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活动主题 > 调查报告农村小学生课外活动

调查报告农村小学生课外活动

发布时间:2021-01-26 18:05:20

A. 如何培养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人类社会面临21世纪的挑战,首先是信息化的挑战,反映新知识、新科技的印刷物以空前未有的速率递增,因特网、信息技术更以目不暇接的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人们的阅读必须是快速高效和广泛的。然而,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据专家们研究: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才有可能成正比。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说:“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400万字以上(小学六年145万字以上)。”
从“大语文观”来看,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从“终生学习”的观念来看,传统的“学习期——工作期——退休期”的人生固有模式已经改变,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术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阅读来获得,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阅读的态度,对人生的信念。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成尤为重要。
但从学生本身的层面上分析,许多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大量阅读,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对课外读物没有对电视感兴趣。电视的视觉冲击,形象直观的画面,逼真的声音,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深深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丢下作业看电视,哪里还顾得上去读课外书。
2、对阅读材料不会选择,好坏不分。小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的“营养”结构仍不够合理,武侠小说、卡通漫画在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所占的比例极大,甚至还盛行一种“口袋书”,体积较小,可以放在衣袋中随时阅读,可是内容却不堪入目,其中色情、暴力成分很多。这非常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看书图快不求质,蜻蜓点水。学生中懒于与书打交道的同学具有一定的数量,而且问题之所在的是他们常常把原因主要归结为客观的因素,诸如没时间,没书或一些其他的原因。而部分能够看一些书的学生,也只看些订阅的报刊,他们的阅读是“同学看什么我也看什么”,有的甚至是迫于父母或老师的规定,不得不读一些课外书。
4、功利行为。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上,错误的认为提高作文能力就是要多看作文书,较片面地认为看书主要是为了向人家炫耀看书的数量、赢得老师的表扬和仅仅是为了写好作文。所以在方法选择上也较偏重于“好词好句的摘录”这一形式上,忽视了知识的积累等重要的目的。特别是文史、科普类也就少人问津了。
当然,从学校教育本身来说,也存在相当多的弊病,如图书室藏书量小,数量远远不足生均15本这个要求,且书籍较为陈旧,新鲜的、与当代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书少而又少,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而添置一些新书,对大部分农村学校来说,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时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不能保证,校长怎么能再化钱购置书籍?加之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能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不能保证,没有专门用于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个别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多汲取一些营养,只能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服务,这并不能代表能向全体老师推广。
从家庭和社会层面上来说,目前农村绝大多数家庭中父母本身没有阅读书籍的习惯,大人的闲暇时间也以电视为主,又怎能引导孩子去看书?学习化的社会还没有形成,作为学生个人也只能适应这个社会环境。
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进行新课程标准条件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广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关键词界定:
1、“阅读”是指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
2、“课外阅读”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业余时间进行阅读的活动。
3、“农村”是指中心小学一级学校所在地的乡镇。
4、本课题研究中的“学习”是指小学生课外知识、技能的获取,方法、规律的探寻,习惯、个性的形成,人格、品质的塑造。
5、本课题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小学生在学科教育中、校园生活中、家庭教育中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二)课题界定:
“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是指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原因,促使农村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连续的阅读活动,以期实现上述“自主学习”中的目标。
(三)理论依据:
1、哲学依据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必须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基础。这一点早已为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和现代语文教学理论所证实和肯定。椐现代语文教学专家研究统计,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形成,必须以200万字的阅读量为底限。我们提倡在小学生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的。
2、学习理论依据
①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
皮亚杰(1896—1980)是当代一位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专家,他是瑞士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在心理上不断扩大并改进所积累的知识而组成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一旦建立,又成为他学习新知识的极重要的能量或因素。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许多文章是相互联系且具有共性的,通过列举个体把零星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组建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再把获得的知识运用到一系列新材料的学习中去。这就是从“举三得一”到“由一反三”的学习策略。
②母语习得的概念
习得在语言学习理论中是指儿童获得自己母语的过程。人类能够习得语言,是由于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习得机制,婴儿出生以后,凭借这套语言习得机制,在环境的作用下,在短短四五年时间内,就能习得母语口语。语言学家们对儿童母语习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语言习得理论。小学生学习母语即学习语文有别于学习外语,他们生活在母语环境的汪洋大海之中,天天在使用母语,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都是在习得母语,这就是母语的第二次习得(母语书面语习得)。由此看来,母语习得的概念不仅应该包括儿童母语习得,还应该包括中小学生的母语第二次习得。而本课题所提倡的学生多看课外书,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开设学生自由阅读课,倡导学生写日记感想,就是按照母语习得规律进行语文教学的具体尝试。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2、加大学生阅读量,制定出适合农村学校运用的阅读序列,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并努力有所突破。
3、积极探索课外阅读课的模式,组织读书活动,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
1、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2、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
3、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序列研究。
4、小学课外阅读课的模式研究。
5、课外阅读中评价策略的研究。
