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师生 > 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

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6 17:31:53

Ⅰ 怎样撰写课题论文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

你好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因此,我们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严格要求,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让儿童通过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磨练意志,养成良好习惯。我校学生大都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更无从谈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⑨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⑩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因为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因此本学期我们两个年级班主任决定将“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研究课题。






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四大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1.调查问卷法:对三年级五年级以及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根据现状制定课题研究目标。
2.研究法:各班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进行研究,将各班之间课题研究资源互相利用、互为补充、有机结合。
3.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等外在表现来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
4.课堂指导法:利用课堂时间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5.总结法: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课题研究方案,改进课题研究的操作方法、手段。
6.比较法:认真比较学生在课题研究的初始状态及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否朝着课题研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并及时调控。

课题
研究
的步
骤和
进程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5年9月——11月),研究的准备阶段。选择研究方向,开展相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1)准备相关的文献资料。
(2)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及教科研专业知识,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3)调查研究从学生的整体情况和现状出发,构思研究方案
(4)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学习,提高认识。
(5)讨论、修订、并通过本课题研究运作方案。

2、第二阶段(2015年11月——2017年4月),研究实施阶段。
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小学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系统性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侧重于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和重点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1)立足于学生现状,从小事做起,促使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2)针对课题实施过程中得具体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
(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会对课题的研究进行反思,不断完善充实研究措施、方法和内容。
(4)从实践中提炼训练方法。

3、第三阶段(2017年3月——6月),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
(1)全面总结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
(2)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工作报告
(3)整理所有档案资料,提出验收申请。






1、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强化,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好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能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2、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平时更加关注在课上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研究、总结出来的良好学习习惯成为指导和规范学生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依据,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化和教育行为的变化、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4、研究、总结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5、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内容有了明确分类,形成了系列。使老师、学生、家长更加明确了习惯培养内容和目标。
小学生性格波动大,可塑性强,加上社会以及家庭的某些负面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反复性非常大,一段时间好,过段时间又反弹;现在的单亲家庭、留守孩子很多,给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制造了一些障碍,造成少数孩子有空子可钻,良好习惯的培养存在较大难度。

满意请采纳

Ⅱ 中学生研究学习方案

研究性学习
http://www.wxstwzx.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3

初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第一中学 谢炳杰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 ,作为必修课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 ,并于2 0 02年 9月 1日开始在全国各省市高中实施。作为初级中学 ,应考虑学生与高中阶段学习的衔接 ,结合本校实际逐步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本人根据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和初中教育教学的特点 ,谈谈在初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要明确几个要点 ,要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供初中学校参考 ,请行家批评指正。

一、要有明确切实的指导思想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播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 ,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不过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 教学方式的局限 ,初中学校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 ,我们可以先将研究性学习作为选修课 ,当作学校课程改革尝试的一项内容 ,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了解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 ,获得亲身体验 ,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 发现和提出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收集和分析资料 ,调查研究 ,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 ,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 ,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 ,学会判断识别信息的价值 ,并恰当地利用信息 ,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 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 ,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 ,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认真、踏实地探究 ,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 ,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 ,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 ,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 ,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实施要点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 ,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

(一 )研究性学习实施类型的选择

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分为两大类 :课题研究类和项目 (活动 )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 ,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 (活动 )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 ,一般包括①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②科技类项目的设计。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此种类型在初中实施有一定难度。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可以属于一种类型 ,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 ,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 ,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 ,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分工协作。

2.研究性学习根据组织形式分为三种类型 :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这三种类型均可在初中学校由班级、学生选择实施。小组合作研究由 3~ 6名学生组成课题组 ,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 (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 )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 ,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 ,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各展所长 ,协作互补。个人独立研究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 ,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 ,提供切实可行的研究专题集 (题目由学校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拟定 ) ,由每个学生选定题目 ,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 ,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 ,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 ;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 ,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 ,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 ,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 ,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二 )研究性学习实施步骤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 ,调动学生原 有的知识和经验 ,然后经过讨论 ,提出核心问题 ,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同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 ,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 ,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问题 ,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 ,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 ,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 ;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 ;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在此过程中 ,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 ,是否需要改变问题。

2.实践体验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以后 ,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实践、体验 ,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 ,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 ,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①搜集和分析信息。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 ,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 ,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 ,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

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 ,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 ;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 ,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 ,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 结论。②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 ,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 ,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或实验观察 ,获取调查研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 ,要求学生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 ,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 ,同时要让学生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 ,并反思对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 ,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③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 ,学会认识客观事物 ,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 ,正确地认识自我 ,并逐步丰富个

