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和環節展示的全程,僅僅是教材內容、教參說明的機械翻版和重現,許多教師還始終抱著蘇聯凱洛夫的五大環節不放,不敢越雷地一步,致使課堂教學過於刻板,缺乏多變,缺少生機. 第三,教法呆板.我們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中不存在方法上的「百寶箱」.下去聽課,我們看到教學中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方法不少,簡單套用某種教學模式的做法屢見不鮮,實踐中對某節課的教法缺少優選與創新. 第四,課型單一.老師們似乎對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的課型自身特點缺乏深究,在備課上缺少反映他們各自的「個性」,老師的教案中很少能看到練習課、復習的全過程.更很少見到「典型錯例分析課」、「思維專項訓練課」,像這些實用的課型很少看到,即使是偶爾看到也不過是非常粗糙的框架,或上課而不寫教案. 第五,備用不一致.從聽課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講備不統一,寫在備課筆記上的教案,上課時用不上,另用幾張紙寫一份,這就能看出這樣的老師自己就否定自己備的教案.暴露出一個問題:備是一套,上課時是另一套.我們說備課是為了講,如果講課用不上,備課還有什麼意義. 第六,過於簡略.只是教材內容的大小綱目或習題標號,看不出目的要求、方法步驟,這實質是備得不深入,不具體.拿這樣的教案上課,其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是反映在領導方面的.從教師的備課筆記上看到學校領導有檢查,通用的評語有兩種,一種是寫個「閱」字標上日期,另一種是寫個「查」字標上日期.這樣檢查教師的備課筆記,我覺得好像只看錶面,不看實質或實際教學效果,誰的教案寫得字跡端正、書面干凈、詳細些誰就受到表揚(但有一大部分是抄現成的教案).當然了,寫詳、干凈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但這不是唯一的標准.我覺得要看教案的質量,首先要看教案中的啟發性.領導在檢查教案中,對於那些設計問題富有啟發性,重點內容讓學生參與認知過程所採用的好方法、先進手段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多少等,卻忽略了應給予的評價,哪怕在教師的教案上,給予那麼簡單的一兩句評語,也是體現了個性,這就教師來說也是個鼓勵,要麼,你說好,好在哪裡,看不出來. 對於上面這些現象,糾其原因來自於四方面的缺乏:一是缺乏對教育發展形勢及備課實際意義的認識,起碼對素質教育的內核理解不深,把握不準,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行動跟不上教育發展的形勢.因此,我們要以21世紀需要的人才來培養今天的小學生,要不斷地研究、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樹立超前意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 二是缺乏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教學.我們都知道提高民族素質是我們辦學的宗旨,更新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以我們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新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積極探索最佳育人途徑,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面向現實,樹立科研意識和鑽研創新精神,搞好備課這個關鍵. 三是缺乏從嚴求實的要求和進取意識.作為教學領導要鼓勵教師跟上時代的步伐,引導教師積極探討教育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要不斷研究教師教學上的問題,探討科學管理方法.促進教師向科研型、學者型教師發展. 四是缺乏對事業執著追求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能不能備好課我看是態度問題和思想認識問題,我看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不是嗎?課備得質量不高,就會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釀成知識貧乏、技能僵化、實踐淡化、思維老化的不良效果.長此以往,容易產生課內損失、課外厭教厭學的惡性循環.這一點我們必須認識到.那麼,怎樣防止和克服這些不良現象?我覺得有效對策就是提高備課的思維含量,充分發揮教師在備課中的創造性思維,抓好備課的基礎環節.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我認為教師在寫教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科學性所謂符合科學性,就是教師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按教材內在規律,結合學 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那種遠離課標,脫離教材完整性、系統性,隨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寫教案的做法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個好教案首先要依標合本,具有科學性. 2、創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課怎麼上全憑教師的智慧和才幹.盡管備課時要去學習大量的參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聽取名家的指點,吸取同行經驗,但課總還要自己親自去上,這就決定了教案要自己來寫.教師備課也應該經歷一個相似的過程.從課本內容變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紙上,形成書面教案,繼而到課堂實際講授,關鍵在於教師要能"學百家,樹一宗".在自己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廣泛地涉獵多種教學參考資料,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華,取去糟粕,對別人的經驗要經過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獨立思考,然後結合個人教學體會,巧妙構思,精心安排,從而寫出自己的教案. 3、差異性由於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 4、藝術性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樂的體驗.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教師的說,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恰當的安排. 5、可操作性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 6、考慮變化性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維能力的學生,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 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因為事實上,一個單元或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教學的一定過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現偏離教學目標或教學計劃的現象也不要緊張,這可以在整個教學進度中去調整.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八.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一)導入新課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Ⅳ 15級美術教育學生學習情況調查