四、主要观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身处农村的小学生,只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其自主学习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挖掘,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2、从研究的范围上看,本课题着重从本区域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探讨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具有区域和校本特色。
3、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重建课堂,改变和重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外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4、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属微观、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在行动中提升教师的理念,改变教师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发生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也是本课题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
五、研究过程及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①2008年5月,完成课题的选题工作,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
②2008年5月,向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申报个人课题,请求立项。
2、实施阶段
①2008年6月—2007年11月
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序列研究。
②2008年12月—2009年4月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序列研究。
小学课外阅读课的模式研究。
课外阅读中评价策略的研究。
3、结题阶段
①2009年4月,个人课题进行总结、反思,搜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②2009年4月,上交“个人课题”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对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5、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并加以理性分析、归纳。
六、研究的主要策略及原则
(一)研究的主要策略
1、明确实验研究的重要性
①课外阅读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引导学生阅读描写英雄人物的生活与战斗的书籍,对儿童和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少年儿童只有读了这些书,才能掌握做人的标准,并用这个标准来比较和衡量自己,回答“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而生活”这一类问题;也只有当青少年在生活道路上确定了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的时候,他才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②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
课外书读得越多,知识背景越广阔,学习就越轻松。每天你读得越多,能主动掌握的学习时间就越多,智力积极性就越高。苏霍姆林斯基发现,凡是除教科书以外什么书都不读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必然把全部负担转嫁到家庭作业上去,而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势必失去了课外阅读的时间,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搞好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
2、以课外阅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①激发兴趣,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型”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激发兴趣开始。有了兴趣学生就回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
“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课外阅读应遵循自愿的原则,因为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尽一切可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语文课外阅读的种类和内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自己在精神上、个性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有益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读物。
②课内严格训练,指导阅读方法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如何有效地读,并不十分明确。如有的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收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进行方法指导,使他们读得更有效。而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之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展示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教材”变为“学材”。强化几种基本的训练: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批注法等。然后放手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读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③要创设一个浓郁的读书氛围
从班级、学校、家庭到社区,发动一切力量,创设一个读书的大环境。班级建立一个图书角,委派专人管理,负责登记借阅。学生每月自拟读书计划,每天挤半小时作为集体阅读时间,半小时作为读书家庭作业,与家长配合落实。班级还要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如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会等,强化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可以开辟读书廊,张挂读书的名人名言,开放“电子阅览室”和“网上阅览”等获取新信息的场所,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汲取新知识。另一方面在校外建立读书基地——新华书店、假日读书小队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问题是让学生自己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创造,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宽,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开掘,持续学力让学生自己发展,并达到会学的境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给学生以自由。
2、创造性原则:以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索和实验为主,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自主发现真理,主动探索尝试发现,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的本领。
3、活动性原则:主张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让学生真正“活”起来,不断拓宽活动领域,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自主探究活动或群体交往活动中全面提高素质。
4、成功性原则:帮助学生成功,创设成机会。改进评估机制,对学生学习进行积极的评价,教育者确立“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材必有用,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观念,评价标准多样化,珍惜学生独一无二的个性,坚持以多元标准不拘一格评价学生,学生以学为乐,孜孜以求,人人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
5、发展性原则:一是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心理;二是心理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促进人的心理发展,以发展学出发,而不是仅限于心理健康的要求。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预期成果
1、实验研究报告。
2、优秀研究课例。
3、发表、获奖的研究论文、案例等。
4、学生成果展示。