人的研究成果。

3.表达和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 ,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 ,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和交流方式要提倡多样化 ,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 )等方式 ,同时 ,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 ,或通过指导教师主持的答辩。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 ,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 ,学会理解和宽容 ,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四、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 ,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重视交流与合作 ,重视动手实践。

(一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 ,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 ,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 ,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 ,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 ,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同时 ,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施展自己的才能 ,努力形成

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 ,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 ,可以是家长 ,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如果有的成果参加评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 表 ,则意味着专业工作者和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色。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态度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三是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情况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 ,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

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 ,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的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三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要点

1.对学生

态度 :主动性、创意、协作、完成任务情况和采纳他人意见等。资料研究能力 :查阅资料数量和质量、使用新技术、向周围人请教、对资料的研究和利用等。科学研究能力 :研究方向的清晰 ,研究方案的可行 ,研究手段的选择 ,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种现象的解释 ,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和发挥 ,科学术语的使用 ,各种软件的使用等。书面文字材料 :原始资料的保存和整理 ,研究问题的表述 ,总结等书面材料的质量等。口头报告或答辩 :报告的结构、主要观点的突出、对内容的理解、论据的质量、仪态和表达能力等。

2.对教师

态度 :主动性 ,与其他老师协作 ,指导的到位与及时 ,与学生的平等民主关系 ,事先认真准备等。指导能力 :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 ,善于点拨学生的创造火花和欲望 ,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能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材料 ,了解校内外教育资源 ,能指导学生规范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 ,能认真备课撰写教案等。继续学习 :主动学习本学科前沿知识、关心相关学科知识内容 ,会使用各种新技术学习 ,能开设有关科研方法和本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

五、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支撑条件

研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有许多新的特点 ,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指导 ,各所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等方面着手 ,加强研究性学习管理 ,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

1.建立起以校长为组长的管理小组 ,下辖几个专职指导小组 (如下图 ) ,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过程落实、实施检查等工作的统筹安排 ,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

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

科技教育中心

心理健康

教育中心

文学社

2.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制定实施研究性学习近期和远期计划。制订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校内设施设备使用制度、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制度 ,教师指导经验的交流制度等 ,并建立家长和社会有效参与的机制 ,使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3.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发挥年级组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 ,强调班主任在学习管理上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4.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和职工 ,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等设施、设备和场地 ,也包括学校文化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创造条件尽量利用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的人才资源 ,利用电子信息资源 ,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还要逐步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 ,构建起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人才资源库。

Ⅲ 小学生研究报告表格怎么写

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背景: 汉字教育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咨询题之一。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尽管低年级和中年级在会写字数量上的要求落低了,但“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差不多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颁布,更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义,意见中对落实书法教育提出了各项要求,同时提出要加强书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书法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水平,重视书法教育教学治理工作。可见在新的历史时期,写字教学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我们进行了一番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1、调查对象: 全校学生及家长代表。 2、调查内容: (1)学生对写字姿势的认识和写字教学的认识。 (2)家长对学生执笔方法的认识和关怀程度,纠正小孩写字姿势的建议。 三、调查方法: 1、咨询卷调查法: (1)设计《小学生写字情况咨询卷调查表》,对456名学生进行调查。 (2)设计《小学生写字情况咨询卷调查表》(家长卷),对90家长展开调查。 2、现场调查法: 在写字课上,查看学生的作业及学生的写字过程,认真观看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等状况并进行记录,猎取第一手资料。 四、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可看出90%学生在主观上是喜爱写字和上写字课的,然而他们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合格率却不到65%。通过观看学生写作业,我们发觉57%的学生能做到书写时的“三个一”,68%的学生执笔姿势正确。学生错误执笔姿势和坐姿的要紧表现形式依次是手指执笔太低、太竖、手指抓抱笔杆、手腕扭曲、头趴太低、躯体紧贴桌子或离课桌太远,学生执笔的错误和坐姿的不正确往往是综合呈现。 通过家长咨询卷调查显示:100%的家长认为小孩写一手好字依旧十分必要的,应及时纠正小孩的写字姿势。我们也能清楚的感受到有70%的家长自身对写字的一般常识了解不够,对正确的执笔方法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他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指导自己的小孩写好字。50%的家长认为自己小孩的执笔姿势不行,但只有30%的家长对小孩的写字姿势、方法进行指导。 缘故有以下几点:幼儿园过早的写字,让小孩掌握了错误的姿势,纠正非常难。加上年龄偏小,学生长时刻保持一个动作会觉得非常难。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还发觉高年级的学生由于要写大量的作业,为了追求速度,无暇顾及执笔姿势正确与否,以致有些正确的姿势也开始慢慢变型。家长认识不到位,对老师的过分依靠,使得老师在学校进行的关于写字姿势、字形等方面的指导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写字课上缺乏指导,语文课上写字环节匆匆而过,其他科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要紧精力和时刻放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疏忽了写字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书写姿势纠正不力,书写质量不高。 策略如下: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从一年级抓起。要求教师在如今期要强化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方法,各科教师都要注意经常示范,耐心引导,课堂给学生写字留足空间和时刻。坚持天天写,堂堂练,以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书写姿势的指导和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坚持上好写字课,采纳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编儿歌,讲书法家的故事等激励学生爱写字,情愿认真写字的意识,并进行多元评价。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让家长先了解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方法,并在家督促子女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多开展班级、学校写字专题竞赛,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写字兴趣。