一、研究的背景:
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從小養成良好習慣,是孩子在學習、成長、發展的關鍵。目前, 由於我國的特殊國情,現在的學因此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過分保護、嬌寵溺愛,事事代勞的現象十分普遍,他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以「我」為中心,習慣於把責任都推給父母,推給他人,久而久之,勢必淡化他們對自己、對學習、對家庭、對社會誠實守信的意識。這一切影響了孩子更好地掌握各類知識,成為健康發展的孩子。
反思我們半年來所做的工作,這一學期,我們將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中心做進一步研究,尤其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傾聽能力、回答問題能力、主動參與能力、群體與個體的合作能力等方面。使學生的生活與學習能真正緊密的結合,體驗學習過程,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他們今後的學習道路做好鋪墊和服務。
二、研究的目的:
1、通過實踐和研究,使存在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外部行為習慣得到規范,良好
的行為習慣得到養成,成為健康發展的小學生。
2、通過實踐和研究,促使學生內部心理特徵發生變化,不良心理特徵有所改善,
減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心理障礙,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通過實踐和研究,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
全面發展。
三、研究的內容:
1、對美術教學中的不良習慣的調查及研究形成的原因並尋找對策。
2、小學美術教學中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現狀的調查研究。
3、構建小學美術教學中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有效性的策略,針對美術學習中的
一些典型現象、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學習習慣的現實問題,通過有目的地展開美育、
德育活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從教育理論的高度來理解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的價值及意義;從教育改革的
方向上,闡述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的有效性;從教育實踐中,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的有效方法。
四、研究的價值:
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小學生培養成為專業畫家,而是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本課題運用文化育人的手段,寓教於「畫」,寓教於樂,「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美術教學中滲透養成教育,不失為培養孩子遠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質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途徑之一,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希望通過研究與實踐,以使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學習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從而為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礎。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搜集、鑒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了解跟課題研究相關的理論與資料,形成對事實科學認識的方法。為課題創新性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教育調查法。
通過問卷、個別調查等形式,把握形式在美術教學中的不良行為習慣,作為研究分析的依據。通過問卷、個別調查,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習慣等有了了解,為課題研究的開展提供了依據,明確研究的方向。
3、行動研究法。
採用邊實踐邊研究的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尋找有關問題的解決方法。結合課堂內外,通過多種形式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活動,讓良好行為習慣教育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教育性於一體,努力為學生營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良好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自覺性。
4、案例研究法。
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案例的分析,及時地進行分析、總結,找到有關問題的根源,及時解決問題。尤其通過對個別案例的分析研究,有助於以點帶面地了解學生的情況,發現問題,能針對問題及時找到解決的方法。
六、研究的措施
1、調查走訪學生的習慣養成,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2、指導學生通過讀、寫、看、唱、畫等形式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活動,讓良好行為習慣教育融知識性、趣味