B.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美术课外活动

什么是美术课外活动?顾名思义,美术课外活动是美术课堂以外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中,课外活动课既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又是它的变异和拓展。课外活动课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特别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小学生生活的空间太小,他们的自由支配时间太少,这是传统教育所造成的弊端。小鸟关在鸟笼里生活,虽然有吃、有玩、能跳跃、能鸣唱,但鸟笼并不是鸟的世界,大自然才是鸟的世界。他们如果只是关在鸟笼式的学校里只有临摹,是不行的。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兴趣,这样的教育观念就容易压抑儿童的原发创造性,妨碍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适当的开展美术课外活动。那如何开展农村美术课外活动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一、在美术课外教学活动中提出以表现性美术教学为原则的活动课方案,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与创造力,鼓励学生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形与色,大胆想象,以期激发学生原创的艺术创造力。学校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特别是美术方面,对于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来说,学校办学必须立足农村这一广阔的天地,我们应当多让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多面对真实生动的花草树木进行写生,这样便于儿童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常带学生到校园、村庄、田野写生,这是我们农村学校的优势啊!通过各种方式,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为进一步绘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充分挖掘本地广博的文化资源与乡土特色、多姿的风土人情,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有意思、有意义的内容。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农村有农村的优势,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民间美术都是我们教学的好题材啊! 首先他们并不缺乏农村生活的体验,而新奇独特的生活情景入画不仅能够打动人心,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爱农村、爱家乡的情感。我认为越是民族性的、农村特色的,就越有代表性和独特性。这要求学生通过考察本地人文景观去寻找美,通过考察优先发展的经济农业、当地的人、物、俗、风、史去发现美,从而不断地丰富学生创作素材,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怀。犹如一年一度的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黎家织锦、苗家刺绣以及黎苗族的风俗习惯等等。其次是表现手法的艺术化与个性化,标新立异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海南省琼中县有着山清水秀、风景怡人的自然风光,要充分利用这些特有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展农村美术的课外活动。因此,走自己的路是增强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活动生命力的重要前提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有这样一段阐述: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活动。
三、美术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之一,除了传授本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提高审美能力外,以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活力和提升情感最值得称道。扎根于农村这片广茂天地的美术创造能激发学生对乡土人情美的敏感,因而发散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从而产生新的探索与追求,这也是人的智慧、聪慧与活力的充分体现。同时,也为农村学生奠定生存的基础、做人的基础、做事的基础和终身学习的基础。美术课外活动中,我们在充分保证师资的情况下,分为工艺和绘画两个方面,指出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需要,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看到每滴进步,使每位学生适合社会需求为目标,让学生全员参加,并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展示各自的个性。
四、基础教育的美术课时是无法使学生掌握其技能和形成运用能力的,因此,我们在课外活动中更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所谓创造是有目的有限定条件的,无目的无限定条件的创造达不到创造能力的真正培养,培养学生创造性不仅在于加强辅导中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的独创性的教育内容,还在于课业安排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是否真正体现培养创造力。也就是说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美术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其关键在于一个度的把握,要以农村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成熟度为依据。在时间的维度上适度超前,在空间维度上合理控制,同时要适合教师的胜任程度,不能简单地把适应成人专业美术教育的那一套方法减低难度或放低要求在学生身上实施。美术活动适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智力和个性得到开发,点到为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体现,因而我们在有目的的有限定条件的课业中,提出这样的口号还学生以自由,让他们随心所欲地表现自我,表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以及环境。教师在进行随意的创造训练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材料,展示农村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在无拘无束中,在自我心理空间中进行创作,并在关键时刻,根据少儿的性情、画面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材施教,使他们的作品进入到一个新的审美境界,所以教师的责任并不是让儿童在自由自在的作画中放任自流。辅导老师应该具备一种悟性或灵气,在儿童画达到一个转折时期指导者应根据不同儿童的个性、气质来决定他现在需要老师来做什么。指导者的指导应与儿童心灵产生共鸣,自然而又默默地让孩子的灵感迸发出灿烂的火花,把他的画,他的思想推到一个新阶段,使他的绘画语言和童心愉快地、个性和谐地在高一层次上展示。童心童画的协调发展,实质上就是儿童身心协调发展的问题,也是教师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我们要教育好儿童,爱护儿童。首先要真正地了解儿童的自由意识和兴趣爱好,明确培养儿童的真正目的,使用合适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使他们能在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里生活,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表达自己心中感受,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时代错过的东西到了少年时代无法弥补,到了成人时期的更加无望了。
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