Ⅳ 希望通过设计调查研究方法课中的分析的方法可以学习到什么

教学设计需要掌握的要点:A、教学设计内容与方法一、主题教案调研(文末要注明教案出处) 1、所调研教案反映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过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2、比较相同主题但不同设计方法的教案,分析其各自的优劣3、从学科教学法角度考虑如何进行某学科或某类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4、综合以上调研分析,提出你所设计教学方案的初步设想. 二、运用教学设计系列表格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方案运用教材《教学过程设计》中提供的《课程教学设计表格》、《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系列表格进行针对一个教学单元的课程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设计.(或者采用最新版本的《教学设计系列表格》) 三、根据教案设计,制作配套的课堂演示软件或相关软件根据教案设计,制作配套的课堂演示软件或相关软件,同时也便于通过课件直观评价你的课堂教学设计效果.课件的示范和评价方法如下:1、在教案设计实践中自觉体会、反思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2、在你的教案设计中,系统方法如何体现? 3、在你的教案设计中,教学内容处理是否恰当?如何检验? 4、在你的教案设计中,运用了哪些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5、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学习者分析是否充分?并如何影响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处理? 6、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如何设计课堂形成性评价?在你的教案设计中,是否用到学习需求分析? B、备课的方法与形式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备课呢?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以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虑,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音乐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一节课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般来说教学方面落实教材安排的思考练习内容就可以了,因为那是经过专家研究的一种精心编排,自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必要去展开,去拔高.应该首先确定本课元素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的方法准确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规法,二是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教师要想多说也不行,只能做导演. 三、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和网状学习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较丰富的学习活动. 四、课前预案与课中记录、调适及课后反思相结合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加教学中的记录、调适加教学后的反思.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此时,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预案调适的原则,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老师既不能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能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诸如如何解决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如何扩大交流、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扩大教师间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较宏观的问题,也可反思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突发事情的处理机智、某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等微观问题.这种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教师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自己、备能力培养等,达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学方法要“活”,讲课要“精”,传授知识要“准”,教学效果要“高”的目的.备好教材的第一步是掌握各科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熟悉中学各科教材的目的和任务.这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其次就是剖析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抓住教材的知识结构,确定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案.深刻地剖析、妥善地处理每堂课教学内容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基本功,是运用“少、精、活”教学原则,发展学生智能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弄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又是什么知识的基础?第二,知识结构分几个层次?哪些是重点、难点和关键?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和关键?第三,本节教材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怎样培养?多方面进行认真思考、反复研磨.只有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准确地分析教材重点,要在精读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全面剖析.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搞清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较准确地分析教材的重点.教师要正确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所谓难点是指学生不容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教师要设法解决这些难点,扫清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才能使其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除了正确地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外,还应该确定教材的关键点.所谓教材的关键点是指教材中对于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能起作用的部分内容.解决了关键点就能一通百通,事半功倍.备好学生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讲一节课要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备课要注意上、中、下三类学生.以中等学生为主要对象,设法在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要一刀切,要因材施教,使上等学生学得多一点,好一点,对后进学生要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这就需要在课前周密设计,细致安排.做到既统一要求,又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备好方法就是依据课堂教学固有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若不选择好的方法,就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南宋时期朱熹所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所以备好方法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选择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和任务选择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方法;根据教学设备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灵活性、启发性.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与实习法以及自学法和发现法等等.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自学,逐渐培养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掌握探索科学知识的一把金钥匙,这是比什么都更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备好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每一节课除了传授知识外,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培养什么能力要心中有数,培养能力的措施要明确.只有如此,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只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培养创造性开拓人才才有希望.“备好自己”也是备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教学效果的好坏,因素很多,但教师的情绪、态度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应对教育有一颗赤诚的心,有光荣感和责任心,对学生要满腔热情.在教学行为举止方面落落大方,感情充沛,语言清晰.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改变的是备课的模式化,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教师的备课充其量只是教师的“备忘录”.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备课中的大而全,为新课程理念中的备课少而精.当前,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冲破传统的备课形式,要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化特点. 一节课的教学思想,它起着指导和统帅教学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一、教师为什么要认真备课.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的一项艰辛的劳动,还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再创造的一项细致工程.所谓“几番心血一堂课”,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课备得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还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育方针的落实,它关系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说备课既是衡量教师基本功和专业水平的一个标志,又是衡量教师责任感的一把尺子.那么,在教师备课中目前存在着哪些重教学、减轻备课弊端呢?我觉得教师对备课倾注的心血不多,思维含量较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第一,机械摘抄.教师对备课的意义认识不足,对课本、教参缺乏钻研,存在“以参代研”、照抄教参或现成教案,以应付差事.即使借鉴特级教师教案,也有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之嫌. 第二,结构僵化.教案里“千课一式”程式化现象比较普遍,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环节展示的全程,仅仅是教材内容、教参说明的机械翻版和重现,许多教师还始终抱着苏联凯洛夫的五大环节不放,不敢越雷地一步,致使课堂教学过于刻板,缺乏多变,缺少生机. 第三,教法呆板.我们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不存在方法上的“百宝箱”.下去听课,我们看到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不少,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的做法屡见不鲜,实践中对某节课的教法缺少优选与创新. 第四,课型单一.老师们似乎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课型自身特点缺乏深究,在备课上缺少反映他们各自的“个性”,老师的教案中很少能看到练习课、复习的全过程.更很少见到“典型错例分析课”、“思维专项训练课”,像这些实用的课型很少看到,即使是偶尔看到也不过是非常粗糙的框架,或上课而不写教案. 第五,备用不一致.从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讲备不统一,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教案,上课时用不上,另用几张纸写一份,这就能看出这样的老师自己就否定自己备的教案.暴露出一个问题:备是一套,上课时是另一套.我们说备课是为了讲,如果讲课用不上,备课还有什么意义. 第六,过于简略.只是教材内容的大小纲目或习题标号,看不出目的要求、方法步骤,这实质是备得不深入,不具体.拿这样的教案上课,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是反映在领导方面的.