性、娛樂性、教育性於一體,讓學生在繪畫、製作等創作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學會
學習,終身受益。
3、家校結合,針對學生在養成行為方面存在的問題與家長協調好,共同關心孩子,共同創造良好的環境以培養學
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4、優化校園環境,和諧、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以課題研究為契機,充分
挖掘豐富的教育資源,營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良好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自覺
性。
七、研究的成果
1、自身方面:
在一年的課題研究中,我嚴格按照課題的實施計劃方案實施本課題的研究。一年來,通過不斷的閱讀學習、實踐反思,學生的繪畫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良好的行為習慣基本養成。在半年的研究實施過程中,我經常通過書籍和網路閱讀有關學生習慣培養方面的文章,並更新博客,撰寫博客日誌,不斷積累研究經驗和研究成果。
同時我將課題研究的心得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讓理論指導實踐,再讓實踐推動理論的提升,促進自己快速成長起來。
2、學生方面:
在課堂教學中,圍繞美術學科的特點,重視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材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教師還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錄像、范畫、參觀、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等綜合學習能力; 同時鼓勵學生利用多種繪畫和手工形式進行創作表現,並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評價。
通過研究與實施,學生學習美術的自覺性得到提高,忘帶材料和工具的現象有了很大好轉,課堂上積極發言,作業中認真創作,學生在聯想創造及動手能力、欣賞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鼓勵學生進行大膽聯想、自由作畫,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在欣賞教學中,藉助豐富的人類文化精品滋養學生的心靈生活,讓每一個學生視野開闊,個性心理健全,人格向上發展。
八、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反思
新課程理念下的兒童美術教育,不是專業教育,也不是培養職業美術家的教育,而是一種普及教育。它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所以在研究實施的過程中,不能完全做到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同時由於每個孩子家庭環境的不同,所養成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都有不同,加上家長對孩子要求的不同,導致孩子在習慣的養成上也參差不同。
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任重道遠,還需要不斷地努力。除了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教育,同時班級各任課、班主任老師和家長的支持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我堅信,只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堅持不懈地努力,從欣賞的角度去觀察兒童,了解兒童,從細節上去指導孩子,就一定會使學生在學習習慣上越來越好!

Ⅵ 小學生研究報告格式

這個是五,六年級語文書里的呀應該有的
研究報告一般由問題的提出,調查方法,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注:這兩個要畫表格的),最後是結論
還有一篇文,是寫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研究報告
關於漢語能否走向世界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我們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英語。英語已經成了一門重要學科。可以說,現在的國際語言已成為英語。而我們的母語--漢語,能走向世界嗎?
二、調查方法:
1、到圖書館查閱有關資料
2、上網查閱有關資料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英語和漢語的使用人數。
目前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億
目前世界上以漢語為母語的人數約為13億
2、英語和漢語的拼寫和發音。
英語的拼寫與發音完全沒有規則可循,拼寫比較混亂,發音也可以有數十種方法。
漢語中無時態變化,動詞、形容詞也無變化,無連讀,語言簡練,發音清晰,語速緩慢。
3、英語與漢語的學習難度
現代英語免去了名詞和形容詞的復雜的變化。所以說,英語的第一個特點就是結構比較簡單,因此比較明白、易學。
漢語語法雖然不難學,但漢字相對來所,就有很高的難度了。漢字中有許多形似、音似的字,每個漢字能有許多釋義,且有多音字等。所以,漢字是一種十分難學的文字。
四、結論。
經過英語與漢語的對比,可以發現,漢語語法比較簡單,但漢字學習起來十分困難。英語本身具有兩個特點:結構簡單、表達力強。這對於國際交往十分方便,相比漢語來說,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所以,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漢語想要走向世界,將面臨著許多現實的問題。因此,漢語很難走向世界。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生學習方式現狀調查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語文長城課程導學 瀏覽:795
公辦和教辦 瀏覽:69
上海高職院校公辦 瀏覽:949
廉江市第九小學校長 瀏覽:264
1984年小學5年級幾門課程 瀏覽:536
中小學生物考試總分 瀏覽:582
運城小學入學難嗎 瀏覽:245
中小學勞技活動制度 瀏覽:328
大祥區公辦幼兒園 瀏覽:909
2019寧波中小學生招生 瀏覽:887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教法分析 瀏覽:500
學習小升初 瀏覽:523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知識點講解 瀏覽:65
小升初美術試題及答案 瀏覽:513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瀏覽:244
小升初語文附加題 瀏覽:93
育才中學公辦 瀏覽:616
小學書法公開課教案 瀏覽:751
陪伴中考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87
教師節金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