C. 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的研究

所以,同抄时还要拓展学生的视袭野,不仅要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应该注重隐性目标的达成,比如,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发展良好个性,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追求全人的发展,掌握学习英语的策略方法等,英语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除了要达成显性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外,汲取各方面的知识

D. 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的研究第一阶段课题总结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运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笔者以为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标性原则在设计英语课外活动时,应从整体考虑,既要注意其教育性,要寓教于乐,又要注意内容的安排,从本校的实际条件出发,从趣味性原则出发,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好学之心。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相结合原则
课外活动应由学生主办,并自愿按各自兴趣参加活动。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起指导或辅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制订课外活动计划,组建课外活动小组,辅导学生选择活动材料,介绍活动方法,检查活动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以及总结课外活动的经验等方面。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创造能力。
3.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的外语基础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培养和掌握的。而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目的在于巩固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和进一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尽可能在课外活动上传递新知识、新信息,它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领域的好机会。比如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介绍异国风情,历史演变,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知识,满足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
4.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课堂教学要保证多数学生都能获得大致相同的知识和技能,而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些内向,胆小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表现和发挥等等。英语课外活动则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这一缺陷,采取各种措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技能都能得到发挥,长处得到发挥,才能得到施展。所以课外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展机会。

E.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对少年宫开展的课外活动的学习兴趣

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我们英语教师颇费脑筋的问题。笔者就自己的经验,谈谈小学英语的课外活动与与游戏活动学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把学科课教学与活动课教学结合起来,重习惯,重能力,重素质。

F. 农村小学课外探究活动有哪些好处

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身边有比较好的阅读环境。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兴趣差异比较大。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对孩子的阅读影响是深远的,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为了给学生推荐好书,使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读。我们可开展“大家一起读”的活动,师生共同筛选出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后,建立年级图书角。在校内可以进行定期的交流、班班互动,最终达到资源共享。学校要努力为农村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合适的环境中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还可以优化学校课外阅读阵地,例如广播、贴吧,黑板报和宣传橱窗作为学生阅读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我们在这些载体上刊登学生佳作,或学生对佳作的赏析,或对优秀作品的推介。特别是在贴吧中师生共同进行评析讨论。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学生的阅读水平逐渐达到提升。
环境因素至为重要的是家庭因素。因为地处偏僻农村,所以绝大多数家长认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即使有少数家长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因为无法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有利条件而着急。为了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我们应向他们说明阅读的益处,改变他们的观念,阐明新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读书量,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让他们支持并督促孩子读书、读报,自己也尽量减少打牌等一些娱乐活动,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最大程度的支持学校的活动。当然,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创造性地开展课外阅读,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升语文的综合素质。让我们的孩子在书香的伴随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G. 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的研究