从教师的备课笔记上看到学校领导有检查,通用的评语有两种,一种是写个“阅”字标上日期,另一种是写个“查”字标上日期.这样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我觉得好像只看表面,不看实质或实际教学效果,谁的教案写得字迹端正、书面干净、详细些谁就受到表扬(但有一大部分是抄现成的教案).当然了,写详、干净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我觉得要看教案的质量,首先要看教案中的启发性.领导在检查教案中,对于那些设计问题富有启发性,重点内容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所采用的好方法、先进手段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多少等,却忽略了应给予的评价,哪怕在教师的教案上,给予那么简单的一两句评语,也是体现了个性,这就教师来说也是个鼓励,要么,你说好,好在哪里,看不出来. 对于上面这些现象,纠其原因来自于四方面的缺乏:一是缺乏对教育发展形势及备课实际意义的认识,起码对素质教育的内核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行动跟不上教育发展的形势.因此,我们要以21世纪需要的人才来培养今天的小学生,要不断地研究、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树立超前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 二是缺乏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我们都知道提高民族素质是我们办学的宗旨,更新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新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最佳育人途径,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面向现实,树立科研意识和钻研创新精神,搞好备课这个关键. 三是缺乏从严求实的要求和进取意识.作为教学领导要鼓励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引导教师积极探讨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要不断研究教师教学上的问题,探讨科学管理方法.促进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发展. 四是缺乏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不能备好课我看是态度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我看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不是吗?课备得质量不高,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酿成知识贫乏、技能僵化、实践淡化、思维老化的不良效果.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课内损失、课外厌教厌学的恶性循环.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那么,怎样防止和克服这些不良现象?我觉得有效对策就是提高备课的思维含量,充分发挥教师在备课中的创造性思维,抓好备课的基础环节.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4、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 5、可操作性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 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导入新课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Ⅳ 15级美术教育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一、研究的背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是孩子在学习、成长、发展的关键。目前,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学因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们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这一切影响了孩子更好地掌握各类知识,成为健康发展的孩子。
反思我们半年来所做的工作,这一学期,我们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中心做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倾听能力、回答问题能力、主动参与能力、群体与个体的合作能力等方面。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能真正紧密的结合,体验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学习道路做好铺垫和服务。
二、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践和研究,使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外部行为习惯得到规范,良好
的行为习惯得到养成,成为健康发展的小学生。
2、通过实践和研究,促使学生内部心理特征发生变化,不良心理特征有所改善,
减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通过实践和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
1、对美术教学中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及研究形成的原因并寻找对策。
2、小学美术教学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现状的调查研究。
3、构建小学美术教学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有效性的策略,针对美术学习中的
一些典型现象、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学习习惯的现实问题,通过有目的地展开美育、
德育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从教育理论的高度来理解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价值及意义;从教育改革的
方向上,阐述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性;从教育实践中,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
四、研究的价值: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小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画家,而是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本课题运用文化育人的手段,寓教于“画”,寓教于乐,“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美术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不失为培养孩子远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之一,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希望通过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了解跟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与资料,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为课题创新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教育调查法。
通过问卷、个别调查等形式,把握形式在美术教学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作为研究分析的依据。通过问卷、个别调查,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习惯等有了了解,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明确研究的方向。
3、行动研究法。
采用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寻找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结合课堂内外,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让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努力为学生营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4、案例研究法。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找到有关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尤其通过对个别案例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以点带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能针对问题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
六、研究的措施
1、调查走访学生的习惯养成,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2、指导学生通过读、写、看、唱、画等形式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让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融知识性、趣味
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学生在绘画、制作等创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会
学习,终身受益。
3、家校结合,针对学生在养成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协调好,共同关心孩子,共同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培养学
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4、优化校园环境,和谐、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充分
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营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自觉
性。
七、研究的成果
1、自身方面:
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严格按照课题的实施计划方案实施本课题的研究。一年来,通过不断的阅读学习、实践反思,学生的绘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养成。在半年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经常通过书籍和网络阅读有关学生习惯培养方面的文章,并更新博客,撰写博客日志,不断积累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
同时我将课题研究的心得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理论指导实践,再让实践推动理论的提升,促进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2、学生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美术学科的特点,重视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材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师还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录像、范画、参观、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综合学习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多种绘画和手工形式进行创作表现,并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评价。
通过研究与实施,学生学习美术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忘带材料和工具的现象有了很大好转,课堂上积极发言,作业中认真创作,学生在联想创造及动手能力、欣赏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联想、自由作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欣赏教学中,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生活,让每一个学生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人格向上发展。
八、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儿童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也不是培养职业美术家的教育,而是一种普及教育。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由于每个孩子家庭环境的不同,所养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有不同,加上家长对孩子要求的不同,导致孩子在习惯的养成上也参差不同。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地努力。除了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教育,同时班级各任课、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支持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从欣赏的角度去观察儿童,了解儿童,从细节上去指导孩子,就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越来越好!