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我们英语教师颇费脑筋的问题。笔者就自己的经验,谈谈小学英语的课外活动与与游戏活动学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把学科课教学与活动课教学结合起来,重习惯,重能力,重素质。能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唱、画、表演、游戏等多种活动中有所收获、学以致用;能让学生在动中有知,乐中求学,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运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笔者以为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标性原则在设计英语课外活动时,应从整体考虑,既要注意其教育性,要寓教于乐,又要注意内容的安排,从本校的实际条件出发,从趣味性原则出发,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好学之心。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相结合原则
课外活动应由学生主办,并自愿按各自兴趣参加活动。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起指导或辅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制订课外活动计划,组建课外活动小组,辅导学生选择活动材料,介绍活动方法,检查活动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以及总结课外活动的经验等方面。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创造能力。
3.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的外语基础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培养和掌握的。而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目的在于巩固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和进一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尽可能在课外活动上传递新知识、新信息,它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领域的好机会。比如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介绍异国风情,历史演变,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知识,满足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
4.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课堂教学要保证多数学生都能获得大致相同的知识和技能,而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些内向,胆小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表现和发挥等等。英语课外活动则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这一缺陷,采取各种措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技能都能得到发挥,长处得到发挥,才能得到施展。所以课外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展机会。
心理学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活动在学生智力发展和认识提高中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英语教学是以语言活动为主线,而游戏活动又是小学生活动的基本的、主要的形式,通过活动培养兴趣和运用语言的初步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笔者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活动致趣:
小学生年龄特点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因此在活动过程中采用形式多变的教学活动方法,如:让学生收集材料;模仿影视片段;学唱英语歌曲;跳外国舞蹈、了解并讲述有关英语国家的节日、庆典、重大事件、食品、商品等。使学生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三活”即:气氛活、内容活、方法活。
1、气氛活:
学习一种语言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遵循儿童学习心理,从视觉、听觉、动作、情景诸方面找到入口,并给予全方位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让学生通过主动收集有关英语国家的节日、事件、庆典、食品、风俗习惯等;观看相关教育影视片;学唱歌曲、学演舞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添浓厚的学习气氛。2、内容活
作为现代教育者,要经常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要跳出课本里的框框条条,从自己的身边出发,在生活中找教材、寻知识,从而活化教学内容,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如教对话时,可创设情景或通过多媒体等电教设备让学生听音、模仿、跟读表演。3、方法活
根据儿童心理和语言作为技能来学习的特征进行多形式、多手段、多环节的活动方法。
①、让学生唱英语歌曲,背儿歌、绕口令;让学生做小表演,让活动充满了英语的气氛。
②、利用电教辅助教学。用幻灯片、投影仪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生动、直观的图片,使学生在“影片”中学习知识、了解世界。
③、竞赛激趣法。儿童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活动中我采用小组赛、男女生赛、个人挑战赛,分歌曲、单词、猜谜、会话、绕口令、小表演等。竞赛项目一宣布,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立刻高涨起来,看谁读得准,听得好,写得好,演得好或猜得对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以游戏活动创设乐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指出:学习兴趣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的心理因素。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设计多种游戏活动培养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运用实物、道具和生动的游戏情节,化枯燥的单调的机械训练为丰富生动的语言活动。德国教育家茅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善于运用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利用实物、简笔画、游戏等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运用游戏活动形式强化单词记忆比机械训练方法效果更好。游戏还有助于调动无意注意,促进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提高识记效果,小学生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游戏教学正是利用了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三)以活动开辟交际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到运用。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任何一门语言,只有在实践中反复运用,才能巩固提高。而交际活动就是对所学英语知识的模拟运用。在英语课外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导演。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完讲解后,再根据所讲内容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台兴致勃勃地表演,自由发挥。让同一内容出现几个趣味不同的“小品”。他们表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场合。如:在学校里、在家里、在动物园……各种情景也不一样。表演过程中,如踩了别人的脚,遇到困难得到别人的帮助等都可以引出一系列的对话。采用这种模拟情景的方法,就是运用以境生情的机制来沟通认知与情感的联系,通过创设情景来促进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情境气氛的感染,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在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今后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调查报告农村小学生课外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语文长城课程导学 浏览:795
公办和教办 浏览:69
上海高职院校公办 浏览:949
廉江市第九小学校长 浏览:264
1984年小学5年级几门课程 浏览:536
中小学生物考试总分 浏览:582
运城小学入学难吗 浏览:245
中小学劳技活动制度 浏览:328
大祥区公办幼儿园 浏览:909
2019宁波中小学生招生 浏览:887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分析 浏览:500
学习小升初 浏览:523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知识点讲解 浏览:65
小升初美术试题及答案 浏览:51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浏览:244
小升初语文附加题 浏览:93
育才中学公办 浏览:616
小学书法公开课教案 浏览:751
陪伴中考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87
教师节金 浏览:347