Ⅵ 小学生研究报告格式

这个是五,六年级语文书里的呀应该有的
研究报告一般由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注:这两个要画表格的),最后是结论
还有一篇文,是写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研究报告
关于汉语能否走向世界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英语已经成了一门重要学科。可以说,现在的国际语言已成为英语。而我们的母语--汉语,能走向世界吗?
二、调查方法:
1、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
2、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英语和汉语的使用人数。
目前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约为4亿
目前世界上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数约为13亿
2、英语和汉语的拼写和发音。
英语的拼写与发音完全没有规则可循,拼写比较混乱,发音也可以有数十种方法。
汉语中无时态变化,动词、形容词也无变化,无连读,语言简练,发音清晰,语速缓慢。
3、英语与汉语的学习难度
现代英语免去了名词和形容词的复杂的变化。所以说,英语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结构比较简单,因此比较明白、易学。
汉语语法虽然不难学,但汉字相对来所,就有很高的难度了。汉字中有许多形似、音似的字,每个汉字能有许多释义,且有多音字等。所以,汉字是一种十分难学的文字。
四、结论。
经过英语与汉语的对比,可以发现,汉语语法比较简单,但汉字学习起来十分困难。英语本身具有两个特点:结构简单、表达力强。这对于国际交往十分方便,相比汉语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所以,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汉语想要走向世界,将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因此,汉语很难走向世界。

阅读全文

与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语文长城课程导学 浏览:795
公办和教办 浏览:69
上海高职院校公办 浏览:949
廉江市第九小学校长 浏览:264
1984年小学5年级几门课程 浏览:536
中小学生物考试总分 浏览:582
运城小学入学难吗 浏览:245
中小学劳技活动制度 浏览:328
大祥区公办幼儿园 浏览:909
2019宁波中小学生招生 浏览:887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分析 浏览:500
学习小升初 浏览:523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知识点讲解 浏览:65
小升初美术试题及答案 浏览:51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浏览:244
小升初语文附加题 浏览:93
育才中学公办 浏览:616
小学书法公开课教案 浏览:751
陪伴中考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87
教师节金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